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小编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研究背景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深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试行)》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基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教学要求》主要内容

一、研究过程 2006年5月,教指委在杭州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把推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作为本届教指委主要工作之一,成立了《教学要求》研究与制定项目组,负责研究与制定工作。 教学调查 时间: 2006年下半年开始至2007年底 参与调查的单位: 教指委每年一度的学术研讨会 中国职教学会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等单位 调查范围: 29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所不同类型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学调查。 调查的内容: 招生规模、入学水平、学习动机、学制与英语课程设置、专业英语需求、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备等。 社会调查 调查的行业: 电力和汽车 调查范围: 54家企业主管部门 142位企业工作者 02至07届毕业生 调查内容: 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社会需求 形成4份调查分析报告, 为《教学要求》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一次研讨会 时间与地点: 2007年12月大连 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要求》的第一份讨论稿,提交教指委全体会议讨论,会后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第二次研讨会 时间与地点: 2008年5月广州 召开第二次专题研讨会,对第一份修订稿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修改,完成正文部分的制定工作。 第三次研讨会 时间与地点: 2008年8月满洲里 召开的教指委全体会议和扩大会议,请与会代表对第二份讨论稿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代表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在正文后面附加《„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并聘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起草经贸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和建筑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 第四次研讨会 时间与地点: 2008年11月郑州 教指委年度学术研讨会上,《教学要求》被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分组对正文的第三稿征求意见,并就《框架表》的初稿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会代表对正文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就《框架表》提出许多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根据会议汇总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要求》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于年底向教指委提交了《教学要求》(试用)稿。 网上征求意见 为了广泛听取全国广大师生对《教学要求》(试用)稿的反馈意见,2009年1月至3月教指委分别在教指委工作网站、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外语网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网站上进行征求意见。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53所院校的教师对《教学要求》(试用)稿提出具有重要价值的反馈意见。 第五次专题研讨会 时间: 2009年3月 北京 出席会议的有: 教育部主管部门的领导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 中国职教研究所专家余祖光、陈东 英语教学专家胡壮麟、王守仁、黄震华、吴树敬、张文霞 行业企业专家: LG公司曙光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张亚明 思科ET产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黄乐、湖南省劳动人事厅人才交流中心熊萍 昆仑饭店培训部王子良 第六次研讨会 2009年5月 深圳研讨会 参加研讨的有教指委公共英语分教指委委员

二、研究基础、

指导思想

与原则 研究基础 《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教育部启动了高等专科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立了 “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 这一具有我国高职高专特色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明确提出“本课程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际应用, 加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以阅读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听说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00年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教学文件全面推行“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方针, 把培养应用能力, 特别是实用能力作为教改的主攻方向, 提出了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 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提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要“确保各项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 并指出 “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从事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并以 “交际范围表” 将其落实和具体化。 上述二部教学基本要求, 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推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建设和改革发挥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为制定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指导思想 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第三次高职高专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 高职高专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范唯处长对制定《教学要求》的指导意见 高职改革背景

规模:年招生300万 1200所独立设置+600所本科办专科 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 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性质:高等职业教育是育人的教育,具有很强的

就业导向,有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 改革重点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根据未来的岗位进行设计,与企业人员联合; 学校要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团队中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能文能武,有双跨性 差异性: 360行,4万多个专业点,800多种专业 要灵活,原则,宜粗不宜细,让各校根据需求发展 要以学生为本,国家的最高利益为本 把横向划分要求改为纵向划分: 对英语依赖强的专业,一般依赖的和基本不依赖的分开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人际交流能力,不仅是语言层面,不仅是语言应用能力,而是团队合作,人际交流,素质的培养 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双师”素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与特色 1.教学目标 根据“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教学要求》提出 “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的教学目标。 该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在继承《2000基本要求》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能力培养具体到“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新世纪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需求。 2.教学要求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性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同时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不同,本项研究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即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基础要求。 较高要求适用于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高的涉外专业,如经贸、旅游、空乘等; 一般要求是对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提出来的,如数控、电子、建筑、机械等; 基础要求适用于对英语能力要求不高的专业,如美术、音乐、体育等。 与《2000基本要求》相比,提出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更能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统一性, 又有差异性,学校可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 3.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是制定教学要求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项目研究提出:

各校应以培养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并“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时数。” 同时,建议把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教学提高就业竞争力。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 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各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 教学模式 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各校应积极引进和使用

cla=\"ad_box\">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新)

高等职业教育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小编推荐]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