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姚泽炎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姚泽炎事迹材料之二

金牌引航员姚泽炎同志先进事迹

长江是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其干线航道货运量占全国内河的60%以上,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2倍,欧洲莱茵河的3倍,已连续4年居世界内河第一,长江航运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引航员作为万里挑一的航海精英,更是承担了其中95%以上的外贸运输引航任务。全国十佳引航员姚泽炎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交通人物”、“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交通行业文明职工标兵”、“全国十佳引航员”等称号。

一、为国引航,创服务经济奇迹

外轮进出长江,必须强制引航,这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引航作为外贸运输的必然环节,对沿江外向型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姚泽炎25年来始终立足一线引航岗位,服务流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服务经济,就是要安全引领更多的船舶进出长江。姚泽炎从事引航工作25年来,共引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舶6000多艘次,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4年进出长江外轮数量的总和;引航里程达6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15圈;引航船舶吨位达6000多万吨,相当于南通港两年外贸吞吐量的引航任务。与此同时,姚泽炎还创造了25年安全引航零事故、服务零投诉的记录,这在引航界是个奇迹。

服务经济,就是要想企业所想,帮企业解难。引航工作中,姚泽炎总是最大限度为船东节约成本,悉心为港航企业做好引航服务。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企业生产困难。11月,船长243.8米、吃水10.15米,载有4万吨菜籽的中国香港籍“河北胜利”轮需引领至南通营船港专用航道。但营船港专用水道是单向开放的支航道,大型船舶必须卸载后才能进港。姚泽炎先后主持了三次专家论证,确定选择9米以上的深漕,潮高2.5米以上时通过浅滩的引领方案,一次性把船舶引领进港,减少卸载成本。并于13日下午1时亲自带队引航,他克服了多项驾引困难,于当日下午4时将船舶安全靠泊,为企业节省支出约200万元。

服务经济,就是要勇立潮头,超常奉献。25年来,姚泽炎始终奋战在引航生产第一线,他忠于职守,勇挑重担,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随着港口生产的快速发展,进港外轮增加,出现了引航员明显不足的情况,为满足港口生产的需要,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吃苦耐劳,遇事争先,超常奉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有时连续工作十多小时。 2001年2月22日,姚泽炎同志在执行任务时不慎摔了一跤,膑骨骨裂,为避免调换引航员耽误船期给船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他强忍剧痛,坚持把“安克丸”轮安全引出长江。

二、屡破记录,树引航金字招牌

在国际上,引航工作属于高技术、高风险、高难度职业,引航员培养难度大,深受航海界人士尊敬。而姚泽炎却在这样的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金字招牌。

敢于担责,科学引航,屡破纪录。为适应船舶运输“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需求,姚泽炎在精湛技术的支撑下,敢为人先,先后打破长江船舶引航纪录近20次,被同行称为“破纪录专业户”,成为在长江狭水道引领大船的“安全图章”。他先后引领过吃水达11.82米的“华誉”轮,创进江船舶吃水最深引航纪录;引领长达333米,载重吨达30万吨的“中远川崎11号”巨型油轮,创中国造船史上最大出江船舶纪录;引领高100米的特种船海上钻井平台“勘探3号”,创进江船舶最高纪录;引领宽度达112米的“三星2号”驳船,创进江船舶最宽纪录。在长江航运史上,姚泽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记录,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运人士称他是“长江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而外轮船长则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危难时刻,沉着应对,化险为夷。正是因为姚泽炎同志业务精湛,胆大心细,才能屡破纪录,并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1999年3月11日下午,姚泽炎登上液化气船“远吉”轮,准备离泊出口。因码头工人违章作业,引发大火。整个码头浓烟蒸腾,热浪滚滚。“远吉”轮缆绳当即烧断,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在这危急时刻,姚泽炎没有“弃船逃生”,而是镇定指挥,果断离泊,及时将船引至安全水域,确保了华东最大的化工基地——江海港区及附近百姓的安全,“远吉”轮也通过扑救转危为安。25年来,姚泽炎凭借着娴熟的引航技术和超凡的胆识,20多次将失控船舶化险为夷。

三、练就绝活,成驾引技术能手

长江江苏段是世界上通航密度最高的水域之一,任何的疏忽和处臵不当,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20多年来,姚泽炎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和锐意创新,从一名海港引航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高级引航员,赢得了长江“活海图”的美誉。

厚积薄发,练成引航技术权威。25年来,姚泽炎记下的引航日志堆起来有一人多高。无论是长江内的潮汐、气象、航道数据,还是国外最新的航海技术介绍,无论是所驾驶船舶的性能功率,还是航行中其他船舶的活动规律,数千个数据他都了然于心。姚泽炎的引航日志也成为深受引航员欢迎的案头活教材。

善为人师,带出技术精湛团队。作为长江引航技术带头人,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提高长江引航系统整体技术水平。长江引航有“名师带徒”的优良传统,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他带的几十名徒弟都成长迅速,其中一名徒弟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勇于创新,成就多项独门绝活。在练就过硬引航技能的同时,姚泽炎还积极钻研创新,归纳总结经验。他研究出的“弯曲航段船位目测法”,有效解决了引航员在弯曲、狭窄航道中避让难的问题。他独创的“绝活”——“6321”安全操作法和“安全引航十诀”,在长江引航全线推广,多次避免了重大险情,对提高内河引航技术水平和保障引航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大爱无言,显长江男儿本色

“有爱心,就会时时心中装着祖国,处处为船舶和他人着想,也就能心平气和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把对国家、对事业、对家庭的爱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引航事业中。

爱国家,就是要时时处处维护祖国形象。引航关系国家主权。被称为“流动国土”的外轮进出江,引航员是第一个登轮的中国人,也是最后一个离轮的中国人,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姚泽炎始终把自己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他每次登轮,总是保持着装整齐,精神抖擞。与外轮船员合作共事,始终做到温文而雅,有理有节。他说:“不仅仅要圆满完成每次引航任务,更重要的在于展示一个崛起的大国形象”。姚泽炎在每次执行引航任务时,总会随身携带一面五星红旗,遇到外轮悬挂的五星红旗破旧时,他会拿出自己携带的五星红旗,坚持要求外轮换上。姚泽炎随身携带的五星红旗曾多次在异国的“流动国土”上飘扬。

爱同行,就是时时处处把方便留给他人。随着进江船舶数量的增加,锚地资源相对紧缺,抛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每次,姚泽炎都把宽敞的锚位留给他人。在航道狭窄的航段,如果对方有困难或者有需要,他总是慢车让对方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处理情况,避免在狭窄地方和对方会船。

爱同事,就是时时处处把困难留给自己。逢年过节时,为了让同事们能在家多陪陪家人,姚泽炎总是主动放弃休假,连续奋战在生产一线。同事遇到技术难题,他从不吝惜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

爱家人,却只能以工作的业绩来回报。由于引航工作的特殊性,他和家人聚少离多。多年来,他没有陪父母过一个完整的生日,没有陪女儿渡过一次假期,对妻子更是充满欠疚。谈到家人,他总是笑着说,“家里人都挺理解的,尤其是每次我取得了成绩,爱人比我还高兴。”字里行间,透露出姚泽炎对家人的感激和爱意。

交通运输部党组充分肯定了姚泽炎身上所体现出的“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竭诚服务的奉献精神,协作和谐的团队精神”,授予他“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交通人物”称号。

姚泽炎事迹材料之二

引航员姚泽炎:长江上的中国弄潮儿

2010年4月27日,对于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一级引航员姚泽炎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好日子。这一天,他和全国各行各业2984名优秀劳动者受到国务院的隆重表彰,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至高荣誉。

姚泽炎清楚,他代表着长江引航中心,代表着中国引航员。那天,他特地穿上一套崭新的蓝黑色制服,胸前佩戴着的各种勋章,格外引人注目。

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记者问他感想如何,他说:“这枚奖章是对我们引航员的最高褒奖,一切的辛苦与汗水都凝结在这其中。今后,我要用更加精湛的引航技术,淡定的心态,拼搏的精神成就我的引航人生,完成引航人的梦想。”

姚泽炎话语不多,但记者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字都犹如誓言。看看胸前金灿灿的新奖章,姚泽炎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份责任与使命。 引航是一项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对进出各港的外国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为港航企业提供引航服务、保证船舶和港口安全的重要职责。引航员身着制服、头顶国徽,是一个国家航海技术的最高代表。

也许是因为深爱这个职业,姚泽炎内心总揣着一种特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009年初,中国引航协会、中国水运报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十佳引航员”颁奖典礼。主持人按惯例让领奖人发表获奖感言,很多人按照惯例客套着,“感谢家人,感谢单位,感谢组织”。姚泽炎接过话筒,迟疑了几秒钟,说:“获得这份荣誉,是对我24年引航生涯的最大嘉奖。未来,希望我国引航事业在国际引航领域拥有话语权。”

然而,据美国《时代》杂志调查,引航员却是排在矿工、试飞员之后的第三大危险职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引航员却是个很陌生,也很神秘的职业。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记者带您走进姚泽炎的世界,感知引航员们不为社会所知的职业生活。 “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外轮进江,迎接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引航员,外轮出江,相送的最后一个中国人也是引航员。因此,业内常常把引航员比作“水上第一国门”。

性格往往决定命运。姚泽炎善良厚道,内心执着,遇事冷静,似乎天生具备优秀引航员的特质。在外籍船舶“浮动的国土”上,他常常面带微笑,展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儒家风范。

在全国1688名引航员中,姚泽炎是货真价实的“金牌引航员”。从事引航工作25年,姚泽炎共引领了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的船舶6000多艘次,引航里程达60万公里,相当绕行地球15圈,从未发生事故,甚至连碰碰擦擦的事都没有。这是个奇迹!据悉,长江江苏段是世界内河通航密度最大的水域,断面流量最高达5000艘次,大型海轮航行在弯曲狭窄的航段,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

长江引航员就是肩负着对进出长江各港的外国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为港航企业提供引航服务,保证船舶和港口安全重要职责的人。

1964年,姚泽炎生于江苏如皋。水乡的孩子大多从小好水,姚泽炎更喜欢撑小船玩儿。驾驭小船一摇一摆的美妙感觉,在他内心慢慢长成一个职业梦想。上世纪80年代初,姚泽炎历经炼狱,终于如愿考入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海港引航专业——业内称之为长江引航的“黄埔军校”。

1985年,姚泽炎22岁,在师傅的带领下第一次走上外轮驾驶台。在高大的希腊船长面前,他难以抑制生手的胆怯。调试外轮上新型雷达时,他手有些哆嗦。外国船长看着,很是不满:“引水员先生,请我们的值班驾驶员帮你把雷达调好吧!”姚泽炎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南通港是1982年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之一,那时候,老外们总有些傲慢。

在航运发达国家,引航员是多学科复合型人才,需要5~10年远洋船长的资历。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引航事业也处于初级阶段。第一次当见习引航的屈辱经历,让姚泽炎懂得要成为合格引航员,就必须刻苦学习,技艺精湛,才能在船上挺起脊梁,不辱第一国门形象的使命。

自那以后,姚泽炎便勤练苦学,除了各种类型船舶驾引技术外,他苦学水文气象学、管理学、流体力学、心理学、英语、外交礼仪等多方面知识。他爱钻研雷达、GPS等现代化设备,能用简单方法修正电子海图航标移位,能通过雷达、AIS、目测,迅速确定船位,判断什么时候能追上前船,在何处追越,何处会船,时间精确到一分钟。

姚泽炎还有一个好习惯,每次引航经历都详细记录。2009年4月13日采访姚泽炎时,记者在他家中看到,引航日记足有上百本。除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各类手绘图,详细标注着航道、水文、气象、各类船舶操作性能等航行数据。他的日记,将船性、人性、水性融为一体,如同一本长江引航“百科全书”。学习、实践、总结,日积月累,姚泽炎成长为一名高级引航员。也因此,在主机失灵、巨轮失控的情况下,他也能驾引船舶安全停泊。 长江上的“希望之灯”

近两年,记者曾不止一次采访过像李斌、许振超、王洪军、杨建华等数十位中国当代知识型、技能型劳动模范。在记者看来,姚泽炎和他们一样本分而优秀。他完全沉浸在引航世界里,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惧挑战、孜孜以求,寻找并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2008年11月13日,载有货值2亿元的4万吨菜籽的中国香港籍“河北胜利”轮,因风浪大和码头靠泊条件影响而抛锚在宝山水域,持续多天无法进江。那会儿正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航运业产生巨大冲击,波罗的海运费指数大幅下跌,外贸船舶总量明显减少。姚泽炎心想,最大限度为船东节约成本,为港航企业做好服务,尽力使国际金融危机对长江外贸运输的损失降到最小,这是一名引航员的本分。

然而,这是一艘长243.8米、宽32.2米的“巨无霸”,吃水达10.15米。营船港专用水道是单向开放的支航道,设计航宽250米,维护水深8米。按照常规,这艘“巨无霸”是不可能进港的,但任务要求必须驾引进港。要实现进港,就必须在这条狭窄的航道内调头后才能出港。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姚泽炎三次主持专家论证,寻找惟一可能的最佳方案:利用引航技术选择9米以上的深漕,选择潮高2.5米以上时通过浅滩。

当日12时25分,姚泽炎在宝山登轮。因为水位浅,他驾引着巨轮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船要停靠的一德码头建在长江“拐点”,船尾与船头流速不一,码头前沿狭窄。难题还在于,这艘大船已服役23年,操舵极为迟钝,一点疏忽都可能撞毁码头和桥吊。时值深秋,但汗水还是浸湿了衣襟,姚泽炎全神贯注,看着仪表盘,精确把控船头、船尾速度,引领大船缓缓前行。

下午4时50分,“巨无霸河北胜利轮”终于安全靠泊码头,码头上下报以满堂喝彩。姚泽炎的这次高超而精妙的驾引,为港口带来了200万元的经济效益。

细节决定成败,引航员最能体会个中精要。姚泽炎说:“引航工作就像绣花,一针连一线,每个技术都要衔接得天衣无缝。一次瞭望不清,一次判断失误,一次舵令不准,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25年来,老姚如履薄冰。 高于一切的国家荣誉

一艘外轮就是一块浮动的国土。在浩淼的水面上,引航员们架起了一座特殊的桥梁,把世界引入中国,把中国引向世界。在姚泽炎的心里,国家荣誉高于一切。

外籍船舶航行在中国领水,须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以表示对中国主权的尊重。2007年10月20日,老姚在上海宝山登上一艘巴拿马籍杂货船。一上船,他就发现,主桅上悬挂的五星红旗有些褪色,还有个小口子。他心里不是滋味,立马要求船长更换一面新国旗。

“我已经按规定悬挂了中国国旗了呀。”老外船长有些费解,“我到过全世界那么多大型港口,还没有一个引水员向我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姚泽炎笑着说:“一面国旗代表一个国家。请问阁下,如果在贵国航行的外轮,悬挂如此破旧的国旗,您看着舒服吗?”

船长听罢,此言在理,便应允到港后更换,因为船上没有备用的五星红旗。老姚从引航包中取出一面崭新的中国国旗,笑呵呵地捧给船长。原来,每次执行任务时,姚泽炎总是随身带着一面五星红旗。

姚泽炎的几句话、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把老外船长给惊呆了。常年在全球各国港口间进出,他从未遇见过国家主权意识如此之强的引航员。船长破例,亲自将这面新国旗升上主桅杆。江面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也飘荡在姚泽炎的心中。 一起吃苦的幸福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女人。在姚泽炎心里,妻子陈青就是这样的女人。

一位长辈曾经告诉过记者:“结婚就要找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两个人太过相同,相处时则会常常吵架。”与姚泽炎完全不同,陈青是个性格外向的人,说话声音洪亮,且语速很快。

第一次相亲,陈青对姚泽炎很不“来电”,肤色黑黑的,眼睛也不大。依照脾气,陈青没打算再见第二次。几周过去了,姚泽炎完成引航任务后,委托介绍人传话给陈青,希望约会。出人意料的是,姚泽炎这次约了陈青全家。他买了5张电影票,请陈青的父母和弟弟一起看电影。这个“便宜”的举动却赢得了陈青全家人的好感。“找丈夫就要找个老实有孝心的人”,在家人的极力撮合下,1992年,他们喜结良缘。

然而,婚后生活来去匆匆,离别成为这对夫妻的生活主旋律。陈青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同时,也常因担惊受怕而整夜辗转难眠。

一次,姚泽炎执行任务时不慎摔跤。为避免调换引航员耽误船期,他强忍剧痛,硬是把“安克丸”轮引出了长江,而后,又将“希望艾斯”轮引至南通。完成引航任务后,他被送到南通附属医院,拍片检查是膑骨骨裂。

当妻子知道他在太仓就将骨头摔坏了,责问他:“为什么不在太仓就进医院?”姚泽炎却说:“你知道这条大船耽误一天就损失几万美元呀,更何况码头商还在等着!”

为此,妻子惟一的选择只有默默祈祷。陈青说:“曾经后悔嫁给他,成为引航员的家属需要太多的勇气,爱他也并不容易,但我仍感谢人生路上有他,苦一点也愿意,苦一点也是幸福的!”

【采访手记】“话语权”:引航员的神圣

工人日报报记者 于宛尼 4月27日,采访2010年全国劳模大会,我特别兴奋。因为获奖的代表中有我多位老朋友。长江引航中心南通站一级引航员姚泽炎就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我采访了数十名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串感人至深的故事,姚泽炎也不例外。两年多来,我一直关注着姚泽炎。不仅因为他所从事职业的神秘,还在于他是个总替别人着想、做事认真的人。

劳模大会上,姚泽炎少语寡言,或是不厌其烦地帮江苏团里同来的代表拍照片,或是静静的听着其他人的故事,“平时一年四季在船上很少有机会和这么多人近距离接触,大家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我要向他们学习”。

只要提起他的职业和中国的引航事业,姚泽炎便滔滔不绝,“刚工作时,我希望自己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安全地完成任务。再后来,我又希望能用最经济的方法完成引航任务。现在,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的引航业在世界拥有话语权。”

“话语权”,记得两年前第一次采访也听他说起过,参加他的事迹报告团还听他说起过。这句话,听似平淡,却饱含着姚泽炎对引航员职业内涵的深刻理解。求职难的情况下,劳动者失去话语权,不得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几乎占据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一半,却因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和资源匮乏,在年复一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一次次丧失话语权。在经济全球化汹涌的今天,话语权至关重要。

姚泽炎一直钟爱着引航员职业。从职业技能到职业境界,他不断追求极致。在姚泽炎看来,拥有话语权不仅代表我国的引航技术世界领先,也代表着祖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话语权正重新诠释着引航员的职业新境界。这种境界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姚泽炎和他的同事们,正为此默默努力着!

今年,第20届世界引航大会将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召开,作为中国引航员代表,姚泽炎将带着内河狭水道海轮引航的科技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学习姚泽炎体会

学习姚泽炎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姚泽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银泽事迹

徐铭泽事迹

代国泽事迹

徐铭泽事迹

潘泽江事迹简介

孙炎明个人事迹报告会学习体会

安禄山事迹 唐 姚汝能

姚泽炎事迹材料
《姚泽炎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