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变”搞定孩子青春期逆反

2009-04-01 15:00:50 “儿子15岁,以前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现在偷着上网吧,跟成绩不好的孩子玩,作业也不做。还特逆反,老跟我顶嘴。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没招了!”家长管女士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以前的小绵羊变成现在的小刺猬?专家表示,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会带来孩子行为的变化,家长需要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来适应成长中的孩子,缓和亲子间的冲突。

变说教为身教

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要孩子控制玩游戏,孩子当然不服气。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怕你,现在会反驳你:你都天天打游戏,我就不能打?所以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天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

变命令为商量

家长习惯对孩子用命令句:“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不一样了。比如“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了。”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你是八点一刻睡呢还是八点半睡?”这比没有商量和选择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变否定为肯定

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这样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好,成人的否定会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让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会在家长不断的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变唠叨为关爱

恐怕没有哪个家长不对孩子唠叨的,这种习惯性的叨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以软化孩子与你的对立。

变管制为放手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所以需要严厉管制,不管就会没规矩,把心玩野了。殊不知这样的管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使孩子的自制力无从培养。为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空间,孩子就会和家长对抗。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变主角为配角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当“指挥”,但孩子大的时候,家长就应该移身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家庭教育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作者:崇幼大班 标签:生活2008-05-19 18:07 星期一晴

家庭教育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原则

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对于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要求,是家长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所要处理和解决的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家庭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 

家庭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家庭的状况、家庭的条件、父母素质、子女的个性特点、年龄特征等等,各具特色。但家庭教育又具有共性,共性的存在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依据。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共性,也就是家庭教育的原则,为我们进行家庭教育解决实际的问题。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这一原则是指家长要给孩子作出好的榜样,并以此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对孩子实施着教育,孩子具有模仿性,对父母的依赖性、依恋性最强。所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最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孩子。你们怎么样穿戴,怎么样同别人谈话,怎么样谈论别人,怎么样欢乐或发愁,怎么样对待朋友,怎么样笑,怎么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还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的言行等,这是最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那么,我们在家庭中怎么做到这一原则呢?

①、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曾子杀猪”的故事中的曾子为了挽回妻子哄骗孩子将要造成的不良影响,断然把猪杀了。还有孟子小时候,看到邻居家杀猪,就问母亲“他们杀猪干什么?”孟母正在织布,随口说到:“杀猪给你吃肉啊!”刚说完,就觉得失言了,心想:人家杀猪是做买卖,我这样信口说话,如果孩子相信了,又吃不到肉,那不是教儿子说谎吗?尽管当时家里生活困难,家境平寒,为了不给孟子以不良影响,孟母果真买了肉给孟子吃。

②、建立良好的家风。一家人都要按照统一的正确的原则行事。

③、身教言教结合,这样教育效果才会好。

2、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在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教育者,对孩子都担负着教育的任务,因此,为顺利进行家教,达到预期目的,家庭中的成员对孩子要有一个一致的态度,作到要求一致,教育统一。

具体在家庭中我们怎么操作呢?

①、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宽严结合。从培养良好的习惯角度看,是“先严后松”比较有利。

②、家里的所有长辈对孩子要求要统一。如:爸爸对孩子说:“今天自己把饭吃完。”而奶奶说:“没事,我来喂。”这样就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另外,夫妻两人也要统一。

③、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多保持联系,共同做到教育一致。作为家长,要多主动和幼儿园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作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3、给孩子教育爱。

爱给孩子的作用是很大的,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所以关键是我们要给孩子怎么样的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分为:娇纵之爱、专横之爱、包办之爱、明智之爱。而这里的明智之爱就是我说的教育爱。

那么我们怎么样给孩子教育爱呢?

①、要严格要求,不能一味迁就。如:某地有个5岁的孩子尼龙绳勒死了76岁的老奶奶。小孙子用一根尼龙绳拴猫玩,猫跑了,小孙子非要把绳子套在奶奶的脖子上玩。老奶奶让他拴脚,他不干,老奶奶平时对孙子百依百顺,迁就放任,对孙子的种种要求都是一一满足。他见小孙子哭闹了起来,便让小孙子把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哪知绳子套打的是活扣,小孩子用力一拉,便紧紧勒住了脖子,老人一时气闷,便挣扎起来,从床上滚到了地上,小孙子越发觉得好玩,使劲拉住绳子不放,看奶奶不动弹了就出去玩了,等孩子的父母回来时,发现奶奶早已经停止了呼吸。又如:南京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对儿子娇惯宠爱,要啥给啥。孩子一上学就给每月6元的零用,可不到月底,孩子又要了,教授想:就这么一个宝贝,多花点就多花点,又不是没钱。就加了3元。不久,教授加工资了,照过去给钱可孩子说:“我不要。”还质问父母:“涨了工资,为什么不给我加钱?”教授坚持不给。儿子就火了,抄起一把菜刀对着父亲的背脊气势汹汹地说:“给不给?不给就叫你放血!”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是谁造成的呢?以上奶奶的悲剧和教授的事例完全是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的。

②、爱子女的动机和效果要统一。如《古今谭概》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一种鸟叫翠鸟,非常漂亮。为了避免灾祸,起初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当它孵出了小鸟后,非常喜爱,怕小鸟从高处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过了不久,小翠鸟身上长出羽毛,十分美丽,翠鸟更是倍加喜爱,越发怕小翠鸟摔下来,就又一次向下移了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这样翠鸟就觉得放心了,可是当路过的行人发现美丽的小翠鸟时,就顺手把小翠鸟掏走了。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深思。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生活舒服,对孩子的穿戴、吃喝、照顾得无微不至。如秋季怕受凉,给孩子加衣早一个季节,没病也天天吃保健品,咳嗽几声就吃药,在饮食方面呢,孩子饱了还往嘴里塞,恨不得用营养品把孩子给吹起来。父母以为这样对孩子是爱,其实效果正相反。对孩子的身体越是担心,就越是娇生惯养,身体状况就会越糟糕。

③、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去爱,我们对孩子的爱,眼光要看的深,想的远。

4、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这一原则是指家长一方面要关心孩子,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家长要加以针对性的引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①、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发展特长的关系。千万不能过早地定向。

②、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不要和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都是各不相同的。应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家长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施以教育,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①、要全面理解早期教育的内涵。早期教育不仅仅是识字、背书、唱歌等,早期教育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开发,还要重视早期习惯的养成,更重视早期特长的培养。

②、早期教育必须循序渐进。既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要遵循科学知识本身的发展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

二、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家庭教育不但要有正确的教育原则作为指导,而且也必须通过科学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来实施。

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是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时为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实施家庭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也可以说是家长为进行家教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1、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优化环境,潜移默化是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个优美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置身于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住要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孩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做到优化环境呢?特别是家庭精神环境呢?

①、家长要安排好家庭的经济条件。如尝试着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管理,学会如何生活。

②、全家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从中学会做人,如何爱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

④、家长要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如有的家长是个“电视迷”,一下班就看电视,孩子也想看,就对孩子训斥:快去作作业,看电视是大人的事。有的家长借了部“儿童不宜”的片子,自己正看的津津有味,发现孩子在偷看,父母说:你去睡觉。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睡觉?”父母“拍”的关掉电视,“好,大家都不看,睡觉了。”可是半夜,看孩子已经睡了,就又轻手轻脚地起来,入迷地看。等电视结束,才发现小孩子也没有睡觉,也躺在床里偷看。父母批评孩子,孩子还说:“你们说话不算数,还对小孩撒谎呢?”有的家庭父子争看武打片,争玩电子游戏,有的家长自己逛茶室、喝咖啡,却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家里,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再如有一个笑话,说的是父亲斥责儿子: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你这样的年龄时功课门门优秀,儿子回答说“罗斯福在你这样的年龄时已经当了总统。”

2、采取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说服教育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明白是非、善恶、美丑,启发孩子的自觉性,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一般采取的方式有:和孩子谈话;和孩子讨论。

运用说服教育要注意几点:

①、说服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心理特点进行说服容易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象对待成人那样的说一番道理,孩子往往听不明白也听不进去。

②、说服要及时。及时的说服教育可以给孩子以更深的印象,由此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③、说服要形象,深入浅出。如我国古代北方吐谷浑首领阿豺,临死前,让他的20个孩子折一支自己的箭,结果都折断了。然后在让他们把20支箭捆在一起折,结果无人能折断。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团结、要齐心。

④、说服要平等、民主,以理服人。家长要让孩子觉得既是孩子的良师,又是孩子的朋友。遇事要平心静气地发表意见,阐述观点。或者可以尝试和孩子签订协议,比如我家的“家庭会议制度”,就是这样做的:一块是针对我们自己的,如不得随意打骂孩子等,必须做到……另块是针对孩子的,如不能违反有关规定,必须做到……协议还规定对双方的奖惩办法,对符合或违反协议的行为分别给于奖惩。这样,孩子的行为不仅受制于家长,更重要的是自我约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自觉性。

协议法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协调方法,是一种说服和奖惩一起使用的综合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两代人民主协商、平等待人、自我克制、自尊尊人等人际协调能力。

3、重视榜样示范的魅力。

榜样示范就是以家长或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育和影响孩子的一种形象、生动、具体的教育方法。

①、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榜样。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家长的行为孩子看的额见,摸得着,有相当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家长亲自树立榜样,处处以身作则,还会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掌握教育孩子管理孩子的主动权。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家长自己犯了错误,应该学会认错。或向孩子道歉。这是一种优秀品质,也使家长成为孩子最尊敬的人。

②、借助于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两本书《中华少年奇才》和《世界少年奇才》。这两本书我认为是非常值得让孩子读的,可以开拓视野、激励孩子从小上进。

③、引导孩子向周围的同学、教师、朋友或社会上各行业的优秀劳动者学习。

4、在实践中锻炼孩子成长。

实践锻炼是指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从中受到锻炼,以便学会某种生活技能,增进实际才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换句话说,也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直接体验和第一生活经验的得来,重视让孩子在体验中感悟,强调在实践中锻炼。

实践锻炼的内容是各种各样的,而且从孩子小时候就可以进行,比如小时候学站立、走路、说话,大一点进行游戏,社会交往,体育活动,生活处理,家务劳动等等。

搞好实践锻炼,家长要做到:

①、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参加任何实践活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而孩子小,往往缺乏毅力,一直不够坚强,所以家长的鼓励是孩子成长的良药,也是实践锻炼的巨大动力。

②、要有恒心,舍得让孩子吃苦。要养成某种习惯和学会某种技能,吃苦是难免的,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孩子刚一叫苦就半途而废,做出让步。这不仅学不到技能,反而会使孩子养成怕苦怕累,有头无尾,不能善始善终的毛病。比如孩子学走路,刚摔一个跟头就抱在怀里,再也不舍得让孩子下地学步,那就会影响孩子及时学走路。孩子自己会吃饭了,吃到一半不吃了,家长就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③、要宽容孩子的过失。孩子由于年纪小,又缺乏经验,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或错误,我们不可能希望孩子做什么都是一学就会,一做就很完美,一实践就成功。我们尚且要犯错,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我们一定要宽容孩子,并帮孩子分析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支持孩子再实践。

④、注意孩子的年龄、个性特征。让孩子学的东西一定不能过难或者过于容易,要符合“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

5、要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教育法是对孩子的好思想好行为作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具体方式有赞许、表扬、奖赏。赞许可用目光、点头、微笑、亲热来表示;表扬有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也可单独表扬,当众表扬;奖赏有物质奖赏和精神奖赏两种。

惩罚教育法,是对孩子不良思想、品德、行为作否定的评价。心理学的效果律认为:人们对于某种行为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给以一定的惩罚,使他尝受痛苦,从而拒绝这种错误行为,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⑴、奖励教育法的运用

表扬奖励,一般家长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其实不见得,表扬奖励应遵循以下要求才能做到较好的效果。

①、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儿童心理研究证明,儿童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奖励。当他们由于进步或做了好事而受到家长的表扬奖励,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受到激励,在思想上受到强化。这样,积极快乐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更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或做好事的欲望。

②、奖励要及时公正。不能滥用。

③、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一味地给于物质奖励,会使孩子滋生只图物质享受的心理,而且会削弱事情本身的涵义,养成孩子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因而家长更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的运用是富有艺术性的,运用的好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用的不好适得其反。比如有的家庭让孩子一个月倒垃圾奖励5元,洗碗一个月10元,开始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很高,干的也很好,可后来妈妈发现苗头不对,让孩子拣本书也不愿意,说是没承包,去买包酱油,提出要劳务费。还有一副漫画,共有三副画面:第一个画面,孩子拿了一张100分的试卷,家长给他一元钱;第二个画面,孩子拿了一90分的试卷,家长奖给他9角钱,第三个画面,孩子拿了张50分的试卷,向爸爸要5角钱。

④、不要事先许诺。事先许诺不是一种奖励,而是在对孩子行贿,因为一旦这种物质报酬消失,孩子的行为就要发生动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对孩子来说,你去做这个,你就可以得奖,这不是奖励,这是收买。比如有个电视剧,说的是父母让孩子学吹笛子,预先答应认真吹笛连一次给一元钱。开始小孩子很认真,父母也果真给他一元钱。这样一连几天,小孩子都很认真的连,父母也都兑现他的诺言。可是一天,孩子说不连了,父母说,我给你钱啊,为啥不连?小孩子说:隔壁老大爷答应我每天给我两元钱,只要我不吹笛。故事有点虚构,但多少有点启发的。

⑵、惩罚教育法的运用

惩罚的具体方式有干涉、提醒、警告、批评以及剥夺孩子某种权利和愿望等等。运用惩罚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惩罚不是体罚。经常性体罚的危害是很明显的:父母利用自己的身份、体力强制孩子接受皮肉的痛苦,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体罚伤孩子的自尊心;体罚会造成孩子的反抗意识,养成好斗的性格;体罚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隔阂,产生对抗情绪和不信任感。

②、惩罚不是责骂。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控制,不要大发雷霆,不要奚落谩骂。要针对孩子错误本身,对事不对人。

③、惩罚要慎重、要公正。不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没有修养的父母往往会滥施惩罚。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家长会发火,为什么要惩罚孩子。而且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事情性质给于惩罚。

④、惩罚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孩子有过失时,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感觉,即真正的爱和真正的生气。父母只有把这两种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批评才有效,才会变成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如孩子欺负了邻居的小朋友,妈妈说:“你今天欺负了人家,这不是好孩子干的事,妈妈心里非常难过,非常生气。”孩子往往会因为母亲的沉默不语、脸色难看而不在在,这时,妈妈再接着说:“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妈妈非常喜欢你,如果你去道歉认错,妈妈会很高兴。”孩子就会听从了。

惩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轻则提醒、警告、暗示,重则剥夺某种权利和愿望,如限制某种精神上的需求和欲望,不允许孩子做想做的事,不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比如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吃零食,不带他出门,不去公园等等。一般来说,孩子出现过失的原因往往有这样三个:第一是因为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而造成的,比如目测能力差,空间知觉不准确,大脑操纵小肌肉的能力还很差,造成失手,打碎东西等等;第二是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行为准则不理解造成。比如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手拿有危险的利器玩等。第三是因为受到不良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所以家长碰到孩子出现错误和过失要耐心地分析原因,不要一味地使用惩罚。

另外,国外还流行的“一分钟惩罚法”,具体操作步骤是:事先告诉孩子,当行为不被父母接受时,要受到惩罚,当孩子真的出现过失,惩罚就立即开始:Ⅰ告诉孩子什么事做错了,Ⅱ你对这事的感受,Ⅲ把脸拉下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感受或剥夺孩子的某种权利,Ⅳ过一段时间后,接触孩子,Ⅴ对孩子说,你本身是个好孩子,但某些行为要改正,Ⅵ拥抱孩子,对孩子说,我喜欢你,Ⅶ听听孩子有什么解释。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也曾提出一种“自然后果惩罚法”。也就是自作自受,即孩子犯了错误后,不给予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孩子在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去接受惩罚,从中感受不快乐或者痛苦,从而迫使改正错误,纠正过失。比如孩子把新衣服弄破了,可以继续让他穿着破衣服,让他从中体验不爱惜衣服的不快,自然地对孩子进行惩罚。孩子不好好吃饭,你可以明确地告诉他,这顿饭吃过后,只能等到下顿饭才能吃东西。让孩子在挨饿中领悟不好好吃饭的错误。当然,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也是因人而宜的。

总之,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家庭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孩子又是各不相同的。家庭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正所谓“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具体的家庭教育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多学习、多探索、多尝试、找到教育孩子的良策,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浅谈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通过家庭教育,我们能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独立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是比较强的学习能力。那么怎么样教育去达到这种目标呢?

父母的行为总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历历在目,在某个时刻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演。我们若是脾气暴躁,孩子长大后也极有可能是暴躁。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去打骂孩子,样子非常凶狠。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同样以一种非常凶横的态度去对待更小的孩子。为了达到家庭教育的总体目标,我们首先自己要达到这个目标。

伟大的数学家陈省身在提到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时说,我就是给他们自由,不管他们,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让孩子们自由,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让他们自己成就自己,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这种教育方法需要父母有很高的素质而且家庭环境比较稳定,即孩子要一直处于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正因为这样,所以很多父母对这种方法不敢采用,原因很明显,没有几个人有陈省身那样的素质,而且自己家周围的氛围也是不好。多给孩子自由,就多给了孩子几分危险。

与这种方法相对是“不打不成器”。这种教育方法的主旨孩子要严加管教,矫正和形成孩子良好的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两个阶段,首先是自发阶段,其次是自觉阶段。自发阶段时期,我们主要要以严加管制,少溺爱。在自觉阶段,我们要以思想教育和思想交流为主。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方法上有一定的道理的。

前面两种方法都具有难操作的特点。一些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

一、学会欣赏孩子,使孩子得到认可,使孩子养成自信的性格。

二、鼓励孩子,激发孩子对某一些事物的兴趣

三、和孩子讲民主,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人格。

四、不要宠着孩子,孩子的坏习惯都是我们宠出来的。孩子出了问题,千错万错是父母的错。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