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类别:闭卷

使用学生: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教05级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出卷时间:2008年1月

说明:要求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一律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一些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时代性

2、系统论述灌输理论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它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内容和方法

D教育环境

4、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强调育人中心,德育为上

B.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 C.强调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D.倡导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

5、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的主要阶段有

) A.初创和形成时期 B.成熟和发展时期

C.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 D.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

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A.阶级性

B.实践性和社会性 C.同时性和多端性 D.长期性与反复性

7、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正确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是

A.“人格需要”与“人格判断”相结合产生动机和行为的结构模式 B.“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C.“本我、实我、理想我”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D.“动机理论”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9、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 A.社会依据 B.文化依据 C.时代依据 D.身心依据

10、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主要是指

A.家庭环境 B.学校环境

C.社交环境

D.社会环境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品德结构

3、理论教育法

4、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有哪些影响因素?

2、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运用榜样教育法?

3、如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4、简述层次原则及其运用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聪明的惩罚

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一大早,他在大街上巡逻,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驶而来,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看自行车是不是超速了.骑车人没有发现警察.警察一看测速仪打了个楞:不对呀!这是汽车的速度——这人把自行车骑得和汽车一样快!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他出于职业本能,立即上前拦截。这时才发现原来骑车人是个十

五、六岁的学生。警察告诉他:违反交通规则了,要罚款!那学生说出了学校和地址,还说了超速骑车原因:怕迟到。警察笑着对他说:你先去上学吧。

不久,那个学生所在的学校收到了著名的哥本哈根自行车俱乐部寄来的一封信,这个俱乐部培养过很多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信中说:欢迎贵校学生斯卡斯代尔参加本俱乐部,我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着警察测定的那学生的车速。4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自行车赛冠军,而后又在奥运会上获得自行车运动项目的金牌。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类别:闭卷

使用学生: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教05级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出卷时间:2008年1月

说明:要求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一律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B.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C.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D.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矛盾

2、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A.美国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

B.美国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C.美国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D.美国尾内的“Z理论”

3、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 A.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B.注重修身与教化的统一

C.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坚持人道主义为基础

4、对人的本质正确的理解是

A.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B.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 D.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5、思想政治品德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立体结构。它具有以下子系统

) A.心理

B认知

C思想

D行为

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

A.适应超越规律

B.内化外化规律 C.协调控制规律 D.双向互动规律

7、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表现在

A.思想活跃开放

B.竞争意识强烈

C.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 D.思想差异明显

8、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目的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层次性原则

9、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有

A.主体选择性

B客体可塑性 C.异气相求性

D挫折防御性

10、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

)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道德观教育 D.政治观教育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2、实践教育法

3、个别谈心艺术

4、主体原则

三、简答题

(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具体特征

2、简述人格形成的条件

3、如何优化家庭文化环境?

4、简述渗透原则及其运用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如何进行批判借鉴

2、试述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某机械公司在本单位广泛开展树典型、学先进、争上游活动,用典型引导职工前进。他们带着问题抓典型,根据特点选典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所谓“发家致富采购员有门路”。针对这种倾向,他们总结宣传了“坚持共产党人本色不变,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不变,严格把住嘴巴关、实惠关、人情关,做到手经万贯一尘不染”的供应员赵瑞生这个典型。根据职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树立了青年女工丁惠勤这个“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优质高产”的车工典型。由于她保质保量地超额完成任务,不仅为企业和国家做出了贡献,个人收入也得到了较大的实惠。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科技进步的要求,树立了模具车工梁思林这个“技术高超”的典型。这个技术骨干不仅技术水平高超,而且以企业为家,不为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所动,对企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三位典型事迹的宣传,形成了全厂学先进的强大优势,震撼了职工的心灵,激发了职工奋发向上、振兴中华的热情。全公司上下出现了讲理想、讲风格、比贡献的生动局面。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

2、C

3、ABCD

4、ABC

5、ABCD

6、ABCD

7、D

8、A

9、ABCD

10、ABC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理论教育法又称灌输教育法,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特点是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

4、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融入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答: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个体自身的因素及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外部因素,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各自不同和影响。个体自身的因素包括人的自身状态如人生观、价值观和身心其他方面的情况是影响思想品德的最重要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第二,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第六,各种非交往环境。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2、答: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又称典型教育法或示范教育法。运用榜样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2)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和代表性。(3)学习榜样要注意创新性。(4)要尽可能让榜样现身说法。(5)要注意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6)要积极组织受教育者开展“学英模,见行动”的系列活动。

3、答:优化校园环境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领导(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3)搞好学校社团组织建设(4)培训校园文化活动的骨干(5)形成民主的气氛(6)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7)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8)制订必要的政策和制度(9)注意兼顾和结合(10)加强校园文化理论研究

4、答:所谓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水平,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层次原则是一种工作准则,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教育体系为前提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较好地贯彻层次原则,必须做到:第一,要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区分受教育者的思想类别与层次,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第二,要依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层次特点,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第三,要正确理解层次原则,不能将层次片面地理解为划分等级,尤其不能使层次绝对化。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答: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教育应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特点来进行:

(1)青年学生关心祖国繁荣昌盛,立志振兴中华。绝大多数青年学生能够根据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但也有少数青年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成才和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不能把爱国热情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实际行动中,因此对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摆正个人、社会、国家利益的关系,把爱国热情落到实处。(3分)

(2)青年学生关心和支持改革,积极要求参与改革。但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对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旦改革出现困难和挫折,就会出现急躁和偏激情绪。再加上青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而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不平衡。因此对青年学生必须加强改革开放教育,同时,应创造条件,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改革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的锻炼中逐步提高参与能力。(3分)

(3)青年学生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但他们的民主素质有待提高。有些青年学生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容易产生急躁和偏激的情绪,有的学生对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不懂得必须在法制范围内推进民主。因此,必须对青年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在保护他们民主热情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民主素质。(3分)

(4)青年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长。大多数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刻苦,渴望成才。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的,怕吃苦,心情浮躁,眼高手低等等。因此,就对青年学生加强成才教育,使他们具有远大志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真正成为栋梁之才。(3分)

(或根据当代青年的四个时代特征:思想活跃开放、竞争意识强烈、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思想差异明显来分析也可)

2、答: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就是:首先要具有协调性,即具有协调的品格。其次要具有进取性,即进取的精神。再次,要具有创造性,即创造的素质能力。第四,要具有超越性,即具有超越的精神品质。总之,协调性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超越精神是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一般模式。(共2分)

除了上述精神要素外,还应具有以下十个具体特征:(1)具有远大理想(2)具有高尚的品德(3)关心社会生活(4)具有法纪观念(5)具有科学观念(6)具有自强意识(7)具有竞争意识(8)具有民主意识(9)具有创新意识(10)具有创业的冲动(每小点1分,共10分,应适当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该案例的教育具有人性化色彩,以人为本,面对违规的小青年,警察不是板着冰冷的面孔,而是对学生“笑着说”,平等,尊重人,“先上学去吧”,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案例的教育具有人的能量开发功能,把人的最佳成长、潜能最佳发挥放在第一位。同时教育还具有服务性本质,自觉地为自己的教育对象、管理对象服务,当我(警察)的“交规”与对方(学生)之学纪发生矛盾时,为对方着想,体现了管理即服务。从职业伦理上看,表面上警察的职责只是制止违规,但他却把发现与开发学生的运动才能作为自己的天职。从违规行为来看,学生超速骑车以至汽车的速度,表象是学生的“违规”行为,违反交通规则,实质是他守纪行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违反学校纪律。是守纪(校纪)之因,导致违纪(交规)之果。因怕迟到导致超高速,这违规不是小青年的难驯的野性与顽劣。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卷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C

2、AB

3、ACD

4、ABD

5、ACD

6、A

7、ABCD

8、ABCD

9、ABD

10、ABCD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使其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形成符合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其实质是将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的过程。

2、实践教育法又称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实践中训练、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3、个别谈心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恰当地选择谈话的时机、场合、方式和人选,准确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与受教育者通过同志式、朋友式地相互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做好个别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4、所谓主体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答: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远大理想(2)具有高尚的品德(3)关心社会生活(4)具有法纪观念(5)具有科学观念(6)具有自强意识(7)具有竞争意识(8)具有民主意识(9)具有创新意识(10)具有创业的冲动

2、答:人格形成的条件,有以下几种解释: (1)“遗传说”解释:认为人格的形成由遗传决定,遗传的差异决定人格的差异。(1分) (2)“社会文化说”解释:认为人格是人们扮演的各种角色的综合,人的身上担负着非常多的社会角色,人格是这些社会角色铸造的。(2分) (3)“学习经验说”解释: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别人对我们生存行为奖赏的结果,受到奖赏的行为容易成为行为习惯,而受到忽视的行为就会消失。一切人格特征就是这样形成的。(2分) (4)“人本主义说”解释: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也有造就自己人格的能力,主张让人们在追求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人格。(1分) (5)“潜意识说”解释:认为人格的根据不在意识,而在潜意识。人格及人格行为的起因是由潜意识决定的。(1分) (6)“综合形成说”解释:认为人格是教育、自我教育和环境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1分)

3、答: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应从以下途径着手:(1)确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尽管各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不尽相同,但总会有一种价值观占据主流地位。这种占据主流志位的价值观,就是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一般包括家庭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等。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文化的核心。(2)搞好家庭管理。家庭管理就是对家庭生活的规划、安排、监督和治理。家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好家庭的人、财、物和闲暇时间。(3)搞好家庭协调。构成家庭起码要有两个人,多则可能几人,甚至十几人,每个人的年龄、经历、社会地位、家庭角色和兴趣爱好不同,要想融洽、和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必须做好家庭的协调。(4)搞好家庭教育。(5)搞好家庭活动。(6)搞好家庭文化社会研究。

4、答: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融入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渗透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协调关系,组成合理的系统教育结构。

(2)潜移默化,寓教于无形。

(3)循循善诱,倚重人格塑造。

(4)循序渐进,促进受教育者思想目标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答: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要点如下) (1)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6分)

①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②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其理想人格是“圣贤”、“君子”。 ③在道德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如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途径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④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2)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3分) ①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 ②公私德不分的倾向

③“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3)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借鉴(3分)

①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 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③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答: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内在转化过程与外部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2分)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的问题。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2分)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知是情、信、意的基础,也是行的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也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合金,也是行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体现,也是行的杠杆;行是知、情、信、意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结果,又是强化和巩固知、情、信、意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的内在转化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它对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分)然而,人的人的思想品德就其本质而言是其社会性。离开了社会环境,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也是不可能的。(2分)社会环境包括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国际社会环境如国际的经济形势、国际的政治斗争、世界大战或局部战争、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文化艺术的交流等。国内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精神环境包括政治生活状况、文化生活氛围、政治思想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社会意识形态因素。它们都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人际交往、群体活动等社会形式逐步渗透到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形成人的思想品德。(3分)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答:此案例说明了榜样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2分)

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榜样教育法应注意:(结合案例分析,每点2分)

(1) 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榜样的力量首先在于真实。榜样必须是真正过硬的,不是虚(2) (3) (4)

(5)

(6) 假的。要实事求是地树立和宣传榜样,不能弄虚作假,任意拔高,一好遮百丑。使榜样真实可信,让人乐于接受。

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和代表性。要善于发现和选择几种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激励不同层次的人们奋发向上。

学习榜样要注意创新性。在学习榜样时,要注意学习其精神与思想,不能机械照搬。注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并注重创新。

要尽可能让榜样现身说法。也就是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守纪律的人讲纪律、作奉献的人讲奉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动人心,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注意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既要帮助榜样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使其不断创新业绩,同时解决他们面的实际困难,要支持和爱护榜样,引导人们向榜样学习。

要积极组织受教育者开展“学英模,见行动”的系列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真正把榜样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使榜样示范发挥出最佳效应。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浙江师范大学9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大纲梳理(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第五套试卷

浙江师范大学思修试卷A卷

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全文)

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真题(818)

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