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词两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

发布时间:2020-03-04 09:4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词两首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描写了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的行军情景和战斗胜利后越过雄关的情形,表现了红军不怕任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艺术地反映了遵义会议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历史性转折和巨大变化。

《沁园春·雪》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沁(qìn)

娆(ráo)

逊(xùn)

莽(mǎng)

胤(yìn)

2、形近字

┏沁(qìn)沁人心脾

┏弛(chí)松弛

┏蜡(là)蜡烛

┏竟(jìng)竟然

┗泌(mì)分泌

┗驰(chí)奔驰

┗腊(là)腊月

┗竞(jìng)竞赛

3、多音字

┏(fēn)分别

┏(hàn)汗水

┏(huán)归还

┏(cháo)朝代 分┫

汗┫

还┫

朝┫

┗(fèn)成分

┗(hán)可汗

┗(hái) 还是

┗(zhāo)朝阳

┏(yè) 呜咽

┏(shù)分数 咽 ┫(yān)咽喉

数┫(shǔ)数一数

┗(yàn)吞咽

┗(shuò)数见不鲜

4、解释词语

【西 风 烈】西风即指秋风。烈,强烈、猛烈。 【

】声音受阻而低沉。 【如

铁】像铁一样牢固,难以攻破。 【残

阳】日落时残存的晚霞。 【北

国】指我国的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下。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1 【分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折

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俱 往 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5、文学常识填空

(1)《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忆秦娥”是__________,“娄山关”是________。按字数分,《忆秦娥·娄山关》是___________,《沁园春·雪》则是___________。

(2)词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般分上下两片,又叫“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词的曲牌、字数、平仄都是规定好的,所以词又叫 “____________”。

(3)霜晨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5)《沁园春·雪》中表现诗人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

题目

小令

长调

(2)曲子词

长短句

诗余

上阕

下阕

填词 (3)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4)雄关漫道真如铁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课文学习

1、作者介绍

【明确】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2、“词”知识简介

【明确】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3、题目解说

【明确】《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是词牌名。世传李白首制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名句,故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等。双调四十六字,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一叠韵。娄山关,一称娄关、太平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中,位于峻拔山峰之间,此处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地势极为险要,自古为川、黔两省交通要道。

这首词是毛泽东指挥遵义战役中的娄山关战斗取得胜利后写的,词中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沁园春·雪》:“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从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等。分上下两片,共114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4、《忆秦娥·娄山关》写于长征途中重要的转折关头,这首词表达诗人怎样的革命情怀? 【明确】这首词写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遵义战役中的娄山关战斗取得胜利后写的,词中表达了工农红军不畏艰险、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情怀。

5、1945年10月,毛泽东在重庆曾把《沁园春》书赠民主人士柳亚子,同年10月7日,他在给柳亚子的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试从《沁园春·雪》所描绘的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感慨中,体会词中雄奇壮阔的意境,领悟革命伟人超凡的气魄和胆识。

【明确】诗人站在想像中的最高点上,总写北国冰雪飘,白雪茫茫的壮丽图景,这图景是那样的清新开阔,令人耳目一新,使心胸开阔,让人顿生心心驰神往的热爱向往之情,难怪历代英雄们为此竞相折腰,进而建功立业,但哪一代帝王也没有当今无产阶级英雄的见识和胆略,他们文武兼备,必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立不朽的功业。

6.结合全诗说说下列诗句中加红字的表达效果? (1)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3 【明确】“碎”:在诗中是“细碎”的意思。能通过细碎杂沓的马蹄声表现了红军行军之“急”、行军之“速”。

“咽”在诗中是用来形容晨风中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通过这个词,既写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2)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明确】“顿”:在诗中是“一下子” 的意思。诗人通过一个“顿”字,表明黄河迅速封冻,极为夸张地写出了严寒的威力。

(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明确】“略”和“稍”:在诗中都是指“稍微、略微”的意思。作者通过这两个词委婉地指出了历史上四位非常伟大的封建帝王的历史局限。

7、结构图表:

┏ 西风猛烈 ┓

┏ 上片 ┫ 空雁霜月 ┣ 娄山关战斗中行军 ┓ 不怕困难

┃ 马蹄声碎 ┃

┗ 喇叭声咽 ┛

┣ 压倒敌人 忆秦娥·娄山关

┏ 雄关如铁 ┓

┃ 从头越过 ┃

┗ 下片 ┫ 苍山如海 ┣ 越过娄山关的情形 ┛ 气概豪迈

┗ 夕阳如血 ┛

┏ (1)写北国雪景

┏上片描写 ┫ (2)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北国壮丽雪景 ┓

┗ (3)想像雪后风光

┛ 抒热爱之情

沁园春·雪 ┫

┣ 热爱祖国山河

┏ (1)承上启下过渡

┓ ┃ 歌颂无产阶级

┗ 下片议论 ┫ (2)五位帝王文治不足 ┣数帝王不足┛

┗ (3)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颂当今英雄

三、深入探究

1、写作特点分析: (1)《忆秦娥.娄山关》: 选材巧妙,注重侧面烘托。

4 析:这首词写的是娄山关战斗,但词中字面没有一个字写战斗。词作略去了战斗场面的描写,只是以烘托的笔法,侧面描写了从“霜晨”到“残阳”这一天的战斗生活,虽未写战斗的过程,但是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难、敢于夺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得极为深刻动人。

(2)《沁园春·雪》:

①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②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③语言简练,极富表现力。

1、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明确】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了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

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了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悲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善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自信。有了这些作为铺垫,下文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2、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即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对此,最重要的是从文本出发,即根据这首词内容和语境加以体会和分析。作者在1925年所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其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句,与本词的词意颇有相通之处。

3、《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写景、抒情和议论是怎样结合的?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史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旨,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从而使全词收到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4、反复吟咏下列诗句,充分想像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并谈谈你的感受。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明确】秋风猛烈,大雁在霜晨冷月的季节里鸣叫,此时出征作战,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惨烈。这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借景写季节和出征的时间,从侧面写出征的悲壮。

5 (2)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明确】苍山像大海一样翻腾涌动,落日像血一样的鲜艳明亮,此句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说今后的革命征途中还会遇到如苍山大海一样多的关隘、困难,战胜它们还需要更多的革命英雄为此献出一腔热血。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确】这句是从整体一概括北国的壮丽雪景,突出的特点是冰封、雪飘,茫茫无际,给人一种意境清爽,心胸开阔之感。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明确】这句是想象雪后天晴,雪日交相辉映的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景,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四、课内阅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片中两个词古今义不同,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含义又是什么?

2、词的上下片抒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上下片有何联系?

3、上片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4、下片抒情,指出历史上帝王的不足,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

1、风骚:文学才华;

风流:功劳卓著。

2、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为抒情服务。

3、所写景物具有概括性,突出雄奇壮阔的意境。

5、这是用衬托手法,以古代英雄衬托当今革命伟人超凡的气魄和胆识。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该词的词牌名是_____,题目是____,它描绘的是____战役中娄山关战斗的场景。

2、上片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用______渲染进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雄关漫道真如铁”意思是____________。

4、下片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何理解?

5、毛泽东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词作,请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一首战争年代的词作? 【参考答案】

1、忆秦娥

娄山关

遵义

2、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

嗽叭声咽

恶劣天气

3、不要说雄伟险要的娄山关像铁一般地难以攻破。

4、这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分,红军跃过娄山关,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波澜壮丽、色彩浓艳、气魄雄伟的图景。这个画面既是写实,又是在实感之外,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5、如《清平乐.会昌》(一九三四年夏):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课文全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科学与艺术课文全解 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词两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

第8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1]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文全解

【学练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词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

教材全解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词两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词两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