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7: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市地震局负责编制、市政府批准实施的“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是仪征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防震减灾发展规划。该规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保障《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有效落实,仪征市地震局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仪征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确定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使规划更大程度实施到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积累经验、以资借鉴。

我局按照《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遵循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方法科学的原则进行中期评估工作。评估期为2006年1月—2008年6月。鉴于该规划总体上属于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规划,中期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评估,进一步发挥防震减灾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在我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保障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积极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平时能有效地开展地震测、报、防;震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处置各种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扬州市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管理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服务为本、管理为重、处置得当的原则,以服从和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大局,努力提升我市的防震减灾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减灾综合管理能力。1999年我市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2005年在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了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对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相关应急救援部门。为了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保持防震减灾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近年来,随着政府换届和人事变动,我市及时调整和充实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2007年6月我市下发了《调整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的通知》,并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定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各部门立即进入相应角色,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开展。使我市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加强震情跟踪,提高宏观异常和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一是加强震情值班,除专业人员在地震台实行24小时机房值班,不间断跟踪震情外,地震局全体人员八小时外分组值班,加强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震情值班,强化值班责任制。二是加强与省、市地震局值班室、地震台网中心震情信息沟通,确保上下联系畅通。三是加强对各乡镇地震宏观观测点督察指导,及时现场处置可能出现的宏观异常。各乡镇积极组建地震“三网一员”网络建设,其中地震宏观测报网积极发挥地震宏观异常跟踪作用,明确科教文卫助理兼防震减灾助理员,分管科教文卫的副乡镇长具体分管防震减灾工作。乡镇还明确了村、企业、居委会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地震工作。现在,我市已建成地震宏观测报点16个(3口水井、2口油井、6个畜禽养殖场、1个水产养殖场、4个特种养殖场),其中市地震局统一授牌的有11个;由企业、社区、村委会共同参与组成的地震灾情速报网点188个,灾情速报员188人,组成一张覆盖全境的有人值守的地震宏观测报网,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地区地震监测和宏观测报任务。建成了以铜山地震台(市属)为龙头,各乡镇宏观观测点为骨干,各级各类宏观测报员为基础的地震宏观测报网,努力做到平时能有效地开展地震测、报、防;震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处置各种情况。例如,2006年7月26日安徽定远发生4.2级有感地震,波及我市,城区及周边地区产生震感。市地震局等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通过灾情速报网了解震感波及范围和震感区群众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值班电话耐心解答咨询群众的问题,还通过移动公司短信平台向手机用户发布震情信息。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当,很快消除了群众的恐震心理,恢复了社会稳定。今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二点三十一分,铜山地震台地震监测仪器警报突然响起,地震台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从计算机上显示出来的地震波超异常波形判断出,千里之外一定发生了特大地震。正在值班的人员边紧张分析地震“三要素”,边通过网络与省地震监测中心核对震情;他们在第一时间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情上报到市地震局。我局在接到铜山地震台震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全体人员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全局(台)人员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员坐在地震监测仪器旁不间断跟踪震情;另一部分人员通过3部电话收集我市居民震感反应,及时答复来电居民对震感关切的问题。下午三点前,我局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情向市委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作电话汇报,并将这一特大地震事件向市“110”指挥中心和信息办作了通报,市地震局还及时印发了一期《防震减灾信息》向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通报四川震情,通过政府网站、“110”指挥中心和《防震减灾信息》等多个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四川汶川震情信息。由于反应迅速,处置及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我市,虽然造成部分市民有感,但未形成恐慌,全市城乡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二、防震减灾法规体系日趋健全,在规范全社会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推进当地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我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仪征化纤、飞新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真州、陈集、大仪、青山、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也相继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2、执法与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我局从1999年建立了防震减灾执法队伍,三个科室共有行政执法人员4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1名;建立了领导学法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执法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07年下半年,又重新申请换发了新的行政执法证和执法监督证。

3、防震减灾执法检查、监督。2007年10月,我局在仪征市法制办、市纪委的指导下,按照合法、合理行政执法的原则,编制了《仪征市地震局行政执法手册》,其中地震行政执法目录包括行政许可类3项、行政处罚类9项、行政强制类10项、其它具体行政行为10项。根据仪征市政府依法冶市的会议精神,我局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并向市政府提交了《仪征市地震局2007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三、防震减灾工作已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投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并将其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不断增加防震减灾经费及装备投入,近年来,我市已将防震减灾事业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并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投入。防震减灾事业费从2000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4万元。此外,我市还拨出专款近40万元,用于铜山地震台测震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台网建设,为地震部门配备了传真、电脑及应急通讯工具,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四、地震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得到拓展完善,观测数据实现适时采集、传输,处理数字化、智能化。

加强铜山地震台数字化台网的维护更新,确保测震仪器、前兆观测仪器设备完好,运行正常。一旦出现突发地震事件,确保在10分钟内报出震源、震级、发震时间地震“三要素”,为市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提供科学依据。仪征铜山地震台是我市自建地震台,1980年建台并投入运行,隶属仪征市地震局领导。全台占地面积13.6亩,在岗人员6名,现有数字测震(单台、多台测震)和数字电磁波观测两个监测手段,承担着扬州市行政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重任。其中,2006年8月,铜山地震台新增了JSD—1型四通道数字电磁波接收仪进行电磁波观测,使我市地震台具有一定的地震前兆观测能力。2008年3月,铜山地震台进行了软、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升级改造,配置了两台高性能的计算机,安装了“十五”地震分析软件,采用14个台站的地震数据信息,自动化程度高,定位精确,台网布局合理,实现地震资源共享(广东智源、Linux平台)。此次硬件、软件升级,进一步提升了铜山地震台的定位能力和监控水平,加强了测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高了分析数据的速度与精度。

五、全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普遍提高。

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加强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日益突出。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市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督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采取有效措施,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落到实处。对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依法开展安评工作。为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及“安评”的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 在扬州市地震局与我市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2006年4月24日,仪征市地震局驻仪征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开始运行,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一名。至此,仪征市防震减灾行政审批事项正式纳入仪征市基建管理程序。2007年9月,根据仪征市政府“两集中、两到位”的会议精神,我局向仪征市编委会申请增设“行政服务科”,经仪征市编委会批复现已增设了“行政服务科”,加强了防震减灾服务平台,依法履行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的职能。在我局的检查、监督下,全市已有多个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对工程场地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我局正稳步实施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先把农民集中区、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成民居抗震保安示范区。并在全市农村推广符合抗震要求的抗震设计、抗震结构、抗震材料等抗震新技术,指导农民提高自建房屋的抗震能力。我局今年重新修订年度工作考核标准,并把以上内容纳入其中,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内容。

六、地震应急措施较为完善,地震应急保障条件得到加强。

一是政府及重要部门和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条例》,有序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1999年,我市首次制定了《仪征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5年又重新修订、下发《仪征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6年我市编制了《仪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根据上级要求编制了《仪征市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作为与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相配套的专项应急预案。仪征化纤、飞新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真州、陈集、大仪、青山、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也相继编制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二是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应急队伍是地震灾害发生时的主要救援力量,抓好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是确保地震应急工作高效运作的保障。在队伍建设上,我市依托各部、委、办、局和生命线工程单位,组建了公安、消防、民防、医救等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市政、建筑生命线工程(水、电、气、通信)等抢险抢修队伍,确保我市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能及时启动抢险救援。同时,在城区真州镇17个社区普遍组建了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在大仪、青山等乡镇建立了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至目前,全市已组建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19支,共有志愿者477名。各乡镇、社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配备了应急救援志愿者队队长、副队长,公布了联系方式,明确了具体职责,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应急工作的定期检查与演练。2007年,仪征市地震局与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仪征市地震应急检查工作方案》,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地震应急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使地震应急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应急保障条件得到加强,我局具有公用应急电话4部,地震局、地震台职工拥有手机11部,计算机与因特网、震情监测互联互通。

七、防震减灾法规宣传和地震科普宣传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得到提高。

我市“三网一员”网络建全,队伍稳定,管理有序、运行正常,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地震知识宣传网发挥了防震减灾宣传主阵地作用。我市已建成了以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为主阵地,13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学校为载体,11个固定宣传栏为窗口的地震知识宣传网。通过地震知识宣传网,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推动了地震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组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三年中,我市共组织防震减灾图片巡回展4次,参展人超过5万人次,配合科技三下乡、国际减灾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大型宣传活动摆摊设点宣传地震知识8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接受地震知识咨询1.5万余人次;组织地震知识竞赛3次,收回竞赛答圈2万多份;出各类宣传专栏68期,摘登各类宣传稿件200多份;编印仪征《防震减灾信息》38期1500余份;开通《仪征防震减灾信息网》,上网点击达9000多人次;通过仪征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片10多部;在印尼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纪念日等重要时间窗口,市地震局通过互联网的政府网络平台成功举行4次在线交流,与广大网友开展互动宣传,网上解答网友关心提问的50多个与防震减灾相关的问题,相关问题被剪贴在政府论坛网页中,被网友点击累计达7000多人次。用好宣传主阵地,创新宣传理念,拓展宣传空间,收到了较为显著的宣传效果。

八、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这几年我市地震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前进中的困难已影响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主要困难:一是事业费不足。2007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地震局39.15万元,尽管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但实际支出为55.75万元,经费缺口超过15万元。超支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费用成倍增加造成的。二是没有地震应急交通工具。出现地震宏观异常和突发地震事件,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置,影响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开展。按照上级要求,市县都要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专用交通工具。三是由于我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防震减灾行政审批事项没有纳入仪征市基建的前置审批程序,难免造成一些本来应该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埋下隐患。四是铜山地震台长期担任“站岗放哨”的特殊任务,没有创收手段,除财政拨款外无其他收入来源,人员编制性质却定为差额拨款。针对上述困难,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市政府统筹协调建设、规划、人防等部门,开展综合性的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疏散场所建设,年内建成1—2个功能齐全的应急疏散场所。财政、民政等部门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2、建议加大防震减灾事业经费投入力度,将地震局2008年的财政预算从44.37万元调高到55万元,今后并逐年有所增加,使防震减灾事业经费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保持同步增长。

3、建议市政府为地震局购置或调配一辆地震应急交通工具,以解决地震应急交通难问题。

4、建议将我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防震减灾行政审批事项正式纳入仪征市基建的前置审批程序。

5、建议市编委从实际出发,将铜山地震台的差额拨款性质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农业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生态农业示范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燃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一五外经贸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学校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某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平湖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监测评估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