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作文 新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5: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月,正慢慢下沉,渐渐藏在茫茫海雾间,模糊了轮廓。拂晓之风吹来,黎明将至。远望碣石沧桑,潇湘壮阔。悠远深邃,大路看不到尽头。隐约听到晓之车声声银铃。天又快亮了。不知这月明之夜,多少人被月华唤起往日记忆,思绪随月飘飞,飞回家人身边!“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团聚,更是一种只能在月夜做的梦!只得待此生尽,来世续前缘。“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落月的余辉撒满江边花林,枫树。拂晓之光将冲破月的朦胧。而残月之辉下,树影依旧摇曳,摇动着别绪,无法排遣„„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那究竟何谓意境呢?有的学者认为,意境就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我想,讲通俗一点,意境就是萦绕在人们情愫中的一种向往,一种期待,一种理想化了的环境。那么,我们就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来具体看一看所谓的“意境”。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这首流传千古的《春江花月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难得的佳作。其用词看似清淡如水,实则华丽流畅,意境深远自不必说。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全诗透着一股淡淡的悲伤与哀愁。但是在这首诗中也反映出了一种对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伤感与惆怅。所以这里不仅有悲伤,而更多的是一种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意境并不是一味的悲伤哀愁的,而是仍有轻快明媚的。这首诗达到了诗情画意与哲理的高度统一,而意境美的主要特征在这首诗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诗题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集中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全诗也正是由这五个事物构成了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诗人在一开篇便就题而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画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仿佛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都被月光涤荡成梦幻一般的银灰色,春江花月夜因此显得格外幽静恬美。这种空间的全景式展示,营造出通体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也更突出了“月”所处的中心位置,而“月”也正是如此美景生发的活力源头,由此所呈现出的美的意境正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的。

在这里,张若虚并不是在单单地写景,而是将情与景交融,蕴味悠长。诗人以“春江潮水”和“月夜”作为开始,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使人立刻有一种圣洁的心情。由此作为过渡,诗人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他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诗人在这里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他并不是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这正符合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月亮是一种永恒而宁静的存在,诗人通过“月”创造出了广阔深远的时空意境。在这首诗中,诗人有着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空间意识,他将启人心智、发人思索的情感隐藏在深邃悠远辽阔的时空氛围中,吸引着读者在时空意境中去探寻真谛。

同时,因为月亮在传统的文化中承担了孤独失意的美学意味,所以作者又以此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思妇游子的悲愁上。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书写游子思妇的感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色表述,以景喻人,以景衬托自己的心情。如,“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诗人将那一份悠长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来诉说思妇的悲和泪。月光引起的情思深深搅扰着

她,望着月光,思念着远方的爱人,希望以这月光来遥寄相思之情。而接下来,诗人又以落花、流水等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诗人不仅仅用了月夜、花林等这样的实景来创造意境,而且还运用了虚景的配合。这种虚实相生,使得诗中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实景,可以让人想到无尽的事物和环境,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些东西也许在诗人的笔下并没有出现,或是诗人并没有去细说,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也就达到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效果了。

通过分析《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意境美的主要特征。诗中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诗人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将这种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点点洒在读者的心上。诗人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开头,以感叹幽忧别情收尾,将情、景、理水乳交融,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幽深意境,别有一番神韵。

那么,意境到底是什么呢?《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意境其实就是这样,它可以在一瞬间触动你的某根神经,引起你的共鸣,调动你的激情。当然,人的处境不同,心中的意境就不同。像《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也许不同的人读,所体会出来的东西也会不同。意境作为人的意识形态中的东西,绝对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什么人就向往什么样的意境。所以说,意境存于人心

。从情感的性质来说,隋炀帝的宫廷趣味,被张若虚消解为民间的思念,就像张子容的“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的西施浣纱,介于民间和贵族之间,张若虚也将之改变成游子思妇的情意,统一了“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群落。张若虚统一的魄力,表现在让江海连成一片上。在一般的宫体诗作中,明月只与江、与潮水联系,构成“流波将月”的景象。张若虚对之作了变动:第一,明月不但与江而且与海联系起来,视野就大大开阔了,视点提高了。第二,让明月与海潮共生,平远不动的暮江和明月互动, 营造了 “滟滟随波千万里” 的宏大景观。这就不仅仅是江海相连的平衡的静态,而且隐含着微微的动态。这既是客观可视的景象,又是主观可感的心态,二者的统一, 蕴涵着高视点、广视野,这不仅是视境,而且是意境。第三,让月光普照,把春、江、花、月、夜平列的意象,变成由月光主导的意象群落。用月的特征(光华)来统一江、海、花的大视野。第四,用月光把这个广阔的景观透明化: 《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长篇歌行体,采用的是乐府旧题。此诗虽为旧题,但作者用其独特的才情和能创造力使旧题化腐朽为神奇,让旧题产生了新内容,新意境,创造出了“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从诗歌《春江花月夜》题来赏析。该诗的题目就开门见山的给出“春”“江”“花”“月”“夜”五种物象组合成的画面。且这五种物象组合在一起非常和谐自然,没有带一点凡尘,无任何雕饰。如果能身临其境会感觉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花”“月”都是静景,而只有江是动景,因而《春江花月夜》这题给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生动的画面。该题首先给人以诱发和开拓了审美想象空间。

这首《春江花月夜》前面的诗句写景与后面诗句抒情相结合,从而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诗人由写美景到经过自己的思考,联想到是空的无限,生命的无限,最后再想到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通过这样对比,诗人的诗句使我体会到人生苦短,一个人与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整个宇宙相比人显得是那么渺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诗人由写景升化到抒情,写人生哲理,则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耐人寻味,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读者也随着诗人一起思考人生。

大学语文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素材

大学语文历年作文

大学语文作文06

大学语文作文 新
《大学语文作文 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