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机调研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4:0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泸州市电子机械学校

开设《农业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可行性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业现代化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充分说明,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四川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农业机械运用及发展现状

(一)农机装备与作业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务工人员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缺乏逐渐显现,农机作业需求逐步增加。通过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农机代耕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农机化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提灌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机械增长优势明显。

(二)农业机械化作用更加凸显。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机电提灌作业设备的增加和使用,增强了农业抗灾夺丰收的能力;机械、半机械收割、脱粒机械的推广使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收割、脱粒作业方式,增强了农业抢种抢收的能力;耕作机械的推广使用,替代了牛耕作业,使原来的养牛户转变为养羊和养猪专业大户,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1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为农业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为适应农机市场化发展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机服务体系体制改革,剥离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健全以乡(镇)服务组织为骨干,村、社农机服务大户主体的农机化服务网络。区(县)农业机械事业局是农机化管理机构,各乡镇农机服务站结合各自的实际,积极开展农机生产、拖拉机修配、农机产品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农机化服务,不仅将农机企业增加了活力,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农机化服务范围,为农业机械化持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农机运输、机耕、机收农机户尤为突出,一些农民自发联合组建机耕服务队,进行跨村、跨县区、跨省作业,进行有偿服务。

(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让农民购机热情空前高涨。一是通过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公告,举行机具现场演试等形式,增强了农民对农机的了解。二是及时做到补贴到位,及时落实购机补贴资金带动农民积极购买农机设备。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补贴机具质量跟踪服务,按“三包”要求及时维修机具,确保了补贴机具的有效使用。补贴政策促使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械、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

二、农业机械使用及维修队伍现状

(一)农机操作专业人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一批先进的、新型的农业机械须要有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操作和运用,才能发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现有的农机操作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绝大部分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

书,技术单一,仅限于操作使用常规农机具,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只能望洋兴叹。

(二)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不断扩大。县区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为三级点和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钣金修理和喷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比较简陋,占地面积不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气泵、台钳、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廖廖无几。

(三)农机维修人才短缺,维修质量差。当前农机维修网点的修理工持证上岗的比例少,持证率低。现有修理工技术原始、粗糙,缺少对新型机械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改造资金,或基于节约成本的心态,很多网点无专用维修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标;从而严重制约了维修质量的提高。

三、农机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

(一)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组织保障体系。农机部门在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切实承担起农机化公共服务和农机化执法与管理双重职能,并将服务和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建设新型服务组织、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与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农机专业户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主体作用。

(二)建立农机科技保障体系,提高农机化对新农村的支撑保障作用。农机部门在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集中人力、财力攻克关键机具、技术研发等难题,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推进农机科技体制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引进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以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示范推广户和农机生产流通企业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机技术示范推广体系。

(三)建立农机运用与维修人才保障体系,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一批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培训范围狭窄,内容单一,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教育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社会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

这些都为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需要以现有农机化培训为基础,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机专业化职业教育体系。

四、我校具备开办《农业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条件

(一)办学基础良好

我校2004年开设与《农业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相关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于2006年专业逐渐成熟,2009年基本达到省级重点专业的标准,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二)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

我校目前已建有较先进的多个实验室:多媒体室、语音室、电脑室、

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机械加工等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良好的设备。

(三)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校自建校以来不断发展扩大,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大部分教师已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有在企业工作多年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还将引进更多、更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四)有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能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组织了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认真进行研讨、,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并聘请专家进行仔细审核。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做到了既要保证学生能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时能获取技能证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五)有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已经和泸县农业局、植保站、泸县农机局、农机维修中心、泸县各乡镇农机站、各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相应的合作关系,在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机械的操作与使用、农业机械的修理维护方面得到有效的支持让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取得一线操作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有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实践经验

我校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承担了省、市、县劳务扶贫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省级劳务品牌培训工作。据统计,我校已完成各级各类劳务培训10800余人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我校多次被市、县人民政府授予劳务培训先进单位。通过培训工作,我们对农村的现状、农民的希望和要求十分了解,通过培训,我们积累了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经验,为我校开设《农业机械制造运用与维护》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快农机教育培训的步伐,是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教育培训部门,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会经营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泸州市电子机械学校涉农专业教研组

2009年4月15日

农机产品价格调研报告(优秀)

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茌平县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思考

3.农机企业调研提纲

国内农机企业调研报告

西峰区农机培训调研报告(修订)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推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调研材料
《农机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业机械调研 农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