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普查数据 看社区养老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盘点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探索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也带来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助推了我国人口越来越趋于老龄化与高龄化。而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老年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问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等,这些问题加重了社会负担。由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挑战,发展社区服务,改变传统完全由家庭承担养老义务的方式,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出路。

一、儒林街道人口状况 1.儒林街道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儒林街道常住人口为16105人,0-14岁常住人口为2215人,占常住人口的13.8%;15-64岁常住人口为12926人,占80.3%;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964人,占5.9%。另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22人,占9.5%。这种年龄结构,说明儒林街道的人口状况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如下图所示:

儒林街道常住人口年龄结构15-64岁, 12926人占80.3% 65岁以上,964人,占5.9%0-14岁, 2215人占13.8%

2.60岁及以上女性多于男性

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人口性别比例女性略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96.1。其中分年龄段看:60-69岁,男女比例为88.0;70-79岁,男女比例为108.0;80-89岁,男女比例为115.6; 90岁及以上男女人数相同。100岁及以上有1人,为女性。如下图所示:

儒林街道60岁及以上男女结构485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以上647433224242427女男

2 3.身体健康的60岁及以上人员达到64.5%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到64.5%;基本健康的占28.4%;身体不健康但生活能够自理的占5.7%;生活不能自理的占1.4%。通过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但仍有一些老年人需要家庭或社会给予特殊的照顾。如下图所示:

儒林街道60岁及以上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生活不能自理,1.4%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 5.7%基本健康, 28.4%健康, 64.5%

二、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落实九养政策,完善服务体系

“九养政策”由北京市民政局、市残联两部门共同起草,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提出了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等9项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政策。儒林街道积极落实九养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共评选11名“孝星”;为80名老年人累计发放了面值约19.2万元的养老助餐券;各社区配备一名养老助残员,共8名;配备了养老无障碍服务车;依托96165社区服务热线,为老

3 年人提供各类心理咨询;为7户老年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的便利;对14位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便携式“小帮手”电子服务器。各社区九养政策的落实,切实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

2.建立健全“一刻钟服务圈”,提升各项服务

在街道的组织和领导下,各社区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辖区各类资源,积极推进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如康安社区成立了服务管理委员会,协调社区周边医疗、餐饮、教育、超市、美容美发等20多家商户签订了便民协议,在社区服务网点开展上门理发、订餐送餐、健康义诊等活动,方便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成立了党员“红袖标”、团员“青苹果”、妇女“绿丝巾”三只18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将志愿者服务纳入“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范畴,与社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建立一对一志愿服务关系,开展了陪聊、打扫卫生、亲情陪伴、代购等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

3.开办温馨家园,实行规范化服务

儒林街道开办了延庆县首家城区温馨家园,位于康安社区,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温馨家园里设有康复室、辅具站、爱心超市、职业康复劳动室、图书馆、培训室、活动室、生活技能培训室。除了提供日常的基本生活照顾,还经常在节假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 “第八套广播体操”教学,参加社区消夏文艺演出等。温馨家园的建立使辖区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在这里享受到规范化

4 的服务。

4.打造优美社区,提供良好环境

儒林街道辖区内现有四个景色秀丽的公园及一个宽敞开放的妫川广场,且都免费开放。各社区以公园大型绿地为主体,以街道绿化为骨架,以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为基础,植树种草,增加绿地,美化环境,把社区建设成环境优美的宜居社区,老年人在闲余饭后可以在这里健身、舞蹈、下棋以及进行一些其他的休闲娱乐活动。生态宜居的社区给老年人提供了安养晚年的良好环境。

三、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 1.社区养老的人力资源不足

社区人力资料的匮乏成为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社区养老服务有许多项目涉及到专业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当前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都明显不足。活跃在养老服务中的大部分工作者是一些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家庭妇女,他们大多没接受过系统的社区服务专业培训,而且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这些问题使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2.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足

目前社区给老年人提供的基本生活设施存在诸多不周之处。比如硬件方面:主要是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场地不足、房屋的建设滞后;软件方面:许多老年人特别是单身老人和体弱多病的老人,在买菜做饭、料理家务、打扫卫生等一些基本的家务活动上存在很多不便,而社区在这方面所提供的针对性服务有所欠缺。

5 3.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服务不到位

在老年型社会,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通过提供足够的食品使老年人免除饥饿,使老年人居有定所,还要使老年人有积极向上心情愉悦的精神生活。社区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方法,如成立老年合唱团、艺术团、拳操队,举办老年人书法、绘画等各种展览和比赛,但这些活动的参加者大多是六十多岁、相对较为年轻的老年人。对于年龄偏大又缺少这方面爱好的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社区中往往只重视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而忽视了对他们的精神慰藉。其实,这些老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形成的孤独感、寂寞感是显而易见的,时间久了,容易患上各类心理疾病,有害身心健康,他们更需要有人常常与他们沟通,需要有人予以精神慰藉。

4.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不健全

老年群体是一个极易染病的群体,老年人高发病率的特征,决定了医疗成为老年群体的一个重要需求。一些大型医院往往人满为患,而且手续繁琐,由于行动不便,不少老年人到医院看病都有一种心理负担,容易延误病情。当前社区内的卫生服务站、医疗诊所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服务,但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并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全部需求,社区卫生机构和服务水平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四、完善社区养老体系的几点建议

1.加强社区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服务老年人工作质量 社区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社区老年人服务水准是否达到现

6 代化的关键标志。要组建一支素质高、事业心强的老年服务工作队伍,一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并逐步扩大老年服务队伍。二是大力加强专业教育、加大专业化的培训力度,而且针对服务队伍建设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如:对于社区内缺乏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在职人员,加强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对于缺乏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社区养老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社区的优势资源开展一些培训小组,将社区中的下岗人员、退休人员等招募进来,培训他们专业的护理服务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投身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2.强化必要生活设施建设,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由于现在高龄化、空巢化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区应加强老年人基本生活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置老年餐桌,建立为老年人送餐机制,许多老年人特别是单身老年人或者体弱多病的老人,较难买菜、做饭,所以吃饭问题是老年人生活的头等大事。针对这一特点,社区可以尝试建立老年人专用食堂,还可以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送餐到户,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二是建立社区托老所,将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接纳过来,由专职的工作人员照顾,解决家人照料不足的问题。三是建立社区老年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能够便捷地买到合适的食品、衣服以及各种日用品,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求。

3.增加文化娱乐设施配置,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

7 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社区在建立老年人服务体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例如,以社区为阵地,设立图书室、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等活动中心。同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适合各年龄段老年人的文化健身娱乐的社区活动,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既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又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二是加强社区老年学校建设。目前不少社区开办了老年学校,开设了书法、音乐、绘画、英语等课程,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三是建立老年人精神服务、心理辅导队伍,同时发挥社会各类心理咨询专业组织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电话咨询、上门服务,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促进心智健康。

4.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

很多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无法独自去医院,还有一些老人情愿去较远的大医院也不愿意去社区医院。以上情况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双重的压力,所以要完善以社区医院为主体网络,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依,健全以专业骨干为队伍的卫生监督网络,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测。第一,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满足老年人就诊和康复保健的需要。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保健中心或兴建老人医院、老年保健站等,以减轻老年人在病中挤车、排队,耽误治疗和日常保健无人指导的压力。第二,建立老年健康档案,组织人力摸清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建立老年人信息库。第三,加强社区医疗服

8 务机构与正规大医院的合作,建立起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的连贯性服务体系,使病人从发病到康复的全过程都能做到方便、有效和连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定期指定专家下社区服务或选派优秀社区医生到大医院实习培训,提高社区医院的软实力,实现从“有病去医院”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转变,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5.发挥社区养老作用,多种养老形式共存

儒林街道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了9.5%,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再加上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地的分离导致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周、精神苦闷等问题。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居家养老方式不能够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的需要。所以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共存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将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优势,坚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思路,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和老年人需求相适应的养老新模式。

随着老年社会的逐步深化,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配套运作,在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社会舆论的关注中,真正构建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和谐社会。

(王 瑞

张雪丽)

从数据看的广告趋势

从数据分析看药店促销

从大数据看税务现代化

从调查数据看作风建设

从拆迁数据看公民权利的缺位

社区养老

上海经济普查数据

《从社区看我家》教学设计

从机构养老的角度看《桃姐》

从志愿服务的角度浅析社区养老

从普查数据 看社区养老
《从普查数据 看社区养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