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双语教学的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2:19: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在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本人的工作学习经历为依据,对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状况和其发展作了一定的介绍。首先对新疆地区双语教育进行了总体概括,然后以相关资料为依据,重点以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新疆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母版,提出了新疆在进行双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民族母语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维吾尔语、汉语

一、双语教育概况

公元11世纪由穆罕默德〃喀什噶尔编撰的《突厥语词典》,用阿拉伯文解释突厥语,是一本典型的双语工具书。这说明双语现象自古有之。自从有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就会有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这就会存在不同民族如何用对方可以听懂的语言进行交流的问题。但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双语,由于该地域的地理位臵、民族人口、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新中国成立以后,双语现象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族际语———汉语(以下统称为“汉语”)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进步。 在各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民族语言+汉语”。但是各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采纳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这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以下统称为“母语”)教学为主,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课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

第二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教学模式。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使用民汉双语教学的学校有1万多所,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21种民族语言在中小学不同层次地开展双语教学。

1、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 新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民族教育为主,普通中小学采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6种语言进行教学。据2002年统计,新疆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学有1003所,占全部中学的51.57%,小学有4161所,占全部小学的68.86%,还有561所民汉合校的中小学。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3 540所,中学725所。以上学校除了汉语课程以外,其余所有课程均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双语实验班例外)。

据教育部门最新统计,目前新疆地区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2346864人,其中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25704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1%。民考汉学生21137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9%。少数民族教师为144780人,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18 342人,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12.7%。到近年为止,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各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新疆地区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1)长期单一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2)长期并行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等三种。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新疆各民族对教育的要求也趋于多样化,希望子女上汉语学校或是双语实验班的家长日益增多。自2004年起,各地区的双语师资队伍逐步壮大,有足够条件的小学民语系从一年级起引入汉语“语文”科目;从三年级起,“数学”学科改用汉语授课。乌鲁木齐市在2006年秋季实现了小学民语系三年级“数学”学科使用汉语授课基础上,在2007年秋季,三年级“科学”学科也使用汉语授课。到2008年秋季,小学民语系三年级除母语文以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预计到2011年秋季,小学各年级除母语以外,各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根据目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将由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到以汉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将开设外语课,实现“三语”教育的模式。

2、新疆双语教育的地域差异 多民族、多语言的新疆,各地不仅自然环境不同,而且生产方式、社会环境、民族人口分布情况、语言使用状况也有所不同。多民族杂居的大、中城市,不同民族在交往中交替使用两种或多种民族语言。社会语言环境就是自然双语或多语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然掌握另一种语言。在有些地区,除本民族社区以外的社会空间里汉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另外,也有民族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环境单一的地区,这里的人们要依靠接受学校教育才能掌握第二语言。特别是在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三个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在该地区维吾尔语是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这三个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也精通维吾尔语。当地居民只能通过学校教育才能掌握第二语言。

社会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社会语言环境单一的地区,能与汉语接触的空间和机会极少,人们对学习语言重要性的认识相对淡薄。在学校,由于语言教学设备的不健全,教师的汉语能力和汉文化知识不足等原因,学生缺乏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虽然从小学四年级起学习汉语,但直到高中毕业也达不到“民汉兼通”的要求。升到高等院校时,就是专门接受一年或两年的汉语预科教育,有一部分学生还是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汉语水平标准(以HSK考试标准),而不能进入专业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达到了汉语水平考试的标准,但是进入专业学习后因跟不上汉语授课的课程而中途退学。在大中专院校,因学生成长的社会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汉语能力的差异,给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多不便。

二、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

和田地区是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43%,维吾尔语是通用语,使用汉语的机会少,频率低。和田在研究南疆乃至新疆地区的社会文化动态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下面我从新疆幼儿及中小学双语教育的现状出发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1、学前、幼儿双语教育 为了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贯彻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决定,遵循“以点带面,分区推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原则,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编制了《2006-2010年自治区扶持7地州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和经费使用方案》。这一方案,计划通过5年时间,使7地州56个县、市,85%以上的农村少数民族幼儿都能接受学前双语教育。自治区落实拨付学前双语教育经费2244万元,使51900名学前幼儿享受伙食补助和免费双语读本,1 296名学前双语教师享受工资补助。2006年年底,自治区又追加900万元,补助双语幼儿学习。

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对象以农村为重点,内容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有附设在小学内的学前双语教育班和乡镇中心的幼儿双语教育班。政府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办民汉合园,推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以便与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双语教育相衔接。下面以和田市幼儿园为例,介绍一下现行的幼儿双语教育状况。A幼儿园是位于和田市中心、规模比较大、建园时间长、儿童人数较多、师资队伍相对健全的民族幼儿园。在园儿童人数有480名,分3个小班、4个中班、3个大班、2个艺术斑。在园儿童中工薪人员的子女比较多,也有农民和商人的子女。该幼儿园在职教职工有54名,其中民考汉教师4名,民考民教师28名(保育员也包括在内)。A幼儿园自1993年起以大班的幼儿为主,开始实施双语教育。当时,民考汉的4名教师担任教学,主要教授汉语诗词、儿歌等。1995年起,除教授汉语儿歌外,还增加了生活用语、教室内用具的名称。讲算术课时,教授数字的数法;给孩子们读儿童故事时,对故事里出现的小动物的名称等也开始用汉语解说。在这期间,4名民考汉教师每年培养一名民考民的教师,以便尽快地适应双语教学。为了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号召,自2000年起在中班引进了双语教学,自2001年起在小班也开始推行双语教学。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汉语能力,自2002年起,园长聘请和田师范学院的专家,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的时间进行教师汉语培训,为使幼儿教师能适应双语教学。

该幼儿园用少数民族语言教授的是各年级的“品德”课、“艺术”课和“班会”,其他的课均用第二语言———汉语教授。小班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材没有使用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使用的是《校本教材》。主管幼儿园教学的副园长介绍说:“我们以前使用过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出版的教材。教材编得相当好,但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备课时,教师们也很辛苦,孩子们也难以理解。考虑孩子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地方特点,使用《校本教材》后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通过在大中小班听课、访谈教师和家长、观察孩子们的语言使用实况、与孩子们谈话等方式对该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园内只播放汉语广播。上课前,让孩子们背诵儿歌。各班的教学形式大同小异:如教授的是语言课,教师先让孩子们背诵儿歌,之后用卡片让孩子们认数字、动物名、蔬菜名、水果名、颜色等;每个班都有录音机,教师首先放磁带让孩子们听标准读音,然后再领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汉语的比例较高,孩子们对教师的提问没有反应时用少数民族语言做解释;玩游戏时,教师先用汉语解释游戏的方法,然后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授课原则是尽量少用少数民族语言。

少用少数民族语言,多用汉语,对提高孩子们的听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表述能力,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除了民考汉教师以外,绝大多数教师使用汉语都很吃力。虽然大家都经过了汉语培训,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仍不足,声调变化等基础知识也未掌握,发音和声调不准。

2、小学的双语教育 通过对在南京师范大学培训的在和田任教的民族老师了解在此介绍两所小学。一所是和田市双语小学,另一所是和田市民族小学。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希望入和田市双语小学的学生络绎不绝,报名的学生超过了计划招收的名额。由于学校规模有限,教师队伍不足等原因,不能扩招新班。老师说:“有些学生的家长一句汉语也不懂,开家长会、访问学生家庭时,是孩子为父母当翻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维吾尔语占绝对的优势,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因此,部分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老师对目前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作了如下结论:“包括我校,现在和田地区极缺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家长虽然不能给予辅导,还是支持自己的子女学习汉文。由于在和田使用汉语的机会比较少,社会语言环境相对较差。导致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还有就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了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急需既了解汉语和汉文化,又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双语教师。”根据老师介绍,该小学所有的科目都用汉语授课,从三年级起,增加维吾尔语科目。也就是说,该校采取的是汉语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和田市民族小学是采取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根据老师介绍,该小学每年招收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该班的汉语教学课时数比普通班多,数学课用汉语授课。近两年希望入双语授课实验班的学生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能担任双语实验班课程的教师极缺,不能完全满足入学者的希望。自2006年9月起,该校一年级增加了汉语“语文”科目,三年级的“数学”改用汉语授课。

3、中学的双语教育 和田地区双语实验班起步比较晚,据2003年的统计,和田地区招收双语授课实验班的学校只有两所,而且普及速度缓慢。和田地区首次实行双语实验班的和田市三中在实行双语教育中遇到的难关也是教师的汉语能力问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不具备足够的汉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担任双语实验班的课程。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资料得知,2008年该校在校学生有3500名,47个民族班,其中17个双语实验班。教职工有283名,其中80名是汉族教师,140名是少数民族教师。老师在高中三年级的双语实验班听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数学和化学由汉族教师任课,物理是民族学校毕业的少数民族教师任课。下面是我摘录的在该校进行双语调研的教育厅师资处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老师:你们是从高中一年级起进入双语实验班的吗? 学生: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从初中就上了双语班。有少数同学是从高 一才开始进入双语实验班的。

老师:数学、物理、化学用汉语授课能听懂吗? 学生:基本上能。初中在普通班学习的同学有一定的困难。

老师:用汉语上课时,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老师讲课好呢? 学生:“民汉兼通”的老师。有些少数民族老师的发音不是很准确,汉语表达能力有限,老师上课也吃力,我们也听不懂。也有极少部分汉语方言比较重的汉族老师,因为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只能看书自学。

听了学生的话,老师了解到他们上课时翻阅教科书的原因。双语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任课教师是“汉语发音标准、四声分明、说话流利、表达能力强的少数民族教师”。其理由是:用汉语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用母语做补充解释,可以节省时间。汉族教师授课时,若有不懂的地方,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母语做补充性的解释,学生得通过对照汉语课本和维吾尔语课本自己进行思考理解。这样,虽然能巩固每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但是为复习一节课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这些资料不难看出在新疆和田地区,不管是幼儿双语教育,还是中小学双语教育,面临的难题都是双语教师“一缺二低”的问题。据最新统计,全区少数民族教师为144 780人,其中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18342人,仅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12.7%。因此,我认在新疆普及和推广双语教学,使双语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不再与汉族教师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对于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上述事例表明,和田地区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和解决和田地区及新疆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双语教育的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 如前所述,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有个别地区不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没有足够的师资队伍的条件下,只是为适应群众的双语热情,就盲目推进双语教学,这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就学前幼儿双语教育来说,由于没有全面考虑到学前双语的客观规律和实际办学条件,盲目扩大规模,给管理、教学、师资都造成了极大压力,同样也不能保障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和田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是出了教室能与汉语接触的机会少,由于教师的发音不准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教学设施,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实际基础适当科学选择 教科书和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不能忽视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作用其实是不能低估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大都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肯定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母语思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少数民族语言(母语)完全形成后,语言学习者在学第二语言时,可以有意识地把思维从母语的基础上转换到第二语言上。就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来讲,为使少数民族学生学好第二语言,有必要打好第一语言的基础。

四、结束语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针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持语言多样性的问题时,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主流文化实现其社会目的的最重要的场所,它不能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而是使这些文化适应获得升华,抽象为文化的现实方式。学校里将始终存在着跨文化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主流文化对各种文化的整合。在民族学校,由于多元文化的复杂性,这种冲突和整合就表现得尤为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国,汉语是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用语,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少数民族来说,掌握和使用汉语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使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弘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总体进步所不可忽视的。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双语教育的目的,如何为实现此目的采取合理方法等问题正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体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思想,克服双语教育中的偏见和狭隘,实施和发展更为开放、合理、和谐的双语教育及多元的文化教育。

1、对新疆双语教育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吾买尔江,跨世纪学术版,2008年第6期

2、张雷宝等,双语教学:共识、分歧及其误区,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六期

3、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现象及教学备忘录,中华民族,2002年第10期

4、阿布都乃比江,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5、吴平,五年来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育,2007年第1期

关于双语教学的哲学论文

双语教学论文

幼儿双语教学论文

新疆双语教学论文

马克思双语教学论文

新疆双语教学论文

新疆双语教学论文

双语教育教学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

关于双语教学的哲学论文
《关于双语教学的哲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双语教学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