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颂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4 03:02: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颂,字子容,原籍福建南安县,父绅死葬润州,遂迁居丹徒;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廿三日(12月10日)诞生于芦山堂,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庚辰(1101年6月18日)。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先任地方官,后改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九年,得以博览皇家藏书。宋哲宗登位后,先任刑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以制作水运仪象台闻名于世。 苏颂任宿州观察推官、江宁知县、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欧阳修将政务委托给他时说:“你办事慎重稳妥,经过你看的文件我就放心了。”宋皇祐五年(1053),颂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共9年。侍奉祖母、母亲,供养姑姐妹及外族数十人,并及时给他们婚嫁。妻儿有时衣食不继,但大家相处融洽,亲密无间。宰相富弼称他为“古君子”。颂后为颍州知府。时仁宗逝世,建陵墓,主管部门向各郡征收一时难得的物资。苏颂对他们说:“遗诏务从俭约,怎么可以强制下面交纳当地不出产的东西。”不久升为修起居注、知制诰。因奏荐贤制度不合神宗之意,出知婺州应天府。曾奉命出使契丹,时值冬至,契丹国历冬至后宋历一日,契丹人问以哪一种为准,苏颂说:历家算法稍异,迟速不同,如亥时交节气,还在今夜;到子时交,就算明天了。或先或后,可各以自己的历书为准。契丹人认为很对。回国汇报时,宋神宗表扬他说:这是我最难处理的问题,你的解释非常好。神宗问契丹山川,人情向背,都一—详答。宋元丰初(1078),知开封府,受祥符县令李纯案牵连,被贬知濠州、沧州,不久被召还。时神宗念及宋与契丹通好80余年,想写一本关于盟誓、聘使、礼币、仪式方面的书,认为此事非苏颂莫属。仅年余,即成《鲁卫信录》。宋元祐初(1081),升刑部尚书,旋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吏部韩公廉,精通算术,苏奏请任用,同他合作制造了“水运仪象台”,既可司晨,又可观察天象。后任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承,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82岁病逝。颂为相时,严格执行典章制度,要求百官守法,忠于职守;量才用人,杜绝不正之路;防止边将邀功生事;虽位极权贵,而奉养如寒士。一生好学,天文、地理、历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尤精于典故,朝廷每有新的典礼制作,必请苏颂审查。著作有《鲁卫信录》、《苏颂集》72卷、《图经本草》一卷、《略集》、《新仪象法要》等。其《图经本草》是当时最新最全的药物志和药物图谱,李时珍推崇它“考证详明,颇有发挥”。

韩公廉写出《九章钩股测验浑天书》一卷,并造成机轮木样一座。后由苏颂和韩公廉于元祐三年(1088年)集合一批工人制造,元祐七年竣工。这是一座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三组器件合在一起的高台建筑,整个仪器用水力推动运转,后称水运仪象台,其中有许多突出的发明创造。

淮南转运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灾民嗷嗷待哺的惨景,于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臣窃闻近日甚有近北灾伤人民流移往邻路州逐熟,……今并淮诸郡,虽稍登稔,若食口既多,必致物价腾踊。万一将来秋成失望,漂泊之民,未有归业之期。坐食贵谷,便见所失。彼时须烦县官赈救,为惠差迟,则其敝益甚矣。臣以为存恤之法,莫若先平物价,若物货之平,则莫若为粜给,使之常食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为患也。”他不仅想到荒年中对灾民的赈济,而且想到赈救后物价如何保持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等。他想的是很周到和长远的。当时各地争修寺院,皇帝也滥赐匾额,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苏颂又挺身而出为百姓请命:“臣欲乞朝廷明立条约,今后不许特创寺院宫观。”对违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县检括指挥一切毁拆,许诸色人收买请射,永为己业”。苏颂关心民瘼,体恤百姓,深为皇帝所知。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苏杭地区再次闹灾。在选任地方长官时,神宗称“苏颂仁厚,必能拊安吴人。”

苏颂第一次领导科技工作是从嘉祐二年(1057年)任校正医书官开始的。最初他参与编撰《嘉祐本草》,后来又领导《图经本草》(也称《本草图经》)的编写工作。他在领导这一工作时采用了发动广大医师和药农呈送标本和药图,并写出详细说明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从书本到书本的脱离实物的弊病,从而为纠正药物的混乱与错讹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颂做科技工作时,不但指导全局,而且亲自动手,不惮繁巨,不畏劳苦。《图经本草》的标本、药图和说明文字来自四面八方,“今天下所上,绘事千名……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为整理这堆积如山、其乱如麻的原始材料,他提出了六项原则。苏颂的前三项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研究明白;后三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轻易舍弃来自基层的资料,也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两说并存或存疑待考。这也是他的工作能取得重大成就并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采取上述原则,苏颂经过统一整理,重加撰述,终于在嘉祐六年(1061年)完成了流传至今的第一部有图的本草书。李时珍赞扬《图经本草》:“考证详明,颇有发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苏颂对研制工作是慎之又慎的。他认为,有了书,做了模型还不一定可靠,还必须做实际的天文观测,“差官实验,如候天有准”,才能进一步向前推进,以免浪费国家资财。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韩公廉的设计“候天有准”,于是在元祐三年五月造成小木样呈进皇帝,并赴都堂呈验。宋哲宗指派翰林学士许将等进行试验和鉴定。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许将向朝廷报告,“详定元祐浑天仪象所先被旨制造[3][2]水浑木样,如实验候天不差,即别造铜器。今臣等昼夜校验,与天道已参合不差。”这时苏颂才开始正式用铜制造新仪。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工作,终于制成了有世界性贡献的水运仪象台。

苏颂步入仕途,从地方到中央,担任了一系列重要的官职,最后位及宰相,为官50多年,政绩颇丰。实际上,在他处理宋朝政府事务时,已经显示出作为一个科学家严谨治学的行事风格。任江苏江宁知县时,他清查了富户漏税行为,核实丁产,编成户籍,按册课税,既增加了国库收人,又减轻了穷人的负担;任颖州知州时,正值朝廷为宋仁宗修筑皇陵,许多州县官趁机从工程中中饱私囊,苏颂一直保持清廉的作风;担任南京留守时,亦深得长官欧阳修的器重,欧阳修赞许他“处事精审”。他的开拓精神是以全面掌握前人的科学成就为基础的。在天文仪器制造方面,他曾详尽地研究了前代天文学家张衡、一行、张思训等取得的成就。他在《进仪象状》中说“臣谨案历代天文之器,制范颇多,法亦小异……故张衡浑天云置秘室中,以漏水转之,令司之者闭户唱之,以告灵台之观者。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符合。”由此可知他确曾仔细研读过张衡的著作,并继承和发展了张衡划时代的创造,如在浑象上安装一套齿轮系机械传动装置,利用漏壶流水的稳定性推动浑象均匀地绕极轴旋转。

芦山堂牌坊

仿宋代古牌坊风格

昨天,同安葫芦山下,苏颂故居芦山堂前,一座古香古色、气势恢宏的牌坊已经竣工。同安芦山堂苏颂史迹研究会会长苏清祥介绍,新建成的芦山堂牌坊总投资60万元左右,历时半年多建成,该牌坊仿宋代古牌坊风格,主要为石、木结构,先后经过西安的古文物设计院设计,厦门大学古建专家审核,市文物处审定,牌坊体现了较高的古建艺术水平。

据介绍,始建于五代开运元年的芦山堂,为苏氏“芦山衍派”总祠堂,也是苏颂故居,该古建为二进双护厝结构,历经千余年,饱经沧桑,历史上多次重修,在同安区政府重视和支持下,最近一次修缮是在2007年。如今的芦山堂焕然一新,目前,芦山堂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苏颂公园 水运仪象台最吸睛

驻足同安文体中心旁,占地220亩、以苏颂名字命名的苏颂公园内,游客、市民熙熙攘攘。据了解,同安区政府将先后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苏颂公园,项目分期进行。园区内以“舒展科学长卷,荟萃中华智慧”为主旨铺展,讲述中国科学发展史,凸显人文景园特色,突出文化含量与可观赏性。

记者从项目建设单位同安建发获悉,投资1600多万元的苏颂公园一期已经完成,入口广场、时钟广场、水运仪广场、“夏商周”园区和“明清”园区也已完工。苏颂公园二期和文化公园等园区建设,将陆续展开。据介绍,苏颂公园(二期)包括水岸广场、秦汉园区、春秋战国园区等配套设施,文化公园包括魏晋南北朝园区、隋唐园区、宋元园区等配套设施。

苏颂公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文化公园。

苏颂公园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苏颂水运仪象台,复原的水运仪象台投资800多万元,可运转,是国内首台按1:1比例仿制的仪象台,高约12米,宽约7米,呈正方形,外为优质不锈钢框架、高硬度防护玻璃橱窗,内为硬木结构。

苏颂纪念馆

周三至周日免费开放

苏颂纪念馆的前身是建于1988年的同安苏颂科技馆,该馆是“省科普教育基地”。在同安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2011年元旦,苏颂科技馆正式搬迁至同安文体中心科技馆二楼,并更名为“苏颂纪念馆”,新的苏颂纪念馆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万元。

苏颂纪念馆展厅由大门的纪念馆馆标、序厅、生平概述区、不凡政绩区、卓越贡献区、视频演播室等几部分组成,既有高仿真的硅胶塑像,又有石雕、字画,还有各界人士对苏颂的评价、视频介绍等,生动展现了苏颂的不凡功绩,起到良好的教育科普效果。

苏颂纪念馆投用后,接待学生、省科协、市政协、市科协等参观团体,参观总人数已突破5万人次,馆内配备专职讲解员,每周三至周日免费对外开放。

未来,同安区将把苏颂公园、苏颂水运仪象台和苏颂纪念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

苏颂事迹

苏杰 个人事迹

苏振刚事迹

苏杰 个人事迹

优秀员工事迹苏显林

汪苏艳事迹感悟

汪苏艳事迹感悟

学习苏慧敏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苏慧敏事迹心得体会

十佳青年事迹简介苏永涛

苏颂事迹
《苏颂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苏颂 事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