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0: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策略

【摘 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最重要的前沿阵地,并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情况的现状加以概括,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性探析对策,并总结出提高执法监察工作的有益经验,从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管理制度。

【关键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土地管理制度;监督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凸显,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过程中,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执法监察的概述

1、土地执法监察的概念

根据我国土地相关法律的规定, 土地执法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依法做好国土资

源执法监察工作,对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净化用地环境,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

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土地执法监察机构依法对其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从而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土地管理的正常秩序,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最终实现土地管理的总目标。

二、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火如荼进行的形势下,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执法环境不优、执法手段不硬、执法体制不顺等因素困扰着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在执法监察工作中这些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土地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

1、现行法律法规的刚性与执法的弹性之间存在矛盾 (1)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严、疏不一,导致执法弹性增大。在非法占地方面,《土地管理法》规定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罚是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占地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如何没收,谁来拆除、谁来没收,法律并没

有明确的规定,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结案了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违法行为人产生了只要缴纳罚款就算代替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错误观念。

(2)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导致土地执法查处权难以落实到位。比如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上必须经过立案、调查、告知、处罚、执行等法规程序,如当事人愿意配合调查工作,办理时间需要二至三个月,如不配合,可想而知,时间还会延长。这样反而使多数违法者加快建设进度,等房屋竣工、木已成舟时,已经措失了最佳处理时机,造成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的后果。久而久之,违法用地越来越多,呈蔓延态势,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越来越严峻。

2、土地执法监察队伍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土地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土地执法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处理好土地违法案件,要求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以及较强的协调能力。由于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办案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适应日益繁重的土地执法监察任务需要。

(2)土地执法人员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执法能力不强。虽然各基层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巡查网络,但繁重的业务工作,并且受到人员编制和经费的限制,专业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缺乏,对于土地执法巡查工作很难做到全天候、全辖区的无缝覆盖,更

难做到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的全方面监察工作。

3、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畅仍是土地执法监察不力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从实践来看,国土资源部门近乎完全听命于地方政府,什么能查,什么不能查等等,工作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这直接影响到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而且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重行政审批,轻执法监管”的弊端,土地执法监察队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无法独立开展监察工作。

三、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对策

1、加强国土法制宣传教育,遏制违法用地现象

(1)加强对地方党政机构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力度从而使其深刻理解中央确立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以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依法依规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使他们不想、不愿、不敢违法用地。

(2)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认识。加大

对土地法律、法规的深入广泛的宣传,要通过强大的宣传和舆论监督达到社会监督的目的。宣传工作不应流于形式,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各种场合进行土地管理法规的宣传,改变以往单一的板着脸说教的宣传方式,采用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势,提高宣传效果,让广大群众了解我国土地国情国策、法律法规的内容,提高广大群众对土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之主动遵法守纪,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2、健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搞好土地执法监察的基础是健全法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比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我国颁布的一系列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土地执法监察的制止权、强制权和违法案件查处时限等执法程序上的问题都要予以明确和改进,便于各级国土部门实际操作,在执法监察过程中排除困难,提高监察效率,进而从法制上、政策上保证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素质过硬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

(1)健全土地执法监察机构。根据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应改变目前执法力量薄弱的现状,形成一支强大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各乡镇国土所要有专人负责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各村要有土地执法管理监察员,真正建立市、区(县)、街

道(镇)、村四级土地执法监察信息网络,做到各种手段并举,防治结合,突出预防,提高土地执法监察的效能。

(2)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土地执法监察人员的素质。我们要建立一支素质过高,敢于碰硬,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要树立他们强烈的事业心,掌握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策略和战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土地执法监察人员的素质和土地执法水平,逐步规范土地巡查行为和队伍的管理、培训、考核工作,防止和杜绝违法违纪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执法难的问题。

(3)建立健全执法监察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土地监察执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要求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必须具备很全面的文化知识,为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荣辱观,可以根据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年限、业务知识水平、年度考评结果、重大案件查处成效和担任的岗位职务等评审业务职位,并定期晋升职务,对业务技术拔尖,工作表现优异,有突出贡献者,可予以适当奖励;对违法违纪、渎职、失职者,则可延期晋职或降职。

4、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内部机制建设

(1)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要做好监察工作则必须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加强工作人员的行为。只有将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让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有章可循,真正

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

(2)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土地执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实行有效措施,加强土地批前、批中、批后的管理,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状况,做到全程监督。所以建立全程监督机制,注重事前防范,努力把土地违法行为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5、改革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

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在时间的考验中弊端日益显露,目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难的为题突出,一些只能尚未落实和转变到位,在国务院决定实行省级以下土地管理垂直管理体制这项重要改革后,土地管理队伍人员稳定,业务素质提高,并且减少了土地执法监察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加强了用地管理,落实宏观调控。所以建立强有力的土地执法监察机构和执法监督体制,相信土地执法监察难的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只有通过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通过严格的执法手段和措施,改善执法体制,保证政令畅通,从而达到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为推进土地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为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服务。

新形势下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浅谈怎样提高基层执法监察工作水平

土地执法监察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汇报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计划

土地执法监察经验材料

土地执法监察的概念

土地执法监察大队工作总结

土地执法监察大队工作总结

土地执法监察测试复习题

浅谈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策略
《浅谈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