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两会之中国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5: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两会之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体制

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

中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

指3—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幼儿园111,752所,幼儿教职工90万人,在园儿童2036.02万人,适龄儿童入园率为43.8%。幼儿园一般由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从城市向农村推进,一些乡镇已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初等教育

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634.02万人,小学生12156.7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

中等教育

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全国共有中等学校93968所,在校生9415.21万人。中等学校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

高等教育

继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96所(截止2002年6月20日统计),民办普通高等院校72所(截止2001年6月18日统计),教职工103万人,在校生413万人(1998年底统计数据)。成人高等院校718所(截止2001年6月18日统计),民办成人高等院校4所(截止2001年6月18日统计),教职工20万人。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国家“九五”计划期间,提出了”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继续教育

包括成人技术培训、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以及扫盲教育。全国成人技术培训学校46万所,在校生6293万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280万人;成人初等学校5万所,在校生227万人。

中国教育体制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中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Page 1 of 6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人就教育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后来,慢慢的这话没人提了。而据我所做的调查,世界上目前可产一万多种芯片,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三百多种。但是我国的现状却让我心里很难过,现在一天到晚做数理化,最后又究竟做出了什么?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各行各业,能拿出手的东西有多少?他究竟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对我们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课本,学生的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学生整天就是忙于上课,做作业。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全部,因为考试的标准也就是看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情况。 因此,最终我们学生只会随大溜,说什么都相信,不敢独立思考;只会模仿,仿古崇外,不会创造性的思考,最好的学生也就是能读死书,会死读书,最后读书死。不要怪我们没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早就给千方百计的掐掉了。教学的内容到哪都一样,我们的答案到哪也都一样。如果学生想的内容,答的内容有与标准内容答案不一样的,就是错的,就意味着将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教师教的内容,就只能局限与课本之内,考试之内,否则不但白教还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我们的教育严格来说,并不是教育,而是监狱。思想羁勒在这个监狱里呆久了,就老实了,顺从了。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只要分数高,就一切好说,就是我国教育的灵魂。我认为中国教育体制存在八大弊端:

(一)分数制会降低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当学生得知了考试而必须学会某些知识时或是他们准备学习的某些知识将被记分时,他们很可能就把学习任务视为厌恶。学生可能很关心分数,也希望自己能够取得高分,但这两种思维方式总是相逆的。一些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分数取向”和“学习取向”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一系列的研究已经发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对用分数来衡量学习普遍不感兴趣。

(二)分数制会降低学生能力的发挥。如果允许选择,那么沉湎于高分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可能愿意选择最容易的作业。获得A等级的压力越大,自我激励的倾向性也就越低。

(三)分数制有可能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旦学生因成绩而降低了对正在学习课程的兴趣,那么,容易出现思维肤浅化倾向。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用百分制评

定成绩的学生与只给定性反馈而不给分数的学生相比较,前者的创造性大为逊色。如果学生知道采用分数制,那么,对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任务要求越多,其成绩就越差。只有用评语代替数字分数时学生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分数制的效果、可靠性或客观性值得怀疑。英语成绩B级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能力、理解程度或是需要什么帮助。教师在记录学生某次考试或作业分数时可能非常仔细,但这并不能改变每个教师所表现出的任意性。长期的研究已经证实,任何规定的作业,经两位同等资格教师之手的批改,也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分数。同一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批改给的分数甚至也不同。一句话,分数具有虚假性,它把主观虚假作为客观评价的手段。

(五)分数浪费了大量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把教师用于分数册的时间加起来,然后将其因素计入与学生和家长就分数进行的所有谈话。这些谈话大多是忧虑的。嘀咕和哄骗背后的真正问题在于分数制本身的实施。

(六)分数制助长学生的欺骗行为。教育科研人员指出,越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分数成绩上,学生就越可能产生欺骗行为,即使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七)分数制破坏了师生间的关系。以分数为中心来管理班级,把学生对自己的赞美之辞怀疑为为了提高分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评判试卷;班级听到的是围绕分数而进行的不足挂齿的争论,教学和学习的乐趣荡然无存。面对此种局面教师也感到厌烦。

(八)分数制破坏了学生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分数制造成的最明显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它人为地限制了尖子学生的人数。无论所有的学生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取得A级。除了其固有的不公正性外,它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人是自己成功的潜在障碍,学生间有效合作是不可能的。当不给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而给其等级时,那种把学校教育变为一种对成功的追求,从而使学生间关系不和的竞争便司空见惯。这便意味着分数不是表明学习情况,而是为了战胜他人。

2102年两会有关教育的热点话题

焦点1: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

焦点2:将上幼儿园费用与上大学的费用进行比较,认为上幼儿园费用过高。 焦点3:学生负担过重,小学生说是不给考试排名。

12月18日至19日,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务虚会,认真总结2011年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讨论2012年工作思路和重要举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袁贵仁指出,各司局各直属单位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在全面总结今年工作基础上,对做好明年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认真谋划。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彼此启发,就深入推进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各单位进一步开阔思路、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明年工作的信心,为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袁贵仁强调,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人心,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全社会大力支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充满期待,落实纲要工作扎实推进。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要认真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教育规

划纲要,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改革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以教育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袁贵仁要求,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一是重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有计划地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全面开展质量监测评估,定期发布质量监测评估报告。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大力宣传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创新成功经验。教育部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带头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能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着力破解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要突出重点、找准关键、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机关各司局要把新闻宣传工作、反腐倡廉工作、和谐稳定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既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者,也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者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推进者。五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政策出台前要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师生调研,准确把握国情、社情、教情,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六是切实做好维护和谐稳定工作。要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关注民生动向,了解基层需求,主动化解矛盾,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中国教育出路

教育多元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

目前教育改革非常艰难有众多的原因,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改革的困难之一,现在的教育目标和方向还是集中在发展经济和提高科学技术,而不是定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如果教育的目标是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和文明的社会服务,就得让所有的人最大限度地贡献他们的才智,而不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就能达到发展那么简单,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走向何方是值得关注,总之,教育改革也在克服各种问题上不断地完善。

中国的教育还是代表政府价值观的主流教育一统天下,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相对稳定的理念。并根据这个理念,持续实践。而不是今天学习这个概念,明天那个的教育流派,后天又学习莫个模式。或干脆来个“新”字贯在头上。其实,目前的教育理念(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理念)和教育流派只限于学术范围内探讨,或者在学校的围墙内研究和比较,比较教育理论、教育流派、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在学术上争论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通过学术方面的比较,经常发现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并非是教育的方法、手段、技术设备和实践问题,教育的目标、方针、政策受到政治和行政的制约,中国的教育理念很多都是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讲话的解释,或者惯彻教育部制定的政策和目标。由于教育必须跟着形势走,学者研究外国教育必须符合国情,因此很多涉及到而上学的教育理念被否定了,只是拿一些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安慰某些教育改革者。也有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常常被冒充为先进的教育流派,用来进行商业炒作。任何教育形式如果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种文化现象,甚至,不能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某种文化特征的教育,冲其量都只是教育方法论,而不能称为某种教育的流派,这些教育也只能算是技术主义者的职业培训。

由于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出现了很多弊端,在教育改革中,针对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过去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造成了今天非改不可的问题,而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非考试本身,而是整个社会体制,生活方式和教育行政政策造成的。长期采用考试这一唯一方式来平估和衡量学生,甚至,社会的物质分配(包括了奖励、上好的学校和分配工作)都依赖考试,于是造成考试成为了物质追求的手段,考试自然而然地成了教育的目标。考试制度的广泛应用致使教育改变了的其实质,教育只为物质生活服务。但是,教育的实质应为追求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途经,教育本应是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仅仅是追求物质的经济活动。

很明显地是今天地教育问题已经不是把应试为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那么简单了,更不是摸不到头绪的什么“新教育”。我们对现行教育几乎失去信心,并有病急乱投医的感觉,把希望寄托在学习外国的教育,普通人也跟着学者们引进和解释外国的教育概念。因此,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实际上是一部教育引进史。于是,中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时候,就有人在国外包装\"xxx国的素质教育”,当然,有\"洋博士\"的推崇,很容易找到市场。中国人在单一化的思维和“教育专家”的影响下,造成的印象是,国外的也有比我们先进的“素质教育”。这跟不久前在中国炒卖的美国深海鱼油一样的道理。

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概念去套别人,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判断别人,所以,当我们在搞革命时,认定了全世界都在搞革命,当我们在搞素质教育时,也认定了全世界都在搞素质教育。最明显的就是习惯性把美国的教育作为参照系来评定中国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教育体系种好的东西,但是,往往忽略了美国的大环境。美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地方自治意识决定了教育的多元化,在单一价值观社会生活贯的中国人很难理解美国的教育,不但在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等都是多元化的,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模式,各州有自己不同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很多教育,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大学、专门教育机构、中学小学、幼儿园,在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和独立。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放下“主义”,唯心与唯物之争,取消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取消国家政策指导教育方向,不管是“三个面向”或“四个原则”,要造就一个宽容,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和相对对立的教育体制,让教育者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这样教育者才会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灵自由。这个社会才由有个性的和创造性人组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同时多元文化的社会又给多元化的教育提供了文化环境和基础。

如果教育不是仅仅为提高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服务,也应当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文化服务,那么,学校不应是政府的高度统一和教育行政,学术应当从政府行政走向民间独立,学校应当走向社会化和民间化,学校应当是以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形式出现。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古代的哲人和圣贤为了宣扬自己的生活理念、治学理念和治国理念等等,制书立传,开办书院,而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最后形成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促使了辉煌文化和中华文明,但是这种教育不是国家和政府指导的统一教育,而是宣扬个人的理念和实现个人理想的产物。促使希腊文明的教育也是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那样成立自己的书院,宣扬自己治学和治国理念,对事物、人和宇宙的认识等,最后形成了科学、政治和哲学体系,深远地影响到后人。当教会夺取教育的权利之后,教育就是为神和宗教服务,为神化了的

政权服务。政教分离之后,在政治化和军事化的影响下,教育为国家机器服务,在经济和商业主导的当今社会,教育是为商业和技术服务。

由于国家对资源和财富的支配,改变了古代书院式的学校面貌,而给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式”的教育只能产出劳动大军,而不能创造精神财富。工业化式的教育生产可以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满足不了人的个体精神需求,也不符合价值观和社会多元化的历史发展。因为,学校、教会和政府,甚至现代媒体对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的日子已经不再,现代人开始寻找自己社会价值、人生信仰和生活理念,现代人也有勇气和行动按照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信仰和生活理念生活,于是他们自己组组织各种社会民间团体,共同实现自己的价值。教会和政府通过学校教育统一化来灌输价值观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了,价值观的形成已经在民间成生,多元化得当价值观念就是在各种社会民间团体里产生,并推动社会往文明的方向前进。

师德——中国教育之殇

“两会”之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时事政治之两会

思想汇报之两会感想

思想汇报之两会学习心得

思想汇报之全国两会

思想汇报之两会学习

思想汇报之两会感想

解读两会之三农问题.

思想汇报之两会精神

两会之中国教育
《两会之中国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