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一下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一、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突出了两个习惯的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

这两个习惯的排列顺序和语言表述体现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两个习惯的培养顺序安排看,先听后写合乎认识的规律,合乎学习语文的规律。

从同一个习惯的表述顺序看,“专心倾听、勇于发言”也比较科学,因为听是积累,是蓄势,说是表达,是运用。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学习的过程应是先听后说,先积累后表述。

2、从语言表述看:

(1)“倾听”更加贴近课标。因为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教材表述与课标表述力求一致。同时,倾听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情绪状态,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2)“勇于”更加切中时弊。对学生的表达训练,课标中提出“有表达的自信心”,自信心首先缘于勇气。现在许多孩子缺乏发言勇气,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所以,培养孩子勇于发言的习惯,是时代的需要。“勇于发言”明确要求我们首先应该培养的的发言的胆量,有了胆量,才有锻炼的机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增强了自信,才会喜爱发言、主动发言、大胆发言。

(3)“认真写”更加关注过程。就写铅字而言,写好是“结果”,“认真写”是一种状态,是一种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这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关注过程”是一致的。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思想: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长期训练,天长日久,就会让这些外在行为变成孩子内在的、自觉的行动。习惯对学习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共安排生字483个,其中要求写的298个,只要求认识的185个。

教材中的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集中识字(《识字1》~《识字8》),二是随课文识字。

集中识字共8课,介绍了三种识字方法。第1~2课、第5~6课词串识字,第3课、第7课看图会意识字,第4课、第8课转转盘识字。

《识字1》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排列上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①单行归类,第一行春天的气候;第二行春天的草树;第三行春天的鸟、昆虫;第四行春天的花。②行与行之间按时间先后排列。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雨的滋润下,柳树长出了黄绿的嫩芽,小草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布谷、燕子飞来了,勤劳的蜜蜂飞来了,在梨花、杏花、桃花上采蜜呢。从整体看,这几组词又连成一体,成为一首描写春光的小诗、韵文。

《识字2》是一组描写运动的词语。第一行是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第二行是竞走、跳高、跳远三大径赛项目,第三行是铁饼、铅球、标枪三大田赛项目,第四行是游泳、射击、登山三大综合运动。

如果说,《识字1》的词语许多孩子都能有所了解,那么这一课中许多运动项目远离孩子,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孩子,如“标枪”、“铁饼”、“射击”等。教学时应从图画入手,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学习识字与提高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识字3》是看图会意识字(认识象形字)。课文中的儿歌为识字提供了一个语境,通过儿歌的朗读,不仅巩固本课的生字,而且开阔学生思维。如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蓝蜡笔呢?

《识字4》是转转盘识字,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基本字加偏旁组成一个新的字。课文中用转转盘的形式出现。这种识字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突出新偏旁。因为在转盘识字中,基本字不变,偏旁

直接影响字的意思。这实际上教给学生一种识字方法:看偏旁揣摩字义。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亦不同。

《识字5》介绍了夏天的景色,编排体例与《识字1》相同,课文分四行分别介绍了夏天的气象、瓜果、昆虫、花卉。

《识字6》介绍的是夏天气候乡村的夜晚。特别有创意的是每一行的最后一个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识字7》也是看图会意识字。与《识字3》不同的是,《识字7》是叠字会意:人—从—众 木—林—森

《识字7》的儿歌帮助记忆字形,了解意思,同时把谚语贯穿其中,既富有情趣,又含义深刻,读来还琅琅上口。

《识字8》也是转转盘识字,基本字“青”,通过基本字,带出“清、蜻、情、请、睛、晴”一串字。

除了这一部分集中识字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生字是随课文来认识的。课文为识字提供了一个语境。我们应利用本文创设的语境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词句的意思。无论哪一种识字途径,都要读准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因为识字始终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活泼、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趣点。

词串识字——入情入境读,把词串当做一首小诗,当做一幅画,当做一篇散文,读出意境。

会意识字——追寻汉字演变的历史,体会人民的智慧。

转转盘识字——让快乐的转盘游戏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快乐地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激发学生针对不同的字形,发挥想象,赋予每一个字以形象的记忆,使得生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例如:

春:三人结伴看日出

树:“又”到村子里玩

草:小草(艹)起得可早呢!

杏:十八口

或小木戴口罩 这些联想不必十分讲究,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这些字。

(3)精心组织,在游戏、活动中识字。

组织“转转盘”、“摘果子”、“生字开花”、“高空降伞”、“看图识字”(针对形声字)、“我比画你来猜”、“送字宝宝回家”„„等游戏学习生字。

2、认真写好铅笔字。 (1)仔细观察。

(2)形象讲解:①春,左手右手要伸展,低,脚要高高跷起来;②左右结构的字,编成儿歌,“你让我,我让你,永永远远不分离”。

(3)放大示范:如“春”、“落”、“睡”等易写错字,教师放大示范,经引起学生关注。

(4)潜心描摹。 (5)持之以恒。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写字不要集中在一节课,最好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写字的遍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遍为宜。

一年级下学期在写字指导上,不必再像一年级上学期那样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的分析,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尝试。教师只对新出现的偏旁、重点笔画、难以把握的结构作指导,重在教给学生同类字的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形成写字能力。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习识字1,让学生唱有关春天的歌,画有关春天的画儿;学习了

识字3,教师可多做些形象字的卡片,每个同学发一张,并让同学互相交流,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如在第一单元学习后,我们还应补充些充满童趣的,反映春光、运动的诗歌、童话故事等。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语文学习和生活有机联系。把学生带到田野,让他们亲眼、亲身、用心去感受自然,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夏日的蛙鸣蝉歌、瓜甜果香,这种学生体验比老师的讲解要深刻得多,真实得多。

4、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三、阅读

下面我们按单元进行教材简析,提出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要注意,春笋、雨点、小池塘,在课文中分别比拟成了“笋娃娃”、“雨点娃娃”和“大眼睛”,均具有了童话的色彩,与孩子的感情能贴得很近。与前三篇比较,《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与学生的生活相隔得稍远点。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

教学建议:

1、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

这组课文内容浅显,语句优美而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反复读,直至读通顺,读流利,甚至于熟读成诵。

2、抓住重点词句,适当范读和领读。

(1)直接决定句子意思的词语。如: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雨点》)领学生读好“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几个关键词,相信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就能读好。

(2)难以理解的词语。如,“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

地里冒出来。”(《春笋》)领读好“冲破、掀翻、冒”,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悟春笋顽强的生命力。

(3)句子较长,难以一下子把握逻辑停顿。如: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春到梅花山》)

(4)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难以一下体会情感。如: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一句话写出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光中蓬勃向上,怎样表达这种情感,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以达到“声入学生之耳,情入学生之心”的目的。

3、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1)表演体验。

在学习《春笋》第一段时,让孩子们扮作笋娃娃,全部蹲在座位下,再用录音机放上几声春雷,让这些“笋娃娃”们在春雷的呼唤中,勇敢地冒出来。

(2)生活体验。

《雨点》介绍雨点在四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表现形态; 池塘——睡觉

小溪——散步

江河——奔跑

海洋——跳跃 “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是孩子熟悉的,我们教学中就可以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来体验课文内容。睡觉时怎么样?周围静静地。那么我们也静静地读,别把小雨点吵醒。你散步过吗?散步时真悠闲、自在,谁来散步?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跳跃?谁做过这个动作?做一做!做得好,现在不做动作,通过读书表现这种动作,谁愿意试一试?

(3)看图体验。

《小池塘》是写景文,文字描述了画面,画面是五彩的文字。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这幅图,读文看图、看图悟文、图文结合,最后留在脑海中,可能“亦图亦文”。《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等均引导看图体验。

4、想象创造,美读欣赏。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朗读,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种运用想象,再造情境,体温表味感悟的方法。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优美的课文,曾听一位老师运用语言激发孩子的想象,颇受启发。课始,老师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教师带你们去看草原。只要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根据老师的提示去想象,你们一定会看到草原的。”同学们都闭上了眼睛,悠扬的音乐在教室里回荡。老师用轻柔的语调缓缓地提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碧萧碧绿的,仿佛要流出油来。空气非常清新,到处弥漫着野草野花的芳香。此时正是黎明时刻,整个大草原还沉沉地睡着„„”老师动情地说着,努力为学生营造一幅草原沉睡图。教室里很静,同学们稚嫩的小脸露出甜甜的微笑。突然,老师大声朗读起课文来:“‘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随着老师的朗读,有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舒展双臂,轻声说:“啊,醒来了!”老师继续朗读,“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突然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喊着“口欧——口欧——”身体做着奔跑的动作,俨然成了一只奔跑的羊。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了,三个、五个„„教师再朗读:“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此时,教室里已沸腾了,许多同学手舞足蹈,有的学羊奔跑,有的学牧羊人策马飞驰,有的干脆在原地乱蹦,嘴里欢呼着:“口欧!口欧!口欧!“一些文静的同学虽然没有站起来,也早已睁开了眼,乐开了花„„

通过再造想象,《草原的早晨》已经完全融入了孩子的心中,他们仿佛已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蓝天、白云尽收眼底。老师顺势利导,让孩子把看到的读出来。可以想见,孩子们在尽情吮吸春的气息,沐浴春的朝阳,伴随春风,领略春光,读书其实就是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5、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要联系”,我们应利用本文,有机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学了《雨点》,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干什么?(雨点落在屋顶

上,在屋顶上跳舞,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梯„„)学习《小池塘》后,请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

就仲老师的课我有一句话想说:那就是语文还是要走一条求真务实的课改之路。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也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有的语文课还是老路子,课文掰得比较碎。语文课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感觉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活活泼泼,扎扎实实。

语文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的综合性,不要把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来训练,要知道,语文无非就是字词句段篇,在仲老师这节课中,始终以识字教学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由易到难,创设情境,重视朗读,在一遍一遍的指导朗读中,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读懂了课文也理解了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形态。在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写字和朗读地位非常重要,而每节课的写字任务又非常重。怎么来解决这个难题呢?在指导朗读学习课文时,仲老师把字分开来解决,而不是集中到一块解决,分散了写字难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学知识,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仲老师非常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苏教版教材把学习习惯也作为教科书的一部分内容,可见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多重要了。一开始上课,就在师生的谈话中渗透学习习惯,提出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育锲机,也始终提醒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评价学生非常到位。

上课就应该像仲老师这样,少一些表扬,做到真实,朴实,扎实。在这节课中仲老师没有用多媒体课件去助读,但学生读得多好呀!有的课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学生是挺感兴趣,但是这也等于剥夺了学

生训练阅读能力的机会。什么是阅读能力?就是“还原”文字符号的能力。看懂的并不等于读懂的,多媒体该用则用,不可滥用。总之,语文课堂还是要反璞归真,踏踏实实育人,简简单单上语文。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探究多动心思,把课上好!!!!

第三单元共三篇课文,《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虽然都是故事,但有的是童话故事,有的是寓言故事。这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这个深刻的道理是借文中人物的口表达,文字浅显、语意深刻。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单元称之为“明理篇”。《蘑菇该奖给谁》的表达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告诉我们有勇气敢于与高手比,虽败犹荣。《骑牛比赛》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告诉我们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得来的。而《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句子则是“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明理篇的关键是让学生读懂句子蕴含的道理。因此,抓住中心句体会故事表达的深刻道理应该是这组课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学中,我们要把悟理渗透在对人物形象的感受、评价上,渗透在特定情境的对话中,不宜为说理而进行抽象的分析。

第四单元共四篇课文,既讲述了伟人的故事,又介绍了普通人的生活。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在平常生活中感受亲情、传递亲情。本单元既有少时邓小平的勤学苦练,又有身居高位的陈毅元帅替母洗衣,既有满头白发的奶奶、又有勤奋好学的爸爸,篇篇都洋溢着温暖的亲情,令人感慨万千。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单元称之为“亲情篇”。这里老师们或许有疑惑,《他得到的红圈圈最多》、《好学的爸爸》作为亲情篇似有不妥,但我们以为作为一个孩子,认真学习,赢得老师夸奖,使得母亲高兴,这其实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作为父亲,勤奋学习,给孩子无声的榜样,这其实也是关心子女。孩子亲眼目睹父亲的勤学,情不自禁地对父亲产生敬

爱之情,这也是敬重父母。

教材安排这一单元非常有现实意义。现在的孩子,家长、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是分数,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得我们的孩子缺少爱心、缺少责任心。通过这一单元教学,我们要唤起孩子沉睡的情感,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另外,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写字教学,除了教材中安排了笔顺表、描红等专项写字训练外,还有目的的介绍了书法家、伟人少年练字的故事。一年级上学期是“怀素写字”,一年级下学期“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我们要理解编者的匠心,借助教材,教学学生认真写字,写出工工整整的字。

第六单元共五篇课文,文体不同,但都告诉我们,自然真美,世界真美,我们的生活真美。

天上有星星,地上有鲜花,数一数,是星星多还是鲜花多;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爱它,却又放了它,因为它的妈妈在找它;孤鸟的小熊为了找朋友,种了许多树,绿叶成阴,引来朋友无数;世界是什么颜色的,小鸡告诉你——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足球,个头不大,年龄不小,它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同样也在享受快乐。这篇课文我觉得最让人感动的还是最后一句话:“每当我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的!”这使人会不自禁地想起一句歌词“快乐着你的快乐”。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国标本教材正是利用这种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而这种熏陶是这样自然,又这样温暖,相信孩子们会在这种熏陶中变得健康、快乐、向上。五篇文章,有诗歌、有童话、有记叙文,但均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自然篇,教学这组课文,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发展的新理念,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第七单元共二篇课文。《蚂蚁和蝈蝈》采用对比手法,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乘凉,冬天蚂蚁吃得饱饱的,可蝈蝈却又冷又饿。《古诗两首》则描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两篇课文都渗透

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单元称之为“劳动篇”。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

这一单元旨在教育学生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很少参加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感受不到劳动的光荣。因此,学习这一单元时,孩子们有时会有一些不一致的感受。如学习《蚂蚁和蝈蝈》,一个孩子认为蚂蚁和蝈蝈都快乐,理由是各快乐半年。对于这些独特的声音,是尊重孩子的感受还是尊重文本的价值?这个问题我们曾经有过争论。现在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走样、走极端,即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体验,老师均予以肯定,生怕被扣上“专制”、“一言堂”的帽子。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局限性,有些体验是需要指点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需要老师的帮助,否则要我们的老师干什么?因此,我认为作为人文学科,我们要利用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要始终记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生活质量。

第八单元共五篇课文,《司马光》、《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都是讲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文包诗——《咏华山》是新出现的一种课型。既描绘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小松鼠找花生果》则是一篇科普童话,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通览这五篇课文,有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有动脑筋做出好文章的,都是“无”中生“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组课文称之为创新篇。创新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外,还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大胆创新的品质。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有10条(课标),其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谈几点建议。

1、要让学生感知体验鲜活的形象。

低年级孩子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注意点在哪儿?在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上,他们会因蚂蚁的勤劳而快乐,因小松树的自大而生气,因乌鸦喝着水而欣喜。正是这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植根在孩子们的心中,才使他们渐渐地积累了语言、明辨是非、关心起自然和生命。

因此,课堂教学中就要让这些形象真实地矗立在孩子们的面前。而不是空洞抽象的符号名称。要让学生真正感知这些形象,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忘记自我,成为故事中的生活演绎为自己的生活。当形象鲜活起来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对阅读感兴趣,就会潜意识地希望了解更多的内容,从而喜欢上阅读。

2、要让学生体会优美的意境。

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在低年级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类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在体会优美意境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种体验一定要真切,不能认为老师描绘出来了或者使用现代媒体创设出来了,就是学生体会到了,课堂上必须做到,学生在自由地想象着、静静地欣赏着、深深地陶醉着、美美地诵读着。

3、要让学生感悟语文的丰富内涵。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低年级教材中课文虽然短小,却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又因为“课堂教学蕴含着师生双边巨大的生命活力,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因此说主要由文本、学生、老师构成的语文课程就更具有丰富的意蕴性和动态的生成性。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和老师生命活力得以展现,使文本得以超原形的呈现,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在积极的心智活动中与学习伙伴、老师和文本互动,感受语文的丰富内涵,体会学习的乐趣。

如果阅读能感受到鲜明的形象,体会到优美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丰富内涵,那么学生还怎么会不喜欢阅读呢?

四、单元练习

本册教材共有8个练习,主要由“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这四大板块构成。

1、学用字词句。

这是国标本中新出现的一练习形式,最受学生的欢迎,它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的割裂的字词句训练进行统整,着力于语文学习的认知、积累、运用。所选内容既富有情趣,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凭借。

“学用字词句”这一板块一般有三道训练题,这三道题分开看,各自相对独立,单独成题,统整起来,各道题互为依赖,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认识规律的练习体系。

如练习4:

这是什么动物叫声?亮开嗓开儿学学——模仿着学一学动物的叫声,认识动物的叫声。

想明白了,你会觉得汉字挺有意思。

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中字旁?你还能找出口字旁的字吗?——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加上小动物的叫声,再读一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以达到巩固。 学习字词句的的教学,不仅仅完成这上面的练习题,还应借助这种练习,扩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如学习练习4,可以问问: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的叫声,你在什么地方曾经听过,请亮开嗓门学一学。

这些动物的叫声你会写吗?通过请教别人,做成生字卡片(带有动物图案),互相交流。

2、读读背背。

内容:成语、古诗、儿歌、谚语。

读读背背中的所选成语,基本上与本单元内容有机联系。如学习了春

光篇,出现的成语便是:“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学习了识字5~8,出现的成语介绍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我们要把课文学习与成语歌的学习有机联系,利用成语的学习来总结课文或点明本单元的主旨。

如学习《司马光》,便可用“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总结,学习“亲情篇”,顺势介绍“骨肉情深、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3、写铅笔字。

练习中的“写好铅笔字”,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笔顺规则,并能举一反三,写好具有同一笔顺规则的字。本册教材通过练写让学生掌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里头后封口”这些笔顺规则。除了按笔顺写字外,在练写铅笔字时,还要要求学生认真写,看清字的间架结构,注意把字写好,这样才能养成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

4、口语交际(略)

小一美术教学计划

小一下.6班级特色

小一班下班务计划

下教学计划

下教学计划

下教学计划

下教学计划

小一班1期末评语下

群慧幼儿园小一班教学计划

数学组(小一小二高二高三)教学计划

小一下教学计划
《小一下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