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报青年编辑记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前,高校校报35岁以下的青年编辑记者是校报编辑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许多高校报社,青年编辑记者数量占到报社工作人员的一半以上,他们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校报采编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高校校报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校报界中老编辑人员相比,青年编辑记者中普遍存在的“五重五轻’思想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客观深入地研究高校校报青年编辑记者的思想问题,着力改善他们的思想状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新时期办好高校校报,更好地为高校办学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业务提高,轻政治学习。由于多数院校的校报青年编辑记者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他们为了能尽快适应校报工作的需要,迫切希望提高业务水平,而忽视政治素质的提高。这种思想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新闻业务素质。

二是重实践,轻理论。高校校报编辑记者学历水平相对偏低,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不高,多数是“半路出家”,队伍中几乎没有新闻专业毕业生,网络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更没有专职的网络版编辑记者,其中青年编辑记者80%以上的是非新闻专业的本专科生,他们文化层次不低,但新闻理论和新闻基础知识并不丰厚,新闻实践的经验也不丰富。许多青年编辑记者仅仅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采编稿件、画版样、校对等新闻实践工作上,忽视了新闻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这必将对他们提高办报水平和工作能力造成很大影响。

三是重新潮,轻传统。青年编辑记者思想活,求新求美,这对校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有的青年编辑记者政治鉴别力不强,是非标准模糊,认为时兴新潮的东西就是好的、对的、先进的,把时髦、新潮看成是思想解放,把有禁不止当作敢闯敢冒的开拓精神,把搞不正之风当作有本事的表现,而对传统美德嗤之以鼻,把艰苦创业精神看成“老黄历”,把坚持原则、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看成“死心眼”,把谨慎小心当作“裹脚布”。面对新潮和传统,青年编辑记者应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度”,继承和发扬校报的优良传统,吸收新生事物中的正确思想。

四是重视自我价值实现,轻视集体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人们的进取精神得到弘扬,接近或近于而立之年的青年编辑记者自我实现的欲望空前高涨,迫切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这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但是,有的青年编辑记者却将事业、成材片面地理解为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过分重视个人名利,集体责任感不强。五是重地位、待遇,轻品德修养。目前,校报编辑记者的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而由于校报人手少,青年编辑记者担负着许多本职工作以外的编务劳动,应获得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劳动不相称,同学校其他部门相比收入差距明显。有的青年编辑记者过分看重地位和待遇,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还闹情绪。高校校报人员少、任务重、工作繁杂,全国1000多家校报,全部工作人员只有5000人左右(包括兼职),平均每家校报只有不到5名编辑记者,绝大多数校报记者集釆、编、校、发行与一身,一个编辑记者要负责从计划、选题、采访,组稿、编辑、画版,直到校对、发行、发稿费等全部事务,青年编辑记者除了采编稿件外,还承担了跑印刷厂、邮局、发稿费、发行报纸、通联等编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如果没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是难以承担此重任的。而且,在高校内,校报编辑记者既无行政干部的“地位”,又无专业教师的“轻松”和“职称”。更需要有甘作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校报青年编辑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做以下分析:一是青年编辑记者较中老年编辑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少,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方面差距大;二是在社会不良思想影响下,青年编辑记者阅历浅,心理成熟程度低,容易盲目效仿;三是一些中老年编辑记者没有发挥好示范作用,对青年编辑记者的思想产生了消极影响;四是针对校报青年编辑记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性不强。苍白无力。当务之急,应该利用青年编辑记者可塑性强的有利条件,针对青年编辑记者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编辑记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工作中,应根据青年编辑记者的特点和思想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

一是理论灌输和传统教育相结合。首先要帮助青年编辑记者打好理论基础,报社要坚持不懈地向青年编辑记者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变零打碎敲教育为系统性教育、变照本宣科教育为紧密联系实际教育,同时,要组织好青年编辑记者学习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青岛大学报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由于青年编辑记者居多,为了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报社制订了隔周在固定时间组织一次政治学习的制度,并且雷打不动,坚持不懈,效果十分明显。二是树立先进典型和中老编辑记者示范相结合。青年编辑记者模仿力强,因此,报社要经常组织青年编辑记者学习兄弟院校报社先进人物,同时树立本报社的先进典型,用青年典型教育青年,促进青年编辑记者之间的竞争,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中老年编辑记者还要起到示范作用,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搞好传帮带,主动向青年编辑记者传授自己的经验。

三是自我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青年编辑记者具有自尊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对青年编辑记者的教育要遵循关心、理解、尊重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青年编辑记者自我教育、自我扬弃。同时,还应重视青年编辑记者所工作生活的环境一一即报社内部整体思想教育的作用,给青年编辑记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报社内部形成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作风,形成大家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办好校报而努力的氛围,对一名青年编辑记者的健康成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是政治、生活上关心和提供工作舞台相结合,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结合具体实际,反对空头政治。高校校报既然是新闻媒体的成员,校报记者就应当成为中国新闻记者的一部分。上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将高校校报记者纳入新闻记者行列统一管理,为他们落实政策,颁发记者证,使他们真正享受记者待遇,井用新闻记者的行业标准来约束和规范他们的行为,促使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各高校在对校报编辑记者的管理上也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让高校报社独立建制,拥有独立的用人权、用财权和发展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和报社应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提高青年编辑记者的地位和待遇。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到有奔头;工作上要鼓励他们上进,让他们有机会脱产和在职学习,参加校报协会,研究会、分会组织的交流或培训的活动;加大对青年编辑记者的培养力度,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培养学习制度,保障并为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还要大力吸引优秀的新闻或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校报工作,给校报编辑记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大学校园编辑校报工作计划

校报策划编辑方案

校报编辑个人工作总结

学生会校报编辑工作计划

校报编辑岗位职责(党校)

校报编辑岗位职责(九年义务教育)

校报编辑室主任岗位职责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校报青年编辑记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报青年编辑记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