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0: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论文·德育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电白县第二中学 陈意华 摘要:素质教育活的灵魂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因此,开展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正是架起了这座通往素质教育的桥梁。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无论是经济、科学都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教育更应如此。如何在教育中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倾向性,正是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班主任 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学 学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综合学科,与教育学是密切相关的。它是教师认识学生心理的重要工具,是进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金钥匙,班主任的德育想要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就必须遵循心理学的原则。教师不仅要善于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判断等心理活动,还应把握学生心理活动变化及其敏感性,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将取向于“心理学化”。“心理学化”的道德教育,是指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出发点、为根据,来决定采用不同方法呈现道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主动接受,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1〕其具体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心理活动,强化班主任的引导职能。

班主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是一位顾问,一位讨论问题参

1 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而绝非是真理的代言人。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乐于接受平等和谐的沟通方式,排斥居高临下命令式的交流对话。由此,学生对于真理的认识,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自主判断后,才能真正认识到真理的含义。教师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和活动的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例如进行《团结就是力量》的思品教育时,引题部分可以通过讲述一则《小浪花》的故事导入。教师引导的问题可以设置如下:①同学们,千万个小浪花在一起可以做什么?(抬着大轮船前进)。②那小浪花离开了大家以后怎么样呢?(爬不起来、喘不过气、后悔不该离开大伙)。③小浪花最后怎么样了?如果你是小浪花,你懂得了什么呢?(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寻找矛盾所在,通过一个又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设问、引导、影响和讨论来达到所要的教育目的,而不是通过教师最后的“总结”来宣布正确“答案”,来灌输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分析,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任。因此,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这样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二、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

“心理学化”道德教育的依据是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这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的道德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没有一种学科,它本身自然地或者不顾及学习者的发展阶段,就具有固有的教育教育价值。”〔2〕思品课作为班主任德育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在选择

2 其教学内容时必须注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服从其心理发展规律,然后再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具有新鲜感,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这种新鲜感、积极性的产生必然要通过研究学习者心理得来——“投其所好”,因势利导。

就以低段学生“爱劳动”的思品教育为例。初入校门的孩子其主要心理特征表现为:⒈注意力持续时间短;⒉学习主要是从兴趣出发;⒊想象丰富,易于进入情境。因此,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类似“我学小蜜蜂”这样童趣而又包含寓意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歌伴舞《劳动歌》来开场,先让学生唱起来,跳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主体部分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小品(事前准备)、大组讨论、劳动小竞赛、游戏等多种符合低段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必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根据学生心理要求,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

道德教育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石,也是学生心理的要求。教材固然重要,但学生现实生活却是最好的教材,其中最新鲜的事例,有丰富多彩的德育素质。例如只拿着课本对学生讲爱国主义,不仅枯燥,而且比较空泛,但如果以中国北京争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事件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到由于我们国家的强大而引发的自豪感,来参与主体讨论,其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教学内容为学生

3 所熟悉,进而感到亲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想反,教学内容无论是所涉及的空间还是时间,距离学生越远,其可信度越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寻找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内容。这样的道德教育才能对学生产生触动。由于课堂上评说、讨论的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是“导行”的最好方法。但这个观点并不排斥对古今中外人物事例的吸收和补充,这是道德教育资源之一,适时适度地加以介绍,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四、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探索师生互动性的交流方式。 现今德育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德育方法似乎穷尽了。究其原因,可能是一部分教师还比较忠实于传统的德育观,观念没有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仍然以灌输、说教、规劝为主,处处体现出德育方式的刻板。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课堂上是没有不可以怀疑的真理,而真理也是不怕怀疑的。相反,越是伪真理,越怕怀疑,才越需要灌输。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这种方式难以凑效是显而易见的。但班主任如果将教育目标或意图渗透在各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在团体活动中彼此启发、相反互应、支持鼓励、气氛感染等互动行为,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和接受新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3〕

例如对高段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活动,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一般以8人为宜),进行“搭金字塔”比赛,规定比赛中不得讲话,只能通过眼神、手势、形体进行交流,并规定比赛

4 时间(15或20分钟不等)。到规定时间后各小组停止操作,进行组内交流、分享,每个成员谈话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启发,其他成员则专注倾听。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内交流,谈本组搭塔的体会和感受,并对本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个紧张、有趣的活动,学生的感受是:组内每个成员都在为自己的小组努力:搭塔的成功离不开成员之间的互相协作;小组的气氛不允许有袖手旁观之人等等。进而学生的体会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离开集体则将一事无成,集体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准则。接着进行“分组”游戏,全班同学随着辅导员的口令,不断地进行分组,如“二人一组”、“三人一组”、“五人一组”、“八人一组”等等,每次重新分组,总有几个学生没有被小组接受。活动结束,请未被小组接纳的学生谈感受,他们的感受是:没有被小组接受,感到孤独、无助、尴尬,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很羡慕那些被小组接纳的同学。因此亲身体会到,每个人都希望被集体接纳,都有一种归属感,小组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被小组接纳才能得到肯定,才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所以我不能脱离小组„„至此怎么能说教育目标没有达到?虽然没有说教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但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势来进行更能让学生在充分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分享、自觉反思,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的“心理学化”,是对学校“灌输式”道德教育的否定,是对道德教育中学生主体性认识的升华,这必将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开辟新的局面,为素质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现代的道

5 德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心理为工作之本,积极开展“心理学化”的道德教育,使莘莘学子不仅拥有智慧的头脑和强壮的身体,更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⒈(美)莉萨·博林主编《教育心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⒉储培君主编《德育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7 ⒊乔建中主编《班主任德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26

(此论文荣获电白县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

加强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研究方案

手抄报——引领学生素质的提高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