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0: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在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类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据统计,在11年3月份,我国网民达到了4.04亿,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被网络深深地影响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网络时代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取决于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多大程度地使用网络以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统计数据表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为20.1%,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00年11月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20.3%,另有15%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同时,初中学生网瘾现象严重,群体中的网瘾比例高达29.8%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一代积极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应对网络本身对青少年成长所带来的挑战,成为了一名教师在新时代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有利影响

网络环境丰富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讨论、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在网络文化环境下,课堂的外延空前扩展,数量巨大、内容各异的网站成为新的课堂,而且优势明显,并且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投入后还可以复制和共享。通过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上网获取的时政信息占总信息量的25%左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渠道大量增加,教育模式更多地由内向型转向了外向型,优势更加明显,教育效果自然会更好。 而且网络环境还增强了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青少年作为求知欲和想象力极强的群体,始终走在使用网络的社会前列,对网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青少年都可以在同一时间里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他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的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过程中潜移默化,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信息传播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再者,网络开辟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黑板报、宣讲会和宣传栏等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比如博客、论坛、手机短信、MSN、QQ等崭新的信息传播载体。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新颖性,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固定、覆盖面窄、影响力小的局限,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引力,成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第一, 西方网络文化在网络中的强势手段容易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倾斜。目前,国际信息秩序极不平衡,存在着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的巨大差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技术和语言上的巨大优势,其信息的数量、品种、规模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网络信息构成了垄断。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推销他们的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在国际互联网中,英文信息占90%以上,而中文信息还不到1%。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强势手段的冲击,对于世界观、价值观都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为有害的误导。一些人在这些媒体信息的影响下,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并且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认同并依赖;进而削弱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动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造成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倾斜和迷失。

第二,网络信息尤其是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一些色情机构或不法分子在网上公开色情信息,英国学者研究发现,网络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是与色情有关的。在网络上,音乐、影像、游戏等也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信息,且很容易调阅,也可以下载。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谋求商业利益和政治目的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有个别成年人利用网络上交友的便利欺骗诱拐青少年,网上交友潜伏着与不可靠的人交往的危险。此外,网上赌博、网上贩毒等对青少年学生也会带来极坏的影响。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控制和过滤的,各种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特别是那些淫秽、反动、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上网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很有可能在不良的信息情感威逼和暗示作用下,由欣赏走向趋附,由无意识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以致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第三,互联网络极容易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在传统社会中,青少年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旁人的监管,他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相对严谨。然而他们合乎道德的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尤其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从本质上说,他们的自律意识还是较差的。因此,一旦他们进入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那条由熟悉人的眼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容易崩溃。同时,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特点,使得人们彼此之间不再熟悉,因而很难对其行为加以确认和监管,造成青少年因无人干预而放纵自己,如:出现计算机网络犯罪、网上交友过度、浏览色情信息、痴迷电脑游戏等行为,从而导致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不健全。

第四,互联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网络的虚拟化特征,还会使青少年正常的人际交往形成障碍,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出现情绪低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精神症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症状有:“上网成瘾”,俗称“网痴”,表现为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浮躁不安,有的人甚至为了上网而不惜荒废学业;“电脑狂暴症”,其病因一般来自出现故障后产生的沮丧和焦躁,主要表现为向电脑发泄无名怒火,或将不满情绪转嫁给同学甚至不相关的人;“消极孤僻”,上网者上网时,由于多用化名,可以毫不遮掩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极容易得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而当面对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的时候,容易引发其消极避世的思想。另外,由于长时期痴迷于虚拟的数字世界,必然会减少其与同学、朋友的交往,容易导致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形成孤僻离群之性格。

虽然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加以限制和禁止,毕竟社会的网络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关键是如何在继续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通过有效途径消除其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运用网络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许许多多的事例说明,如何在当今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推动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已经迫在眉睫。我认为,加强学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

网络素质包括对互联网的认识水平以及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只有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熟悉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德育工作者才能将互联网技术灵活而有效的运用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现在许多德育工作者由于知识结构和技术上的缺陷,在网络环境下并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日前对2010年度获得“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的100名同志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百名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拥有电脑初级证书的占58%,有电脑中级证书的占8%,没有证书的占34 %。回答能使用电脑写作的占43%,能上网查询的占64%,不会使用电脑的占2%。调查表明政工干部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能力还不够强。应该指出的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管理是高科技管理,必须启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目前存在的一些间题,比如网站的内容更新周期长,并且与青少年学生课堂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不多,造成师生对一些德育网站兴趣和认可度不高;对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仅局限于零星、琐碎的了解,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等,是和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分不开的。因此,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环境,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又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管理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当务之急。通过培训,使德育工作者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具有对信息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要能与青少年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倾听青少年学生的心声和热点问题,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时解决青少年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成为青少年的知心朋友。在与青少年的对等交流互动中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校应建立德育保障体系

青少年中,在校学生占的是大部分。所以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网络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改善德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尤其是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德育传播工具,保障德育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以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道德规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足量的经费投入,来确保德育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安全运行,做到德育信息与传播的决策、管理权力、管理运作、管理方略、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在德育信息管理运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各个学校责任制的管理,做到德育责任、权力、效益相统一,建立起严格的德育信息传播管理责任制。

(三)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发挥家长的监督引导作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有些家长还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缺少思考及心理准备,没能合理面对一些还隐而未发或己暴露出来的问题,更不用说如何去引导子女合理使用网络了。任何问题在刚萌芽的时候处理起来总能够事半功倍,如果不能及时发觉问题并控制引导,待一旦学生产生网瘾或受诱导而使认识跟现实出现偏差,那时再来处理就麻烦得多了。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零花钱充裕,但对学习缺乏兴趣,一有时间便想去玩网络游戏;而家长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子女做到充分的监督与教育,使孩子一放学回到家便成了没人管没事做的现状,就更容易受到网络游戏所吸引;有些学生家里早就买了电脑,一完成作业,便打开电脑玩起游戏来,甚至有些学生在等到家人全都入睡后偷偷起来玩游戏的。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育。因此,学校要了解并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及时了解学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要让家长意识到网络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负面影响,重视家庭对孩子的监督与引导,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与爱好,为孩子的键康成长缔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开展各种有益的网络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网络人格

由于网络是把“双刃剑”,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对待学生上网问题上,以往家长和学校往往视为洪水猛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办法,学生难以接触到网络知识,强烈的好奇心造成了一些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和极度的向往,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选择非正常的时间和地点去上网,往往是一发而不可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学校可通过网上论坛等等有益的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学化、虚拟化网络中,正确辨析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特点,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中学会自我控制,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不断强化诚实、自制、互助等道德心理素质,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五)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科学推荐绿色网站。

网络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教师也应优先掌握,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时常为学生推荐教育类网站或健康内容的网页,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才能对学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知识教育,如: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不要在网络上散发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话语,也不能传播或转发他人那些如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儿童不宜”的网站,不要进去。即使不小心进去了,应立即离开;如果遇到网上有人刻意伤害你,要立刻告诉家长或老师;适当控制上网时间等等。

总之,网络时代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矛盾,采取相应而具体的对策,才能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努力建造好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平台,为当今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为祖国培养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高水平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经涛、王俊英主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1。

[2]刘薇.网络道德失范挑战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23日第4版。 [3]朱美燕:《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第20页。

[3] 宋德如、张晓旭:《论网络教育的负向效应及其纾解》,《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第67页。

[4] 孙延蘅:《校园网络文化:利弊有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0期,第13页。

[5]刘永安: 《网络教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教育现代化》1998年第4期。

[6]王敬红.关于媒介方面的素养教育: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7]崔景贵:《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7期。 [8]汤悦:《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上海电教》2001年第3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讨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篇

现代网络环境下电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对策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与网络研究探析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