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毕业论文 乡镇企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2: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概念: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背景:

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构成中国经济的一大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84 12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98%;出口商品交货值35 092亿元;实缴国家税金8 765亿元。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乡镇企业深刻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只有老百姓想要生存下去的坚强毅力才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中国的乡镇企业具有很强的“自然发生”色彩,存在着诸多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相当的程度上,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没有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还不可否认地带有传统观念的束缚,管理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市场意识淡薄等还突出地表现在生产经营中。

意义:

市场经济的确立,国有企业逐渐摆脱了原有的僵化、死板的模式,而乡镇企业原有的灵活、机动机制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黯然失色,乡镇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暴露的愈来愈突出:

(1)企业的短期行为没有得到解决。随着承包经营范围的日渐扩大,一些企业的承包者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只重产值、重速度、重利润,片面地考虑承包指标的兑现,而在宏观的发展上缺乏考虑,往往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合理调动一切生产要素,效益低下等后果。同时,由于缺乏长远打算,不能从生产、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致使企业和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企业发展无后劲。退一步来讲,即使是有些企业意识到这一点,也往往是着重在企业的外延发展上下功夫,而使企业的规模发展远远快于技术进步。长此发展的结果,也必然是企业的生产脱离市场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一点,集中表现在生产经营中,就是企业的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生产这一循环上的周期大大延长,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利润率大大下降。同时,阻碍了产品结构的正常化,使得企业效益日渐下滑;

(2)由于技术、设备、人才和市场意识等条件的限制,乡镇企业未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最充分的利用。从一个时期来看,闲散的农村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简单结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随着企业走向市场,这种封闲的、仍带有局限性的,伴随着目前还不完善的市场体系的生产,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资源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3)经营管理方式、市场观念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相比略显滞后。大部分的乡镇企业,一般仅还停留在依靠资源、地理优势等的自身条件上,而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预测、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竞争策略等方面则略显不足,整个企业的资源、技术、生产等各个要素得不到最佳的组合,资金、市场也就得不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开拓。自然,这种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粗放式经营在市场上愈来愈缺乏竟争能力;

(4)乡镇企业税收负担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矛盾相当程度上也很突出。并且随着经济的参差发展,往往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企业实际上的税收负担要轻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这主要是缘于各地区之间的财政承受能力不同,造成了政策的倾斜和企业的背向式发展,这也给逐步进入市场的广大乡镇企业造成了竞争的不平等性,不能充分体现国家优胜劣汰,鼓励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

纵然有人说乡镇企业的出现是一个偶然、一个意外,但谁也无法否认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它在乡村的困厄中异军突起,带给人们巨大的希望,却又在巅峰时土崩瓦解。其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及隐藏在背后的深刻的社会、制度根源都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

二、本课题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在乡镇企业研究中,学者们对其当年的飞速崛起有着激烈持续的讨论,而对乡镇企业在90年代末的迅速消亡则鲜有研究,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不少学者的著作中发现他们对此问题的看法。比如,在主流政策言语中,乡镇企业的发展一般被看成群众对极左思潮的自发抵抗,可在潘维看来,没有“左”也就没有集体企业。他将改革前的社队企业理解成高层政策特别是党内激进派的政策产物,将改革后的乡村集体企业理解成集体主义精神的遗产。

而关于乡镇企业兴衰现象最主流的制度分析框架是“市场维护型联邦主义”理论。该框架及其衍生性解释致力于说明一个民主、法治和私有产权都不健全的国家为什么能有持续的经济增长。该框架正确地肯定了地方政府在发展辖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强调财政分权是导致这种正面结果的关键条件。在后来的检验中,该理论受到很多批评,批评者对“分权何以就能维护市场”这个市场维护型联邦主义最主要的承诺持有异议,如罗顿和罗斯.阿克曼、周黎安、张军以及杨其静和聂辉华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周黎安的替代模式中,仍然保持了地方政府和干部的乖巧形象。“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放弃了对财政制度的倚重,转而突出了地方竞争中人事制度的因素,把“行政专权—区域竞争—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转变为“人事集权—官员为了晋升而竞争—以发展经济为手段”。可是,在这个升官大考场里,考场规则也完全是上层设定的,下级官员只要进考场答卷足矣。邢华利用江苏省52个县级领导的数据得出了官员升迁与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的计量结果。杨其静和聂辉华认为这至少说明了市场维护型联邦主义理论缺少关于关于地方政府制度供给的微观基础的理解。

熊万胜通过与“市场维护型联邦主义”理论的对话,以及对乡镇企业兴衰史的重新梳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分析框架来解释乡镇企业的兴衰。他突出强调各级政权在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权体系中为了扩展自主性而努力奋斗的因素。认为乡镇企业之所以能从乡村社会中内发出来,正是处于集权体系最底层的基层政权为了扩展和维护基层自主权的结果。而乡镇企业的失败,宣告了这种努力的严重受挫。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乡镇企业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一再受到挤压,再加上乡镇企业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于是,在治理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政策大背景下,乡镇企业逐步萎缩。一些原来在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只得远走他乡,外出务工。本课题旨在探究乡镇企业由盛转衰的深层原因,对于其辉煌灿烂的历史则不过分展开。

1、概念阐述:何为“乡镇企业”及其特色和发展历程简介;

2、研究对象:高淳若干乡镇企业;

3、研究问题:乡镇企业由盛转衰的原因、社会转换机制及其社会后果;

4、研究方法:在初步查阅资料后,决定结合材料搜集法和文献研究法。即通过对于相关材料的搜集,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乡镇企业发展历程的研究和结论,对比其观点和分析角度,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同时,辅之以问卷调查、非结构性访谈等研究方法,联系实际,结合理论,全面分析问题。

5、研究内容

(1)乡镇企业发展历程 a.乡镇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b.乡镇企业的发展概况

c.乡镇企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2)乡镇企业转向衰落的原因分析

a.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

b.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对于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 c.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

d.通过对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来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对此

问题的看法

(3)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分析乡镇企业的存在价值 (4)根据原因总结措施,提出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看法

四、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与预期效果

1、资料收集阶段——2012年2月1日—2012年2月29日 (1)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2)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论文、期刊;

(3)去高淳若干乡镇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访问两个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

2、资料分析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7日 (1)将前一阶段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2)总结不同的学者对乡镇企业这一研究课题的观点; (3)结合实地调查,比较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自己的看法。

3、论文撰写阶段——2012年3月8日—2012年4月30日

(1)首先,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对论文的整体框架进行逻辑梳理; (2)完成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 (3)对初稿进行再修改和完善,最终定稿。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甘士明主编:《中国乡镇企业30年》,2008,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谷文峰:《非常自述:一个乡镇书记的梦与痛》,2006,北京:新华出版社;

[3]张斌:《乡镇企业所有权变动的博弈分析》,2006,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200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新望:《村庄发育、村庄工业的发生与发展》,2004,北京:三联书店; [6]于金:《乡镇企业发展深层问题研究》,2001,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7]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2000,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8]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2000/1984,北京:群言出版社;

[9]荣敬本、崔之元:《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1998,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0]张毅:《中国乡镇企业:艰辛的历程》,1990,北京:法律出版社; [11]陈吉元:《乡镇企业模式研究》,198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熊万胜:《基层自主性何以可能——关于乡村集体企业兴衰现象的制度分析》,2010,《社会学研究》第3期;

[13]熊万胜:《合作社:作为制度化进程的意外后果》,2009,《社会化研究》第5期;

[14]张建君:《政府权力、精英关系和乡镇企业改制——比较苏南和温州的不同实践》,2005,《社会学研究》第5期;

[15]折晓叶、陈婴婴:《产权怎样界定——一份集体产权私化的社会文本》,2005,《社会学研究》第4期;

[16]谭秋成:《转型时期乡镇组织行为与乡镇企业发展》,2003,《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17]谭秋成:《乡镇集体企业中经营者持大股:特征及解释》,1999,《经济研究》第4期;

[18]支兆华:《乡镇企业改制的另一种解释》,2001,《经济研究》第3期; [19]张军、冯曲:《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改制的一个分析框架》,2000,《经济研究》第8期;

[20]邹宜民、戴澜、孙建设:《苏南乡镇企业改制的思考》,1999,《经济研究》第3期;

[21]邱泽奇:《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1999,《社会学研究》第3期;

[22]徐志明、张建良:《乡镇企业资金的高速增长及效益下滑——江苏省苏州市乡镇企业的实证分析》,1997,《中国农村经济》第3期;

[23]秦晖:《“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也谈“乡土中国重建问题”》,1994,《东方》第1期。

试论如何做好乡镇企业行政执法工作(毕业论文)

乡镇企业工作总结

乡镇企业工作总结

乡镇企业 工作总结

乡镇企业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社会实践

乡镇企业工作总结

乡镇企业工作总结

乡镇企业工作总结

乡镇企业调研

毕业论文 乡镇企业
《毕业论文 乡镇企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