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0-03-03 07:19: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100个有杰出贡献的心理学家

1、B.F.Skinner: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小镇。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他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漂流300英里。他还试制过简易滑翔机,曾把一台废锅炉改造成一门蒸汽炮,把土豆和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顶上。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

(二)强化理论 (三)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有五条。第一,积极反应。

第二,小的步子。

第三,即时反馈。

第四,自定步调。

第五,最低的错误率。

2、Jean Piaget: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3、Sigmund Freud:S.弗洛伊德(1856-1939)

4、Albert Bandura:班都拉(1925-)

5、Leon Festinger:费斯汀格(1919-1989)

6、Carl R.Rogers:罗杰斯(1902-1987)

7、Stanley Schachter:斯坎特(1922-1997)

8、Neal E.Miller:N.米勒(1909-2002)

9、Edward Thorndike:桑代克(1874-1949)

11、Gordon W.Allport:奥尔波特(1897-1967)

12、Erik H Erikson:艾里克森(1902-1994)

13、hans J.Eysenck:艾森克(1916-1997)

14、William James:詹姆斯(1842-1910)

15、David C.McClellend:麦克兰德(1917-1998)

16、Raymond B.Cattell:卡特尔(1905-1998)

17、John B.Watson:华生(1878-1958)

18、Kurt Lewin:勒温(1890-1947)

19、Donaid O.Hebb:海布(1904-1985) 20、George A.Miller:G.米勒(1920- )

21、Clark L.Hull:赫尔(1884-1952)

22、Jerome Kagan:凯根(1929- )

23、Carl G.Jung:荣格(1875-1961)

24、Ivan P.Pavlov:巴甫洛夫(1849-1936)

25、Walter Mischel:米歇尔(1930- )

26、Harry F.Harlow:哈洛(1905-1981)

27、J.P.Guilford:吉尔福特(1897-1987)

28、Jerome S.Bruner:布鲁纳(1915- )

29、Emest R.Hilgard:希尔加德(1904-2001) 30、Lawrence Kohlberg:科尔伯格(1927-1987)

31、Martin E.P.Seligman:塞利格曼(1942- )

32、Ulric Neier:奈瑟尔(1928- )

33、Donald T.Campbell:坎贝尔(1918-1996)

34、Roger Brown:布朗(1925-1997)

35、R.B.Zaionc:扎荣茨(1923- )

36、Endel Tulving:托尔文(1927- )

37、Herbert A.Simoa:西蒙(1916-1001)

38、Noam Chomsky:乔姆斯基(1928- )

39、Edward E.Jones:琼斯(1928-1993) 40、Charles E.Osgood:奥斯古德(1916-1991)

41、Solomon E.Asch:阿希(1907-1996)

42、Gordon H.Bower:鲍威尔(1932- )

43、Harold H.Kelley:凯利(1921- )

44、Roger W.Sperry:斯伯里(1913-1994)

45、Edward C.Tolman:托尔曼(1836-1959)

46、Stanley Milgram:米尔格兰姆(1933-1984)

47、Arthur R.Jensen:詹森(1923- )

48、Lee J.Cronbach:克隆巴赫(1916-2001)

49、John Bowlby:波尔比(1907-1990) 50、Wolfgang Kohler:科勒(1887-1967 ) 51.David Wechsler:韦克斯勒(1896-1981) 52.S.S.Stevens:斯蒂文斯(1906-1973) 53.Joseph Wolpe:沃尔普(1915-1997) 54.D.E.Broadbent:布罗德本特(1926-1993) 55.Roger N.Shepard:谢巴德(1929-)

56.Michalel l.Posner:波斯纳(1936-) 57.Theodore M.Newcomb:纽康姆(1903-1984) 58.Elizabeth F.Loftus:洛夫特斯(1944-) 59.Paul Ekman:埃克曼(1934-) 60.Robert J.Sternberg:斯腾伯格(1949-) 61.Karl S.Lashley:莱士利(1890-1958) 62.Kenneth Spence:斯宾塞(1907-1967) 63.Morton Deutsch:多奇(1920-) 64.Julian B.Rotter:罗特(1916-) 65.Konrad Lorenz:洛伦兹(1903-1989) 66.Benton Underwood:安德武德(1915-1994) 67.Alfred Adler:阿德勒(1870-1937) 68.Michael Rutter:路特(1933-) 69.Alexander R.Luria:鲁利亚(1902-1977) 70.Eleanor E.Maccoby:迈克比(1917-) 71.Robert Plomin:普洛闵(1948-) 72.G.Stanley Hall:霍尔(1844-1924) 73.Lewis M.Terman:推孟(1877-1956) 74.Eleanor J.Gibson:E.吉布森(1910-) 75.Paul E.Meehl:弥尔(1920-) 76.Leonard Berkowitz:伯考维茨(1926-) 77.William K.Estes:埃斯塔(1919-) 78.Elliot Aronson:艾若森(1932-) 79.lrving L.Janis:詹尼斯(1918-) 80.Richard S.Lazarus:拉扎勒斯(1922-) 81.W.Gary Cannon:坎农(1871-1945) 82.Allen L.Edwars:爱德华斯(1914-1994) 83.Lev Semenovich Vygotsky:维果斯基(1896-1934) 84.Robert Rosenthal:罗森塔尔(1933-) 85.Milton Rokeach:洛奇赤(1918-1988) 86.John Garcia:加西亚(1917-1986) 87.James J.Gibson:J.吉布森(1904-1979) 88.David Rumelhart:鲁姆哈特(1944-) 89.L.L.Thurstone:瑟斯顿(1887-1955) 90.Margaret Washburn:沃什博恩(1871-1939) 91.Robert Woodworth:武德沃斯(1869-1962) 92.Edwln G.Boring:波林(1886-1968) 93.John Dewey:杜威(1859-1952) 94.Amos Tversky:特沃斯基(1937-1995) 95.Wilhelm Wundt:冯特(1832-1920) 96.Herman A.Witkin:威特金(1916-1979) 97.Mary D.Ainsworth:安斯沃斯(1913-1999) 98.Orval Hobart Mowrer:莫瑞尔(1907-1982) 99.Ama Freud:A.弗洛伊德(1895-1982) 二: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对比

1、中国传统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差异性特征:第一,与古希腊哲学十分注重语言、概念和思想的明晰与确定性,从而极大地突出了语言的逻辑本性不同,中国哲学则凸显了语言的非逻辑性,象征与隐喻成为中国哲学更为基本的表述方法。第二,与古希腊哲学不同,中国哲学所强调的是语言的功能性(而非实体性)意义。语言概念是某种传达的媒介,是‘悟道’的工具,此媒介、工具的作用及其性质十分接近于佛家之所谓‘缘’。第三,中国哲学中儒释道三家都认为‘悟道’、‘得道’的境界并不是语言的境界,而是‘忘言’的境界。‘忘言’不是语言的阙如,不是原始的混沌,而是经过了语言的分别而又超越了语言的分别,是语言世界向上翻转,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第四,从文化传承和解释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对于言与意、言与道、语言与存在之关系的这样一种理解,必然出现一个问题:一方面先圣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本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把古代的典籍视为先圣悟道的成果和证据,并借以了解先圣的思想精神.。

2、古典希腊哲学特点 :古希腊哲学家冷静地看待客观世界,世界是什么?世界上的物体怎样运动?泰勒斯说,万物源于水,是水的变形,但又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收养分.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而是由火产生的.火浓缩而变为气,气浓缩而变为水,水浓缩而变为土,土融解产生水,水蒸发产生气,气又返回到火.德谟克

利特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具有各种形状的、大小不等的“原子”构成万物,“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赫拉克利特在观察世界时认为,一切皆流,万物皆变.他形象地用奔腾不息的河水来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不断地产生、消亡的道理.他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认为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面对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在找原因.比如为什么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同的?他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车子为什么会运动?他认为必须有马拉它或者其他的力推动它,车子才能前进.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这两个判断,我们可能会认为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因为我们在高中物理的不同章节中读到了它,前者是运动学问题,后者是动力学问题.这两者真的是孤立无关的吗?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在造成之后并不是总是静止的,他发现有截然不同的两类运动.一类是自发的运动,物体都有趋向其“自然处所”的特性,石头这样的重物体向下落,火焰这样的轻物体向上窜腾,石头越重就应当降落得越快.另一类是强迫的运动,停在马路上的车,它没有“自然处所”,所以必须有马拉的力或者别的什么力作用于它才会运动.撇开具体结论的对错,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他对客观世界是在作统一的描述.

我们解读古希腊学者,感兴趣于他们思考的内容,更感兴趣于他们思考的方式.如果我们把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方式用一句话进行概括的话,那就是“天人相分”.也就是说:古希腊哲学关注自然,把自然当作研究对象,人和自然是相分的.

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精神

理性主义精神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纯粹理性,这是指人超出自己的感官欲望和利害关系,不求功利、不计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思辨的问题.这种思辨是形而上学的玄思,其动机可能是为了追求完美和绝对,可能是出于创造冲动,可能是为了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

3、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

人们常常以西方哲学的认知理性精神作为典范模式,考察中国哲学传统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结果往往使后者的本来面目处于扭曲状态。中国哲学传统数千年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与西方哲学传统不同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重视“人”、“伦理”和“社会”。也正是由此出发,中国哲学传统对各种哲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建构起了它自身也很有特色的理论体系。 A、推崇“人”,重视“情”

中国文化史与西方文化史的不同之处之1是中国从没有发生过某种宗教占据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事实。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虽然是天命论者,但是“不语怪力乱神”:他所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神。中国哲学传统注重“情理”的思想倾向,在伦理学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事实上,如果说西方哲学传统主要把道德问题归结为受理性支配的意志问题的话,那么,认为“人之大伦”首先在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儒家思潮,却十分强调伦理规范的情感意蕴,尤其是肯定了基于血缘亲情关系之上的“情理”的重要意义。对于 “情”与“性”的内在关联。孟子以情释性,将恻隐、羞恶、辞

让、是非之心视为人性四端,强调“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荀子以性释情,认为“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董仲舒主张:“情亦性也”。《谈经》中“无情无佛种”,把“有情”看做是人的1个基本特征。宋明理学则以“心、性、情”的相互关系作为1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B、对伦理的苛求

中国古代哲学注重伦理道德,这与西方所重视的科学截然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对于伦理有堪称苛求的标准,意在培养完人和绝对的忠君者。 C、对社会和整体和谐的重视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中,每1个哲学家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向统治着提供者他的治世之道。对于儒家的“入世”之道,几乎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之道。道家的“无为”之道,正是用1种“无为”的手段实现政治的和谐。董仲舒和宋明理学的观点虽是支持君权专制,但也是1种对社会的治理方法。

儒家的等级观点,强调王权,其实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1种和谐,只不过这种和谐是建立在人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和谐。对王权的强调也是天人合1的整体观念的体现。孔子的中庸观点,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广泛的整体的和谐。道家则强调的是阴阳和谐,万物皆阴阳,因而是整体的和谐。

综上所述,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哲学传统区别于西方哲学传统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决定了中国哲学的根基,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各种文化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

09商务管理 093210740 张娇萍

一
《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男生第一次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