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案例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案例报告

——一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河南××大学

××

摘要:申敏(化名),女性,是一位刚入校的本科新生。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了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结合咨询过程,解释和分析此类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利用合理情绪疗法(ABC疗法)进行治疗,经过一个半月共六次的咨询,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目前该生已能正常学习和生活,精神状态良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ABC疗法 案例报告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申敏(化名),女性,18岁,汉族,身高约165cm,容貌姣好,贵州凯里人,是一位刚入校10天的本科新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了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并不时感到头疼、胸闷、心悸和入睡困难等躯体不适,为此自己感到很苦恼。其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家庭和睦,父母为工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上大学之前该生一直属于走读,未经历过住校生活。入学体检正常,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来访时该生思路清晰、仪表整洁、略显紧张,谈话比较自然,但语速稍快,自知力完整,求治心情迫切。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近一周内,经常感到头疼、胸闷、心悸,伴有失眠现象,担心无法融入大学生活。

我是河南××大学××专业的学生,在高中时学习一直稳居学校前十名,体育和音乐方面一直很出色,对自己的身高、容貌也很有自信,经常在学校文艺汇演的主持人,但因高考发挥失常,很不情愿地进入了这所高校。进入大学后,发现不仅学习成绩无法达到班级前几名,外貌、口才、表演能力比我强的人比比皆是,参加校学生会文艺部竞选竟然被淘汰。一下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以前的优势完全失去了,因而觉得压抑,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失落、自卑、焦虑一直困扰着我,我常常觉得头疼、胸闷、心悸,有时候还经常失眠。

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处于走读状态,在父母的照料下生活,每天只需要考虑学习,其他事情一概不用操心。而进入大学后,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我感觉自己原有的优势已完全丧失,衣服要自己洗,电话卡要自己办,日常用品要自己买,很多原来不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一下子堆积起来,让我觉得压力很大。特别是本寝室其他三名同学是河南本地的,只有我一个是外省的,当她们在用方言交流的时候,我完全听不懂,无法参与到大家的聊天中。在寝室我总觉得很孤独,很压抑,有时候打电话给母亲,特别想回贵州,如果高考志愿能重新选择的话,我一定不选择郑州,而会选择在家附近。但我只要走出宿舍,和其他省市的同学交流或者在贵州老乡聚会里,我都不会有这感觉。因为在宿舍时候心理比较压抑,最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室友争吵,来心理咨询室之前一周,因为宿舍同学晚上玩电脑太晚、光线太亮影响自己睡眠吵了一架。过后,自己觉得那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想通过道歉缓和与室友的关系但自己又不太好开口,何况自己觉得并未做错。总觉得自己最近火气比较大,因此,需要您的帮助。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独自前来咨询,身材较高挑,面容姣好,整洁清秀未化妆,求助者进入咨询室略有紧张,落座后身体略显僵硬,不自然,坐沙发时只坐前半端,未能完全放松。经咨询师的寒暄,求助者稍有放松,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逻辑清晰,叙述明确,对答切题,自知力完好,有求治的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性昏迷史。求助者曾在校医院做过体检,心电图、X射线检查、常规血检、尿检及肝功能等一系列生化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躯体疾病。

(2)个人史:独生女,母孕期营养一般,身体健康,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幼时发育正常,6岁半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成绩均比较优异,性格稍显内向。

(3)家族史:父母两系三代无精神疾病史。

四、心理诊断分析

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理原因:头疼、胸闷、心悸、失眠。

2、社会原因:

(1)求助者属于独生子女,在家里有一个独立的房间,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容易缺乏理解和包容,缺乏处理集体生活的能力。

(2)求助者家庭和睦,在上大学前,父母将所有的事情,包括洗衣、做饭、买东西等全部大包大揽,让孩子缺乏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3)求助者宿舍同学由于地域原因,有相似的背景,较容易形成交际圈,而求助者由于是外省的,刚开始的沟通不够顺畅。

(4)求助者宿舍成员间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导致作息时间略有差别。

3、心理原因:

(1)求助者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优异、体育音乐方面具有特长,因此一直是老师、家长和同学关注的中心。求助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拥有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入大学后,由于有很多学生也具有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特长,求助者原来的心理优势慢慢丧失,特别是她在参加校学生会文艺部招新时竟然被淘汰彻底动摇了求助者的自信心,让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原来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卑心理。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过早地否定自己。

(2)求助者自身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事事想走在前面,处处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同,如果自己未能达到要求,容易使自己出现焦虑情绪。

(3)由于求助者从小到大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对集体生活存在陌生感,不知道如何培养宿舍情感,缺乏在特定环境下的交际能力。加上大学期间没有父母的陪伴,衣食住行全靠自己解决,生活环境的改变让求助者一下子感觉压力较大,产生烦躁情绪,甚至出现退学的念头。这由两点决定:一是与求助者刚入学,暂不适应环境产生的阶段性敏感和自卑有关;二是求助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有事放在心里,并未与宿舍同学进行交流。

(4)求助者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不能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从而引起一些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头疼等,而这些症状反过来又影响学习和生活,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

五、评估和诊断

1、评估结论:综合以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判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过程如下:

(1)是否有器质性病变:求助者有头疼、心悸、胸闷、睡眠不好,甚至失眠症状,经校医院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2)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该求助者产生的困扰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问题有认识,主动寻求帮助,有自知力。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判断该求助者属于正常的心理范畴,并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属于常形。冲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争强好胜”的性格与现实中“自身优势减少,不被人认可”不符,“不能接受自己”导致内心冲突;二是“以自我为中心”与现实中“需要互相接纳、谅解,考虑他人感受”不符,导致内心冲突;三是“大事小事父母包办”与“事事只能依靠自己”不符,导致内心冲突。

(4)是否泛化:求助者情绪虽有波动,但在其表述中,能发现求助者与老乡相处无任何问题,只是在宿舍觉得压抑。证明该求助者情绪尚未泛化。

(5)确定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心悸、胸闷、头疼、失眠,内心冲突是基于现实事件产生的,属于常形范围。持续时间约10天。情绪及行为反应较轻微,对学习生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学及精神病性症状,该求助者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并未有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故排除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2)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均属于常形范畴,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仅持续10天,虽然对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但并不严重。

(3)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求助者存在部分焦虑症状,比如担心、害怕,但该求助者的冲突属于常形,而焦虑性神经症的冲突来源是变形,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的可能。 (4)与抑郁症的鉴别:求助者情绪低落、难过,有现实基础,引发的情绪问题也属于正常。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和来源完全不同,故排除抑郁症的可能。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求助者能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体验,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即改善求助者与宿舍同学的人际关系。

2、远期目标:在达到以上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学会对待成长中的挫折,通过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发展个人潜能。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原理及方法: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力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并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其要点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称为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型中,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遇到事件后产生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其中B是引起人情绪及行为反应最直接的起因。

2、咨询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心理诊断阶段,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明确求助者的ABC (4)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并不是事件A,而是他对事件的看法、态度和评价等信念B;要改变情绪困扰需要通过努力改变认知来改变信念B。

(5)修通阶段,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和其他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6)再教育阶段,需要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后仍能用到所学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3、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①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②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③义务:遵循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①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②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③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出事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4、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1)咨询次数: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2)时间安排:每周二下午2:30-3:20。

5、咨询的相关费用

主要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不收取任何费用。

八、咨询效果评价

1、求助者主观感受:通过1个半月的咨询,胸闷、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无失眠现象,情绪改善,心情平复,与同学之间关系已恢复正常,对咨询效果满意。

2、求助者周围朋友评估:已能完全融于宿舍、同学集体中,并积极参与学院各项活动,自信心明显增强,个性变得开朗、活跃。

3、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咨询,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由原来的不自信变得自信,活泼开朗,积极参与班级聚会并充当组织者,与宿舍同学一起自习、娱乐,睡眠质量恢复,完全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九、总结

1、求助者自己评估:通过一个半月的咨询,症状得到改善,行为改变,情绪改善,认知纠正,对咨询效果满意。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求助者能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建立正常的交际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表现活跃。

3、求着这周围朋友的评估:与宿舍同学可以流畅沟通,对咨询效果满意。

4、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咨询,情绪已得到改善,不再有心悸、胸闷、头疼、失眠等症状出现,社会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能正常学习、生活和娱乐。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313-323 [2] 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三级)[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32-134 [3] 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二级)[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38-46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