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6: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

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原则

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有不少教师作了努力和探索。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三个原则,这就是“互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不唯一性原则”。

关于“互动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本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共同探究。探究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关于“实践性原则”,我国的基础教育曾走过弯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材,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加上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死板、单一的检测手段和评价标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尽管花费了不少时间,读了不少书,但大多跳不出单一的教科书和广大教师为他们编制的问题范畴。所以说,我国的青少年,在接受12年基础教育的时间里,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这不仅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脱离时代、脱离生活,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错过了培养人格、锻炼品格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社会现实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关于“不唯一性原则”,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的。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实际显然是不相符的。例如,对于“宇宙”的范围内到底包括多少天体系统?这样一类问题,人类由于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地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再如,对于“大气保温气体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目前科学家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这些问题都用“唯一性”思维定式进行思考,不仅违背实际、违背科学,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还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现在,中国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以课程社会化、生活化、综合化为趋势,以教材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为特点的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启动。目前正在执行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正在使用的各科试验教材,虽然还只是过渡方案,但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把各种取之于社会实践的课题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往往可以将上述三个原则综合考虑、综合运用。笔者曾利用英国中学理科革新教材(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中的有关内容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一个厂址选择的问题。教材在给出了大量有关“食盐”及“食盐化工”等背景资料(略)之后,提出:

某公司正考虑在某镇附近建一新的食盐及食盐化工厂。下图给出了某镇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请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公司提出的地点”和“议会提出的地点”相比,哪一个方案更合理。4个人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公司法人代表、工厂管理人员、议会代表和社区代表。讨论之后进行大组汇报。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主要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的指导。重点放在: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因此在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这样,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就不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内容,而是相互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2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不再是单一的、僵化的,而是活跃的、舒展的,这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3因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都是纷繁复杂的,而且,任何事物自身都具有它固有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们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养成,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在第二节课上进行大组汇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学,从工厂经营必须取得更大利润的角度,希望工厂建在距原工业区较近的地点;扮演工厂管理人员的同学,从方便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角度,建议工厂建在距交通线较近的地点;扮演议会代表的同学,从保护绿化的角度,呼吁新建工厂不能破坏树木,工厂应建在沼泽地;扮演社区代表的同学,从维护社区环境的角度,要求工厂建在与常年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后,在自由发言时间,同学们比较了上述意见的利弊得失,一致认为,虽然从他们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从整体、全面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公司提出的地点比较合适。

教师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教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一是要求同学们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地理论文)

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邯郸一日游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