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当前投资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6: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前投资形势分析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所长罗云毅

一、投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基本数据及背景资料

从宏观形势来看,我国投资率这两年一直是创新高的;另外一个是净出口率,这几年也是创新高的,占了7.3%;储蓄率也是新高49.8%;消费率则创下了历史最低,2007年为48.8%。

从月度数据来看,2008年1~9月份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很快,这个数据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差别,仍然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所以,今年投资率仍保持在高位已成定局,预计还是在40%左右。

这几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是投资的调控,即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一明确的提法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来的,即调整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样的提法是明确在数量上进行调控,这种思想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2002~2003年,政策略有调整,即在2003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调整消费投资比例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3年变为较有弹性的提法,增加了政策活动的空间。此后,2003~2006年,指导思想一直比较清晰,即增加消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直到2007年11月底的时候,宏观调控尤其是在投资政策方面依然是保持了2002年以来的提法,即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仍然是“双控双防”的思想。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可以看得很清楚,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思想是防止投资反弹、或者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十七大在这方面也做出了阐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中,提出了三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支出结构的转变,要从过多依靠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这是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十七大整个宏观调控的主调。

(二)投资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宏观经济政策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总体来说,决策部门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是比较早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在6月份就已经开始了。2008年6月13日,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市区和中央主要部门负责同志会议,提出了五项任务。在宏观调控当中,关于投资提出了“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这与2002年以来的提法有了较大的不同,已不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作为主要任务。

2008年8月,中央11号文件提出了几项工作重点,其中第一项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第一项重点里面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资规模”。核心思想是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实际上是要防止投资规模下滑,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比如说“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三农’、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两高’行业新上扩能项目,防止煤化工等产业项目盲目布局和违规建设。坚决停止新上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推进一批有利于消除瓶颈制约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最后一句话是特别重要的,体现了什么叫合理投资规模,体现了决策部门宏观调控的战略思想和部署。

为什么说要“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实际上在1998年的时候,上半年年初,中央减少财政赤字的政策还没有变,但到了

6、7月份的时候,中央决策发生了改变,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公共部门的投资、扩大内需。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出现了障碍。障碍之一就是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充分的项目准备,当时的扩大投资未能及时地落实到项目上。此次决策部门在8月份提出储备项目的思想,实际上是根据1998年的经验开始推行项目建设,从而更加体现了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图。

2008年10月19日,国务院部署四季度十项经济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来要“加大投资力度”,从而标志着投资总量调控政策的走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调整宏观投资政策的原因分析

(一)短期因素

从短期来讲,我国经济周期正处于下行的通道上,产出的增长速度下降,而且下降得比较快,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也在下降,电力增长速度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其在固定投资当中占了20%~23%的份额。

从全社会的投资来看,1~9月全社会投资同比增长27.8%。不过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考虑到投资价格指数的话,实际增长只有17.8%,差了10个百分点。最关键的是要看新开工项目情况,1~9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仅仅增长了1.7%,增幅比1~8月份降低了0.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10%的投资价格指数,则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的增长率实际上是负值。如果从地区的角度看,占投资或者是GDP半壁江山的东部地区新开工项目的实际投资增长仅为-15.4%,还要更低一些。如果东部新开工项目实际投资增长下降了15%,那么显然将对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反映整体投资趋势,因为往年个别月份均有负增长情况。但是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在过去的三个季度当中,大部分月份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率都是负值,这是在近几年当中没有出现过的。因此,该项指标反映出未来我国投资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2002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

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极可能进入较长时期的低迷调整阶段,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在今年二季度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因此外部需求将出现下降。从短期来讲,外部需求不足要通过内需来弥补。内需无外乎消费和投资,但是消费的启动是不太容易的,消费率从2002年一直降到48.8,在此种情况下,只能启动投资。

(二)长期因素

仅仅从短期的形势变化角度来理解投资宏观政策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长期的、本质性因素的影响的角度进行考虑。否则我们就必须面临这样的问题,当经济增长态势得以恢复时,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资规模”这样一个政策,或者说是否要恢复对投资总量进行控制的政策。

长期因素基本分析框架要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即低消费率和高储蓄率。储蓄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净出口、存货增加和固定资本投资。在高储蓄率条件下,高投资率是唯一的选择。

从1990~2007年我国储蓄与投资的平衡情况来看,储蓄远远大于投资,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缺口,而且该缺口越来越大,到2007年为止已经达到了2万多亿。 1990~2006年我国储蓄与投资的平衡态势

高出口率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利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可以获得4%的收益。但是考虑到汇率风险、热钱回流、宏观经济稳定、机会成本、能源的净出口和污染的净进口等,高出口战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从长期看,高净出口率的教训非常深刻。因此净出口只能作为短期的权宜之计,不能成为三驾马车之一。在既定的高储蓄率条件下,为弥补净出口下降所带来的影响,扩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是唯一的选择。

三、结论

投资调控的新思路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认识的反映。即使不考虑短期因素,宏观的投资总量调控政策也迟早要从控制投资规模向充分利用储蓄资源,激励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投资与储蓄的基本平衡的方向转变。当前的这次宏观投资政策调整,短期因素仅是诱发因素。我们希望在今后发展中,这样的投资总量调控理念能长期保持下去。

四、投资政策展望

(一)管住货币、放开投资

投资调控特别是总量方面,不是一个短期的措施,而是长期的战略。从战略上看,当前要处理好投资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在总量上要管住货币,放开投资,管住货币就是要管住通货膨胀。不管怎样,通货膨胀始终是我们的“大敌”,不能依靠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投资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的联系,放开投资就是要让投资把我们的储蓄充分利用起来。投资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只要管住货币,就不会有通货膨胀。在比例方面,应按照中央的提法,即要优化投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管住投资项目的外部性,放开比例。

(二)加快财政政策调整

借鉴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应考虑进一步加快财政政策调整,向积极财政政策转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型。最近对房地产的调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转型,例如减税。根据1998年的经验,如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应按照中央提出的原则,即优化投资结构,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作为投资的重点,例如节能、资源、科技创新、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至于传统的产业部门,例如钢铁、水泥、电子、化工等,可依靠市场来调节。

(三)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扩大投资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例如,在当前的大规模投资当中,在房地产业可能会增加保障体系住房的投资,但是所谓市场经济原则,就是不应把保障体系过于扩大,把本来不属于保障体系的也包括进来,这就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

扩大投资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我们强调管住投资外部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讲可持续发展。现在确实是要扩大投资,要增加投资弥补外部需求的下降。但是对于土地的保护、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保护都不能放松,不能够以牺牲可持续发展来扩大投资,这也是1998年给我们的重要经验教训之一。

(四)把激励企业投资放在重要地位

目前扩大投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由公共部门来投资,但实际上决策部门还应把如何激励企业投资放在重要地位,不能仅仅依靠公共投资来弥补外部需求的下降。当然,怎样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通过公共部门投资的调整来激励和带动企业投资,仍然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五)要结合考虑其它扩张性措施

1998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来扩大公共部门的投资需求。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的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是要增加支出,但同时还可以采取减税、补贴等形式,即非投资的形式。

我的演讲就这么多,我就把我对当前投资政策调整的一些理解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谢谢大家!

提问交流

提问1:想请教一下刚才讲的净出口和投资关系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每年出口资本将近2000亿美元,用来购买国外证券资产,但同时我们只吸引外资600亿~700亿美元。那么,您觉得政府的政策怎样可以放开一些行业管制或者是鼓励民营企业在扩大投资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与其把这些资本借给外国人在国内投资,中国应该怎么样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本?

罗云毅:你提的问实际上就是我想讲的,就是怎么利用这些资本在国内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我们在政策上和体制上要做很多的调整,我刚才讲的主要是宏观调控政策上的调整,即不再约束投资、而是鼓励投资。你讲的实际上很多问题是属于体制上的问题,还有发展阶段的问题。那么在体制上,我们确实还有做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讲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垄断部门改革的问题,这都是决策部门已经考虑的,实际上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具体做的工作。

提问2:刚才您提了一个观点,就是高储蓄的唯一出路是投资,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在目前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迅速扭转结构的话,会不会进一步导致净出口的增加,这就会进入到一个循环的怪圈,请问您怎么解释?

罗云毅:如果不能调整结构,中国就没有出路了,现在是必须要调整结构。现在实际上我们很多投资、生产能力是面向世界市场的,调整结构的话,即想把资源输入到世界转到以内需为主,确实是需要一点时间。我讲的可能很容易,但实际上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而且过程确实不容易。目前,我国每年造110亿双鞋,国内仅消费30亿双,那么70亿的制鞋能力怎么转成内需,确实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另外这个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我们的技术创新有关。如果技术创新跟得上国内需求的步伐,如果能够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那么我们的投资在国内就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或者技术创新慢的话,不能适合国内的需要,那么投资就没有办法转化。

提问3:现在整个经济在下行的通道中,观察到产业界的投资意愿都在收缩,那么就您目前掌握的信息看,现在再投资刺激是不是为时过晚,或者您认为有哪些政策会比较快的能挽回这样的趋势?另外在哪些领域能最快起效,刺激投资的起效的时点最快会在什么时候?

罗云毅: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是非常容易犯错误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很快地启动。至于进一步采取什么样政策,我觉得在具体的工作部门,包括财政部、发改委等,应该正在研究这方面的事情。当然从大的方向来讲,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性的财政政策无非是减税和增支。减税可以考虑很多方面,比如说加快增值税的转型,实际上中央已经提了很长时间,但没有落实,这次利用这次机会可以加快转型。还有可能是在所得税或者是个人所得税等某个方面进行调整,不过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措施,可能还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的过程。至于投资支出,一方面投资的重点应该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例如能源、新材料、教育、公共卫生等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部门。这跟平时讨论宏观经济、讨论很多年的结构优化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现在在加速,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公共部门方面加大力度。比如说水库的建设,原来计划是2015年完成,现在可以提高到2012年。

珠宝行业:中国珠宝行业投资发展分析

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会议纪要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报告会

中国铁路行业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形势

中国男装行业投资分析

中国快餐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家具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电子烟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当前投资形势分析
《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当前投资形势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