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酒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帖江湖热料:

北京最大的代理拉菲红酒的公司老板酒酣时吐露:他有两艘远洋货轮,轮船被改造为造假酒的工厂,从法国批量买入低质红酒浆,船到公海后开始生产各年份的拉菲酒,到海关通过成品酒检验并完税后,即可凭关单及食品检疫证明顺利进入北京各大商场,每瓶卖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地产暴利多了!

两种成都解读:

正方点头,“这是真的。当然,能做到在公海上作假,说明他的背景相当深了,但就我所知,在国内各保税区灌装国外低质红酒浆、然后走正常入关程序进入内地市场,(这种情况)很多,甚至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而赞同票最坚挺的理论基础在于时时见诸报导的,所谓中国拉菲控们狂热的消费数字:“拉菲庄园10年的产量赶不上中国一年的销量,仅广东、浙江一带的拉菲销售量就是进口量的5倍以上,这凭空多出来的八九倍,不是假酒又是什么呢?”

然而反方对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可笑”:“好吧,姑且认为真的有那么多假拉菲,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消费得起拉菲的人,就算他运气差,但总归还是有机会能喝到那么

一、两次的真拉菲吧?只要他喝过哪怕一次的真拉菲,下次遇到假的,他也绝对能分辨得出来,即便他是一个完全不懂酒的人。

在反方看来,“因为不懂所以吃亏都不知道是在吃亏”只是一种过于保守的悲观。信手拈来一例:反方有位包工头朋友,一向乐于消费红酒这个洋时髦,一次在点过拉菲副牌后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是真不懂红酒,你就算给我来个200来块的酒,我喝着也没啥子区别。”反方同学乐了,“那就真来个200来块的你试试呗。”酒来,一口饮罢,满桌子的人都不肯再尝第二口了。

“其实那支200来块的酒也不是劣质酒,是很好的二级酒庄酒,这都能喝出来这么大的区别,更何况那些低质红酒浆灌装出的酒?要知道,真正的富人,他们的消费观念是很理性的,没多少人会为明知是假货的东西埋单。”至此,反方论据确立完毕。

如果说最初那则百余字的“爆料”足以引发一场消费市场的忐忑,那么本土解读版本中正反方观点碰撞更有几分雾锁横江的味道——他们的背后分别是成都最早一批涉足进口红酒的酒窖以及成都公认的好口碑可排入前三的酒窖——专业人士尚且分歧剧烈,谁能如明灯般祭出一个权威解答,射穿这红酒乱世中的重重雾霭。

控至疯魔便成伤(小)

不妨还是从贡献无数口水的拉菲说起。

圈内最近的一个笑话是这样的。英国WSET品酒师“肥肥爱红酒”不客气地在微博上晒了一晒某山寨:“昨日拜访客户,巧遇其朋友前来推销‘某拉灰’。只看不语,极粗糙却有创意的中式英语(亮点),气味刺鼻,故未敢入口。”对着清晰的山寨大图,真正的红酒爱好者们很淡定:“让拉灰再灰一会„„”。

事实上,当“我承受不起一场饭局中没有拉菲的风险”成为中国商人的酒桌信条,就已经注定了一场全民的集体疯魔。2010年元旦,成都普罗旺斯酒窖开业,酒窖执行董事陈静记得,仅从这个时间点算起,拉菲副牌已经从当时的2800元涨到现如今的5600元。“经常有人问我,拉菲会不会涨?会不会跌?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办法回答,当一种消费呈现出畸形的状态时,它的市场已经是不可预计的了。”

所以作为红酒这种原本有保存年限的拉菲,硬是混成了黄金古董一般的投资硬通货;所以一个拉菲空酒瓶卖到

2、3000元也见怪不怪;所以即便目前拉菲在全球拥有几十个管理庄园,拉菲系列酒从百多元到数万元不等,但只要酒标上看得见Lafite的字样——哪怕象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箭族徽被偷换成了周董的威廉古堡„„也依然能照单全收。 控至如此,任何一种接触都有了炫耀的价值。采访中一位酒窖的负责人说,他们曾经接待过一桌80后,消费过程中年轻人不无自豪地说,上周怎样怎样喝掉一箱拉菲。仔细打听过后,负责人心里有数了:“他们喝的其实是一种拉菲系列酒。”再问他们这酒买成多少钱,听到是1800元一支,就知道他们被豁稀了:“一模一样的,我这里才卖400多。1800元是个什么概念?它可以买到二级酒庄梅多克很好的酒,甚至能买到??的一级酒。” “因为消费者不懂得,所以给商人留出了很大的欺诈空间,红酒市场的乱象,可以说就是在欺负消费者的不懂得。”这几乎是采访中每一位红酒商人都要着重强调的主题,拉菲如是,笼罩在拉菲阴影中的红酒市场更是如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窖负责人讲述着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每年年底,我们酒窖会搞一些促销活动,卖得非常好啊,都是成箱成箱来批发的,看着销量数字我们本来挺高兴,结果好嘛,过了几个月无意中撞见也好,参见品酒会看到也好,我们批出去的那些进口红酒,被原样摆在了别家店铺的货架上,只不过价标上,要么是前面加一个‘1’,要么后面添几个‘0’„„这样的情况在四川二三级县市尤其常见。”

混乱,没有谁全然无辜(小)

然而,假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一个泡沫碎了,再一个泡沫碎了„„进口红酒行业的公信力也就这样碎了。晦涩的进口红酒市场,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许多酒窖、酒庄会在客人选购时,以一种近乎拖泥带水的鸡婆姿态询问消费者,买去是要派什么用场、不一定要选拉菲呦亲、有更合适的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各种打听,甚至要亲眼瞅一瞅、亲手摸一摸。至少,作为一个爱酒成痴又经手卖酒的人,陈静常常会替这些酒委屈:“有很多客人进了酒窖就问我有没有拉菲,问他要正牌还是副牌、哪一年的。他只是说‘你先拿给我看看’。不给看?马上拂袖而去。大家也想一想,名贵酒是很娇气的,避光、横放、恒温、恒湿„„如果进来的每个客人都拿出来看,最起码的,手温及室温也会对酒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显然,如果这些跟普通消费者相比更“懂”红酒的人开始不被信任,真正的关于红酒的知识,也便因噎废食地被消费者拒绝了——而这,无异于抛开专业知识的保驾,懵懂着去独自甄别世界范围内多达三百万种的红酒。

就像许多为制造噱头而炮制出的假消息,在未经严谨考证之下便随着发达的信息网络暴走传播一样,进口红酒也难免遭遇这样的攻击,只是在质疑的基调下,红酒商人们更加有口难辩而已。“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新闻,某经销商揭秘红酒暴利,进价10元的红酒卖到

3、400元。但实际上,消费者明明很容易规避这种‘骗局’。它属于VDT(一般性餐酒),是红酒的最低级别,本来价格就很低,只值几十元,超过100元的都很少。你看到打着VDT标识却卖到300元的酒,就该知道卖给你的人有问题。”陈静说,看到这样的新闻很难受,VDT、VDP、VDQS、AOC„„这些红酒的级别,是红酒最基础也是最入门级别的知识。

记得几十年前,电脑在刚开始普及时,催生出一个经典笑话:IBM的高级工程师接到一个故障咨询电话,声称跟电脑连在一起的杯架坏了,工程师搞不懂所谓的杯架是何物,便登门去服务,结果发现原来是用户的电脑光驱坏了——而眼下中国市场的红酒乱象之一,与此亦有同工之处。

当然,将消费者的责任摊开来说,并不是为红酒商人们开脱。甚至于,在这一点上认真追根溯源的话,也算得上是商人们自己酿的苦果。

“在国外,很多人喝VDT酒,这就像中国人喝茶,你一定要讲究茶叶是不是龙井吗?来杯5元钱的,你也不会介意。同样的,喝红酒对于外国人而言,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习惯。去超市,很多

2、3欧一瓶的酒,喝起来也着实不错;去餐馆,一瓶红酒的费用绝对不会超过餐点,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两个人去吃饭,点一瓶红酒的钱比点一瓶矿泉水还要来得便宜,为什么不喝红酒呢?但是在中国,红酒从进入的那天起,就被当成了一种高档消费。”

尽管采访中多家酒窖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商人,尤其是后来的、并非位列进口红酒引入者跟启蒙者之席的商人,必然要去迎合消费者的现有口味——哪怕这种口味已经走了样窜了味。

“虽然我们会从专业角度上引入一些好酒,但其实这些酒并不好卖。比如说不错的VDT酒,如果消费者看中的是它比较低廉的价格,那么他有可能更极端地去想,国产的红酒更便宜呀!但实际情况呢?有个客人曾经带宁夏红的一位酿酒师来我们店里消费,开了瓶168元的阿根廷红酒,那个酿酒师喝过后说,这种品质的国产红酒至少要卖到

7、800元,后来那个客人就认准这个酒了,每次来都只买这个。”陈静说起这个插曲就有些忍俊不禁。

那些真正的迷雾(小)

当然,造成红酒市场混乱的直接原因,还是进口红酒行业本身的灰色——它带着行业内幕般的禁忌色彩,丧失了辩解的底气。

我们曾经试图请多家酒窖、酒庄负责人以一款较为常见的、或者是自家店铺明星酒为例,为我们列出一份更加清晰的增值图示,然而,无一例外被回绝了。唯一一颗擦边球,只有极为粗糙的形容:以1欧元的酒为例,经过远洋运输,身价涨为20元人民币;报完关,25元;到达一级分销商,30元;下一级分销商,有可能卖到40-60元„„层层叠加。“酒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得看它的倒手次数,进口红酒的供应渠道目前比较混乱。” 采访中我们遇到这么一个被顾客“闹过场子”的酒窖。“后来我们才知道,闹事的人以前是找上门来推销过红酒的。因为我们有很大的品酒区,他以为我们是酒吧,就来卖他的酒。但是我肯定不会接受来历不明的酒,更主要的是我们有自己的渠道,可以直接从国外酒庄进货,我拿到的价格比他开出来的价格要便宜得多。”

仅拿这间酒窖来说,自开业起,登门推销的红酒掮客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前来洽谈的所谓全国总代、四川总代、成都总代更是比比皆是。“很多全国连锁性质的酒庄,大多数酒都比我们卖得贵,因为分一杯羹的环节多。但我们也会从他们那里进一些货,毕竟红酒品牌太多了,不可能每一个品牌我们都占有优势,当然这样进的酒就比他们卖得要贵。这也是出于对自身品质的考量——起码消费者问起某种酒的时候,你不能说没有。” 正像这位负责人描述的那样,成都进口红酒市场正在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自我优化。“这个市场的进门门槛不高,你有十几万、几十万就可以做,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渠道,要不了多久就会做不下去了——永远比别人卖得贵,又不像连锁酒庄至少有一个‘在那不会买到假酒’的品牌保证。这两年,我亲眼看着一批批红酒庄起来又倒掉,就在我们楼上,跟我们同期装修、开业的,就有一间,但是不到半年就关门了。随着红酒文化的一点点普及,懂红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留给那些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的空间越来越小。虽然这个过程不会在短期内完成,也许要过个十年、八年,但规范化是必然的趋势。” 而与之相比,高档酒更像是一个不堪细究的话题:“成都市面上的高档红酒几乎都不是走正规报关渠道进来的。”面对高达48.2%的关税,这些酒往往是“朋友出国时托他们带回来的,或者雇人从香港海关往里背的,一人一趟限背两瓶,一天背个

五、六趟,也能凑个十几瓶。

一位酒庄负责人帮我们算了笔帐,拿04年拉菲正牌来说,走正常报关途径的要卖1万

5、6,但背进来的,只要1万2。“这样做的风险很大,因为这些酒是要先给钱的。一旦酒被扣下,钱就有可能打了水漂。”这一点也在另一个酒窖处得到了侧面印证,“名庄酒我们其实是不愿意卖出去的。首先在全球范围来说它们的量都很小,有的即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了孤品,卖出去一支就少一支。而且这些酒的贮藏年份很长,像拉图酒,可以放70年,在你手里一天,它就增值一天。”

更何况,当舶来的红酒遭遇中国的人情时,难免擦出一些暧昧的渣滓。某酒窖负责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同做红酒的朋友闲聊时说自己近期做成了一笔大买卖,“你们肯定猜不出集团采购价是多少钱。”这批酒是VDP级别中最便宜的一类,正常价位应该是一百出头,大家果然没有猜中,“300多元。” “怎么做到的,就是关系做进去的。”——回扣在中国的红酒江湖依然强势。

老鼠屎,亦或是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小)

乱世多宵小。如果说进口红酒市场已然混乱迭起,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不法手段更让红酒“洗白”困难重重。

这就是制假。

“就像用青花郎冒充茅台一样,红酒市场上这种恶劣的情况并不少。”某酒庄负责人坦言,在制假一途中,用国外低档酒冒充好酒、贵酒已经算是“良善”了,“很多甚至根本就是阿坝州产的葡萄酒。”

除非亲眼目睹,底限永远是正常认知难以企及的领域,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说一说“良善”。

仅就青岛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青岛海关的进口葡萄酒总量和价值双双创下新高,进口葡萄酒总量达 1520.4万升,同比增加34.5%。然而,这些从国外红酒主产区进口的葡萄酒中,以“2升以上大包装 ”形式入境的有1219.8万升,占整个进口总量的80.2%,而“2升及以下小包装”进口的只有295.8万升——不及总量的两成。 用直白的语言描述,“2升以下小包装”基本属于原瓶、原装进口,也就是说,进境后不需要再次灌装,可以直接拿到市场上销售。而“2升以上大包装”则是大酒桶入关,入境后再通过分装、灌装成瓶,然后再上市销售。

“不妨这样说,如果一支进口红酒,它的背标、正标从纸张材质到印刷手法都完全相同,那么它在国内完成灌装的可能性有80%。”某酒窖总监如是陈述着他的经验,“因为国外原瓶、原装的酒大多是没有背标的,背标是在申报入关时,由进出口公司按海关的要求贴上去的,它怎么会跟国外的正标一样呢?”

曾经,一位此前在某知名酒庄购买过红酒“卡斯特”的女士向这位总监发出质疑:“你们的酒不对,我之前买的比这个甜。”他也只能说,“卡斯特属于干红,怎么会有你形容的那么甜呢?你大约是买到假酒了。”

就算在成都的红酒促销会、品酒会上,他也时不时遭遇到这样的状况:一支酒正常地醒来,香气、口感完全没问题,但是往往

2、30分钟之后就变得难以入口。“假酒通过香精、糖精勾兑,也许一开始伪装得挺好,但随着跟空气接触氧化,那些不是在发酵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香味挥发掉,醋味、药味就显出来了。”

按道理,这本应是悄悄眯眯完成的勾当,然而顺着这位总监的指点,记者在谷歌输入“成都、国内灌装红酒”等关键字,匹配度百分之百的链接赫然出列,在公司介绍中我们甚至能看到这样的字眼:“公司股东都曾在国内知名白酒品牌担任高管,对于市场的操守非常了解„„”

显而易见,抽丝剥茧的话,那又将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中国的制假水平太厉害了。酒瓶、酒标、酒塞、甚至报关单、检疫证明、条形编码„„如果不亲口品尝酒液,你很难判断出它究竟是真是假。跟外国朋友开玩笑,‘假货’用英语怎么说,‘Made in China’。”

纷杂乱象,红酒江湖,眼前一丝苦笑。

红酒

红酒

红酒

红酒

红酒广告语

红酒区域代理

红酒分析

红酒市场推广

红酒DIY

红酒保鲜

红酒
《红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红酒好坏 红酒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