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挥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挥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效发展 摘要:

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挖掘乡土资源教育价值的前提。

二、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三、创设乡土资源课程,使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有效载体。

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引领农村科学教育走上新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挖掘

资源

引导

探索 正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农村幼儿身边熟悉的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这是我们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共同思考、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我们全体幼教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一点这方面的经验,同时发现我们的这一思路也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一、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挖掘乡土资源教育价值的前提。 我园属于乡镇幼儿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渐形成,一些农村幼儿园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衷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还有的农村教师常感叹没有合适的科学课程,没有丰富的教具学具,觉得难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觉得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克服农村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等许多客观条件因素。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我们幼儿园为此开辟各种渠道让教师通过参观、学习和研讨等途径,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重视了,行动落实就有了保障。

在以后的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感悟到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行性: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幼儿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熟悉的、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而且利用幼儿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还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二、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在实践中,我园教师遵循因园制宜原则,合理挖掘,勤俭办园,都创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1、农村随处有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宝贝。

农村幼儿园周围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宝贝,成为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素材。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几根干草、几片菜叶也会玩上老半天,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幼儿就能进一步感知身边这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有一位教师有一次带幼儿在园门口散步时,忽然有幼儿发现路边那因装修园舍遗留下的一堆沙子上没有长草,旁边的地上都有草,教师就有意进行科学引导:草长在哪里?让幼儿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上不长草,孩子们发现石头、砖头放着的地方、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不长草。通过实践探究孩子们明白了沙子、石头、砖头上长不出草,而只有阳光照得到的泥地上才能够长出草来。

2、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在我们幼儿园前面有一块农民种植蔬菜的田地,每当夏末秋初,农民收割完后,这里成了幼儿开展活动的“宝地”,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起了“娃娃家”游戏,他们用菜叶当盘子、碗,遗留的瓜果、豆荚当食物,豆萁当筷子,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还在这发现了身上有三个星、六个星、七个星的瓢虫,还有青虫、西瓜虫、臭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他们还为其冠上有趣的名字呢„„

我们幼儿园还将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芋艿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竹叶制作风铃„„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乡土资源课程,使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有效载体。

在实施新课程的主题教育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城市味”很浓的科学课程内容,根本不切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无法有效开展活动。我们就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有特色的、幼儿常见的、感兴趣的植物、动物、自然材料、自然现象、风俗习惯等乡土资源作为科学课程补充内容,渗透于主题教育中,这些内容也成为了我园园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

小班乡土资源课程:我喜欢的狗尾草、蚂蚱与蚂蚁、美丽的树叶、秋天的田野、我帮奶奶摘棉花、挖萝卜、蒲公英飞起来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小蝌蚪、我会剥蚕豆。

中班乡土资源课程:晶莹的露珠、好玩的泥土、秋天的叶子、各种各样的水果、有趣的蚯蚓、芋艿番薯土豆三兄弟、参观服装厂、可爱的蜗牛、清明团子、端午节。

大班乡土资源课程:中草药、多变的云、秋天的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奇怪的根、方方的砖、野菜(荠菜)、蚕豆与油菜、可爱的蚕宝宝、青蛙的一生、小青虫的一生、水上的船。

以上这些课程内容我们都是根据当地农村的季节性、地方性特点,对幼儿身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提炼,选择幼儿常见的并且感兴趣的自然事物和农村生活作为课程内容,并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科学教育活动。如大班的《中草药》,这是一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活动。一天,班中有一位幼儿咳嗽的比较厉害,这时忽然有一位幼儿说:“你回去叫妈妈烧枇杷叶吃,咳嗽就会好的,我上次咳嗽时,妈妈就给我吃过。”这时候其它的幼儿都纷纷讨论起来:“枇杷叶是怎么样的?是不是能吃的枇杷的那个树叶子?”“树叶子怎么能吃呀?吃了枇杷叶咳嗽会好吗?” 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特意安排了一个有关中草药的主题教学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从房前屋后、路边、石头缝中采摘到了枇杷叶、枸杞、野菊花、车前草等中草药,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认识、了解了身边的一些可以做中草药的植物,这些中草药不仅可以煎着吃,有的还可以直接泡成茶;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此外,也使幼儿知道了中草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参考文献:

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刘占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挖掘乡土资源 办农村特色幼儿园

乡土资源

农村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创建区角活动一

如何在农村中学运用乡土资源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

农村小学美术乡土资源教材的开发

农村幼儿园论文

乡土中国论文

借助乡土资源 原生态写作

乡土资源及其教育功能

发挥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论文
《发挥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