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鲁迅的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鲁迅的创新精神

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将毕生主要精力贡献给文学事业的一位巨人,他的伟大的主要标志在于,不论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创作上,他都是最富独创性的。

关键词:鲁迅 创新精神 正文:

一、思想上的创新

鲁迅思想的基础是爱国主义的,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派的思想影响。在一个积贫积弱、不能独立、没有民主要求的民族中,民主制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的。鲁迅在此与革命派在思想上分了手,又受到维新派思想的影响。鲁迅在思想上的创新体现为,从广大社会群众自身解放的要求看待国民性改造问题的,他重视的更是国民精神的改造,是个性的解放。他认为,只有各个民族成员具有了自己的个性,具有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和充沛的追求精神,整个民族才会有精神活力。当时他是站在革命派的立场上重新思考维新派提出的国民改造问题时,他的思想便开始走向了与革命派、维新派都不同的独立的道路。此外,鲁迅对异域文化的吸取也于自己独立的思想追求息息相关。

辛亥革命的失败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国民性问题的重要性的基本估计,使他对中国国民性问题思考更加深入和细致,也在鲁迅思想中都留下了深刻印1917年“五四”运动的爆发给鲁迅带来了新的希望,进入了思想的丰收期。

二、创作上的创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后,鲁迅在新一代知识分子对封建传统的自觉反叛中受到鼓舞。鲁迅控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实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向整个封建传统的一片战斗檄文。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如此深刻、如此尖锐的解释传统封建的本质。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的贡献与其在思想上的贡献一样大。鲁迅完成了从国古典小说艺术到现代小说艺术的根本转变,他的小说创作,成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艺术的第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一个崭新的时代。鲁迅小说在摸索中国人的灵魂,表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特征的大前提下首先打破了古典小说的故事性框架,开始根据小说题材的独立需要更自由大胆的革新与创造。从小说矛盾的性质的性质而言,鲁迅极少讲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单纯的利害冲突作为小说矛盾的主线,更多的是描写一个人于整个社会环境的特定关系,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上升为小说的主要矛盾,故事性的框架被社会状态和个人命运的展现所代替。

从叙述角度而言,鲁迅小说中有第三人称的小说,如《药》、《明天》、《肥皂》、《离婚》等;有第一人称的小说,如《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孤独者》、《伤逝》等;有把第一人称同第三人称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小说,如《祝福》。在地一人称的小说中,有的只有一个确定的视点,如《孔乙己》、《故乡》、《伤逝》等。从时序安排上来看,鲁迅小说中有以时间先后组织情结的顺序,如《药》、《离婚》等;但也常用倒叙的方式改变固定有的时序关系,如《头发的故事》、《祝福》、《伤逝》等。从时空关系而言,鲁迅小说较之中国古典小说更重视在空间上的横向拓展,横断面切割的方式在鲁迅小说中已成为经常运用的主要方式。鲁迅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其文体形式却万象纷呈,各自不同,从而使中国小说从固定的故事框架中彻底解放出来,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多样化发展的基础。

在题材方面,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在创作中,鲁迅一方面把中国农民放在中国农村社会各种现实关系中加以再现,真实反映了农民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而展现了一个未经彻底革命、变革和社会震荡的封建、半封建农村的落后和闭塞的典型环境;另一方面,鲁迅着力塑造在这一典型环境中生存、挣扎的中国典型的性格,把解剖中国农民灵魂和改造“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对农民性格中的各种愚昧麻木和落后的批判,导向对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和批判。

鲁迅小说在表现手法上的新的开拓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在鲁迅小说中,古典小说以具有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行动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等表现手法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些表现手法都在挖掘人的灵魂的总目的下具有了新的特色,而心理描写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更大重视。《伤逝》几乎全篇都是涓生心里变迁过程的描写,抒情、叙事与人物心理描写汇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此外,鲁迅还广泛运用了象征意识流、精神分析等纯属现代形式的表现手法,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在艺术的革新是通过鲁迅的个性创造实现的,因而鲁迅小说不但具有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也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的特色。

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性和创造力的还是应首推他的杂文。到了鲁迅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问题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来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是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的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的从事杂文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他能够“对于有害的食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一条蜿蜒曲折的路,是指能过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他自由、大胆的表现现代人的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

鲁迅的收在《呐喊》、《彷徨》中的现实题材的小说在中国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传统,其独创性自不必说;他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杂文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无人能与之媲美的;它的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也自由独创性的风格。他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他的各类作品的独立性上。鲁迅不是医生只用一种体式、一种腔调写作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他的杂文,各不相同,各呈异彩,有着不同的体式和格调,而又具有一贯的作风和气派。这充分表现了鲁迅的巨大创造才能和创造力量。

论毛泽东思想与创新精神

论鲁迅及其文学作品

论“删除鲁迅文章”

论鲁迅作品**文章

创新精神

论鲁迅故事新编[推荐]

论鲁迅的散文《野草》

论鲁迅笔下阿Q

毕业论文 论鲁迅故事新编

杂论鲁迅的文章

论鲁迅的创新精神
《论鲁迅的创新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