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文言文故事精选

(一)人物故事

1.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站立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遗憾。”颜渊说:“希望(自己能)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希望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养护。”

2.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4.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放弃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这种行为)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因此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5.苏武牧羊北海上

苏武为汉使匈奴,为单于留,使卫律治之。百般胁诱,武终不屈。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译文】苏武是汉人的使节,被单于扣留,让卫律制服他。用尽各种方法威胁·诱惑,苏武最后都不屈服。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他当做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牧羊,睡着、醒着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6.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7.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立下了大功,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

8.陈蕃愿扫除天下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对他感到非常好奇。

9.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译文】高凤,字文通,家里以种田为生,他的妻子有一次到田里去干活,把麦子放在院子里晒着,让高凤看守鸡,以防鸡吃麦。当时天突然下雨,高凤拿着赶鸡的竹竿,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把麦子冲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责问他,他才省悟。

10.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去寻师,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怎么可以成功呢?”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白茅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挤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学生们敬佩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不是圣人的言语不看。(他)临死时告诫他的学生们说:“一个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里;不肯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11.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译文】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而不拘泥于文章的章句。他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卖的书,看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久了,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后来回到乡里,隐居教学。

12.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应该)用静来提高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静心思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暴躁激进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随着光阴飞逝,志向随着年龄消退。最终精力衰竭学识无成,大多已不能承接先世的志向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3.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去当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有很多军务(要处理),怎么能比得上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之士,分别了三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离去。

14.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5.陶母责子退鲊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16.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志趣高尚学识渊博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乘着船顺风在大浪里驰骋。”宗炳说:“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贵,就必然会使家族破败。“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媳妇才进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逃散,无法进入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名望的文人都认为习文章或谋生的本领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向来学问高,许多年轻的兄弟子侄也都爱好学习。然而只有宗悫任性又爱好武艺,因此没有被乡亲称赞。

17.祖逖闻鸡起舞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复中原,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在同一个寝室睡觉时,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长官。祖逖住在京口,集合了一批骁勇雄健的士兵,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派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一定会有受到环境感染积极响应的各地英雄豪杰!”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敌人,就像这大江之水,一去不回头!”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8.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傍,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出行,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所书写的,他停下马浏览古碑,许久才离开。(他离开)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晚上睡在碑旁,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19.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译文】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别的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躺着则读各种杂记,如厕的时候则读小令。大概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吧。”

20.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侯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夜晚感到昏昏欲睡,往往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21.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僮。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仍不顺从,金兵于是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而赵广平时是习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22.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观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经进屋的,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啊。”

23.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平静得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24.文征明习字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越到老年,他的书法越发精湛绝妙。

25.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地再次查看。

26.张溥与“七录斋”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译文】张溥小时候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裂开,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书房命名为“七录”。 ……张溥作诗写文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诗文,他不用起草,当着客人面挥笔写作,马上就写成了。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二)寓言故事

1.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为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可算尽心了。河内遭灾,我便将灾民移至河东,并调河东的粮米救济河内。河东遭灾,我也这样处理。看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竭力的。可他们的百姓并未减少,而我的百姓也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用战争来作比喻吧。在战场上,双方对阵,战鼓一擂,开始交锋。败者丢盔弃甲,拖着刀枪,掉头就逃。其中,有的士兵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跑了五十步的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您觉得怎样?”梁惠王说:“不可以,他们只不过是没有跑到一百步而已,但同样也是临阵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您也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寓意: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2.楚人学齐语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个楚国大夫,想让自己的儿子掌握齐国的方言,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寓意:周围环境对人影响很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语言、习俗、习惯、品德和修养。

3.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有一个人,他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说:“这可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他听了以后,说:“既然如此,就让我先少偷一些,改作每月偷一只,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来年呢!

寓意:知道错了要及时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

4.烛邹亡鸟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命令烛邹养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为我们君王养鸟,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您的指教了。”

寓意:(1)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2)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译文】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压出的痕迹)都符合尺画的一样笔直,左右拐弯(的车痕)都符合圆规画出来的圆。庄公觉得绣出的花纹都不会超过这车轮压出的痕迹精致,就让他驾车按原印跑一百圈再停下。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马车,就进入拜见庄公,道:“东野稷的马肯定要失败的。”庄公默默不答。不久,东野稷果然因马失败而走了。(这时)庄公(问颜阖)说:“你怎么知道他的马会失败?”(颜阖)回答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要强行求全,所以说他会失败。”

寓意:凡事都要有个度,物极必反。

6.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于(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寓意: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7.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奏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秦青的歌声震撼林木,响彻云霄,薛谭向秦青道歉请求回来,此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寓意: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能浅尝辄止地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犯错误不要紧,知错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8.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类此。

【译文】从前有个楚国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因为是在夜晚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并不是写信的本意。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子以施行,结果燕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国家虽然治理得好,却不是信的本意。现在学习的人,也大多像这样。

寓意:借燕国的宰相读信时望文生义,误解“举烛”之意却使燕国得到大治,意在讽刺当时一些学者望文生义的浮躁的治学态度,并告诫人们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该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

9.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译文】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他)砍削(桐木)制作成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鉴定它,乐师说:“这个琴不古老。”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工之侨把它装进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

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件事,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到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寓意: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10.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译文】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好去打猎。这一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得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开心,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对侍臣说:“我和管理山泽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难道我可以不遵守约定吗?”

于是他就出去了,亲自去管理山泽的人那里取消了打猎的活动。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寓意:做人要讲求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就违背承诺。

11.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穷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狗,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及乡里邻居。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但家里穷没有钱买狗。有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那人没有回答。猎人自己思考,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岂不是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初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全都是这样。

寓意:(1)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做好充足的准备。

(2)在办任何事情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如果只是孤立地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12.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近侍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君主派他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君主。君主大怒,说:“要你买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侍回答说:“死马都要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真心买马的,千里马现在快要到了。”果然不出大臣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国君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千里马。

寓意:(1)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的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有远见的卓识。 (2)做事要讲求方法策略,抛砖引玉的策略有助于成功。

(3)启发启业管理者,人才就好比是千里马,现在常说人才难寻,其实只要企业认定所需人才的价值,发出“悬赏”,“千里马”自然会被寻到。 13.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苍蝇,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惊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幺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寓意: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14.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后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译文】一个人说:“我的弓精良,什么箭都不用。”另一个说:“我的箭特好,什么弓都用不着。”后羿听后说:“没有弓,你怎么能把箭射出去?没有箭,你又怎么能射中靶子呢?”于是叫他们把弓和箭合在一起,然后教他们射箭。

寓意:有些事物是相互依赖对方而存在的,只有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它本身的光彩来。如果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而强调一面,就很难使它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15.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译文】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管庄想要刺死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美味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打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死的死、伤的伤后再刺死它们,一次就同时杀死两只老虎,不用费一点儿力气,就一下子获得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寓意: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收获。

16.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

寓意: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17.富者乞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村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足够了。”

寓意:讽刺了为富不仁、贪得无厌的人。

18.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译文】从前,有一只海鸟停歇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让人驾车迎接它,并且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于是海鸟眼花了,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死了。

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寓意: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19.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暴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译文】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的《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把它展开晒太阳。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马正惠先生对他的举动感到疑惑,问他偷笑的原因。农民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它们在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大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汉子用尽全力也不能将它们的尾巴从大腿之间拉出来。这个图上的牛都是竖着尾巴的,不像是斗牛时的样子。”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寓意:凡事都要调查研究,尊重客观现实。(或:要不唯书本,不惧怕权威,实事求是。)

20.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译文】田登做郡守时,非常忌讳别人冒犯他的名字。谁冒犯了他就很生气,吏卒们大多因此挨了板子。于是,整个州郡内,人们都称“灯”为“火”。元宵节晚上放灯,田登允许人们前来游观,就让手下人写了一张告示公布在集市上,榜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寓意:讽刺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21.南橘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寓意: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何其的大!

22.臧谷亡羊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同也。

【译文】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做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寓意: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23.齐景公出猎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译文】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地看见了蛇。心情很不好,回去之后,他询问晏子:“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国家的不详是: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寓意:治国要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马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他离楚国越远!

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方向准确,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言文短篇故事

文言文预言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

人教版文言文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

《精卫填海》文言文故事解析

歇后语 故事 文言文(部分)

武松打虎的故事(译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故事类阅读

文言文故事
《文言文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故事文言文 文言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