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与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将课件演示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因此,合理整合多媒体课件与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依据教材制作的各种电脑动画软件,更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地、前所未有投入到学习中。但并非教材中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内容使用计算机来教学有画蛇添足之感;也有些内容投影手段就能很好完成,根本无须花大力气去设计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因此为确保多媒体计算机科学地、实效地进入课堂,我们在教中应注意精心钻研教材内容。不要以为你给孩子们讲的多,孩子们就一定能得的多。我们更应关注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知道,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源泉。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和深奥的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的课堂教学。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课件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媒体组合的集成性,其二是使用对象的交互性,其三是教学作用的多样性。比如说,传统教学中的连线题我们都叫学生到黑板上来连。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利用“电子教鞭”中的直线工具就可以实现连线。在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辅助软件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1 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只要把知识稍加润色,找到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原型,把知识溶入情境中,那么学生对学习就会发生兴趣,也会学得轻松自在。我们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应该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应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让学生从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如:多媒体出示价格标签、歌手大赛得分、视力表、体温范围、身高等真实内容或情境)的演绎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让学生在体验不同的角色中,认读生活中的小数,加深认识的同时,有效建立小数的数感。再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推拉门、旋转门、直升飞机等有代表性的大量生活图片,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学生在对这些具体的生活现象的分类中,萌发问题意识,展开问题(平移与旋转)研究。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都是从零开始,学习起点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多媒体手段才能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起点,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教学能创设生活情境、摄取生活原型、再现生活现象、联系生活事实、赋予实际意义、回归生活实践、指导生活智慧学生的学习凭借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关信息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使得封闭孤立的课堂丰富起来,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火花。并主动展开研究与构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发展思维。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途径不要以为你给学生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对学生而言是学生最需要的。我们应该斟酌、选择、设计学生最需要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开阔思维。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必须配合整个教学活动,不能是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而要从课程实施的最优化出发,把课件的演示作为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与高有关,这个知识点很抽象,不好用语言来建立表象,为此,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启迪并拓宽学生思维。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感觉困难,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我让学生探究:用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由实际操作也非常困难。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

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

2 方形。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лr×r=лr2。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也得出了计算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同样也得出了结论。 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不要以为你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就能够强迫它喝水。

我们应该设计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能自主构建。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时间的认识》,如果教学中,只用实物钟表讲解,那学生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让学生经历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学生才会真正理解知识,同时锻炼思维。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放大钟面的某个局部,细致的分解每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观察中推理、观察中总结,较好的帮学生建构了相关的知识。再如《三角形的边的特性》,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姚明腿长1米。如果他迈出一大步,大家猜一猜,这一步可能是多少?学生在好奇中,展开研究,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后,我们可以利用课件进一步地引领学生应用新知并继续探索,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能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在学习中拓宽思路,在学习中提高应用意识与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避免某些“缺失”

不要以为演员的演技水平高,观众就都能学会表演。我们的课件内容不一定追求逻辑完美,但一定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让学生能受到启发与思考。(学习的主人永远是学生。)

1、不能为用而用,以辅代主

选用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显气派,不是跟潮流。我们不能弃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边的特性》等的教学中,在探索面积计算方法或三角形边的特征时,还是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课件只能是在学生探索完毕,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把探究中的支离破碎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整合。学生的实验与课件的整合都是用其它方法不好替代的。

2、不能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往往使一节课由以

3 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电”,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体图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根本无法多作停留,更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却降低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明显不利,使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图表等要表达的本质性内涵。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 “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

3、不能让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兴奋的抑制能力较弱,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过多的影音来辅助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有时还插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同时频繁跳转切换画面,甚至还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标题背景音乐,这种只求装饰不求效果的课件,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蕴含着潜在数学内容和关系的对象上。本想吸引学生,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集中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反而理解不深,影响了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应让内容决定形式,当用则用,所以课件要紧扣教材内容,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并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素材。一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多媒体解决,而其它内容运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形式。对于干扰教学内容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应尽量避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的演示,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能让课件成为老师的思考研究轨迹,课堂上以课件为主,师生都围着课件展开学习。这样,必然会成为画蛇添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总之,我们在使用多媒休课件时,一定要考虑:课件是否使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能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是否为学习资源带来创生性,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是否为学生的体验生成提供了过程性,激发学生再创造;是否令学生的学习材料更具结构性,能点燃学生要活动的愿望。只有合理、巧妙地整合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高效课堂

教学资源整合与化学新课改高效课堂之我见

怎样高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如何进行课堂展示

高效课堂与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下的多媒体教学总结123

多媒体给力化学高效课堂

运用多媒体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