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3课《白杨》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白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粗读课文,了解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找出爸爸的神态变化,自学,体会神态变化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找出爸爸的神态变化,自学,体会神态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2.搜集有关作者及时代背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茫茫的大戈壁。说说对戈壁滩的了解。

出示第一自然段,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荒凉、贫瘠、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白杨就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出示课题《白杨》,读题。 认识白杨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预习情况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陷”右下角的笔顺:撇 竖 横 横折 横 横 词语的意思

浑黄一体 界限、清晰、表白、高大挺秀 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一写)

提示:地点 人物 主要事件

2.订正,重点在语言的简练和内容的完整。

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父亲借介绍白杨树也表白了自己的心。 预设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语言啰嗦,把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也作为一部分内容。 不完整,没有写出望着白杨树展开讨论的原因。 3.理清文章的思路:

思考:“这篇课文是写人呢,或是写物的,还是借物喻人的?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带着问题再去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展开讨论。(13自然段) 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由此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本段是怎样承上启下、由物写人的,并初步理清文章由“赞白杨”到“喻人物”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分析课文作过渡。

(四)梳理神态,初步探究缘由。

自看到戈壁滩上的白杨开始,到后来谈论白杨,以致文章最后爸爸再次看到车窗外的白杨,神态都是一样的吗?画出描写爸爸神态的词语。

出神—微笑—严肃—微笑

想一想:爸爸的神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试着批注原因 自学探究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思考课后第

2、3题。 3.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3.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感悟白杨树的特点与边疆建设者的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四、教学方法:读议结合

五、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齐读题目: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列车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重难点。

1.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1)第一句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了白杨树长得直?高大挺秀

(2)第二句话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

那么这个“哪儿”都是指的哪里呢?结合书上的插图和大戈壁滩录像,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 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3)第三句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写出白杨的生命力强。

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不管„„总是„„”句式并试着能用这个句式也来赞美一下白杨树,从而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不怕环境恶劣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如:不管是冰雹还是霜冻,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从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2.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1)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引读课文)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2)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请同桌讨论一下,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①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但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要去新疆工作?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是怎么工作的。

②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但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③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但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3)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很多的不知道。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同学们知道吗?你们能替孩子们找到答案吗?

课件: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建设新疆,才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

既然这么艰苦,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们一样,长大后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默默耕耘,为新疆建设奉献了一生,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们也吃这些苦呢?

(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4)这就是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想让孩子们知道的,虽然没有直接向孩子们讲明,同学们却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你们明白爸爸为什们对白杨树有这样高评价吗?

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这些边疆建设者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促进了民族团结,他们跟这白杨一样,都是边疆的——卫士!

3.像爸爸一样边疆建设者与白杨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爸爸赞美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其深刻含义。

1.同学们,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想自己,想过去)

2.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想子女,想未来。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3.爸爸的心愿能否实现呢?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1)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爸爸的“微笑”说明,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因此他很欣慰。

(四)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白杨》,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赞美白杨树吗?

2.本篇课文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人?

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赞扬像白杨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3.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作者将人和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 4.“借物喻人”类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白杨》《落花生》。

(2)由物及人,感情真挚。借物喻人,落脚点在“人”,重点在写人。要用“物”与“人”的相似点把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喻人”的目的。这类文章旨在赞美人的品德或精神,因此,写作时感情要真挚。

(五)总结全文。(背景音乐《小白杨》)

1.出示填空:这节课,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白杨树,更懂得了一位扎根祖国边疆的建设者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背一背)爸爸赞美白杨树的那几句话。

2、有感情的朗读课后阅读连接《帐篷》

(六)完成课后《小练笔》。

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

白杨

高大挺秀 服从需要

白杨 适应性强 建设者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无私奉献

借物喻人

第3课 桃花心木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检测

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3课白杨_人教新课标

第3课 明治维新说课稿

第3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3课 泥板植物

第3课《白杨》
《第3课《白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白杨第3课 白杨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