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整体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阅读的整体把握及解题技巧

赵 永 胜

阅读文章的基本规律是整体—局部—整体。如果颠倒过来,效率必低,效益也差。过去做文言文方面的练习往往一“点”一练,对巩固某一知识是必要的,却也致使部分考生惯于“肢解”而不善“组装”。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文言部分确定了这样的模式:由整体阅读出发,从若干方面分别检测考查整体把握的能力。应当说这个模式全面体现了阅读基本规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自1988年以来,考查的文言选段均来自课外,字数约在30-400字,命题8道左右,分值20分,占全卷的15%。题材多选自《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新唐书》《宋史》等史籍,以史传文章为主,难度与课文相当,仍属“浅易文言文”。除个别专用术语和生僻词语外,一般不加注释。 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的步骤,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步就是认真地整体阅读。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对记叙文体,能大概读出什么时代,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各如何,能懂个七八成即可。“以意逆志”或“以意会之”,阅读就有了基础。如果一遍读不明白,只好重读,这不免延误了时间。第二步细读题目,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学过的知识,较易题和中等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做客观题时,要充分利用所给的选项,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带着须从整体上回答的问题再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如原文的文意、人物行为的总评价等)认知全文。这一步较第一步更深入,大致达到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一纠正,因此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课外涉猎较多的考生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如1993年材料记述唐代名相姚崇力主劝农灭蝗救灾的史实,当时电视剧《唐明皇》刚刚播映,看过的考生当知大略。一些文化常识在课本内也难以囊括,博览群书的考生会有“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感。整体阅读和把握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一个“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考生在出入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上各显其能,其水平的高低就十分醒目地流露出来。

从以上分析看,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考点明确而集中,也有明显的梯度,各类考生容易拉

开距离。要获得好成绩主要靠平时过硬的功底,也要靠临场细心沉思,善联想,会比较,使已知因素发挥最大效用。

要想既快又准地解答这类题目,除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外,更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以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为例,加以说明。

1.熟点切入法

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一点,即可找到正确的选项。

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而死

B.广之将兵,令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高中课本《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毋须受其他选项干扰,就能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

2.确认排除法

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项都逐一作出判别,或者为了节省时间,不想对每一项逐一进行鉴别,就可采用确认排除法——确认其中几项,排除剩余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解答。

第14题: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死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这类题型也是高考语文卷的常见题。做这类题的办法便是以题干中“对待部下„宽缓不苛‟”为标准去衡量每一话,拿准一个不符“标准”的,即可排除一个或两个选项。本题中①③

⑥明显不符合“标准”。故排除ABC,D项为正确答案。

3.联系对照法

有的选择题单靠选项本身是难以确定是或非的,必须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对照,才能作出判别。

第13题: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干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军。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做这道题采用联系对照法,结合上下文考虑,不难看出:C项的“之”根据上下文可以轻易看出其复指“饮食”。

4.去同辨异法

有的选择题的迷惑性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往往只有微小的差别。因此,对备选答案则须去同辨异。

第15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本题的干扰项设计巧妙,其迷惑性就在于细微之处。D项中有两个细微之处出现错误。原文中“军亡导”中,“亡”是通假字,通“无”,意思是“没有”,即原句是“部队没有向导”之意,

而不能理解为“失去向导”。这是其一。其二,文中将“终不能反对刀笔之吏”理解为“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这也是不妥的。李广“自刭”是因为他觉得“迷失道”是“天意”如此,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资历、年龄,他觉得接受“刀笔之吏”的质询是一种耻辱,于是“自刭”。因此,留心观察到两细微处的任何一处,就能判断出正确选项。

5.比较认同法

有的选择题在题干中着力强调某一点,要求从选项中找出相同者,此时运用比较认同法最适宜。

6.聚焦揣摩法

翻译题是抽出一篇文章中的一句或两句话,考察以几个词(或句中重点实词或虚词)翻译的正确翻译编题,要求翻译正确,符合要求。考试时,用聚焦揣摩的方法,就可以快速确定句中的重点词(实词与虚词)及句式情况,然后按照“信、达、雅”的要求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用语习惯的句子来。

第16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两个句子的翻译,关键在难点的确认上。因此,解答此类题宜采用聚焦揣摩法。第①句中重点考察“其”“之谓”两处虚词,分别解释为:“大概是”、“称号”。整句译为“大概是(对)李将军的称呼吗?”第②句,重点考查“及”和“尽”两个词,分别解释为“等到”和“竭尽”。整句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当然,上述这些技巧并不是孤立的。应试时如能综合运用,灵活变通,效果将会更佳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焦文林

文言文阅读涉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等考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对考生而言,文言文阅读备考是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它贯穿于备考的整个过程。这里谨从总体阅读的角度,给同学们提两点建议:

一、注重语感和知识的积累。

1.重视课文的朗读,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文言文是生活中不再使用的语言,考生只有通过朗读典范的文言文,才能养成语感。因此,文言文要经常读,哪怕考前时间再紧,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进行重点朗读,做到朗朗上口,自然,流畅。有了好的文言语感,考试中生疏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解读了。

2.重视知识的归纳,强化记忆,加深印象。考生应该备有“摘抄本”,归纳记录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训练题中遇到的自己感到陌生的实词,都要将其读音、义项和例句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考试大纲》规定考查18个虚词,一一归纳整理出其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相应的例句进行记忆。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要分清类别,结合例句理解记忆。

3.精读、泛读结合,强化训练“质”,加大训练“量”。“精读”教材篇目,并能背诵一定量的名篇,老师在课堂上讲读的文言文段,要熟读成诵,达到三会,即会读、会翻译,会解释加点的词。此外,也要加大训练“量”,根据考生所在地区试卷文言文选文的文体特征(如传记文、议论文、杂记文),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泛读训练中强化、迁移精读的学习成果。如果精读课外文言文段要30篇的话,泛读则应达到90篇左右。

二、掌握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文体,因其自身的特性,需要考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史传文的阅读。

(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透视核心事件。通过透视作者对核心人物的描写或核心事件的叙述,及详略的安排等来判断作者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类文章,通过作者对谈论的人、事、物所持的看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把握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指文的中心句,段落起句、结句,以及带有评述性、议论性的语句。对传记文中的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文句的含义,把握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观点、情感、态度等。

③了解写作目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其写作意图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写作意图,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明确交代;有的则隐含在文章材料的选用,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描写,事件的叙述之中。

(2)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

①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在同一事件中,对待同一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以及心理反映,都会表现出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正是我们概括人物个性的基本依据。

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分析人物的个性;通过人物活动的细节分析人物的个性。 ③了解古代传记人物的基本类型:刚烈、忠贞、勇猛、爱国、诚信、孝悌、古直、谨慎、勤勉、博闻、聪慧„„

2.论述类文章阅读。

(1)把握作者观点、态度。

阅读一篇论说文,首要的任务是把握作者的在某人、某事上的观点、态度,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以下几种:

①把握文章的关键句。这些语句作者往往将其放在文章的开头,如苏洵的《六国

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便是全文的中心;有时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段首、段末等处。

②联系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把握作者观点。如,理解贾谊为汉文帝王提供改革政治借鉴之目的,就有利于把握他在《过秦论》中观点、态度。

(2)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思路决定结构,有的文章先提出问然后分析证论;有的文章先阐述分析,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两种思路在结构上分别表现为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

(3)分析作者所采用的材料。分析作者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把握材料在阐述事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表达上取得的效果,如一段比喻性的材料,它除了论证作者观点之外,往往给文章带来生动性、可读性等。

3.杂记类文章阅读。

(1)把握作者的目的与情感、态度。

①叙事类杂记文,一般先写记事的目的,再叙事件过程,最后用议论的文字点明事件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文章的开头、结尾中的明示性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还可以通过文章在叙事过程表现出的对人物的态度,体味作者的情感倾向。

②议论色彩较浓的杂记文,要善于抓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句,留心议论文段的中心,文章的结尾句等。

(2)分析杂记文的写作技巧。

①写景类文章的写景视点变化。作者写景按照自己的游踪,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写,在文章的局部也可能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②山水景物记里的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其“志”则是作者运笔的目的所在,也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如苏轼的《喜雨亭记》围绕“喜雨亭”命名的原因记事抒怀,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欣赏杂记文的语言特点。

山水景物类杂记文,语言洗炼,富有表现力。从形容词入手,品味写景状物的贴切性、生动感;从议论性语句入手,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丰富思想;从准确的动词入手,品味事物特征、人物个性等。

积累了丰富的文言文知识,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再辅以适量的训练,文言文阅读中的诸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文言故事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

文言句式

文言故事

文言归纳

文言典故

文言短文

文言传记

文言邀请函

文言整体
《文言整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言整体阅读 文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