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文: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9: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我个性”的表现

内容摘要:

一个人的个性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出生后在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前期幼儿的一些个性特征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多直接的影响,将成为以后幼儿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幼儿都存在着不同的行为特征,比如说:有的幼儿个性很强、常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孤僻内向,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更不愿意亲近老师,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还有的幼儿性格倔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表现出不尊重同伴、自私自利、骄横无礼、爱闹矛盾,家庭的过分溺爱,使他们成为现代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等现象。 关键词:自我个性,大班幼儿 一.意义和背景

金山区干巷幼儿园张中妹园长曾在《我和家长的故事——特殊孩子的教育个案》的发言中指出:幼儿的个性特征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加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持有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是否正确地认识幼儿的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否掌握科学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要深入贯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人格健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还提到,“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这里的“关注个体差异”应该也是自我个性教育的一个层面,那么自我个性教育应该是指对于那些比较个别的、很容易引起老师注意的个别孩子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富有个性地发展,还是指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针对他们的能力、已有经验、学习方式和存在问题给予的教育呢?

我们班在自主游戏中调查发现有个别幼儿容易和同伴闹矛盾,当出现问题时,老师耐心的教导,他总是表现出置之不理、东张西望、不加以改正、仍旧我行我素,对于有这种现象的幼儿,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

(一)大班幼儿自主游戏自我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1.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影响。家庭因素对个性的影响,是指家庭的经济与政治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和言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自我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其父必有其子”,就形象地说明了家庭因素对人的

自我个性的影响。同时,社会实践对一个人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且可以说是最终决定一个人的自我个性的形成。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以外,年龄也会对一个人的个性产生影响,不同的年龄段,个性都会有明显的区别,这与人的思想发展、知识面扩大、经验的丰富有关。

总之,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变化的。

(二)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我个性教育的内容及表现

自我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从其结构上来看,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动机、兴趣等方面,一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动机、兴趣等方面,二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不难看到,上述这两方面都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点或品质,每个人的个性往往有其独特性。由于个性有好有坏,所以作为自我个性教育,是指帮助每个幼儿发展良好个性的教育。能帮助幼儿发展良好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尊重每个幼儿的教育,必然是民主的科学的教育。因此,自我个性教育的实质是在教育的理念上,只有在正确理念下实施有效的方法,才是自我个性教育。“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决定了他是否能真正尊重儿童个性”,这抓住了自我个性教育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个体差异(或说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不同个体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到,个性差异是归属于个体差异的,只不过它更多关注个体间心理方面的差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是要求全面关注每个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差异,而重点则是放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上的。自我个性教育的确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关注了个别差异未必就是自我个性教育。

在正确的教育观念下,“让每个儿童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在指导儿童时,尊重每个儿童的学习方式,头脑中时时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这根弦;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努力为幼儿提供能促进其发展的各种支持,甚至为没有能够细致地观察到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关键环节而“深感遗憾”;通过设置有层次性的玩具材料来满足不同水平和发展状况的幼儿操作的的需要,让幼儿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等等。如果从自我个性教育的视角出发的话,可能需要对现在的工作来一番全面的由表及里的审视。比如,着眼于幼儿个性差异的教育,而不仅仅只着眼于能力(个性的一部分)差异的话,可以对在游戏区域中有层次地设置玩具材料,按能力水平引导幼儿的做法有所反思,看看有没有与个性化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想法或做法,进行调整或者改进。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观察幼儿的能力之外,同时高度地关注这样的活动方式对不同水

平幼儿各方面的影响,如幼儿的态度、动机、兴趣的发展,幼儿自身学习特点和性格形成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真正确保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实施修改化教育。

《纲要》中首先指出的是面向全体幼儿,那么我想自我个性教育是不是就比较偏重于刚才提到的第二种情况。举个例子,我们在游戏区域中设置的玩具材料都是具有层次性的,用来满足不同水平和发展状况的幼儿操作的需要。对于一种材料,我们在制作和投放的过程中,把它分为难、一般、容易三个层次。一个幼儿,如果能够比较顺利地操作较难的层次,我们就知道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强的;如果能够比较顺利地操作中间的层次,我们就知道他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幼儿连操作材料的“容易”这一层次都有困难,我们就能够了解他在这方面(材料所要发展幼儿的能力)的能力可能还有待加强。那么能力强、能力一般、能力弱的这些幼儿实际上是三个群体,在这三个群体中,教师面对的依然是全体幼儿,只不过是把全班幼儿更加细化,然后在小群体中再关注个体。

(三)家庭教育对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我个性形成的因素

家庭教育与幼儿的个性形成关系密切,并将影响到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个人成长。 幼儿的个性并非是导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前提条件,如果家长善于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是可以改造儿童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的;反之,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有的幼儿也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倍受社会所关注,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往往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他们习惯于无条件地得到想要的一切东西,且不懂得和他人分享。因此说,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常常是培育利己型孩子的温床。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使孩子难以产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将来形成互助、互爱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谦让克己美德的源泉。

在独生子女教养问题上,其弊端可以概括为过度教育、过度保护和过度照顾。所谓过度,就是事无巨细,安排得好好的,管得死死的,父母总是围着孩子转,眼睛总是盯在孩子身上,担惊受怕,并由此产生许多无谓的烦恼。对孩子娇惯、溺爱往往又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又一特点,孩子要吃什么就买什么,穿得要华贵,用得要高档,这种一味迁就,百依百顺的过度保护和照顾必然会娇宠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不尊重别人,不懂礼貌。

做家长的应该使孩子体验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要相信孩子能独立地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琐事,能够自由地探索周围世界,可以支配自己的行动。开放型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也有利于孩子创造意愿的产生和创造活动的进行。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抚养者和第一任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正确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重要性和有关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挥家长的表帅作用,做到对孩子既爱护又严格教育,既宽容又不放任,在树立家长的教育责任心的同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培养孩子良好的适应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我个性教育采取的有效措施

1.在自主游戏中应正面教育,防范在先。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我们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2.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可以先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在地上打滚,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大人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我们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3.激将法。我们不能一味地严格要求孩子们去做任何事情,要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让孩子们多吃点苦,多经历点风风雨雨,这样他们以后才能坚强。对于孩子,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哄,什么都听他们的,而应该采取一些激将法来面对他们。比如,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就应该用激将法。在适当的情况用一些激将法去对待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现在的孩子比较叛逆,他们的自尊心也比较强,我们可以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可用的方法去教育他们。

4.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东西吃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这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当然,任何“惩罚”都应以不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为前提。还应该强调的是,教育孩子的时候,成人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教育者的意见要统一,要有坚持性、如果一会儿严,一会儿宠,那么孩子的任性只会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改正。

二、最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自我个性表现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言行中。而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决定了他们是否能真正尊重幼儿不同的自我个性,让每个儿童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地位

论文《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

论游戏中的幼儿学习论文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论文

大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角色体验专题

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问题演讲稿

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游戏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小结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论文: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
《论文: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