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1: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赵子平万泽刚

要不断强化全党同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自觉意识,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般说来,先进文化应当是对社会发展产生持久的积极推动作用的文化,它继承一切优秀历史传统,升华时代精神,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先进文化具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和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这些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与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的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从四个基本方面界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培育“四有”新人,明确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三是坚持“三个面向”,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四是强调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从“三个代表”的内在机制及其相互关联中,可以对中国先进文化有更为准确和完整的把握。在“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又渗透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中,体现着它们的内在要求。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把握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并实际地代表它;同样,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也才能真

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促进者,从而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者。因此,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一方面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极大地推动和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应当是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和要求的文化。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的:“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

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深层内核与本质特征:

一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对先进文化的地域定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国人民以自己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著称于世而又地域特征鲜明的灿烂文化,它是维系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既渊源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沃土,又深深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弘扬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形成中国的风格、气派与特色,展示中华文化独有的个性特征,显现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是博采众长、开拓创新,这是对先进文化的品格定位。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其对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传统的吸纳与集成,更在于它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品格。它以博大的胸怀面向世界,借鉴和应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跨文化的交融与对话中,尽可能多地采撷并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先进因子,以丰富和充实自身;它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在推进体制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进行文化的创造、提升、聚合与拓展,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因而能够获取源源不竭的动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满旺盛的活力与生机。

三是昂扬向上、引领主流,这是对先进文化的层次定位。文化素来是以其广泛性和复杂性著称的。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风起云涌、东西文化交融激荡的大背景下,文化势必在内涵、理念以及门类、流派等诸多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向,而在相互关系和内在结构上则呈现丰富的层次性特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然是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文化和“主旋律”文化。在多元文化格局中作为主体和主旋律的中国当代先进文化,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标示文化发展的时代走向。它的先进性体现为:以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对不同的文化类型以及不同的文化观念施加影响,从而引领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生产生活方式。

四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这是对先进文化的功能定位。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不是只为少数人把玩的“精英文化”,而是来自于、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八十多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高擎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同时,也将中国先进文化定位为“大众的文化”。这一优良传统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继起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面对新世纪新的形势和任务,尤其是面对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新的追求,当今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愈加突出而鲜明地体现在为大众所有、为大众服务的功能上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必须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愿望与需求,必须更加自觉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丰富提高群众精神生活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中国梦共同理想的丰富内涵

把握素质教育内涵

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载体

创新团课形式 丰富团课内涵

悉心研读把握内涵

本期党课主题(一)背景材料·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怎样理解中国先进文化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