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促进靖安休闲旅游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8: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突出生态优势 挖掘文化内涵 促进靖安休闲旅游跨越式发展

――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是我县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过诸多年发展,旅游产业在“三驾马车”中,明显处于“短腿”的位置。2010年,全县旅游总收入为3360万元,只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的1.12%, 仅为全县GDP的1.57%。

如何解决发展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明晰定位,紧紧抓住机遇,实现我县旅游产业跨越性发展,县政协调研组一行,深入我县旅游业相关乡镇、部门和旅游业主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就发展我县休闲旅游开展专题调研。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得到一定发展,为下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有利条件。

1、旅游业发展意识提高,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

1 长点和新型支柱产业来培育,社会各界大力发展旅游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旅游增收效益明显。旅游产业的税收以地税为主,地方得益较多,加之当地农民也可从中获益,三爪仑、宝峰、中源等乡镇部分农户体会较深,仅中源乡就有52户农户直接从事“农家乐”旅游项目,户均每年从旅游中获得的纯收入近5万元。

随着旅游业前景看好,投资旅游业的热情上涨。 目前,涉足我县旅游业的集团主要有江钨集团有限公司、恒茂集团有限公司、中部梦幻城有限公司等。投资5亿元的恒茂度假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钻探出优质温泉;投资20亿元的中部梦幻城项目正在建设;宝峰樟树林等其他投资数亿元的休闲旅游项目正在紧张筹备,随着一批大项目的建成运营,我县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2、生态、区位优势明显,发展休闲旅游基础良好 我县旅游资源保护好,有明显的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7%,比全国生态县浙江省安吉县高13%,193平方公里的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了95.7%,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厘米以上。加之境内地势落差大,生物多样性明显,全县各地均有开发独具特点的“农家乐”

3和其他高端休闲旅游项目条件。

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距南昌80公里,离九江155公里,毗昌北机场55公里。今年九月昌铜高速通车后,我县到南昌仅剩43公里,200公里范围内省会城市有武汉、长沙、南昌,仅这三个城市人口就超过2000万。

3、文化保护开发得到重视,旅游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我县十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许多文物资源将有力地支撑旅游产业发展。

东周古墓出土的许多文物填补了历史同期诸多领域的考古空白,并成功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历史清官况钟故事也搬上银屏, 电视剧《况钟明断十五贯》还荣获电视戏曲“兰花奖”一等奖。创建于1200年前的宝峰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完工,重现了马祖道场雄风,为全国禅宗样板寺院,老虎墩遗址、仁首古民居等也显现出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我县民间文化也较丰富,客家风情、山村古建筑、竹雕工艺等各具特色,尤其是诗词文化有较好的基础,享有“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

二、我县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自身不足

我县旅游产业初具雏形,发展潜力也较大,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困难。

(一)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仅我省就有多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良好,具备一定发展休闲旅游的基础条件。如宜春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举全市之力,打造明月山风景区,成效明显。去年,该景区接待游客已达103.2万人次,是我县13.6万人次的7.6倍。面临激烈竞争,需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项目开发建设档次和水平。

(二)自身不足

1、旅游发展总体思路缺乏长远规划,全县旅游开发经营形成合力不够,“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不完整,服务水平有待加强,旅游收入持续下滑。

2、旅游功能定位不明确和旅游主题形象不突出,仅有大的休闲旅游方向,休闲文化挖掘不够,休闲旅游产品没有强有力的市场号召力。旅游特色商品少,游客有钱没处花。

3、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震撼感的自然景观很少。现有旅游项目大部分是“散、小、弱、差”,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有些旅游产品又没有及时提档升级,“漂流”项目步入困境即是明证;宣传手段传统,景区没有核心吸引物,旅游知名度不高,市场半径不大。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相关部门协调合作不够,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大门票相对于目前开发景点不多的现实来说不尽合理。

5、城市建筑和乡村民居没有自身风格,文化内涵不够,县城旅游功能不完善,与大旅游发展不相适应。

三、实现我县休闲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思路及举措的建议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服务业,需明晰发展思路、解决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1、大眼光 大旅游

把旅游业放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逐年提高,以及人们开始普遍关心自己生活质量的背景下去谋划

5 我县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路,高标准做好规划,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使旅游业成长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2、大保护 大发展

提高森林质量和林相视觉效果,保护好境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好水资源,让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作为发展旅游大产业的生命线,增强全民生态保护的信念,全力打造“中国生态明珠”,确保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3、大融合 大产业

把旅游业和第

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有机融合;把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力量有机融全,形成整体,建设“全产业链”、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旅游业和支撑当地的绿色大产业。

4、大集团 大提高

把我县旅游资源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县里产业发展总规划,一一对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块打包给资金雄厚,有专业背景,有旅游开发经验的大集团开发经营,迅速提高我县旅游产业化、专业化水平。并坚持 “大集团”

6 运作和“农家乐”旅游 “两条腿走路”,切实保护全县农民利益。

(二)落实旅游产业发展举措

1、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独具特色旅游定位

进一步摸清我县旅游资源家底。通过各种征集活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寻找发现我县生态保护好、特点更突出、适合休闲游的自然人文景点,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建立台帐。

吸取“学院派”规划过分注重理论、可操作性不强的经验教训,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市场派”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中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规划制定后,要通过人大立法,确保规划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同时,在确立“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和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明确旅游产业定位。

2、整合各方力量,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

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组建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由县级领导任主任,旅游、林业、农业、土管、城建、城管、文化、交通等相关单位和乡镇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和解决休闲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各乡镇和部门优势,步调一致,协同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休闲旅游大产业发展,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促旅游产业的良好氛围,加速推进产业融合。

县政府每年安排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大、好、高”项目。各乡镇和部门要主动向上联系,争取项目资金,并根据行业特点,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同时,城市建设、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与我县旅游规划相衔接。

全县各地处处造景、步步为“赢”,形成合力,全方位提升旅游发展理念和品质。如农口部门在公路沿线或景区附近,分片栽种能形成三季有果、四季有花、月月彩树的植物,自然形成一景,并提供更多的绿色食品、旅游农产品和农业体验场地;建设部门在城区规划建设上要围绕旅

8 游总规, 突出建筑风格,表现文化元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做强旅游集散地功能。

3、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以安吉县、婺源县为样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更加注重挖掘极富地方个性的文化内涵。

突出文化差异性,增强对游客吸引力。开发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整理民间传说,让各地各处更加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主动注入文化内涵,如洪屏电站、中部梦幻城和北河生态园,将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和养生文化等融入其中,做大亮点,打造出一批极具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运用适当的平台和手段,放大水口东周古墓文化、宝峰寺禅宗文化和高湖况钟文化。如建文化主题园,运用声音、图像等媒介为游客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创造一系列游客难忘的经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体验模式。

加强与媒体合作,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宣传过程中,提出个性突出、市场感召力强的主题口号,且持之以恒推

9 出品牌,叫响品牌。婺源打响“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安吉突出“中国大竹海”主题均是成功案例。

4、吸引大客商投资,促进旅游产业升级

落实休闲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重点支持旅游“大、好、高”项目,对大集团投资大项目一事一议,优先立项,优先给地,优待扶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分片打包,主动走出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招商。积极引进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按规划总体要求,围绕功能定位,投资建设主题公园、体育健身、高星级酒店、高等级景区、主题农庄等休闲项目,发展新型业态的高档旅游。

从游客安全、舒适和养生的角度出发,以温泉、天然浴场、原始森林负氧离子呼吸和丰富的动植物科普等为核心竞争力项目,不断优化游客高端体验享受和生态休闲度假环境。做大做强运动养生(自行车运动、漂流);生态养生(原始森林、温泉);饮食养生(有机菜肴、素菜馆);心灵养生(宝峰寺禅修基地);娱乐养生(农家体验、主题公园)等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尤其是改造建设成省内自行车健身、私家车自驾游首选地,打造“百里长廊”休闲旅

10 游精品区,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中国著名的养生休闲乡村。

5、发展“农家乐”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制定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优惠政策,并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建立考核评比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借鉴台湾“民宿”(民宿的本意是“入宿随俗”,也就是吃民宿主人家的饭、过民宿主人家的生活)和浙江安吉经验,尽快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农家乐”旅游,并把中源、三爪仑等作为重点,根据环境承载量的评估,控制数量和规模,进行专项规划。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按规划要求对现有的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并发展建设一批“质量精、档次高、风格特”的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同时,杜绝同质化、低端化经营,各经营主体明确特色定位,完善舒适娱乐养生功能,延伸经营,深度经营。

依据我县实际,“农家乐”的乡村进一步突出白茶、水果等农业品种主题;山居人家、河畔小舍等居住环境主题;养生菜肴、健康食品等饮食主题,丰富“农家乐”体验方式。还可以依托以白茶、果园、花卉苗木基地等现代农业

11 园区,考虑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和产业体验的结合,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农产品延伸开发力度,使游客留得住、肯消费、愿回头。

6、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对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对在建的旅游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纠正违背规划要求的行为,确保旅游总体规划目标实现。

把旅游行业管理和营销网络分离,切实把营销网络建设交给市场。同时,按照相关制度加强对全县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客运企业的管理,通过宣传、教育和整改,正确引导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使旅游接待景区、酒店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

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会展和特色餐饮业,开发具有县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建立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创新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游客体验“吃、住、行、游、购、娱”的内容和方式,赋予其新的生命, 及时对旅游产品和商品提档升级,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的开拓力。

总的来看,我县具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又

12 有着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热情决心和成熟思考,在全国旅游业迎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只要放长眼界,突出特色,找准定位,顺应旅游业发展规律,相信我县旅游产业一定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做强做大,成为我县绿色崛起强力“引擎”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县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兴县富民)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扶助农民创业 促进农民增收)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扶助农民创业 促进农民增收)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科学操作,保障民生)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促进靖安休闲旅游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促进靖安休闲旅游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