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卖炭翁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4: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卖炭翁

江苏省如东县直夫初中 顾辉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正确

1、检查预习

2、两人一组读诗,检查读音

二、读懂,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找出有疑问的词句,互相交流。

2、全班探究疑难问题

三、读懂“苦事”

1、读了这首诗,我们感受到卖炭翁的命运好“苦”啊!这首诗中写了卖炭翁哪几件与炭有关的“苦”事呢?

烧炭

运炭

失炭

2、如果把这首诗分成三部分怎么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什么时候想的呢?

四、读出“苦情”

(一)烧炭——苦

1、结合文本,哪些词读出了“苦” “满面尘灰烟火色”——辛劳 “两鬓苍苍”——年岁已高

“十指黑”——艰辛

“伐薪”——辛劳

“南山中”——偏僻,路途遥远

“衣正单”——穷苦

“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非正常心理,穷

2、引导学生归纳“苦”

年岁已高

烧炭辛劳

生活贫苦

3、读中悟情

指导朗读,读出充满期望之情。“愿天寒”重读

苦中有望

(二)运炭

1、结合文本,哪些词读出了“苦”

“一尺雪”——雪很厚,运输艰难

“晓”——非常早,很冷

“辗冰辙”——路滑,很艰难

“日已高”——时间长,路途遥远

“牛困人饥”——饥寒交迫,疲劳

2、引导学生归纳“苦”

路滑难走

路途遥远

饥寒交迫

3、读中悟情

指导朗读,读出“乐” 。“一尺雪”实现了愿天寒的梦想,要读出喜悦之情。

苦中有乐

(三)失炭

1、结合文本,哪些词读出了“苦”

“翩翩”——轻快而趾高气昂

“两骑”——轻快

“把、称、叱、牵”——蛮横无理的强盗行为

“一车炭,千余斤”——炭数量之多,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

“惜不得”——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半匹红绡一丈绫”——数量极少,与“千余斤”形成对比,这些无用的“绡、绫”对

卖炭翁来说毫无用处,卖炭翁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希望成为泡影。

(宫使夺走的不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卖炭翁的全部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是什么让卖炭翁如此悲苦?)

2、引导学生归纳“苦”

宫使

趾高气昂

卖炭翁

忍气吞声

3、读中悟情

“惜不得”“充炭直” 满满的都是无奈惊恐

苦中无望

五、“苦”的根源

1、苦宫市也

“宫市”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

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2、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卖炭翁》就是其一。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品关注时事,揭示社会现实。

六、总结

白居易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卖炭翁从辛苦烧炭,然后满怀希望地运炭,最后满满一车炭却被宫使公然掠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这位卖炭翁个人的悲剧,它是整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是“宫市”制度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悲剧!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24.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说课稿

卖炭翁陌上桑

《卖炭翁》读后感

卖炭翁作文改写

《卖炭翁》教学反思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