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较文学》复习题【尚】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4: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较文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

波斯奈特

在《比较文学》 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

19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渊源学分为笔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孤立(直线式)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影响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钱钟书。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

波斯奈特

在《比较文学》 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文学变异和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和 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比较文学论》。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中西比较诗学》。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泰勒 。 1.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 的 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 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3.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 。

4.文化发展是通过 和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5.比较文学是在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书出身新西兰奥克兰大英国文学教授 之手。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 6.戴克斯特最重要的贡献是 。

7.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他的 对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成果作了系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 的观点。 8.“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于 。 9.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奠定最初基础的主要人物是朱光潜和 。

10.原型是一种更为宏观的研究,一般是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意象 等等。

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文学史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的。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中也同样提出的概念。

3.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 成立。

4.1886年英国学者 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5.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

6.的《谈艺录》中采用了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式。

7.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 8.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 三大学派。

9.世界上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设立在法国里昂, 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 10.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 11.朱光潜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 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12.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化,在

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13.20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的被称为“ ”或“媒介学”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14.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比较文学类型

1、流传学主要探索与研究作为放送者的某个作家、作家群乃至一国文学在国外的声名、成就、命运及影响的历史。它的研究范畴包括:影响与独创、接受与模仿、风格的因袭与借用、崇拜与声誉等等。流传总是通过总体影响、个别影响、技巧影响、内容影响、艺术形象的影响、交叉影响等具体的影响而得以实现的。它分为个体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及群体对群体的影响四种类型。

2、渊源学是研究作家作品某种因素或文学创作某种手法异国来源的方法。它以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某一作家或作品在主题、题材和艺术形式上的渊源流变,揭示出由于影响而产生的因果关系。它包括影响作家人格的渊源研究、影响作家艺术手法、技巧的渊源研究、对外国作家伤口提供的素材主题方面的渊源研究以及思想渊源研究。

3、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是对把一国文学作品或文学思潮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环节的研究。媒介学研究涉及媒介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媒介的主体包括媒介者、媒体,媒介的客体包括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媒介的环境等等。

4、译介学主要指对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和翻译理论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由于翻译是沟通源语文化与宿语文化的中介,所以被称作译介学。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相当程度上可以归为一种语言研究,而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其实质是一种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把翻译中涉及的语言现象置于民族、文化或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加以考察。

5、文类学一方面指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是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进行追溯源流的情理考辨。它包括文学分类及其标准的研究,各种文类自身特点的比较研究,以及文类与风格的研究等等。

6、主题学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意象等跨国界或跨民族的流传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

7、比较诗学

诗学指文学理论。比较诗学即对不同国家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既包括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诗学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也包括了跨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的目的是透过文学现象去把握文学的本质因素,比较诗学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异质性,它们的文学理论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中西诗学的互释、互证、互补成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必由之路,中西比较诗学也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门类。

8、形象学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它强调对作家主体的研究,研究作家是如何塑造“他者”形象及其作家塑造“他者”的背后所从属的文化;它的主要内容与手段是考察形象与集体想象物之间的关系;形象学的文本内部研究包括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三个方面。

9、美国学派即平行研究学派。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第二次年会,韦勒克在会上宣读了著名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一是批评法国学派将陈旧的方法强加于比较文学研究,仅仅注意到文学的外部情况;二是谴责法国学派把文学关系的研究变成了贸易往来;三是批评法国学派把一种本意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文学研究引入了另一种民族主义和文化扩张的误区。他的发言震惊国际比较文学界,被视为美国学派的宣言书。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维斯坦因等。美国学派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开展各国文学之间没有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它打破了法国学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将比较文学大大地推向前进。

10、法国学派即影响研究学派,强调以实证方法来研究欧洲各国文学之间的渊源与影响,考察细微的影响迹象,认为只有对细微迹象作实证考察,才能将比较文学发展成为符合文学史严格要求的科学。法国学派代表了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文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内容与方法等等,最早都是由法国学派奠定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形成了最有影响的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主宰了整个比较文学领域。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门新学科。它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为特性,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指的是人类文学将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各民族文学将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绚丽多彩的综合体。

总体文学:原意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类学的总称。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它要求比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事实,凡是超出两国之间的二元关系的问题,即属于总体文学。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以其丰硕在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为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等。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强调依靠事实根据解决问题,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他们提倡“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但对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理论阐发也不够周密、不够完善。

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台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阐发研究: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对理论的阐发,甚至是其它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跨学科研究:着眼于文学与它外部的这种联系,把文学与人类其它知识领域及创造性活动,作为比较极,研究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印证相互阐发的关系,相互对立相互促进的关系等,从一个新的层面来认识文学的特征和本质。 誉舆学(又称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渊源学: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媒介学: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在表现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 文类学:是指对于文学种类,文学体裁的比较研究。

比较诗学:这里的诗学泛指一般文学理论,比较诗学就是对名民族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形象学:专门研究一个民族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在不同文化体系中,文学作品如何构造他种文化的形象。 母题: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离、死、别、喜、空间、时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

判断题 简答题: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4.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 5影响研究的模式是什么? 6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7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有何关系?

8 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试予以评价?

论述题

1.试比较中西悲剧的异同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有何关系

答: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比较文化研究的基础学科是文学,后来渐渐向社会学, 人类学和人种学靠拢,相互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文本解读则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工具,尤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但后殖民研究在文学领域亦硕果累累。对于文化研究的特点,不同的理论和学科取向有不同“版本”。

二者关系密不可分:

(一)比较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说,而比较文化研究 强调广义而不是狭义的文化定义。

(二)比较文学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比较文化研究 拒绝高/低文化的二分论。

(三)比较文学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比较文化研究的文化文化既是实践又是经验。

(四)二者都跨学科。

3.结合作品谈中西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差异。 4.结合作品谈中西爱情诗的内涵和风格上的差异

论述写作题:

1.结合你所学习的中外文学知识,试从平行研究角度对中外文学流派、作家或作品任选一相关对象进行个案论述与写作。

理解分析题:

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 “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 ——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

比较文学概论_复习题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_复习题_FXT262270_1112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复习题【尚】
《《比较文学》复习题【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