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2008-8-19 23:10:00 | By: 荣哥 ]

3

推荐文科中的哲学、历史学等本科专业,是基础专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类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极少,因此成为高校招生与就业中的冷门。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与社会对这些专业不了解、部分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实用主义倾向有关,也与这类专业毕业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有关。前一方面的原因,学生很难去改变,但后一方面的原因,却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与其他专业相比,他们更应早谋划,早行动,切实注意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在个人在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过程中能打动用人单位、击败竞争对手的特质,是由人的综合素质和某些突出能力有机构成的人力资本。大学生就业竞争的过程,就是个人人力资本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的博弈、匹配过程。一个人的素质高、能力强、态度好,可视为人力资本充足,相应地,就能在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及甄选环节中顺利过关,就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体现为强就业竞争力。所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杨昌济先生提倡的“修学储能”:增强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储自身人力资本,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的匹配耦合。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升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转化

首先要培养对待专业的正确态度。很多同学,从进校开始,就在为未来找工作发愁,也为此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对策,浮躁者有之,他们千方百计转换专业,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辅修其他专业课程;消极者有之,他们因为专业冷门,所以没有兴趣,学习不积极主动,没有目标,得过且过,浑浑噩噩。这样的态度对待专业学习,可想而知,其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这样,当他们毕业时,既没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其他实用的一技之长,背着冷门专业的标签,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是必然的。对待专业的正确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坚守阵地,打好专业基础。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学术,文、史、哲历来不分家。作为学科,哲学、历史学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任何高深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一个人要想有点人文精神、人文气质,非学好这两门学问不可。而且它们都被称为智慧之学,哲学是“爱智”,“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对人生,对社会,有巨大功用,并非“无用之学”。“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哲学也好,历史学也好,只要专业学得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扎实基础了,综合素质也会初步体现出来。因此同学们要克服浮躁,脚踏实地,潜心学习和研究,打好专业基础。

其次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哲学、史学的主旨是经世致用,它们完全可以向“应用”转化。本专业的毕业生要善于在职业中将所学到的哲学之思想方法、历史之经验智慧为社会做实事。应用性转化的总体思路可以这样:面向社会需要,结合自身兴趣特点,专攻某一部门所需知识及训练实务能力。如果对经济方面感兴趣,可以专攻经济类相关知识及经济哲学或经济思想史;如果对管理感兴趣,可以专攻管理学、管理哲学或管理发展史;如果对文化艺术感兴趣,可以重点攻美学及美学史;等等,社会需要的方向是很多的,应用转化大有可为。应用性的方向要有专攻,这点比较重要。不要今天看到市场营销好,就学市场营销,明天想考公务员,就学领导学。要专,要成系列,要精,系统学习、研究、突破。

二、培养素质,提高技能:优化素质技能结构

用人单位选人用人,首重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态度、能力和素质。

态度,从工作情景来说,就是一种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从组织文化来说,就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是做人;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的这三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大学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归根结底要在社会交往中落实到学会做人,要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坚守职业道德。

人的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综合,抽象概括力是其的核心,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创新性思维很重要。心理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成功智力”,即一种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成功智力对于高级管理人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智力的发挥,就是用创造性智力找对问题,用分析性智力发现好的解决办法,用实践性智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与能力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高素质者势必有强能力,但强能力者未必有高素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视野中的素质,主要是指在工作情景中产生高效率或高绩效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征。根据一种广泛认同的关于素质的冰山模型,人的素质存在于五个领域:知识与技能;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它们依次构成一座冰山: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的,浮在冰山之上,而其他四个方面则构成潜在的素质,潜在的素质因素比表象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许多企业组织都不单凭知识和技能来挑选员工,反而更重视素质构成要素中的隐性部分。(彭剑峰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203—210)

态度、能力、素质,是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对它们的学习培养,应贯穿于任何专业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学哲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要充分利用所学学科在培养和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专业优势(不须太多解释,对于育人而言,没有比直接受哲学思辨、历史智慧的熏陶更有效的捷径了)。

大学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是一种劳动力商品。他之所以被雇用,在于他马上能为雇主带来效益。的确,哲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很难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因此,几乎任何企业组织都不会直接点名要哲学、历史类专业的毕业生。这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还得着力培养能马上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实际实用技能。

除了少数特别岗位需要专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用人单位对文科大学生的要求大致是相通的,重点都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8小时以外的应酬能力如球类运动、文艺特长等。

很多学校对文科学生提出了诸如“一手好文章”、“一手好书法”、“一个好口才”等内容的“五个一”式素质目标,这个愿望自然很好,但较难做到,所谓多而不精,面面俱到,似为全才,实则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竞争力。为此,笔者在

指导本院学生时提出一个“1+1”素质拓展模型。就是在写作、普通话、外语、演讲辩论、计算机、书法、球类、文艺等方面,选准自己感兴趣又有一定基础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做出成绩;再辅之以另一个方面,也使之小有所成,够得上称为自己的特长。如果你在写作上,能在校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较多文章;或者普通话测试能达一级水平;或者英语口语流利,能适应基本外事往来;或者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精于网页制作;或者球类、文艺特长突出;等等,总之,只要你任何一方面确实较为突出,那么,在职场上就一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有两方面较为突出,如写作好,外加普通话也好;或者普通话好,外语也好;或者写作好,书法也好;或者某一方面好,外加有球类或文艺特长,那么,可以说,这样的文科学生将是无往而不胜的。

当然,要培养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做到的,而是非下苦功夫不可。低年级就要选准目标,然后持之以恒地努力。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这样,明天那样。

三、转变观念,多面开花:以退为进,曲径通幽

人才市场在挑选文科大学毕业生时,专业概念越来越淡化,都是按文史类、经管类或文科类等较泛化的语言来描述任职要求。这就从另一方面启示哲学、历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我们的专业没有限制我们不能从事哪类岗位。我们所能选择的方向是很广阔的:既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也可以选择考公务员进国家机关,又可以选择到中小学去做光荣的人民教师;还可以到新闻媒体从事记者、编导、广告等工作。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在哪?大中小各类企业。我们可能到企业组织里从事文秘、人资、物流、营销、服务等各类职位的工作。可选项非常多,可能性视角下的就业渠道很宽广。

然而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方面,你的能力与素质、技能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有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想从事的岗位有什么要求?这些能力素质技能方面的突破方法,如前所述。另一方面,这些职位是否向你敞开?或者,你有没有参与这些职位竞聘的机会?胜算如何?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

很多职业指导者强调转变观念时常说“先就业再择业”。用人单位是不赞成这句话的,因为他们希望员工稳定,不希望员工频繁跳槽。笔者这里讲转变观念,一是要大学生转变视线,不要只盯着国家机关、大城市、大企业,而是要面向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二是转变自我定位,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堂堂大学生,宁愿饿肚子,不能失面子,这是不妥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就要放下大学生架子。那么多农民工为什么能找到工作?那么多非大学毕业的打工仔打工妹为什么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其中深有奥妙。古语云:将欲进之,必先退之。我们在求职时,向打工仔打工妹学习,以退为进何妨?

放下大学生架子,从一线工作干起,是大学生求职的一个很好的策略,是一个大巧若拙的策略。不能认为大学生下到车间一线普通工人的岗位是专业不对口,是人才浪费,相反是对人才的更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是成就人才。大学生与非大学毕业的同龄人最大的不同,只在于前者多受几年系统教育,他的可塑性因而发展空间较后者大而已。企业单位很多管理岗位,都是内部招聘,都需要一线工作经验。如果某一位大学生先在某企业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人,然后来竞聘某个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而另一位大学生直接来竞聘该岗位,企业会选哪一个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了。

所以,转变观念,以退为进,屈身从一线做起,企业单位各职位就会向你敞开,可能的就业渠道就变为现实的就业机会了。如果真有这种心态,就业有什么难的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初探

文科专业就业总结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策略

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策略

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谈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文科专业考试学习考试策略

文科专业就业前景预测

如何提升艺术类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