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就业竞争力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0 12:06:3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应届生过期就业竞争力减弱

应届生过期就业竞争力减弱 应珍惜求职黄金季

不少非应届毕业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及时就业,在毕业一两年后再求职时,他们往往被职场人士称为\"过期就业者\"。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类求职者由于经历复杂、压力又大,求职并不易。

往届毕业生成\"剩男剩女\"

据统计,在前不久的某场应届生双选会上,前来参加应聘的\"过期就业者\"约占二成。与今年即将毕业的应届生比起来,他们求职并无明显优势,而且还略显尴尬。

\"你05年就毕业了,怎么现在还在找工作?\"这是用人单位对一位往届毕业生小刘的质问。小刘赶忙用较模糊的语言回答招聘负责人的问题,\"一直忙于其他事情,没顾得上联系工作单位。\"用人单位对这位求职者的解释非常不满。小刘说:\"像我们这种既不是应届生,又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被很多人戏称为‘剩男剩女\'。\"

据专家介绍,现在不少大学生毕业时忙于其他事务,如考研、考公务员、准备出国考试等,一旦失败,也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期,还有部分毕业生由于院校、专业、证书等方面竞争力较弱,于是成为\"过期就业者\",与下一届的应届生同台竞争。

企业:\"空白期\"需要说明

\"要么招应届生,要么找有工作经验的。\"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过期就业者\"有可能是在求职过程中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或是自身能力不足,适应不了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他们可塑性不强,另一方面‘上手\'又不够快。\"某软件公司招聘负责人说,\"我们倒不是完全排斥这部分学生,但他们应聘时最好能说清楚‘空白期\'的经历,并有相关证明。\"

档案虽可留校但存在很大弊端

近两年来,许多高校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其档案可以留在原校,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宽裕的就业时间。然而,毕业生档案留校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大多数将户口、档案暂存学校的毕业生并非没有找到工作,而是他们就职的单位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不需要也不接收户口、档案。因此,很少有人主动到学校办理迁出手续。

看似毕业生暂时不用为档案迁出而发愁,实际上却让自己的档案内容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空白,这为以后的求职留了隐患,而且各种社会保险的缺失也让自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专家:应届生应珍惜求职黄金期

专家建议,\"过期就业\"的大学生首先要突破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并注重与招聘单位的沟通。对于长期求职受挫的\"过期就业者\",专家建议,要冷静地分析原因,如果确因竞争力较弱,可以考虑适当选择充电项目,提升职业资本。

同时,专家也建议应届毕业生要珍惜求职黄金期。尽量避免走上\"过期就业\"的道路。一般而言,应届生春季开学后只有两三个月的求职黄金期,应抓住机会尽早就业。

推荐第2篇:应届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应届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伴随我国大学生供大于求总体趋势的不断强化,200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应届生)的就业环境依然严峻。据有关论文数据显示,进入2004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比2003年又净增了68万,总数达到280万,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估计今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参见尚建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展望”《中国人才》2004年第2期)。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规范、就业指导、社会化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加之应届生择业期望值与社会需要、用人单位的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估计今年全国乃武汉应届生的就业形势及环境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应届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目前应届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应届生就业难的状况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在的不足有密切关系。综合素质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频繁跳槽,骑驴找马

应届生较为普遍的不安心于在现有企业工作。广州锐旗人力资源公司从对珠三角部分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公司新招进的大学生,一年之后留下来的竟然不到20%。武汉部分企业的应届生跳槽率在20—30%之间。据武汉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介绍,该公司招聘的应届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为5至7个月。应届生这种频繁跳槽,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使很多企业对他们敬而远之。一般而言,企业更愿意录用乃至重用那些忠诚于企业的大学生。

(二)缺乏诚信,企业冷漠

有的企业对拒绝招收应届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届生缺乏诚信。如武汉某电力公司三年来未招一名应届生,其原因是,他们曾招聘三个翻译,公司十分重视培养、使用他们,此后,这三名翻译纷纷跳槽,其中一位不辞而别,严重影响了公司翻译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后,一贯倡导诚信为本价值观的该公司领导做出了拒绝招聘应届生的硬性规定。拒绝招聘应届毕业的企业在武汉较为普遍。此外,有的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其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有“作秀”行为,这也是令企业对他们退避三舍的原因之一。

(三)眼高手低,定位失度

目前,确有部分应届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对自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估计过高,这种就业心态使他们在求职旅途中屡屡碰壁。据武汉远东绿世界公司人力资源部欧阳经理介绍,曾经有一位武汉大学国际贸易的应届生对公司开出的薪酬是3000元/月,当经理向他询问有关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知识,这位应届生一脸茫然。数月过去了,这位应届生没有找到心仪的企业。此外,应届生到企业后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与从小事做起的职业心态,也是他们不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缺乏敬业、团队精神

有部分应届生不愿在企业基层工作,不愿受企业的组织纪律束缚,这种敬业、团队精神素质的匮乏,使得他们很难在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应届生被用人单位聘用后一般都有一段时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被辞退,除了极少数是因为专业知识、能力外,许多人是因为不遵守组织纪律所致。在企业招聘人才中,企业更青睐那些具有敬业、职业精神的应届生,如湖北百科药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具有务实、自我定位准确的应届生推崇备至。

二、企业对应届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逐渐完善及企业产品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企业对应届生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对其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温州韵丽内衣美体美容公司人力资源部嗡定宝认为,品德是人才的重要标准,即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德。因此,该公司在招聘应届生时十分看重他们是否具有务实、进取精神,是否认同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武汉莫奇广告公司对应聘客户助理素质的要求:善于沟通、具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今人装饰公司对应聘设计师素质的要求:有2年工作经验、爱岗敬业、责任心,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一新厨柜公司对应聘销售代表素质的要求: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敬业精神,为人踏实,工作努力;上海新奥阀门制造公司对应聘销售工程师素质的要求:诚实可信、冷静严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如此等等。如果应届生的综合素质一旦得到提高,相信企业的会向他们招手的。

三、应届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

人贵有自知之明,应届生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 合所学的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因此,应届生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宜过高,尤其是对职务、薪酬的要求,过高的就业预期,一是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对于一个缺乏工作经验和业绩的应届生,是缺乏向企业开口索取较高职务和薪酬待遇的资本的;二是容易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区,这种心理误区会令应届生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客观认识自己,把握就业定位就能在应聘求职中获得成功。

(二)增强诚信意识,奠定就业基石

具有浓厚诚信意识的应届生,其就业的交易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应届生在求职、就业中,有的向企业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资信证明,有的在进入企业工作后,随意单方面撕毁劳动合同,这种匮乏诚信的行为是企业最痛恨的。不少企业拒绝招聘应届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应届生缺乏诚信意识。因此,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务必增强诚信意识,一个品学兼优的应届生或迟或早是会为企业聘用甚至重用的,反之,应届生在求职、就业中,一旦做出丧失诚信的行为,其求职的基础是不坚固的,这种行为本身,将会给应届生求职、就业的旅途设置重重障碍。

(三)珍惜就业机会,谨防频繁跳槽

目前,我国应届生的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找企业难,找心仪的工作岗位难,这己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这种就业环境中,应届生应珍惜就业机会,谨防频繁跳槽。频繁跳槽对应届生的负面影响在于,它会严重影响应届生参加企业工作过程中诸多实践知识、经验的积累。跳槽也许能使自己的薪酬待遇得到提高,但跳槽如果过于频繁,甚至形成了习惯,则对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将是有害无益的。一般而言,企业所信任、重用的人才,属于那些能够忠诚于企业的人才,而对那些频繁跳槽的大学生则是退避三舍。

(四)修炼敬业精神,培养良好习惯

敬业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应届生要想在企业立足、发展没有敬业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一个工作态度认真、热情、尽责;工作行动快捷、有序、高效;工作作风踏实、严谨、进取的应届生是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相反,

那些工作态度马虎、冷漠、敷衍;工作行动迟缓、无序、低效;工作作风浮躁、轻率、消极的大学生在企业将是很难立足的。总之,缺乏敬业精神的应届生是注定会被企业淘汰的。因此,应届生应当在修炼敬业精神上下功夫,这是应届生能否在企业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对此,应届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五)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

应届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即自己崇尚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自己所遵守的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范相一致,这是实现由校园人向企业人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在企业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那些难以在企业立足、发展,以及被企业淘汰的应届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同企业文化发生了较大冲突,因此,应届生如果应聘于一个企业,就一定要认同该企业的文化,并用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一个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的应届生,在企业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

(六)进入岗位角色,积累工作经验

应届生如果被企业录用,就应尽早进入岗位角色,如从观念、心态、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进入岗位角色,如了解岗位工作内容,熟悉岗位工作程序,掌握岗位工作要求,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等,并在从事岗位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生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应届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届时,受到企业重用将是迟早的事情。反之,那些己经在企业工作的应届生,但他们的观念、心态、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尚未进入岗位角色,那么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将是很有限的。

推荐第3篇: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2009-05-13 08:19:56)

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作为高职生,如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提高竞争力是关键。本文结合税务专业的实际,认为高职生提高竞争力着重体现在提高自身素质,学好专业知识,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及就业的合理定位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自身素质专业知识能力就业定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尤其是高职生的就业就更为严峻。因此,提高高职生类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迫在眉睫。税务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将面对的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量,它包括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硬能力”,也包含工作责任干、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提高本转业竞争力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在客观方面上需要政府及学校统一整合资源,建立强大的共享型高职培训基地。其中,政府在校企、校校合作上要发挥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作用,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短期的对生产见习,根据企业的用人意向安排毕业生到有关单位进行“上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政府在宏观上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在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经济资源的结合上下功夫,切实落实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问题,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我们认为在主观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提高竞争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包括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明确就业定位。

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个人素质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就业及在事业上取得光辉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素质。尤其税务专业它涉及个人、企业、国家等各方面利益,这就需要本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责任感,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负责任的人。所以本专业学生要在强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必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这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一)道德责任。古人云:“取之有道,当以德为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业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和健康的体魄,这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有的道德责任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以理论修养为基础,实践为根本。实践做到身正:实事求是;思明:明确目标;意诚:信守诺言;欲平:平欲知足;逆奋:挑战自我。即,道德表现在坚毅、敢作敢当、开拓创新、忠诚、有自知之明,这样才能提升自己。

(二)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性格开朗,为人处事灵活的毕业生,更加受到这个社会青睐。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培养良好的性格,要有自信心。相信本专业学生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就会更升一个阶层。

(三)身体素质。论及健康,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所有一切都是空谈。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

(四)职业道德素质。大学生努力发展自己,目标就是能在未来自己岗位上一展雄风,更好地为这个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第一,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扩充提升自己。

第二,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而敬业很大成份体现在“勤”字上,“勤能补拙”、“天才出于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

第三,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关心企业形象,平等待人,办事公道,特别对于我们税务专业来讲更须廉洁奉公,文明征税及纳税,要严以自律,如实反映,要求积极维护机关企业的形象。

二、扎实学好专业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虽然德才兼备的人不一定人人能获得成功与辉煌,但一切成功辉煌者肯定是德才兼备的人。“德”是素质,“才”就是专业理论知识。在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职业者的立足之本,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者将立于不败之地。

扎实的理论知识将为高职类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一个砝码。

(一)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也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应学好基础会计,财政与税收,经济法,税法,财务会计,会计与税收电子化等。相关理论知识方面,高职生应熟悉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等。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自考本科也越来越在我们的学校中所普及。高职生更应抓住这个机遇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达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平台,但自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你很强的自控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你还在追求,还在进取,就难免会有风险,有困难,有挫折。大海里没有不受伤的船,人世间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二)实践技能。税务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能力,企业税款核算涉税文书的制作等日常税务事务的处理能力。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更要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对高职学生来说已不是单纯的学院专业要求,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水平的高低,而用人单

位和社会的需求。因此,高职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也可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知识大爆炸”,“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外语和计算机知识越来越成为人类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和桥梁。也是毕业生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的必要手段。同时,税务专业的学生对于加强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

三、努力提高综合能力

(一)学习能力。高职生在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也要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任何知识、任何技能的获得都要通过学习去取得,因此高职生首先要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实践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从事一些课外相关业余兼职工作。兼职对高职学生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但不能过多占用时间,以免影响学习。

(三)沟通应变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加强沟通应变能力也是高职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高职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并且锻炼自己的口才。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这种沟通能力在一个团体中也尤为重要,如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如何接纳别人的观点,都是未来有效工作的重要前提。

(四)创新能力。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一方面要通过刻苦学习掌握本专业以外的广博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环节和自我培养,大力发展自己的创造智能,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技能,由以知识为主的模仿继承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同时,要努力培养改革创新意识。

四、合理进行就业定位

当代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为此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那么,怎样才能使就业合理定位呢?

(一)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念。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最重要、最喜欢、最需要的所表现出的的倾向或态度。它反映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欲望、动机和追求目标,所以它对于一个人如何认识、评价、期望和要求自己的自我意识具有紧密的联系和重要的影响。有了明确的态度,求职时就不会一味地追求体面的职业,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就不会只求实惠,盲目地寻找报酬高的职业;就不会陕隘地理解专业,片面地强调“专业对口”;就不会一味地往热门职业里钻,不顾自身条件;就不会走不出地域社会的圈子,只强调地理因素;就不会盲目择业,不知道自己追求的职业是什么;就不会缺乏事业心,就会实现轻松就业。

(二)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才能、实力评价过高,就会孤芳自赏,好高骛远,这样无形中人为地抬高了就业门坎,使自己很难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就业位置。比如,一些高职大学生自以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已经学到不少知识,已经是人才了,因此,轻视实践,放不下架子,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甚至认为大学毕业从事基层工作、干一些不起眼的事是大材小用,有失身份,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假象。因此,我们高职毕业生更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力求做到准确定位、理智选择,方能在选择的路上顺利过关。

(三)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据专家分析,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是造成就业率底的一个原因。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100%的分配、铁饭碗已不复存在。现在形势不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时代早已过去,大学生就业趋向市场化,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就业观念,放宽择业标准,要认清当前就业的形势和需求,转变理想化的求职方向,不要放弃一些工资少,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的岗位。要响应国家“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指导,克服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总之,对于税务专业的高职生来讲,思想上比我们更有优势的本科生等而前打败他们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在此,我们提倡:所

有的在校高职学生,从现在开始,要立志,定下目标。只要你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只要你相信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最后我们送上一句话,以期共勉:就业路上的险阻再多再大,你也要勇敢地迎上去,只要有勇气和毅力,人生在零度也能沸腾!

推荐第4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论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论文

1就业竞争力概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就业力,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和别人竞争岗位时,具有战胜和自己竞争的对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全面达到招聘企业乃至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种能力。就业竞争力的基础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又是竞争力。就业竞争力是由多项综合能力构成的,关于其定义有多种不同解释。Howard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雇员具有劳动力市场和雇主所需要和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能力。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FFE)(1998)把就业竞争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本文所讨论的就业竞争力的主体是指高校未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本上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的,不同高校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弱不同;同一高校不同的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也会不同。

2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2.1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生上大学之初,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将来进行合理规划,树立终身职业生涯发展观。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很多大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并不很了解。其实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不难,只需要大学生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然后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就很容易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各类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因此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动态的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符合社会的需要。

2.2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效果非常明显的做法。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特色,在学生中建立科技协会,根据技术要求,下设各个部门,如软件部、网络部、硬件部等,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部门加入,各个部门由大一到大四学生纵向组成,并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类IT类竞赛,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笔者曾做过调查,有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参加科技大赛经历的同学,就业率基本达到98%以上。此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组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与服务中增长才干。

2.3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

2.3.1改革认知实习应该鼓励“走出去”,高校应积极联系知名IT类企业,让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实习。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眼界,了解当前IT企业发展的状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当前IT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更深入的清楚所属专业的就业前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同感。

2.3.2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和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就是实验教学。IT技术日新月异,针对这一特点,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的方法。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推荐第5篇: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化解“三大矛盾”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Hamel)于 1990年在《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 Review)上撰文指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就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孕育新一代产品的独特技巧。之后各领域的管理专家都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过探究,综合他们的论述及观点,“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长时间立于不败之地应具备的独特能力,它具有整体最优、相对稳定、独一无二等特点。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指大学生在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在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基础上形成并在就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具有较强独特性、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与替代的知识与技能的总称。[2]对于贫困生而言,是指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掌握扎实知识、娴熟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充分挖掘各种有价值资源后获得的持续竞争优势,通俗地说,是指他们获得并保持工作的本领,它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如下三点要义:一是心理健康、心态良好,择业观正确;二是基础扎实、专业突出,整体素质高;三是就业辅助资源相对丰富。 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综合性、独特性和持久性,是一种实现了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最优化整合的综合素质;是一种在彰显个性竞争优势中不容易被对手模仿和赶超的独特能力;是一种综合知识与个体理念在实践之后留存下来的持久优势。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高,有利于发展其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其成功就业,更有利于扩大高校的影响力。高校在以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抓手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下,使贫困生在接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然而,作为一特殊群体,高校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

二、贫困生就业面临“三大矛盾”

(一)心理障碍多、自我信心低与职业定位理想化的矛盾

1.自卑。因出生低微、经历艰苦、外部条件比较差,使得贫困生特别羡慕非贫困生。如在个人消费上,非困生可以追随流行、紧跟时尚, 相比之下贫困生连基本的学费可能都是借来的,何谈时尚与前卫,自卑心里油然而生。

2.焦虑。心理上的自卑,直接引发对自身现在发展和未来信心的严重不足,尤其对未来找工作问题十分敏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把握,更担心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然而他们又特别渴望获得学校与社会的认可,在极度的矛盾中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3.自我封闭。在自卑和焦虑心理的作用下,贫困生只能独自默默承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长此以往,更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常常表现的很谨慎、很沉默,如此更加封闭了自我空间。

(二)成长基础弱、发展机会小与人才需求复合型的矛盾

贫困生大都出生社会底层和偏远落后地区,普遍存在着成长基础弱和发展机会小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基础差、起点低。很多贫困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较落后,在这一阶段,很多人学习的文化科目相对单一且不深入。如英语和计算机等学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大学前很少用过电脑,更谈不上网络应用了;英语也是,他们在中小学所学习的英语大多是“哑巴英语”,少有机会用英语和别人沟通过,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可想而知。虽然都是大一新生,但他们各自的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贫困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补课”,而想把学科成绩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则相当困难。

2.时间少、实践寡。贫困生要想获得认可就必须首先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因此他们抱着“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

只读圣贤书”的精神,把时间都押在了学习上,极少参加其他活动,更不用说有的活动还要自己花钱。还有很多人,在大学阶段很多课余时间都在从事勤工助学、家教等兼职工作,没有精力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同时也失去了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产生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和实践能力上的“短板”现象,当个人能力得不到适时发展时,日后在求职中和人际交往中,应变、协调、表达等实践能力必然不高。

3.性格怪、圈子窄。因家庭经济困难,很多贫困生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大石头,心理压力很大,加上没有时间发展特长和提高综合能力,长时间感受不到集体的好处和温暖,其性格将会更加孤僻和内向,缺乏自信,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直接导致其生活与学习的圈子不断缩小,生存空间也会受到不断挤压而更加狭窄。

学习基础差、实践锻炼少、活动圈子小等等现状对于贫困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专业不精、能力不强、性格不好,这显然与当前高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不相符合的,这些也正是阻碍贫困生顺利就业的主要矛盾。

(三)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少与就业成本偏高的矛盾

1.经济条件差、自身资源少。贫困生多数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城镇低保家庭,经济条件差、物质资本匮乏是每个困难家庭的共同特征。不少贫困生的学费是借来的,生活费是凑来的,快毕业时很多贫困生家庭早已负债累累。为了能顺利应聘工作,不仅要准备多份简历,还要购买服装,最好能参加各种招聘会,拿到各种证书。2009年初,《大连日报》的记者在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询问了十几个前来求职的大学生,他们都表示,为了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花费各种各样的求职费用都是值得的,而且求职过程中肯定是要花费的。其中有5名学生的求职成本费在3000元以上,2名同学的求职成本费在2000元以上,4名同学表示成本费在1000元以上,2名同学的求职成本费在500元至1000元,还有2位同学表示没参加过招聘会,对求职的成本没有计算,只有1名同学表示要自主创业,不会在求职中花费。

[4] 如此花销,对于年收入仅有两三千元的贫困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开支,加之贫困生在能力、性格上的某些缺失,使得他们个体自身资源很不丰富,就业之路将更加艰难。

2.社会关系少、外围资源贫。贫困生都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层,活动的圈子比较狭窄,并且他们周围的社会关系也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群体,所谓的社会关系也就是那些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亲朋好友。因而,外围资源的相对贫乏使得他们在求职中几乎没有多少社会资源可用,和那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的非困生相比,贫困生成功就业的概率将大打折扣。

三、化解“三大矛盾”,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心理疏导,在提振信心指数中促进正确择业

择业观是指择业主体对择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由择业动机、职业定向,职业选择范围、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5]择业观反映了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可、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最基本的判断。正确的择业观是成功就业的基础。是毕业生关于就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与基本看法,是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寻找工作的先导。大学生就业难,贫困生就业更难。以此而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引导贫困生正确择业极为重要。

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也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目的。[6]心理疏导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如何有效贴近和走入人的心灵的路径,也是剖解贫困生心理障碍的一剂良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1.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和一般同学相比,贫困生学习基础差、心理自卑感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一直生活在阴影中,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对此,一方面从新生一入学起,借助集体活动、主题教育等形式帮助贫困[7]

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抵制不良情绪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帮助贫困生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职业观,尤其是要在引导他们认清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前提下,树立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选准职业坐标,力争把自身的理想职业和现实需要密切结合起来。

2.克服焦虑、遇事冷静。未来的不可知、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对此,首先要帮助贫困生克服“盲目求高、自卑、封闭”等心理障碍,将他们自身的优点适度放大,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次要引导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协调好自信、沉着与谦虚的相互关系,以冷静的心态看待和解决棘手的就业问题。

3.克服消极、勇于竞争。首先要树立“爱拼才会赢”的人生哲学,主动适应社会,积极拼取每一次机会;其次要树立“勇字当头”的就业理念,主动出击、知难而进、敢于竞争,勇敢地迈入社会和市场,广泛开辟渠道,积极推销自已,使得自己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赢得主动权、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提升就业能力,在构筑发展平台中拓展全面素质

1.以专业发展平台为基础,夯实专业能力

专业发展是学生个体的、内在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增长的过程,是学生在学校越来越成熟的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专业精神的确立、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发展状况能直接反映出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对于贫困生而言,专业发展水平是其将来安身立命的根基,而为贫困生搭建科学的专业发展平台将更有利于夯实其专业能力。

首先要在革新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为贫困生呈现出最具启发意义和引导作用的课程内容,为他们创造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学科知识的环境,向他们渗透最新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发展理念;其次要在优化教学中融入学法指导,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并掌握方法,在学会知识中学会学习;第三要在加强实践研究中训练专业技能,通过广泛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培训和提高他们专业技能中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2.以就业发展平台为核心,提升通用能力

就业发展平台是围绕贫困生就业而形成的教育平台,重点关注贫困生在就业观养成、应聘力提升和人际沟通力拓展等方面的发展,就业发展平台是贫困生就业通用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

一方面要加强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教育,引导贫困生理性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要加强就业技术培训,针对他们没有就业经验和技巧,借助就业指导课、采取模拟应聘的方式加强就业技术培训,提升应聘力;还要采取诸如开展小组课题研究、组织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贫困生的人际沟通障碍、提高其就业通用能力。

3.以创业发展平台为延伸,打造创新品质

创业平台是指为推进创业活动建立的组织、服务和制度三者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系统。[9] 创业平台体现了对于把创业理念、创业信息、创意策划和相关政策等创业资源的整合性,体现了为创业活动提供引导、培训、孵化和转化功能的承载性,它是创业者初始创业的试验田、是成功创业的前期演练、也是高校大学生拓展创业潜能的舞台、更是贫困生获得创业经验、打造创新品质的必经之路。

创业平台首先要做好创业课程的开设工作,通过定期开展创业选修课、必修课等课程,为贫困生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指导;其次要研究市场需求、开拓创业项目,为贫困生梳理和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创业信息;还要组建创业策划团队,指导、落实创业实践活动;最后建立创业者档案库,分析创业行为、提炼创业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创业者的创新品质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大帮扶力度,在优化援助体系中增加就业砝码

在高校步入大众化教育,高校贫困生群体不断增加之际,高等教育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因而,通过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不断增加贫困生的就业砝码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应该是当前有效缓解高校贫困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思路。1.增加资助经费、扩大资助项目,为贫困生“输血”

摆在高校贫困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贫穷、没钱,因此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就是及时给予切实有效的经济资助,为贫困生“输血”。高校不仅要在现有一套“奖、补、贷”的基础上增加资金发放量与发放面,还要放眼社会、面向企业寻求校企 “联姻”,探索校企结合、共图发展、多元多赢的合作机制,并以此为契机,开拓贫困生资助渠道,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2.加强励志教育、重构育心框架, 为贫困生“输智”

贫困生不仅在物质上需要照顾、支持,在心理上更需要关爱与帮助。育心的方法有很多,但其核心仍然是“励志”,沿着这个方向,一者可从现实出发,从贫困生的各种具体“心病”入手,通过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方法,帮助他们治疗心疾、重建自我,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二者运用诸如“成功之道”、“感恩之心”等主题教育,为贫困生进行系列心理辅导,增加高校育心、育人内容、创新或重构育心框架,为贫困生“输智”。

3.注重技能获得、建立培训体系,为贫困生“输技”

就业技能是指涉及就业工作相关的一些基本的技术、技巧,如生涯规划、技能证书、求职面试等。这些技能技巧既是一般学生的求职必备,更是贫困生成功就业的重要砝码。高校可以针对各年级就业困难群体,以政策指导、形势分析、信息服务、生涯规划、证书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形成一个分阶段、多层次、网络化、服务型的就业指导与培训体系,积极为贫困生“输技”。

参考文献:

[1] 孙承斌.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N].人民日报,2009-5-3(1).

[2] 姚德超,曹凯旋.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J].人才开发,2008,(12):45-46.

[3] 朱艳丽,李庆波,刘晓蕾.制约贫困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河北企业,2008,(7):59-60.

[4] 刘琼,雪婴(记者).大学生求职成本逐步“走高”[N].大连日报,2009-02-11(A03).

[5] 林伟英.广东省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与分析 [J].高教探索,2002,(3):51-54.

[6] 张志强,李爱敏.加强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金融,2008,(9)71-72.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8] 陈凌,董华英,熊艳艳.就业机会与就业能力_杭州滨江区农转非人员就业的调查研究 [J].浙江社会科学,2004,(1):38-42.

[9] 韩信传,王伯良.我国创业平台比较研究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123-125.

推荐第6篇: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9—2班

姓名:许传奇

学号:200901020729

指导老师:张东玲

考试分数:---------

填表时间:5月10号

如何增强理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姓名:许传奇

学院:土建学院 专业班级:建环09-2班 学号:200901020729 摘要: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迫使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寻求新的途径来增强我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加强就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本文将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方法

一、在大学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主体意识。大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人们在不断探讨和实践的时代课题。因此,从素质教育本身的发展来说,拓展大学素质教育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在以大学生为主体对象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积极拓宽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在加强计划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要以大学生活动为依托,强化素质拓展教育,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包括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这种需求强化了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1教育制度的改革,注重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对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进行调整。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其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最后,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大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大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现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分别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良好的敬业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可塑性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回归本原,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哲学思维训练,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提高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引发他们思维视角的转换,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些素质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内生一种力量,在多变的就业市场中,即能适应,又能有效展开竞争。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大学生自身基本素质的完善,增强就业竞争力

为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

1.2.1营造自我基本素质提升的有利环境

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活动能力,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营造环境,让他们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和其他身心技能。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都极利于大学生自我基本素质的提升。同时,通过

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基本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1.2.2指导大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

首先,提升自身外在仪表和内在素质。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大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指导大学生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建立信心。减轻差生的自卑心理,学校和教师看到差生有进步应及时给予适度的鼓励。在大学生遇到学习困境或求职失败时尽量避免将他们与和自己能力相似的人作比较;当大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鼓励他们向更好的大学生看齐,鞭策其进步。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最后,培养大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

1.2.3训练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指导应聘技巧

提高谋求职业的成功率求职就业是一门艺术,涵盖了许多技巧和学问。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今,面试已成为用人单位挑选录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参与应聘面试已成为求职者通往职业岗位的必然程序。所以,学校就业指导从如何写好一份有自我推销功能的自荐书、一份规范而有吸引力的应聘表,到心理素质、形象、口头表达、工作责任心、个人目标、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训练,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组织就业演讲、形象设计、化妆讲座等,以及模拟求职应聘,使毕业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让他们的实际才能在面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技能。首先,有效展现自身强于他人的能力。大学生就业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呢?不是你的学校,不是你获取的证书、奖状和各种荣誉,而是你的工作能力或潜在工作能力将给企业带去的未来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又得通过有形的东西来展示。当前,有许多方式可以采用,如自制的书面简历、视频简历、面谈等,这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下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突现差异,才能引起人的注意,才可能从众多求职者中被人了解,对你产生兴趣。其次,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认识。由于在供过于求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对来求职的人总是挑三拣四的,希望从众多求职者中挑选出理想的人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确定就业范围,从而增强自己的求职信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坚信自己是能胜任工作的;最后,避开激烈的现场竞争。大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包括:积极获取招聘企业的相关信息;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如竞争状况、客户情况等;主动上门求职,争取认识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通过获取这些资源,来达到求职的目的。这比在竞争激烈的现场简单,进而增加就业竞争力。

1.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自己有计划开展自我效能提升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有助于多方面能力素质培养,大学生要有计划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包括外出参观、社会调查、尝试上岗、职前培训、专业实习、组织专题活动等等,在这些具有多功能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角色意识和就业心理强化,能够大幅度职业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求职就业的竞争进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

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4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大学生只有掌握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谋生创业”,学校为了使大学生掌握一技多能,必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抓大学生中、初级专业技术证书的通过率,提高职业素质,并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将训练范围拓宽以适应广泛就业和再次就业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为提高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学校要努力实现“多证”的目标,使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再者,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大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大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大学生的人生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最后,指导帮助大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学院应指导帮助大学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服务。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掌握了就业岗位的需求信息,才能掌握就业主动权。为此,学校要收集就业信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等服务。高校应疏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学校应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在校召开就业洽谈会。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良好的综合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形成可以迁移到工作业务中,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契合,也是大学生日后成就事业的宝贵资本。相信大学生具备了这些品质和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会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官禄,王星亮,张学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8

[2]周晓宏.就业••创业•成功——大学生必读.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

[3]李振华.就业•创业•成功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张弛.大学生就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推荐第7篇:试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试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本论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4-230-01

近年来,专科毕业生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专科毕业生的规模激增使其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历层次。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涌入就业大军之中,使得原本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必须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本身的办学层次,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具有竞争力,才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彰显出自身优势。与此同时,也会发现自身的劣势。高职学生只有扬长避短,才会实现顺利就业。

一、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出的学生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能力不完全相同,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

(一)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优势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优势。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注重强调理论的系统化,而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本科层次的学生很多眼高手低。而企业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势

我国的高等院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的是领导者与管理者。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结合比较紧密。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在企业一线,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近两年,许多高职院校提倡和鼓励年轻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到毕业生未来的岗位上参加实践锻炼。每个专业都会开设不同形式的专业实训课,目标是从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开设课程,知识结构中把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知识少而精,全面更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就业教育,这样的毕业生受到各用人单位更大的欢迎。

(三)高职学生的心理预期优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也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形成,人才密集必然导致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占主导地位,也就是由企业确定劳动力价格,“买方市场”导致劳动力价格偏低。大学生在求职时期对月薪的希望值偏高。而目前大学生的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的实际市场价格的差异正在日益加大,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学生一般比较务实,心理预期接近市场,很少有好高骛远的想法,能就业、能基本专业对口,就心满意足。在就业大军中,高职学生愿意到基层和中小私营企业去工作,因此当本科大学毕业生还处于犹豫状态时,高职毕业生早已确定了就业岗位。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优势

目前企业除需求少数高级专门人才外,绝大多数是需要普通岗位的技术应用人才,正如企业所希望的是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所以,同一职位不同学历层次竞争上岗时,企业往往淘汰高学历,而在低学历的高职毕业生中选择优秀的。从学历上看,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的确没有优势,但是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强项,正是本科学生中的许多人不具备的。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发展时期,许多单位缺少的正是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要上,这也就是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优势。

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弱势

(一)学历弱势

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这意味着更多的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将涌入人才市场。现阶段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很多企业认可高学历,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即使是高职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用人单位也愿意招聘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学生来工作。这对高职学生来说,专科学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势文凭”。

(二)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加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整体水平更低。升入高职后,也缺乏系统的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高职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整体素质不高,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到工作岗位后缺乏继续学习的基础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不强。这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弱势之一。

(三)自我约束力较差

按照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划分,高职学生的分数最低。这虽不能说明高职学生的智力很低,但这至少说明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且高职院校招生来源多样,有高中生,也有中职生,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校期间的表现较为散漫,时间利用率不高,主动学习性较差,沉迷网络、逛街等现象。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很多学生浪费了时间,没有珍惜宝贵的在校学习机会,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在就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杨志伟.关于培养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20-123.

[2]李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0(3):122-125.

推荐第8篇:强化诚信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诚信与竞争”---------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专题研讨论文

强化诚信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

江苏苏州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系200*级***专业*班215009

蔡国强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但是当今社会在大学生就业领域仍存在不少的诚信问题,而导致就业竞争力的减弱。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该看到社会道德趋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自身诚信观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中扬帆远航!

【关键词】 诚信;素质;就业;竞争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Integrity

Sharpen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

——**********************

JiangsuSuzhou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 Commerce******215009

Cai Guoqiang

【Abstract】 Integrity is a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nation and it remains as our motto.Nowadays, however, some college students lack the sense of honesty and thus weaken their competitivene in the job-hunting market.As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21st century, we should keep aware of the trend of social ethics,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 strengthen our sense of honesty and thus achieve succe in the society which is full of competitivene.

【Key Word】 integrity;quality;competition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无信不存,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反映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的名言,千古流传,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诚信本身“诚”偏向于内在,偏向于生命主题,而“信”偏向于外在,偏向为行为表现,行为表现之外还有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的人,他未必能够把诚信两个字结合起来,这就会出现文质彬彬的诈骗犯。因此,讲诚信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人们不能指望着社会没有信用,而市场有信用,人们也不能指望着个人没有信用,而社会有信用,只有个人有了诚信,社会才能有诚信,社会有诚信,你的市场才可能有诚信,市场有了诚信,契约才可能有效。”

二、大学生在就业竞争时存在的一些失信行为

首先,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由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参加各种形式的人 1

才招聘会,首先要向用人单位提供自荐材料,很多用人单位也正是通过自荐材料这一途径来了解、评价、衡量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进而影响录用或聘用。一些毕业生就使出浑身解数弄虚作假,有的伪造各种证书,有的涂改成绩,有的在校期间未受过什么表彰,却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成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优秀毕业生”等。于是就出现一家用人单位接收的简历中,竟有多人同为该校学生会主席,一个班大多都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的怪事。

其次,随意签约、毁约。有的毕业生由于害怕没有合适岗位,求职心切,缺少慎重考虑,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急待地草草签约,等到后来,发现可供选择的单位多了,回头一想,又觉得自己所签的单位不理想,于是马上要求毁约。也有的毕业生看到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签了一份较好的单位,于是心理感到不平衡,便不顾一切地与用人单位毁约。

另外,还有少数毕业“脚踏两只船”,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诚信就业是促进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诚信,往往会降低就业成功率,抑制供需双方的选择,从而加剧摩擦性失业。比如,某单位在招聘中发现某所学校的学生有不诚信行为,很可能就会对这所学校产生负面印象,而不再录用这所学校的学生;同理,如果一家用人单位存在不诚信现象,学生也可能不再愿意去这家单位应聘。

三、提高自身诚信素质

(一)利用两课主渠道,加强自身诚信建设

结合两课教育改革和我院“育厚德之人,炼强技之才”的校训,一方面,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我们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我们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所以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上好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从思想和认识上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诚信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诚信素质。我们大学生的所学所知归根结底是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服务的,那么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积极投身社会,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在社会实践中,我们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是我们要打交道的对象,我们面对的公司,老板,主管等也是我们今后所必须面对的,还有其他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同样要以诚相待,要做到表里如一。如果说在校学习是积累,那么社会实践就是把诚信真正的用起来。所以,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诚信素质。

四、强化诚信观念,在就业竞争中取胜

提升自我修养,强化诚信观念。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但万万不能

失去信用。我们就业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就业意向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处理好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诚信观。不断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身良好的信用。要认识到,优秀的素质和良好的信用才是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郑也夫。信任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8。

[2]吴坚。如何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8)。

[3]张三。中国学术期刊[EB/OL]http://w/pub/wml.txt/„„

[4]张三。中国语用翻译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5]张三,李四。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推荐第9篇: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整理)

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则迫在眉睫,关于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我觉得以下四点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一、提高培养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就是你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这些素质会综合体现在你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就会使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现在的就业竞争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是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在大一刚进校时给自己做一个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好大学的四年时间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同时,要准确的为自己定位,正所谓是“闻道有专业,术业有专攻”,不要什么东西都去尝试,这样到头来自己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

在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功底之外,还有三大环节也同样的重要。第一就是学会做职业人。当你成为一名职业人时,你需要学会团队合作,把自己的需要变成别人的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团队成员才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发展事业,从而达到事业的顶峰。第二就是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包括你在进入企业前的简单工作,实践,甚至包括你的毕业设计都可以算成是实践的环节,也都是你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的好机会。第三就是各个社会实践环节。学校里有很多优秀的社团,应该理性的去分析选择,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社团。此外无论是社会调查还是你假期的打工,这都将是你找工作的“财富”,因为企业需要那些有实践经验并吃苦耐劳的员工。要具备一定的吃苦的心理准备,这是一般大学生都欠缺的,你有了,那么你将会有比其他同学更强的竞争力。在不影响正常毕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是一种介入社会的主动姿态,社会需要这样的姿态。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你有多丰富的从业经验,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这四个等级证书一定要在大学拿到,这是一切附加条件的前提。

二、合理的期望值

有专家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

2、择业心理期望值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烈,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

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值,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信心,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位置。

三、不要执于专业对口

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希望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工作才能够得心应手。但在用人开放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只能找对口的人来做,现在的职位也越来越要求一个人不仅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还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仅仅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只能限制住自己的求职成功率。在平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多去人才市场采集些信息,了解就业动态,把握好就业方向。

四、加强抗挫折能力

一个人抵抗挫折的能力越高,这个人找到好工作的机会越大。一般来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一个让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的,或者说也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是你一上来就认可你的,这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这时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关键。

相信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的就业竞争力定会有长远的进步。

推荐第10篇:职业资格证书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书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社会发展脚步日益加快,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起来,大学生们从天之骄子的美梦中惊醒,开始真正审视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怎样成功地从象牙塔离开、融入社会并开辟自己天地,我认为,一要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二要实习和经历。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企业需要高职业素质、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职业人。而高校应届毕业生恰恰在综合素质和增值潜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欠,即缺乏实践能力、职业经历和敬业精神。大学期间,学生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缺课容易使学生职业素质不达标,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过程则或多或少能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出校门后会自己职业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出自普通学校的大学生,在学历上底气不是很足,而通过考职业资格证书,他们可以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砝码,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能因此就获得了一次机会、一个机遇;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单位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深入了解这个学生,就让他出局了,学生甚至都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考证,不单是职业能力的证明,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学习能力。用人单位不用担心这个学生是个放任自流、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

高校教育提供的仅仅是个人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工作经验不足、所学专业单

一、面试经验少,使得已经竞争十分激烈的求职之路愈加艰难。因此,在学习、考证之外,大学生必须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阅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打工,积累工作经验,就提高自己竞争能力的一种手段。一些知名企业每年都有招募实习生计划,并推出训练营活动,多为封闭式的职场培训,既可以熟悉该企业的岗位实践,也提前进行了职场预热,这主要也是让学生生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素质和素养,符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去掉大学生身上的书生气,加强毕业生的职业化。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就业的竞争力,就要学会正确的分析自己、估计自己、看待自己,认真规划自己,不浮躁,不盲目。如果热爱人力资源或者觉得人力资源是适合自己的岗位, 那就得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是基础;其次,要通过培训学习,获得我们的敲门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资格证书;最后,要落实于实践,因为各方面的证书只是个人能力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形式,仅做参考,用人单位真正要的不是我们的证书,而是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能为单位带来多少好处。

第11篇: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如今大学生在大学中主要以增加自身就业竞争力位目的进行学习与各方面能力的加强训练.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课外活动,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取自身能力的增长.不能只注重学习课本知识,要与自己的生活能力提升相结合.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个人能力全面发展

正文:1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实依据: 1.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制度、2008 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起自 1999 年的高等学校的扩招,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如果说 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 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 630 万, 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是非常之大的。所有的这些不仅仅使大学毕业生倍感压力 , 同样也使正在象牙塔中的低年级大学生感到彷徨和恐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

1.2 根据一项对大学生压力源的调查, 大学生的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就业压力, 达到 96.5% , 其次是学业压力 49.5% , 经济压力 40.2% , 恋爱压力 38.8% 。所以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巨大的就业压力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樊富珉、李伟的调查显示, 造成心理压力的首要因素是个人前途或就业, 比例竟高达 80.7% 。所有的的这些表明, 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问题。

2 大学生为什么要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在大学不断扩招、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高化、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大每个大学生必须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能,转变过分理想化的就业观念,个人的实际出发,失时机地抓住就从不业机会。那种不顾个人的客观现实,不考虑自己业生选择正确的择业道路,利实现就业,顺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就必须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

3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3.1学习方面: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在中国的许多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3.2课外自我学习: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高校教育提供的仅仅是个人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工作经验不足、所学专业单

一、面试经验少,使得已经竞争十分激烈的求职之路愈加艰难。因此,在日常学习之外,大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学习和丰富自己的阅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注意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多种尝试。

第12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初探

职业生涯规划作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竞

争力初探

专别:资讯管理系 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2011058256

学生姓名:倪志明

完成时间:2013年4月13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概况和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简述了本专业学生所占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面临问题的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就业;竞争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概况

该专业软件硬件都学习,偏于硬件多些。

本科就业去向:第一做研发,可以做硬件方面,例如电源设计以及电路设计布线等等;可以偏软件方面,例如可编程逻辑以及单片机和嵌入式等汇编方面的,很多大学生出校门首选是做技术,生怕所学浪费,也感觉做技术有前途,但是做技术是不是要做一辈子谁也说不好 。第二做技术支持,这项工作除了涉及一定技术以外主要还需要学会怎么与人打交道,要看你性格适不适合,当然即使这方面不是很强也可以渐渐练习。第三做品质管理以及质量检测等等,这项工作相比前两者可能不会那么辛苦,生活比较稳定 其他还有就是进一些电子厂做一些生产管理什么的,还有销售,因为电子专业具有工科相关专业背景,比学管理和销售的有一定的优势。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地点:一般在珠三角长三角(例如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北京以及大连也有部分)就业单位一般以台资韩资日资的电子企业居多,像移动华为等等出名和不出名的通信相关企业也属于就业范围,也有些外资(欧美)企业招聘此专业,至于工资待遇在所有专业中属于中等偏上,要看什么学校档次以及工作的地点和从事的工作甚至个人能力,范围大概在2K到6K不等。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其他求职者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能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人岗匹配”的工作或者职位的核心能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有良好

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二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有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科学精神、科学水平等。三是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主要有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探寻、能动应变、不断创新等多种智能因素参与的综合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不仅具有一个大学生应具有的上述素质,作为理工科复杂的新兴专业,本专业的学生都培养出了更高的智商和更缜密的逻辑思维。而本专业的学习需要经常动手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很好的。这些都是公司和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近年来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有了显著地进步,这有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从而,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了,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岗位。这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具有的就业优势。

然而,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电子信息人才。这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加大了竞争,是很多本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快很好的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使毕业生的工资也不够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企业的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以获得更高的就业资历。

四、对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我们现在还能够在象牙塔里,享受着大学知识的沐浴,也还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我们的嬉戏,还能够享受我们在大学里的爱情;面对毕业的人们,他们也发现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之大,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艰难与不易;已经毕业的人们,有的已经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工作生涯,有的很顺利的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的或许就在回忆和悔恨:当初在象牙塔的快乐,却变成了今天的落魄。 为了毕业后能找个称心的工作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专业和英语知识。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即使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我们还可以继续考研,获得更好的资本。

人生的路是自己选择的,大学的时光也就在这短暂的四年里,一瞬即逝,轻轻松松,不学无术是四年;好好的学习,真正的掌握一些技能和本领,那也是四年。怎样的四年让你在将来的道路上更加顺利,让你无悔,就看你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

第13篇: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提出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加强就业信息沟通,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0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大学毕业生突破500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接近13%,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各类人群关注的焦点问题,寻找更好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途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各种渠道引导大学生更好就业,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递增,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另外大学生思想中的“精英情结”及其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逐年增多,作为高校应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1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通过对浙江省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方面的问题急待解决。

1.1学生方面

1.1.1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大学毕业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个别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也有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1.1.2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急待更新尽管当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仍有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他们应该到大城市去工作,甚至不少毕业生期待到党政机关工作,或者从事白领职业等。而在急需人才的祖国西部小型民营企业,毕业生却不太愿意去,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宁可在家啃老,也不愿意从事条件不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毕业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就业问题势必会愈加严重。

1.2学校方面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就职业指导,以期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但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首先,职业指导需要主动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是在职业道德的教育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能力测评等方面的工作,另外,需要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提供贴近市场实际的高水平指导。

1.3社会方面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处于待业状态。而2008年岁末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又让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毕业生急需外部社会条件的大力支持。

1.3.1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条件与毕业生实际脱节目前,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不切合毕业生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校毕业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用人单位不切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招聘附加要求,例如“工作经历”、“试用期”等。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的又一大困难。

1.3.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侵权现象较多的主要发生在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等方面违反劳动法规。对毕业生伤害更大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意设套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2基本对策

2.1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谋生创业”,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一技多能,必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抓学生中、初级专业技术证书的通过率,提高职业素质,并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将训练范围拓宽以适应广泛就业和再次就业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为提高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学校要努力实现“多证”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2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进行择业指导毕业生就业难,难在观念转变。要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就业观念。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动态”就业,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就业形式既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整。在就业思路和视野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正在被打破,“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

2.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进一步探索实习管理、就业指导的新模式,密切校企关系,加强与劳动力、人才市场相关部门的联系,探索“订单式”培养的途径,拓宽就业渠道。

2.3.1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就业管理制度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任务,合理分工,协调解决毕业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工作组要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例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研究和分析下阶段工作任务。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局面。同时,要健全就业管理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就业工作安全制度、就业工作奖惩制度、毕业生校外实践条例等;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就业信息库。毕业生班主任每周对毕业生的就业与实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不断完善待就业登记制度并进行跟踪调查。

2.3.2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学院应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服务。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掌握了就业岗位的需求信息,才能掌握就业主动权。为此,学校要收集就业信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等服务。

2.3.3指导应聘技巧,提高谋求职业的成功率求职就业是一门艺术,涵盖了许多技巧和学问。如今,面试已成为用人单位挑选录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参与应聘面试已成为求职者通往职业岗位的必然程序。所以,学校就业指导从如何写好一份有自我推销功能的自荐书、一份规范而有吸引力的应聘表,到心理素质、形象、口头表达、工作责任心、个人目标、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训练,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组织就业演讲、形象设计、化妆讲座等,以及模拟求职应聘,使毕业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让他们的实际才能在面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2.3.4疏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学校应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在校召开就业洽谈会。几年来,我们体会到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进行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果很好;有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教育持续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高等教育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14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起到了决定的因素,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本质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明确其重要性,从而探索出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就业;高校毕业生;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预计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左右,而全国就业的增长率较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键取决于在就业市场上有无竞争力。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就业核心竞争力,或称求职核心竞争力,它是来源于管理学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最初由美国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之后,随着核心竞争力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教育领域中也引入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对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套用普哈拉哈德和哈默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内化了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够更加有效地让用人单位快速接纳自己从而取得工作机会的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下一代的生力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1、提升大学生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目前,大学生队伍成为高校就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顺利就业,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升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其顺利就业的根本条件。

2、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促进高校就业工作

目前,高校就业工作被提升到事关高校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高校就业工作,除了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之外,重要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途径。

3、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高校大学生代表着社会的最高学历,他们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能否较好实现就业,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关系到大学生家庭的利益,这是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三、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必须要着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高校要面向社会,整合各种资源,明确办学特色,制定能够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也要通过自身努力,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自我提高。

1、加强素质教育,突出特色教学

高校应该紧扣市场,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毕业生。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据此设置新的专业,开设的专业要有实用性和前瞻性。在教学内容上,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校教育是面向生产和管理服务一线的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现在的学生缺少自我控制力,意志薄弱,缺乏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和奉献精神。因此,对学生加强奉献精神的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应该把学生的专业与个人理想、职业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从内心热爱本专业。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才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职业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来追求。

3、做好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水平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具体来讲,要从思想、心理、政策和技巧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1)思想指导

就业必然会涉及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面对地域、单位、工作岗位等诸多因素,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选择结果各不相同。就业首先是一种思想活动,这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从个人实际和自身特点出发,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到以事业为重,勇于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建功立业。

(2)政策指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成功地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一次巨大的深刻的转变。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就业政策指导,宣传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原则、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同时要对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劳动法规、医疗保险和人事制度等有关政策进行指导和教育,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就业时因对政策缺乏了解而表现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求职技巧指导

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是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交流和选择的过程,更是学生展示自己品质、才能和实力的过程。正确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求职技巧,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指导毕业生了解求职的程序和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如谈吐、服装、姿势等礼仪规范,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包括指导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和求职岗位的相关情况,以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指导毕业生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学会介绍自己,推荐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才能和有关特长,以提高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4)心理指导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是很复杂的,有的缺乏主见、存在依赖心理,有的期望过高、存在失望心理,有的低估自己、存在自卑心理等等。这要求学校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其次,化解学生在就业上的心理负重感,正确分析形势,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参与就业竞争。第三,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调适,消除就业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总之,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工作,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学生工作中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机会,我想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5(7).

[2]朱克勇,卢克祥.刍议可持续发展下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有效培养 [J].高等农业教育, 2010(6) .

[3]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4).

[4]姚圣梅.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7).

[5]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06.24(1).

第15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出炉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出炉(图) ln.sina.com.cn 2017-10-17 09:15 2017年,最后一批90后也上大学了,95后也正式加入职场成为新生代主力军。为了解这届毕业生的职场动向,也为各位职场新人提供一份求职数据参考,本次调查以2017年进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173240个(本科生占比76.5%,硕士研究生占比10.7%,博士研究生占比1.3%,大专生占比10.8%)有效样本,并围绕行业选择、地区分布、薪资等维度展开分析和解读,撰写了《2017高校应届生竞争力报告》,同时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074元,同比上涨14.1%; 67.3%的应届生起薪不足5000元,17%起薪在3000元以下;

学校品牌对应届生薪酬加成作用依然明显,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6018元; 仅有32.8%的应届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工作,在二线城市就读毕业后留下来的超过60%;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名列三甲,中科大首次进入前五。 清华、北大、浙大位居前三,中科大首次进入前五

通过分析国内高校2017年毕业生的起薪、5年薪资成长空间、简历热度、职业成长路线等维度数据建立数据模型,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指数越大,表明该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大,在基础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人竞争同一岗位时,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且未来薪资增长空间更大。

201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榜单前三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进入前五。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有93所学校与去年重合,有7所高校今年最新入围,分别是西北政法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入榜的100所高校分布在33个城市,集中在中部地区和沿海城市。一线城市中,名校云集的北京占据27席,大幅领先其他城市,上海9席;四个新一线城市武汉、西安、南京、天津紧随其后,分别有4-7所学校入围。

下一页

42所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018元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074元,同比上涨14.1%。 从薪资分布上看,有67.3%的应届生起薪不足5000元,3000-5000元区间的应届生最多,共占到总数的50.1%,17%的应届生起薪在3000元以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低薪应届生不在少数,但也有近10%的人起薪超过8000元。 学校品牌对应届生薪酬的加成作用依然明显。2017年,入选教育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018元,比全国高校均值高出20.3%。有7.1% 的双一流大学应届生起薪超过1万元,这一比例是普通本科的5.2倍。

互联网行业热度连续三年提升 金融行业降温

2017年,互联网依然是应届生最心仪的行业之一,首份工作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应届生占比较2016年增长0.52个百分点,连续3年增长。几年前大热的传统金融行业,由于薪资优势逐步减小,在应届生心目中渐渐失宠,选择人数占比较2016年下降近1%。

另外,随着创业公司数量攀升,新兴行业待遇不断提高,公务员热度明显降温,选择进入政府/非盈利机构的人数占比有所回落。

2017年应届生招聘需求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生岗位需求的占比较去年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千人规模以上的企业对应届生需求有所提升。

在这些面向应届生的职位中,绝大部分为市场专员、销售专员、行政专员、客服专员等入门岗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偏对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的招聘需求占比不足10%。 51.8%应届生选择二线城市 首次超过一半

数据显示,2017年,32.8%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工作,2016年这个比例为36%,在2013年则为51%。五年间,选择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数量持续下降。

2017年选择到二线城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为51.8%,首次超过一半,较2016年提升7.8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毕业生留存率超六成

随着二线城市,特别是“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和诸多人才吸引政策的持续出台,毕业后愿意留在读书城市发展的应届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7年,有61.7%的在二线城市读书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当地工作,较2016年增长了7.6个百分点。

而三线城市留守比例虽同样增加了2.8%,但由于工作机遇少、薪资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近九成应届生选择到其他城市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尽管“逃离北上广”现象愈演愈烈,但对于刚从一线城市象牙塔走出的应届生来说,北上广深仍有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巨大吸引力,2017年近90%在一线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深开启职场生涯。(来源:新浪网)

第16篇: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摘要: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将高职教育带动起来,使得高职院校及学生的数量增长非常快。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在高等教育中比例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高职毕业生身上,如果这类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大部分学生就业问题,还能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也被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233-01

1999年,中国的大学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数量,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划时代的改变,由面向少数高质量的学生招生变为面向更多普通人群招生。当前,整个社会博士、硕士扎堆,本科生到处都是,高职毕业生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本不占优势,难度愈来愈大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的困难空前之大。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的要求

职业规划能力缺乏,职业定位有偏差。当前很大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了解个人的长处与自己的性格特点,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识、定位及能力的判断致使其面对就业岗位的选择时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无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导致找工作过程中败给其他求职者或者虽然找到工作了但对工作满意度不高最终离职或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状况出现。

(一)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科学,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高职教育的特色没有突显,对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被重视,致使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技能不如“三校生”的鸡肋境地,在就业大军的竞争中无法突显优势,劣势却很明显。

(二)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端正态度的学生。有百分之九十多的企业认为“态度”在选择应聘大学生时尤为重要,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是企业最看重的,包括较强的团队意识,集体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如今的大学生都是九零后,大多为独生子女,在长辈的宠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性格特征为突显自我,喜欢独处,集体意识淡漠,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的团队教育与培养要有目的,针对性强,采取渐进式的培养方式,可采取课堂灌输与校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

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一)高职学生要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高职学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准确把握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范围,确定自己有兴趣的就业目标,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先下手为强,这样才能避免毕业时盲目,不会临时抱佛脚。

(二)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理论教学并重

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关注重点不是名校、好专业,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以及未来高职生入职后对企业的贡献。所以,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使其在毕业后更有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使得高职院校重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以提高,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所需。

(三)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这种现状提示我们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的效率,这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双师型”专业技术型教师人数不多等现状导致单独依靠校方想让高职生享受全面锻炼,学习实际应用技术水平很难,因而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双师型”专业技术型教师的培养。

(四)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首先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而与学生进行对比了解不足并对其有效的进行指导,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他们早点熟悉社会,给自己的未来工作方向定位,再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日后找工作的方向,并且将就业指导融入实习实训过程中,利用实习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衣学娟.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01):18-21.

[2]刘超.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02):26-28.

[3]谢鑫,刘宁宁.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73-74.

[4]刘佳.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阳慧.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202-204.

[6]蒋勇.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1(08):88-89.

[7]杨欣,刘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20):154-155.

[8]邹群.论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警专学报,2010(03):101-103.

责任编辑:孙瑶

第17篇: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情况调查问卷

工商管理(中美合作)专业就业竞争力调查问卷

您好: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中美合作)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情况,分析研究本专业就业能力的强弱,对现有的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提出肯定及改善意见,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这项调查主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应届及历届毕业生。问卷分为单选和多选,如选项中没有合适的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无须填写姓名,请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每一个问题,您的答案将直接影响本项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请您在忙碌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和意见。未经允许,调查员不会向第三方透露您所提供的信息,衷心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

以下各种陈述是对您的一些基本情况的描述。请您根据您自己本身的情况,选出符合您的描述,分别用字母表示,以下若无特殊标注则均为单选题,如没有所描述的情况可填在“_________”上。

1.您是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中美合作)第几届本科毕业生?届

2.您在就读大学本科期间参加过“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吗?

A.是

B.否

3.您觉得在大学本科期间是否有必要开设“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必要

E.完全没有必要

4.您认为工商管理(中美合作)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较有前途

C.无所谓(不了解)

D.没有前途

5.您觉得外教课是否提高了你的英语水平?

A.是

B.否

6.您对外教课程内容设置上有什么看法?A.丰富

B.一般

C.枯燥乏味

7.您对外教课程数量设置上有什么看法?A.太多

B.适量

C.太少

D.希望取消

8.您对外教课程时间设置上有什么看法?A.太紧凑

B.适中

C.太宽裕

9.您认为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你的今后的发展是否有用?A.是

B.否

10.您是否考过从业证书(比如:银行、会计、证券、CFA等)?

A.是

B.否

11.您对于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什么看法? A.课程空泛,多而不精

B.还可以,现阶段本科的课程普遍都不精

C.合理,主要还是以管理知识为核心的

D.很好,就业面广

12.您对上海理工大学的教育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

B.很满意

C.满意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F.无法评估

13.您认为专业教学中哪里最需要改进?A.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B.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

C.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D.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E.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

F.教师专业能力差

G.教师不够敬业

14.您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否有必要分方向?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必要

E.完全没有必要

15.您大学本科毕业后,选择的方向是

A.直接工作

B.出国留学(跳转至第24题)

C.国内考研 (跳转至第26题)

D.自己创业(跳转至第29题)

E.其他

直接工作:

16.您参加工作几年了?

17.您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什么?

A.工资

B.福利

C.工作舒适度

D.能力培养及发展空间

E.个人兴趣爱好

F.其他

18.对你而言,择业时您面临过什么样的问题?(多选)* A.难以确定就业方向

B.学校声誉的限制(如:

211、985工程等)

C.就业信息量少

D.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

E.缺乏工作经验

F.缺乏社会关系

G.升学与就业矛盾

H.其它

19.您每收到一份邀请所需投出的求职份数是多少?

A.1~10份

B.10~20份

C.20~30份

D.30~40份

E.40份以上

20.您在求职时会主要选择哪种招聘渠道?(多选)* A.人才交流中心

B.招聘洽谈会

C.传统媒体

D.校园招聘

E.网上招聘

F.父母亲戚安排

G.其它

21.您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与您大学本科专业是否相关?

A.是

B.否

22.您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税前月薪是多少?

A.3000元以下

B.3000—8000元

C.8000—15000元

D.15000—30000元

E.30000元以上

23.您毕业后第一个工作单位是?(望填公司全称,若不方便可只填分类)*

(跳转至第29题)

出国留学:

24.您在国外所就读的硕士大学和专业是

25.您每收到一份offer所需投出的申请份数是多少?

A.1~3份

B.4~6份

C.7~9份

D.10份以上

(跳转至第29题)

国内考研:

26.您就读的硕士学校和专业是

27.您就读的硕士学校是否为调剂学校?

A.是

B.否(跳转至第29题)

28.您考研时第一志愿的学校是

(跳转至第29题)

以下均为填空简答题,您的回答对于本次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调查人员不会将您提供的信息向第三方透露。希望您能认真思考,给予真实详尽的答复,衷心感谢您的配合,

29.您认为上海理工大学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是否成功?请写出您的建议和意见。

30.您对目前在上海理工大学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弟学妹有何建议和忠告?

再次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调查时间:2013.4

第18篇:回访校友 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走进企业 回访校友 提高就业竞争力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金孟达、(队友:余文怡)

实践的主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走进企业 回访校友 提高就业竞争力

时间:2011年8月25日

地点:江苏省无锡市东方广场A座16H(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支公司)

增强社会责任感,走进企业 回访校友 提高就业竞争力

————记商学院学院2009级 金孟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布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深入社会、了解国情,

传播现代文明、弘扬科学精神,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作

为学生的我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可以回访小有成就的校友,让我深入企业了解他

们的工作环境,深入的交谈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大学生活。

实践活动中,我和队友受到了生动的人生教育,对如何做人与读书、如何实

现自身价值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做为05的校友,学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校友回忆从找工作到现在小有成

就的艰辛历程,他语重心长告诫我们“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有忧患意识”、

“人生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

他们的人生经验对我触动很大,我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向优秀的校友学习,通过不断的努力进取与坚持不懈来实现自我价值,回报社会。虽短回访的时

间短暂,却切实帮助了我和队友增加对活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了我们主动就业

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激发了我们立志成才,创新创业的信心。另一位在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工作的学姐详细地介绍了她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她首先回顾了当年在江大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经历。她表示,江大扎实的学风和

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她参加工作后的帮助很大。之后,学姐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

学习心得,学习管理学最好有一些社会工作经验作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将学习的知识更好运用和掌握,并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有时候看起来参加工作后

用不到本科期间学习的知识,其实不然,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是融汇贯通的。大

学这几年既学的是知识,也学的是方法,更学的是思想。”她告诉队员们,大学

期间一定要兼顾好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学生会工作能很好的锻炼统筹协调能力、

宏观驾驭能力和踏踏实实做事的能力,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学姐用12个字勉励大家——“诚为先,和为贵,勤为径,信为本”,这是送给江大学子的话,也是她自己人生的守则。

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要尽快实现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必须提高整体素质。一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是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三是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四是应该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总之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

这次社会实践结束,我深刻的反思自己,即将步入大三的我在大学里都学到了什么,回想起两年的这个时候,2009年,一个看似平凡又有些异样的夏天,伴着烈烈的炎日,我们收到一张张喜庆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心情有些激动,有些复杂,百感交集中的我终于卸下沉重的书包,光荣地完成了十二年素质教育。在亲友们的期许和叮嘱声中我们怀揣着极度的憧憬和对自由的向往踏上一列列开往南方、终点是江南大学的列车。军训的日子是痛苦的,烈日下暴晒着笔直的站军姿,军训中几度想要眩晕过去的感觉,在严厉的教官背后比比划划,咒骂该死的军训快过去。然而总是忘不了在军训结束的那一天,看着教官离去的身影,哭红了眼角,一起流走的还有那些起始的青春印记。大学的生活总是掺杂些许的混乱与不合常理。加入了团委,学生会。看着很多人为了一点小利益使出各种手段,身在这个大熔炉中无法脱身,只能不停地历练,焦灼,心里有些淡淡地失落,有时候能看得透,有时候仿佛又看不透。有人说这就是个小社会,却始终无法试验这个社会的真相与深浅。受过屈,吃过亏,于是习惯了心虚的面带微笑,众人面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有点累,有点感觉被束缚,却依然很无力。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穿西服,画淡妆。回家的时候父母说我们长大了,懂事了。聚会上,同学们都说你变帅,变漂亮了。以为自己真的成熟了,然而心底却总还是有个缝隙,无法填补,依然害怕孤单,依旧患得患失。看着镜子中自己日渐清晰的轮廓,反射出高三那间拥挤的教室,书桌上那一摞高过头顶的教科书,复习题,后面是素面朝天、不韵世事、时而酣睡,时而耳朵里插着耳机的我们。有点想念,有点伤

感。09届的我们,赶上了南方雪灾,躲过了H1N1,遭遇了经济危机,经历了物价飞涨,目睹了《2012》。

来不及总结,也无法让它停止,日子总是这样忽快忽慢的从眼底蹑手蹑脚的走过...

你歇斯底里,或醉生梦死,或嚎啕大哭,或仰天长笑!生活依然继续...这一年,大三...

第一次这样的憧憬自己的未来:大三,我能做的更好是吗?有人开始叫我们学长、或是学姐了。在人群中总是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大一的学生。看着经过身边的90后,旁若无人的狂笑着,叽叽喳喳的音调同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看着自己脚下的路,深深浅浅的脚印,只能向前,没有退路。有人找到实习单位了,有人被学校安排实习,有人不得不去了很远的地方。自己像做着一场冗长的梦还没醒过来,挣扎着不得不被遣送到现实的风口浪尖,接受洗礼。有点恐惧,有点不情愿,然而心里又知道,只能奋力的前进、拼杀、退缩不得。陌生的城市亦或不适的环境,那是我们该认真的新起点,还是很迷茫,还是那么不知所措,然而我们都已在路上···不再叛逆了,不再追求独特的个性了,不再棱棱角角、自以为不食人间烟火了。只希望自己是人群中看起来最平凡的一个,安心生活,一生平安。大三,似乎是角色转换的前言,你忽然体会到你早已不再是个小孩子,你有你身上的责任和担当,而你现在才明了,时光已从指缝里溜走两年,希望珍惜还不晚...当所有的时光离我而去,我才幡然醒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这次走访校友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切地认识到,江南大学给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机会,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充实自己,给自己的校园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母校争光添彩,更不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留有遗憾。

----金孟达于2011年9月1日

第19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_SWOT分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SWOT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毕业生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同时外部环境也给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机遇与威胁。

一、优势因素分析

1.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高职院校注重与行业联系紧密,及时了解当前和一段时期内行业的人才状况和人才需求,并且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教学安排、毕业实践。

2.专业技能优势。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大都选用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授课。

3.高职院校普遍实行毕业生多证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基于职业准入制度而形成的。在就业市场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往往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就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书。如我们会计专业毕业前基本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二、劣势因素分析

1.学历层次劣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已不再像以往那样起决定性作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接受的是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

2.专业知识劣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其学制较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制长;同时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如本科院校侧重专业理论,而高职院校则侧重于专业技能;

3.学习能力、可挖掘潜力等劣势。专业技术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想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

三、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的扶持。

2.学校指导就业。为帮助毕业生提高自身的就业力,各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择业技巧、择业心

理和创业指导等多方面为毕业生服务。

3.实习基地。为了使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社会、企业的需求接轨,高职院校除了建立一批先进和颇具特色的试验室和实训场所外,还有相对稳定、能满足教学需要并签有长期合作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

4.职业培训和升学考试为高职学生的“弱势文凭”增加筹码。为了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技能培训,鼓励学生“一人多证,一专多能”,参加“3+1”自考本科和“3+2”专科升本科考试。

四、威胁分析

1.就业形势严峻,供需矛盾突出。自 1999 年扩招以来,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成型的大企业、大公司屈指可数,这种企业吸纳人才的渠道还未真正形成,严重影响了就业;此外,毕业生还承受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三峰叠加”的压力。

2.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重了其就业难度。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实际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三是就业观念保守、陈旧,还适应不了改革后的就业方式;四是积极响应国家“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政策的毕业生还不多。

3.专业技能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在职前即已受到了大量的职业技能训练,在校期间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就业竞争中的有力优势,然而这些优势正逐渐得到普通高校的重视,许多普通高校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等途径弥补其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欠缺,对高职毕业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五、结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后,人才观念正与国际接轨,大学生这个曾经的金字招牌正在失去光泽,高职院校也正逐渐成为培养普通劳动者的基地,需要冷静分析其毕业生的优劣势,客观评价各种外在环境因素,更新观念,理性择业、就业和创业。例如从以往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金融专科毕业生,针对弱势文凭,可将求职岗位定位于对学历文凭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如出纳等。对学校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可按实训主导型课程进行改革,增强实训教学的比重。

第20篇: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就业形势趋于紧张。同样,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择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的现实,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紧迫!所以,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茫茫的待业大军中谋得一席之地尤显紧迫!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 竞争力 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2、.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乏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介绍和学校解决就业。

三、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1、进入大学就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患才不济,而患志不立”(@1)。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大一开始就要全面的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做好相应的规划,利用毕业前的时间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四年时间为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准备,我们毕业后完全可以胸有成竹,更不会感到迷茫。 “没有方向将是最大的失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我真正需要和适合什么工作”,如同正确地做事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大学生应静下心来,审问自己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而思考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2、沉下心来学习,注重知识和理论架构,为将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人都说理论没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部分大学生很自然的认为理论知识太空洞,没实际价值,由此就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中心理和表现在所以大学生中都比较普遍,其实这是很有害、很片面的,这种口号的提出害了很多大学生。实践固然很重要也更实用,但理论永远基础,就是做事情的基石,没用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架构,你做事情会很没系统性,缺乏规范性。只有在理论架构的基础之上去操作具体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完善。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架构,就很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事情就会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所以理论知识实际上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整个系统上来掌握知识,这样什么将来做事情将会做得有的放矢。 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其实,最重要的就在于大学生自己,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也在于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上面,只要我们是合格的人才,就肯定会有企业愿意要我们,企业永远需求优秀的人才,自身没能力,谁也不能救你。所以,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去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待业大军中谋得一席之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就业期望值要适度,心理素质要过硬。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烈,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每个人都非常向往能够去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自身价值的单位去。可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自己遇到的问题越多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压力就越大。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不多,虽然有较高的人生抱负,可是却对这个世界并不了解:不了解事情的流程、不了解人情是非„„所以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他们更希望能够纯粹一点,因为他们在纯真的环境里生活的太久。于是自己就开始退缩,无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就出现了那些投机的人,他们希望能够借助某件事情或者某个平台一蹴而就,迅速的成就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到最后往往会摔的很惨。

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我想最根本的就是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值,这样才能够既保证自己的信心,也能够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位置。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拥有良好的、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完善自我,做好就业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注释: 1.:《晋书·虞溥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2.《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业竞争力范文
《就业竞争力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