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材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19:07: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知识整理 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基础知识梳理

一、注音: 狭隘ài 跋涉bá 沉溺害qiāng 给予jǐ 符箓...nì 慰藉.jiâ 麻痹.bì 戕...lù 钥匙yîo 炽热chì 捏造niē 甄别zhēn 擅长shàn 时髦见zhuï ......máo 真知灼.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溺(nì) 舟楫(jí) 契约(qiâ) 六艺经传(zhuàn) ....B.麻痹(bì) 阿谀(yú) 跬步(guǐ) 木直中绳(zhîng) ....C.戕害(qiāng) 句读(dîu) 槁暴(pù) 跂而望矣(qì) ....D.符箓(lù) 骐骥(jì)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ï) ....答案:C(A契约(qì) B 跬步(kuǐ) D炽热(chì)) ...

三、成语积累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前感到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如: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帮助,恐怕大多数观众面对足球赛只能“望洋兴叹”。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如:从最新的卡通造型到古典花木造型,从工笔画到夸张写意的山水画,指甲盖这么大的地方也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从一类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如: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如:这满园春色,叫人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 【大彻大悟】彻底明白、领悟。如:每病一次都有大彻大悟的感觉,可是归结出来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

【了无一物】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如:说什么一辈子都要一起玩耍,如今想起却成了了无一物的瞎话。 【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如:他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对事情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之上,也说出类拔群、出群拔萃。如:我认为,一块真正出类拔萃的砖头,宁愿在建筑中销声匿迹,也不肯在大道上绊人一跤。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走马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观花”。如: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澳大利亚的学校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记。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你细读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对世事与人性的了解洞若观火。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如:能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而去支援西藏的人,值得尊敬!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如:为人处事要有定见,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如:要想给学生一个清新的课堂,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设计新游戏。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如: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侦辨,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 ....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 ....答案: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

文言文部分梳理

1、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又 曝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③君子生非异也 性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 ..⑤或师焉,或不焉 否 .

2、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2)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3)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吾师道也 (师:学习)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 (师:以„„为师)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益圣 (圣:圣明之人) 愚益愚 (愚:愚蠢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圣人) .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使„„快,走得快。)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耻学于师 (耻:认为„„可耻) 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耻相师 (耻:以„„为耻) .(7)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一:专一) .

3、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参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声非加疾也。 疾 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 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吾从而师之。 从而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而且”; ..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者„„也”,表示判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轻使之然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表示判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无明显标志词的判断,翻译时直接在主语后面加“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示被动) 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确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状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后置,翻译时提到“寒”的前面) 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于师”后置,翻译时提到“学”的前面)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翻译时提到“贤”的前面)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 ;冰, 。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 。 , 。

(4)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5) , ,用心躁也。 (6)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 ?

(7)是故 , , , ,如是而已。 (8)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位卑则足羞, 。

(10)落红不是无情物, 。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材料整合 必修一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

3、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 重点难点:

1、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

2、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尤为议论文)。 教学过程:

一、专题引入(5分钟)

今天我们复习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这是一个探讨经典、探讨读书意义、探讨质疑与创新的专题,也是我们获得教养、完善自我的精神追求的过程。让我们共同诵读专题的导语。

人要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崖”,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读书的欲望。(教材34页专题解读亦可)

1、请举例描述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的途径。(课本内的课本外的皆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研读世界文学。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诵读导语。

解说: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要想清澈可鉴,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同样,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也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求师问道、思考创新。

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断。

(课前布置“构思与主题”答题作业,要求写在书题旁,并能找出最能体现主题的段落) 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注重牵引。

(一)《劝学》

1、说构思和主题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知识,懂得道理,提高修养。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对比强烈鲜明,分析透辟。体现了荀子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论证逻辑严密的特点。

2、鉴赏第三段 第一层:阐释学习的方法——学习在于积累

比喻论证:积土、积水、积善(正面)——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反面)(正反对比)

第二层:阐释学习的态度——学习要有恒心

比喻论证:锲而不舍、蚓食黄泉(正面)——锲而舍之、蟹无可寄托(反面)(正反对比)

(二)《师说》

1、说构思和主题

这是一篇有破有立,有论有证,篇幅短小,立论全面的说理文。文章从立论入手,借阐释老师的职能,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然后联系实际分别反面“师道不传”和正面圣人从师的不同角度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本文所说的从师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以能者为师,向身边人的学习,同样是提高自己思想修养的重要途径。

文章善于从道理和事实两方面说理,巧用对比、排偶展开议论,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2、鉴赏第二段

作者联系实际,通过三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体现了韩柳“文章合为时而作”的文学主张。

第一组对比:圣人出人远,从师而问焉(正面)——众人下圣人远,耻学于师(反面) 观点:圣益圣,愚益愚

第二组对比:爱其子,择师教之——于其身,则耻师焉 观点:小学而大遗

第三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居而笑之 观点:其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

(三)《获得教养的途径》

1、说构思和主题。

读书、从师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则是获得教养的最佳途径。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他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文章中,启发我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中发现世界,认知社会,完善自我。

2、鉴赏第

6、7段

这两段作者提出两种不同层次阅读类型:

一类是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另一类是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

第一类人阅读当作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 第二类人阅读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通过将两者进行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常读常新,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

三、整合专题材料,组合话题作文。

(主要靠教师课前准备,材料主要来自选文)

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个专题3篇选文的构思与主题,并赏析了文中最精彩的段落。从中我们明显地感到:选文都是围绕专题——“学习·教养”。

教养的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赫尔曼•黑塞说,“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我们更要说,每一个人都要阅读经典,拥有教养。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我们美好的情感。相当大一部分经典文章,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着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不凡也流淌着忧国忧民、大济苍生的情怀。每当读到“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苏武挥舞着节鞭,将敌酋的“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承诺看得比鸿毛还轻,比粪土还臭,而将“生是大汉臣,死是大汉鬼”的高贵誓言在心灵深处高高擎起。胡笳幽怨,大漠飞雪,苏武,这个铮铮铁骨的男儿,没有退缩,像高山雪莲那样在恶劣的环境里仍能保持圣洁的品行,仍能对理想执着的守望。他用自己的睿智和忠诚,在史书上写下了不朽的传奇,亘古长存,不会随时间地推移而尘封。

阅读经典文章,能够开发我们的智力。在阅读千古美文的基础上就有了广阔的知识平台,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其记忆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大凡历史上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们无不对经典作品有着反复的诵读。

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只有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直上九万里。”庄子以他的空灵、澄静、豁达而闻名于世。他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孤独的树,从而为我们树立一个难以企及的心灵高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何不委心任去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悠闲的轻唱,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云无心以出岫”的逍遥,追求的是不受世俗污染的超脱尘世的洁净之乡。他放弃了头上的乌纱帽,归隐山林,在没有车马喧闹的山野之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铮铮铁骨。

„„

从师,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教养。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们知道: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当然,也不是每一个都愿从师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瞻仰前贤,我们敬佩他们的为人,并仰慕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馨香。我们更要学习他们从师的风尚。

良好的教养,芳香四溢,能给人以心灵的洗礼。当大地普降甘霖,芳草必将绿遍天涯。同样,当心灵之花朵朵盛开,我们必将生活在一个芬芳的百花园里。

话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从师、读书、融入自然

话题二《开卷有益》 议论文 首段:中心论点 中间段:(1)分论点 读书能够人们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读书能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创造世界;读书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性灵、修养。(意义)(2)辩证地谈论“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 尾段:照应中心论点及标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说课稿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

高二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

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材复习
《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材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