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09:04: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获得教养的途径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

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有所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 1 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2.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3.幻灯展示: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2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四、深入探讨

1.黑塞在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本文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这一主题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为下文张本。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五、小结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六、板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黑塞 内涵 ↓ 途径 ↓ 必要性

推荐第2篇: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传zhu„n戕害qing恢宏hu‰ B、甄别zh…n跋涉b‚宝藏z„ng C、疑惑hu慰藉jiˆ斑斓l‚n D、刻镂lu麻痹pŒ沉溺nŒ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锦缎舟楫传道授业 B、共震共鸣骐骥青出于蓝 C、幻像拓展庸谷锲而不舍 D、无赋暇想晗彰再接再砺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2)你读了多少书,是把书读死了还是读活了,略略交谈几句,别人就知道了你的。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品位赞扬B、云集品位赞叹 C、云集品味赞叹D、聚集品味赞扬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C、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D、他们二人虽有些私怨,但在工作中从不勾心斗角,而是愉快地合作。

5、下列句内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从/而师之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6、下列对作家作口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但丁是法国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描写的是

B、赫尔曼•黑塞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生于德国,后加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荒原狼》《艰难时世》等。

C、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文籍的号命名为《韩昌黎集》。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今有《荀子》一书,是荀子及其门人的著作辑录。

二、(8分,每题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破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颁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而望矣 B、箕答运于渤海之尾 C、衣水犀之甲者

D、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8、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

9、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 B、我曾经整天地独立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向他人学习收获大。 C、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 D、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一会儿向别人学,一会儿自己思考收获大。

10、对上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B、文章很好地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来阐述“善假于物”的重要意义。

C、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独立思考和向他人请教结合起来.这也是上文重点论述的道理。 D、学习可以使人“善假于物”,从而培养起自己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品德。

三、(每题3分,共15分)

临川之东城,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①《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②,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此为其古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孝不知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遥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遣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①荀伯子,南朝宋人。曾做过临川内史。著(临川记)。②张芝:字伯英,东汉人。王羲之曾十分欣赏他的草书,希望能与他齐名。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岂有徜徉肆恣恣:zŒ放纵

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彰:zhng传扬 C、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揭:ji…掀开 D、惟王君之心惟:w‡i只

12、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与一个成语的意义相近,这个成语是 A、狐假虎威B、矫揉造作 C、爱屋及乌D、煞费苦心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池水尽墨②曰王羲之之墨池者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④胸无点墨 B、①辕之尝慕涨芝②徒慕君之高义也③众士慕仰④摹名而来

C、①而使后人尚之如此②礼尚往采③马超、韩遂尚在关西④且庸人尚羞之 D、①然后世未有能及者②而因以及乎其迹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④及花之既谢

1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而使后人尚之如此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A、让后人崇尚到这地步被来世的人怎么样呢 B、让后人像这样崇尚影响遍及后世的情形将怎么样呢 C、使后人尚且如此对于来世的人有怎么样呢 D、使后人如此重视被来世的人重视又到怎样的地步呢

1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王右军是王羲之的别称。

B、曾巩认为临川的墨池确实是王羲之当年练习书法的地方。 C、王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D、曾巩写此文的目的是赠送好友,勉励他向王羲之学习。 E、“教授王,君”是州学舍中的一位姓王的教师。

F、在文中,曾巩肯定了王羲之学有所成是由于自己的努力,以此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四、(11分)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2分)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①改为: ②改为:

18、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不超过30字)(4分)

牛顿看到成熟在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朝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肿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

参考答案

1、D(麻痹bŒ)

2、A(B、共振C、幻象D、遐想)

3、B评析:本题考查区分和使用近义词与同音词的能力。“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1)句说的是记者,显然应用“云集”。故可排除A、D项。“品味”为“尝试滋味;品尝”意,动词。而“品位”为“素质”意,名词。(2)句选“品位”得当。“赞扬”有“称赞”和“表扬”的意思;而“赞叹”只有“称赞”之意。对于曹操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等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只能“称赞”而无法“表扬”,所以(3)句用“赞叹”贴切。

4、C评析:本题考查成语。“明日黄花”比喻过了时的事物。用在此处不当。

5、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B (A、但于是意大利人。B、《艰难时世》是英国作家独更斯的作品。C、昌黎是韩愈的籍贯。)

二、

7、C

8、B

9、B

10、C

三、

11、A

12、C

13、B

14、B

15、BDE

四、

16、(1)青定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是比水更冷。 (2)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7、①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 ②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18、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岱宗(dài) 温馨(xīn) 阐明(chǎn)游目骋怀(chěng) B伫立(zhù) 糟粕(bó) 租赁(lìn) 舐犊情深(shì) C和煦(xù) 鞭笞(tái) 揣摩(chuǎi) 长篇累牍(dú) D慰藉(jiè) 阔绰(zhuò) 驾驭(yù)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蛰居 按部就班 迫不及待 水火不相融 B.描摹 我行我素 一股作气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竣工 不落巢臼 五脏六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寒暄 万籁俱寂 草菅人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 群众的意见。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倾听 熏染 不但/而且 B.聆听 熏染 不仅/反而 C.聆听熏陶 不但/而且 D.倾听 熏陶 不仅/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面对滔滔洪水,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断与洪水搏斗,抢救落水的群众。 C.张明思维活跃,常常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博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D.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技,愚弄天下,尤其可恶。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弘? B.恩格斯曾高度评价笛卡尔的成就:“正式辩证法哲学家笛卡尔使数学有了这种地步。”(反杜林社论) C.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的东西。” D.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 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⑤⑧ B①③⑥⑦ C①④⑥⑧ D②④⑤⑦

推荐第3篇:《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近几天,我对《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背景及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我个人认为,读书尤其读名着,有时和人的年龄有关,欣赏的角度不同,收获也不同。有时一本好书,放置一段时间再读,会有新的兴趣。

对此,我深有同感,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感受,使我感觉到读书也是一种习惯,读书的收获会让你爱上读书。每晚睡前,我都会翻上一篇杂志,一段历史,读书使我了解了俄黄女英、房谋杜断等历史典故,使我明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世间百态更让我同喜同忧。最喜欢的当数《三分钟经典》,读后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现在尽管我还没有研读经典,但我不再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读书,每天睡前读一读书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想,获得教养不一定要从读经典名着开始,其实,在慢慢养成的读好书的习惯的过程中,你就已经获得了修养,喜欢读书也是一种修养。

推荐第4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了解关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设想]

1.进入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因此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步骤与方法。对于学习目标2,可以采用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来实现。

2.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知道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使用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讨论:

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

明确:问题

1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问题2.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结合课文“问题探讨”读文章。

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

(1)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寻找中心论点——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入手来把握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

(4)内容小结: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2.揣摩语言,讨论问题2.

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第一段的意思。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答: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分析观点,讨论问题3.

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

答: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4.引发思考,讨论问题4.

本专题的文章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是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可以联系这方面的体会去谈。

5.难点问题: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三、回顾反思,明确读书之道

讨论:第一部分学习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可以分几个层次讨论展开探讨。

1.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2.第1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

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的第二部分学习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四、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下课

推荐第5篇:获得教养的途径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2007/04/11 上午 10: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

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那么首先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1、什么是教养。在文中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下面我请同学朗诵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找出相关的词句?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2、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问:

1、那么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什么是经典呢?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以上是同学们对经典的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是如何诠释“经典”的?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的观点 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那么同学们都读过哪些经典呢?从这些经典中你学到了什么?(讨论) 如《水浒传》朋友之间的义气,除暴安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应碌碌无为„„ 我们从经典当中学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些是经典对我们人生的意义,这是我们的理解,那么黑塞又认为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呢?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笔画出答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经典只是指文学作品吗?经典的范围很广泛,培根曾说: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我们可以在阅读经典中养成好的品质,但并不是说读了经典,这些品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读经典是要讲究态度和方法的,那么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三四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C、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五、结束语: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半道上”!

在今天这篇课文当中,黑塞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主要是研读世界文学,阅读经典,那么还有没有其他获得教养的途径呢?(学生讨论回答)

、学会反思

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教师(边走动边提示):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推荐第6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中心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我提问,通过文本的解读,自我解答,提高问题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如何来正确对待书籍的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月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不知道该去读一些什么书该怎么来读?黑塞的这篇《获得教养的途径》从教养入手,耐心的教导学生读书的意义,如何来读,对于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黑塞对于教养和阅读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2、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于经典的精读深读新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突出问题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这篇文章,由于它有较强的说理和逻辑性,因此,较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和文本展开直接的对话和问答。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清华学子刘海洋浓硫酸伤害公园黑熊的新闻;同时展示海子的诗《答复》中的一句诗:当我痛苦的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提问为什么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会做出如此不堪的行为,为什么一位穷困潦倒的诗人却说自己并非一无所有?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贫困和富足。那么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的学习,看看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有没有新的启发。

二、新课教学

1、提问:请同学们设想如果自己是作者或者是考生,拿到这样的作文题目,你会从哪几个角度去行文?

1、什么是教养?

2、获得教养有哪些途径?

3、这些途径是如何来提高人的教养的?……

2、老师范读

1、2段,学生思考以上自己提出的问题。

黑塞在写这片文章的时候也象大家一样想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他在文章的开头就重点说明了这些问题,下面老师读一下文章的12段,同学们自己思考以上问题。注意筛选和提炼文章所给出的信息。 (1)、什么是教养: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自我提高、自我追求的意识。 (2)、获得教养的途径:研读世界文学。

(3)作者为什么说研读世界文学就能获得教养?世界文学的价值在哪里?(筛选提炼原文中的信息回答)

使你感到幸福和满足;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使我们集中心智;正视人生,让人生变的越来越充实。 (4)、对于世界文学作者用了研读而不是阅读,那么作者认为应该怎么样来研读?

逐渐的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黑塞认为仅仅这样我们读了世界文学作品,并进而提高我们的思想,并且读的越多,我们的修养就越高吗?显然没那么简单,在下文中作者有一句话经典的简练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是哪句?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后者杰作的价值我们已经在前面分析过了,那么我们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大家在速读一下前面两段,思考一下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1)、教养的获得往往需要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和人格。

作者提倡一种怎么样的阅读:爱的阅读。

(2)、自我的价值还是一种敬重知识的态度和对文明文化的一种追求。

4、通过刚刚的问题探讨,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大家对于第一部分的还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自己看法的地方?我们拿出来一起探讨和研究。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教养的内涵和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那么下面大家猜测一下,他应该来和我们来谈什么了呢?如何来读才能获得教养?下面就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部分,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完成阅读的目的,提高教养?哪一部分人?要怎么样来读?请大家速读67两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上面的问题,并找找文中让你感受较深的语句来谈谈。

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黑塞告诉我们要怎么样来读名著阿?大家能不能找找从文中找找答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你的读书体会。

读书要精读深读新读。

作业布置:选一篇对你影响最深的作品谈谈体会,推荐给同学。

6、大家来看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超现实的幻象和人类的容颜指的是什么?

人类的精神家园,建构在书籍上的人的精神财富。

7、读什么?

布置引导学生读《现代语文》初二下第一单元与文学对话。

【课堂小结】

人的这种精神家园是不是一层不变凝固着的,当然不是。因此对于这种精神的追求,也就是教养,也应该是怎么样的?真如作者在一开始所说的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永远都在半道上。所以我们说教养的获得应该是随处可以获得却从不停歇。

【教学反思】

这堂课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的感情和情绪没有跟随老师走进课本,没有真正的进入对于文本的质疑和思考,虽然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将文章的脉络,作者的观点和论证的手法了解清楚,但是对于一些相关性的问题还没有能深入进文本。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只是点到即止,没有能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引导,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和注意的环节。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2、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3、幻灯展示: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A.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教师: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C、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四、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教师(边走动边提示):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五、结束语: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半道上”!

推荐第7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瑞士]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教养的内涵。

2.认识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探讨教学方式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

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重要信息,整合问题要点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整体把握】(检查预习)

(一)什么是真正的修养(1)

意义: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形式:永远都在半道上

目的: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二)获得教养要读杰作(2-5)

上南中学 杨锦平

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必须以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 现实中有的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

(三)获得教养要反复读杰作(6-7)

以儿童的阅读为例介绍两类阅读,以过程与结果的对比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 以自己的阅读来说明反复阅读经典后的感悟与发现。

二、讨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讨论,交流

什么是“教养” ?

辞典: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瑞士)赫尔曼·黑塞: “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问: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教养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

有“教养”的例子。

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三、研读第一部分(第1节)

第①节,简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1)“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真正的修养”有什么特点?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

上南中学 杨锦平

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在此指出了“生存手段”与“生存境界”的区别,请从文中找出分别指向它们的话语。 生存手段: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生存境界: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努力。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四、研读第二部分(2-5节) 1.第②节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研读世界文学。作者为什么强调阅读“世界文学”?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了。而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如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国内有学者曾著文从“思、诗、史”三个角度或标准来把握文学经典:

第一,在精神意蕴上,文学经典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它往往既植根于时代,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品格,又概括、揭示了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的意蕴,具有超越的开放的品格。

第二,从艺术审美来看,文学经典应该有着‘诗性’的内涵。它是在作家个人独特的世界观渗透下不可重复的艺术世界的创造,能够提供某种前人未曾提供过的审美经验。

第三、从民族特色来看,文学经典还往往在民族文学史上翻开了新篇章,具有‘史’的价值”。(黄曼君:《回到经典重释经典——关于20 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文学评论》2004 年第4 期。)

经典是那些能够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 首先,从本体特征看,是原创性。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创造,凸现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富有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莎士比亚之于英语与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语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新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富于民族的精神气质。

2.第②节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

上南中学 杨锦平

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3.第②节中,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它决不是消遣;不是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不是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4.阅读文章第④节:

A.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①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 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B.思考:文学经典阅读的不景气原因是什么? 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曾有学者连续三年对自己所教的3000 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 %以上的人选择阅读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30%阅读网络文学与畅销书,25%上网、读休闲杂志外几乎不看“整本书,舍得上网消费但几乎不买文化书籍的超过50%。

——杨棣.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科版),2004,(1) 另有学者对主要包含传统文学经典的中学生必读书目的“跟踪”调查发现:阅读名著的仅为10%,从1990年的第三位下降到2002年的第七位;阅读类型集中在卡通画、“快餐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上,内容偏爱时尚流行、轻松刺激,兴趣呈现感性化、表浅化。

——汪海龙.推荐书目的尴尬 .拓展视野,2002,(1) 文学经典阅读的不景气原因是什么?

首先,文学经典自身的高度导致其“曲高和寡”。

伟大的经典作家是高山,仰之弥高;是大海,深不可测。正如有人评莎士比亚是“不可超越的障碍:不管你是谁和身在何处,他总是在观念上和意象上超过你。他使你显得不合时宜,因为他包含你,而你却无法包含他”——[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M].译林出版社,2005:17;20.)

与经典作家对话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修养的。若想达到巨人的高度或站在巨人的肩上是非常不易的。因而在这由文学巨人所组成的重重“障碍”面前,胆怯的、心虚的、修养不深的读者无法克服好逸恶劳等人性弱点而选择逃避之策,远离经典。

其次,时尚的诱惑过多。

在物质贫乏、娱乐较少、书籍奇缺的环境里,求知的渴望使人废寝忘食、如痴如醉。而今诱惑太多,物质的诱惑令人苦闷彷徨,感官的诱惑令人心旌摇荡,不良读物的诱惑令人精神空虚。感官愉悦只需投入金钱、时间与精力,而不需素质与水平,准入标准低,常常令人乐而忘返。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沉溺于其中,得到的是感官的消费、视觉的盛宴、本能的冲动和器官的呈现,留下的是文明的碎片、精神的废墟,付出的将是尼尔•波兹曼所说的“童年的消逝”与“娱乐至死”。

可以说,传统经典与娱乐时尚二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张力:经典的斥力与时尚的引力共同凸显了人性的弱点,使文学经典遭到空前的冷落。

“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我拥有观点,却没有原则;我有本能,却没有信念。” “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结束媒体生活对我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我世界的办法。”

——[美]大卫•丹比.伟大的书•导言[M].曹雅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大卫•丹比,美国《纽约》杂志的电影评论家。)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上南中学 杨锦平

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5.阅读文章第③、④、⑤节: 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态度:(文章第③节)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文章第⑤节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方法:文章第③节)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文章第④节)作者主张 “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五、研读第三部分(⑥-⑦节)

1.第⑥节作者以儿童阅读不同发展趋势为例,形象地介绍了两类不同的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概括。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作者通过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2.第⑥节内容与中心论点有何联系?

本文论述的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段文字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读书可以使人进入美妙的境界,而这正是作者所阐述的教养的较高境界。

3.第⑦节中说“每一位思想家……的共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经典之美和魅力是无穷的,因而它能常读常新;阅读者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水平、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也使他在阅读经典时获得新体验、新认识、新理解。

4.文章第⑦节中,为什么强调作品要精读?

精读是深入经典作品其中的重要手段。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

5.作者在举自己例子证明时说(第⑦节)“它完全变成了另一本书”,另一本书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反复阅读后对书有了新的认识,看出了它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反复而认真的阅读经典能给我们带来巨大收获。

6.文章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哪些人?“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什么?

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指通过阅读获得了教养的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新体现出来的人类共同的精神。如:爱、对生命的敬重等。

7.文章第⑦节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六、总结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在这篇随笔里阐明了一个认识,即不仅要注意博览群书,尤其是读经典,而且要重视“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了解阅读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上南中学 杨锦平

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七、引导反思

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八、作业:

【板书设计】

课文思路与结构:

(一)什么是真正的修养(1)

(二)如何获得教养

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杰作(作用)(2) 阅读杰作的前提:表明“自己的价值”(“爱”“敬重”“心”)(3) 阅读杰作的态度:屏除错误,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4)

(三)阅读杰作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阅读杰作的作用:进入美妙的境地;常读常新,磨砺思想(

6、7) 阅读杰作的方法:反复阅读(7)

【附录】

导入语选刊

1.“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1946年):(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安德烈•奥斯特林)

今年诺贝尔奖金授予德国出生的、备受广泛欢迎的作家赫尔曼•黑塞,尽管他遐迩驰名,但仍从事创作。黑塞今年六十九岁,回顾以往,成就卓著,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多种,部分已译成瑞典文。

在德国作家中,他最早摆脱政治压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定居瑞士,并于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然而,由于血统和社会关系的原故,黑塞认为他既是瑞士人也是德国人。大战期间,他在一个中立国避难,使他能够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从事其重要的文学创作。当前,黑塞和托马斯•曼是当代文坛上德国文化传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

黑塞多方面的才华使他的作品对我们特别具有吸引力,也使他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对这一切都作出公正的评价是不可能的。他是位有争议的同时也是坦白的诗人,具有南部德国的思想意识,以自由和虔诚兼而有之的非常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有激昂的反抗倾向,都是燃烧着的火焰,一旦他认为神圣的东西受到威胁,就会由梦想家变成斗士。如果忽视这一点,就可能把他当成浪漫主义诗人。

上南中学 杨锦平

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黑塞在他的作品里说过,人绝不能满足现姿态,既不应仰慕也不应崇拜现实,因为现实粗俗不堪、令人失望、满目凄凉,只有证明我们有优势的力量来否定它,才能改变它。

给黑塞授奖比确认他的声望更为重要,奖励是尊重诗人的成就,这种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位善良的人在斗争中的形象。他在悲剧百出的时代里,极为真挚地恪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斗的武器。

遗憾的是由于健康的缘故,诗人未能前来斯德哥尔摩,瑞士联邦共和国的公使将为他代领诺贝尔奖金。

阁下,现在请您接受国王陛下亲手授予的、瑞典学院颁发给贵国同胞赫尔曼•黑塞的诺贝尔奖金。

2.同学们,你喜欢读书求学吗?读书求学会伴你一路成长,牵引着你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你,向你展现迷人的魅力,让你了解我们生活以外的大千世界;它像一位阅历丰富、睿智无比的老人,让你痴迷,让你崇拜。它会带你步入文学的殿堂,给你灵感,熏陶你的品性、修养,净化你的灵魂,让你从一个无知的顽童成长为一位知书达理、谦谦有礼的青年。

每每夜深人静,你可以独处书室,不受尘嚣喧扰,物我两忘,且任思绪在书海的世界里遨游;可以走进无穷无尽小说世界,让心灵的共鸣在心潮泛起圈圈涟漪;也可以步入恬静、清幽的湖光山色小品中,领略风光秀丽、姿态万千的自然景色;还可以闯进清新、幽雅的散文天地,随心所欲地漫步其中……你会相信,人心至灵至动,惟有读书求学才能保养它。航海者有磁石来护养指南针,对于生活大潮中的每一个激流者来说:读书求学才是保养身心的最佳磁石!

3.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就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为了加深这方面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学习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

4.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从这段文字可看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这篇随笔又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重点词语】

教(jiào)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也指教育培养。(jiāo:教书、教唱歌)

狭隘(ài):宽度小;范围小;(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

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品,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沉溺(nì):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

丰盈:富裕;丰富。

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契合无间。 慰藉(jiâ):(书)安慰。

望洋兴叹:今多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 积累(lěi)——罪行累累(lěi)——果实累累(lãi)——累(lãi)赘——劳累(lâi)

上南中学 杨锦平

7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戕(qiāng)害:伤害。 痴迷:深深地迷恋。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象牙海岸:欢乐的天地。

宝藏(zàng):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cáng:藏书)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不计其数(shù)——数(shǔ)典忘祖——数(shuò)见不鲜

瞬(shùn)间——刹(chà)那——霎(shà)时

【名家介绍】

(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内容,了解学生的阅读面或知识面。)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光辉的天才的代表。马克思赞誉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等。

但丁——(1265—1321),世界文学大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抒情诗《新生》、长诗《神曲》。

开普勒——(1571——1630),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的、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耳姆,1955年4月18日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之一。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来到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1940年取得美国国籍,1945年退休。

歌德——(1749—1832),德国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和散文家,伟大的学者。代表作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悲剧《浮士德》。

上南中学 杨锦平8

推荐第8篇:《获得教养的途径》说课稿

必修一 ·获得教养的途径·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必是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习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四、说教法学法

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

明确: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归纳:

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却,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经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1

必修一 ·获得教养的途径· 经典的力量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四、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

五、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六、拓展: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

八、版书设计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途径

研读“世界文学”,即阅读经典。

爱的阅读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2

推荐第9篇: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课标要求

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等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2.重点字词音: 闲暇( ) 斑斓( ) 狭隘( ) 慰藉( ) ....麻痹( ) 戕害( ) 符箓( ) 恢弘( ) ....

四、课堂笔记 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讨论本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研读课文

一、对“教养”的理解

1、请同学从第一自然段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请同学们写出5种有教养的表现即可)

二、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归纳)

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三、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1、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2、思考: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结合自身读书经验谈谈)

课堂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五、当堂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跋涉 ( ) 闲暇( ) 斑斓( ) ... 狭隘 ( ) 慰藉( ) 恢弘( ) ... 麻痹 ( ) 戕害( ) 符箓( ) ...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枕藉 嘉奖 群贤毕至 并行不背

B.渎职 坦荡 敝帚自珍 沧海桑田

C.题签 泻露 川流不息 要言不烦

D.寒喧 膺选 覆水难收 涣然冰释

三、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对“教养”(即精神与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的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 )和扩展。

2.最重要的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进而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增强 逐渐 领略 B.增强 逐步 领悟 C.加强 逐渐 领悟 D.加强 逐步 领略 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溺(nì) 舟楫(jí) 契约(qiè) 六艺经传(zhuàn) ....B.麻痹(bì) 阿谀(yú) 跬步(guǐ) 木直中绳(zhîng) ....C.戕害(qiāng) 句读(dîu) 槁暴(pù) 跂而望矣(qì) ....

D.符箓(lù) 骐骥(jì)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ï)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锻炼 斑斓 训诫 锲而舍之 B.驽马 灸热 寂寞 金石可镂 C.慰藉 闲暇 喧响 出类拔萃 D.蓬勃 彷徨 桑梓 蓬荜生辉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教养”也即精神与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 和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弱其中的杰 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增强 逐渐 领略 B.增强 逐步 领悟 C.加强 逐渐 领悟 D.加强 逐步 领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 ....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 4

A.《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C.荀子,名况,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1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乏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7.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 A.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C.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8.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9.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个性或人格”具体指什么?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10.“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1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联系全文回答。)

推荐第10篇:高二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

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2、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3、幻灯展示: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A.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教师: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C、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四、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教师(边走动边提示):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五、结束语: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半道上”!

第11篇:2.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2.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2.3《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文精解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a)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b)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段解:第1段开宗明义,简要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目的

为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真正的教养

形式

永远都在半道上生存于永恒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c)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a)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b)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c)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d)

层解:本段强调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e)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f)

层解:强调以人为本,读书上是心灵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g)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h)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a)层解:从流行文学中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阅读的层次。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b)段解:第2-5段,展开具体论述,分析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途径

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

前提

人格与个性

误区

错误读书观

二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号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c)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d)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e)层解: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界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无比,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a)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c)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d)层解:以现实生活中别人和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段解: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

阅读经典获得教养必要性现实生活自己的阅读体验a“具体的目的”指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这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教养是为了自我的完善,并不是只为提高某种能为人所用的本领和能力。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则是人生的境界。b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阐明了什么道理?这里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点出了修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意在阐明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c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a第二段中,这些语句与第一段“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相照应,突出表现了什么?突出表现了真正的修养是永无止境的。

b“沉溺”一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妙处?“沉溺”一词点出了经典的魅力,点出个体与经典息息相通的联系。c“这”指代什么?“这”指代选择杰作,领略思想,使自己紧跟人类前进的步伐。d这两句用什么手法指出读书的意义?这两句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指出读书的重大意义。e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有志者用读书得来的思想补充和完善自身素养的欠缺,而不是靠纯知识性的积累。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作者以人为本的思想。f作者用三个否定句,目的是强调什么样的观点?作者这样说,是因为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和轻视读书的现象,作者目的是强调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g“泡”“呆”这两个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泡”“呆”形象地点出当今之世为数不少的轻视读书的年轻人的做法,与作者提倡的观点形成对比。h作者为什么说单靠报纸和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因为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从流行文学中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a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①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b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阅读的什么态度?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怀着崇敬之心来体会,否则难以体会到经典的价值。c这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这里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文意更鲜明突出。将“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与“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进行对比,突出了爱和敬重的阅读。d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里用了形象的比喻,点出名著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阅读者,永远放射着异彩。e作者这种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什么?作者这些生动的语言,再次强调了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悦,同时这种精神的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a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言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会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b作者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结合自身读书的经历说明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魅力和个性是无穷的。c这几句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这几句话说明了,人类的经典虽然各有不同的魅力,但一些主题却是永恒不变的,譬如说,对幸福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褒扬、对罪恶和痛苦的仇恨等。d本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这一段在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12篇:《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doc1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

主备人:武京丽2006/9/19

一、学习目标:

1.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探讨阅读经典通过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基础知识梳理:

1.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音

跋()涉沉溺()慰藉()戕()害 ....

麻痹()符箓()给()予恢()弘 ....

狭隘()消遣()时髦()闲暇() ....

咒()语慰藉() ..

2.正确识记下列多音字 枕 藉西 藏() ..

藉藏

狼 藉藏()书 ..

3.正确识别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永恒()跋涉() ..

墙垣()频()繁 ..

横亘()步()伐 ..

狭隘()余暇() ..

自缢()完美无瑕()..

洋溢()闻名遐()迩 .

谥号()久假()不归 .

4、词语释疑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

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色和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睛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

见。

5、近义词辨析

幻象·幻想

幻象:幻想出来的或幻觉产生的形象,名词。

幻想:(1)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像。(2)这样

的想像。

摸索·探索

摸索:(1)试探着(行进)。(2)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呈现·显现

呈现:显出;露出。如“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显现:呈现;显露。如“雾气逐渐消失,重叠的山峦显现出来。

精细·精致

精细:除了形容艺术品等东西外,还可以形容做事情特别细心。

精致:特别细致而精巧,具有喜爱的色彩,一般形容工艺品等。如“精致的瓷器”。收集·搜集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6、文学常识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 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1904年,发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外有长篇小说 《在轮下》、《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其中《荒原狼》被托马斯·曼誉为 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课文内容解读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试简述说明。

2.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和

“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3.作者为什么强调阅读经典?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4.思考下列语句的含义

i.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

便有意义。

ii.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

iii.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iv.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

的符箓和咒语)。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岱宗(dài) 温馨(xīn) 阐明(chǎn) 游目骋怀(chěng) .....

B伫立(zhù) 糟粕(bó) 租赁(lìn) 舐犊情深(shì) ....

C和煦(xù) 鞭笞(tái) 揣摩(chuǎi) 长篇累牍(dú) ..

D慰藉(jiâ) 阔绰(zhuò) 驾驭(yù)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蛰居按部就班迫不及待水火不相融

B.描摹我行我素一股作气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竣工不落巢臼五脏六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寒暄万籁俱寂草菅人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A.倾听熏染不但/而且B.聆听熏染不仅/反而

C.聆听熏陶不但/而且D.倾听熏陶不仅/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

叹。 .

B.面对滔滔洪水,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断与洪水搏斗,抢救落水的群众。 ....

C.张明思维活跃,常常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博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

D.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技,愚弄天下,尤其....

可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反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

B.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

C.爱因斯坦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丰富的兴趣和浓厚的知识。

D.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

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弘?

B.恩格斯曾高度评价笛卡尔的成就:“正式辩证法哲学家笛卡尔使数学有了这种地

步。”(反杜林社论)

C.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的

东西。”

D.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但

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⑤⑧B①③⑥⑦C①④⑥⑧D②④⑤⑦

第13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案

高一语文教学案一体化

《获得教养的途径》

编制人:顾锁朝 编号: 8 课时:1

一、课标要求

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等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2.重点字词音: 闲暇( ) 斑斓( ) 狭隘( ) 慰藉( ) ....麻痹( ) 戕害( ) 符箓( ) 恢弘( ) ....

四、课堂笔记 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讨论本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研读课文

一、对“教养”的理解

1、请同学从第一自然段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请同学们写出5种有教养的表现即可)

1

————————————————————————————————————

高一语文教学案一体化

二、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三、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1、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2、思考: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结合自身读书经验谈谈) 课堂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2

————————————————————————————————————

第14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奥黛丽赫本年轻时与老年时的照片。“如果一个女人不漂亮,就夸她身材好;如果身材不好就夸她可爱;如果不可爱就夸她幽默,如果不幽默就夸她有内涵”。说气质美女,气质由内而外,是内在的涵养,是心灵的教养。女生获得教养是获得永恒美丽的必备条件,男生获得教养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获得众人的认可。

1.走进作者:最近有一位中国大陆公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随之来的,不是中国人圆梦诺贝尔的喜悦,却是一片质疑与争论。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一个常常引起争议的奖项,而今天我们所要接触得作家 赫尔曼·黑塞正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1946年他凭借《荒原狼》这一长篇小说获得这一奖项。黑塞出生于一个传教士世家,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受家庭的影响,黑塞在1891年(14岁)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毛尔布隆神学院。但是,他并不喜欢那里的寄宿生活,但半年后就逃离了。他的优秀作品大多数创作于一战后,这一时期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 2.文本分析

(1) 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黑塞认为的教养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明确:“精神和心灵完善”。

“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永远在半道上” 说明真正的教养是一种不断努力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新的目标,上一个目标的完成也是对下一目标的激励。

(2)请大家齐读第一段,说说“真正的教养”有没有目的?如果有,是什么?

明确:教养的目的是自我完善,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 中的“具体的目的”是指功利的目的,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升学、做官,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出来的就是一个个范进、孔乙己。唐骏的假文凭事件,用假文凭来获得社会地位,声誉,是一种急功近利地做法。 (3)我们已经知道,教养不带有功利色彩,只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意义”,那么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4)你读过经典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经典”?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阅读经典? 请学生回答。

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

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无独有偶,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黑塞在本文第七段中以自身的经验说,“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对作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刘墉写给女儿的信(谈读经典):

我们常形容男生追女生的“君子好逑”,则出自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里还有一首《氓》,描述一对男女的自由恋爱,也写得传神极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是“臭男生笑嘻嘻,抱着布来换我的丝,其实不是真来换丝,是想来接近我。”你说《诗经》是不是很好看? 诗经虽然距今已经有三千年,但是写作技巧非常高明,单单前面我举的这些例子中,就已经用了“比”、“兴”和“赋”三种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像是“美女如云”。“兴”是从远处谈起,先说河上沙洲的水鸟在叫,把大家的兴趣带起来,再引到君子好逑的主题;至于“赋”,则是开门见山地直说:“你哪是来换丝啊,根本是打我的主意!”

(5)我们为了获得教养而去阅读经典,那具体来说,我们会有哪些收获呢?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6)作者为了进一步说明经典对于人生的益处,还引出了流行文化,自读课文第四段,思考流行文化有什么特点,它与经典文化之差别。

明确:流行文化举例:快男,超女,修仙小说,玄幻小说。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而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7)经典是凝聚了历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它意味深长而难品读,那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杰作的真正价值呢?

明确: 第五段“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8)“自己的价值”具体指什么呢?注意“先得”,也就是说“自己的价值”是指一种前提。 明确:个性或人格。具体来说就是爱的阅读,经中国的知识和心的教养,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才能体会出杰作真正的伟大之处,否则只是浪费时间。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9)如果我们带着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

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10)同学们,既然阅读经典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养,那是否书读得越多越好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读书观?

明确: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经典就是常读常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公认《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名著,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它,你认为《红楼梦》讲的是什么故事?刘心武在里面读出了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周汝昌读出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贾宝玉和史湘云最后走到了一起,设计师从中读出了园林建筑艺术布局,美食家从中读出了红楼食单,医学家从中读出了各种美容,养生的秘方。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3.总结与扩展:

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是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可以联系这方面的体会去谈。

第15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力目标: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正、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阅读经典,继续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2、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重点难点:

1、阅读经典与获得教养的关系;

2、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这是瑞士作家赫马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阅读经典作品。

三、走进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等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四、生字词积累

狭隘(„i)跋涉(b‚)沉溺(nŒ)麻痹(bŒ) 戕害(qing)给予(j‹)符箓(l”)恢宏(hu‰)

五、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1)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六、围绕课文的内容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1、真正的修养是什么?为什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经典? 提示: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修养和教养的人生存的境界。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获得作家和思想家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 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呈?这些体现说明了什么?以你读过的中国古典名著为例。

提示: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就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4、本文论述观点时,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提示: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等。

七、学生质疑

八、总结

经典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将久久地感动你,抚爱你。

九、作业布置:

1、阅读《语文读本·必修一》中“寻找精神家园”中四篇文章,摘抄优美和经典文句。

2、选一篇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自己对读经典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第16篇:《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答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教师版)

课 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 ài ) 沉溺( nì

)

要挟( xié )

赤裸( luǒ )

....雏形( chú

) 麻痹( bì )

戕害( qiānɡ)

恢宏( huī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

敝开(

)

书藉(

)

篷勃(

) 时毛(

)

斑澜(

) 异采(

) 答案:敝—敞 藉—籍 篷—蓬 毛—髦 澜—斓 采—彩 3.成语积累。

(1)仰视海神而发出叹息。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多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

) (2)举一事理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由此知彼触类旁通。是一个褒义词。(

举一反三

) (3)无法计算数目,意谓很多。是一个中性词。( 不计其数

) 4.文学常识。

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20世纪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__________令他一举成名。除了小说创作外,他也致力于__________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获得__________文学奖。

答案:《彼得·卡门青》 小品文 诺贝尔

二、课文探究导引:

1、理清文本思路。

明确: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2、“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1、第二段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

明确: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于杰作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4、文章第七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获得教养的途径》第1页

明确: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第2页

第17篇:10《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最新)

苏教版第一册教案浦培根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

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2、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3、幻灯展示: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A.讨论,交流: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能时时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四、我们为什么要反复阅读经典?

1、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

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可以领受一切时代和民族的精神。

2、作者反复阅读经典后,有些什么样的感悟和发现呢?

明确:“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五、课外阅读比较——名人读书观与黑塞读书观

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培根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六、结束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一本本好书,就像一艘艘船,把我们引向更广阔的海域。…… 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半道上”!

七、结构思路分析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第二段至第五段,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

第六段和第七段,获得教养要反复阅读经典。

八、布置作业

第18篇:10《获得教养的途径2》教案(最新)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方法]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探讨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安排一次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要作出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总爱把青春比作远航的帆船,需要动力、明确的方向和积极的心态。感谢新教材,“吟诵青春”板块让我们获得了前进的动力,“设计未来”板块让我们的航行有了明确的方向。那么,拿什么保证它稳健自如、意气风发地驶向彼岸呢?

我们应该探索获得教养的途径了。在《获得教养的途径》里,文章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途径,那就是——读经典。

二.理清脉络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出示文章的脉络: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获得教养要反复读经典)

三.文句赏析

读过之后我们的感觉一样,文章大气,典雅,经典的句子像珠贝一样散落在文章中,当然也会有一些困惑的句子,像璞玉一样等待我们用思想的刻刀去雕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分三个层次:

1.美文共欣赏;2.疑义相与析;3.文笔试比高

学生按顺序层层深入地进行欣赏,质疑,讨论以及文句摹写。

(设置这些环节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有层次性地提出要求,有助于同学自主选择,激发挑战欲望和合作心态,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在小组活动中实现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探究和发现,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老师要充分关注动态生成的东西,事先也要有充分的预设。教师要注意自身 1

的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研习文本;另外,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生生、师生以及师生和文本的互动。)

教师自己提出疑问的地方。(老师事先预设一些疑点,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查漏补缺”。)这些问题包括:

1.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答案:掌握作品里的鲜活的意识和人类巨意识财富;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丰盈,使自己与整个人类建立起息息相关的形象;使生活更有意义 。)

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3.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4.为什么“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参考答案: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以上问题,可以请同学一方面从课本中寻找信息,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

自由读一些经典的句子。(在读中进一步揣摩和感悟。)

推荐读第6节中间部分(中间部分的描写用比喻展示了成长过程中书籍带给我们的神奇的魅力,比喻奇特而华美,值得欣赏)。

总结:我们有一个现实家园,也有一个精神家园,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都是用书籍砌成的。

四.拓展延伸

文章写于上个世纪,俗话说:“时移则事异,时过则境迁。”你觉得今天还有读经典的必要吗?举手表决。

你喜欢读经典吗?举手表决。(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总体情况了解)

你更喜欢读经典,还是流行读物?

(出示讨论二:我心中,谁更重?)

小组内讨论,辩论。

教师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和流行作品的关系

(结论:经典是过去的流行作品,明天的经典市今天的流行)

再次设疑:经典都是好的吗?今天如何读经典?

学生讨论。

五.课堂小结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一本本好书,就像一艘艘船,把我们引向更广阔的海域。„„ 让我们热爱经典、阅读经典,汲取经典的力量和智慧,让理想在经典的保驾护航下到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

六.补充教学

课外推荐读书书目,开设读书报告会。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苏联)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第19篇:苏教版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教学设计

一.专题整体教学设计 ㈠内涵概述:

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㈡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二.教学活动安排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首先要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注意专题的内涵,注意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必须以个人对学习材料的基本理解为前提。学习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在预习中解决,因此教师在专题教学前,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让学生作一定的准备,以保证课堂探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要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学生在深入探讨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准备。探讨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安排一次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探讨问题要注意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做一些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要作出评价。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教学时按要求对每一部分作整体探讨。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专题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探讨须在这一主题的总领之下。黑塞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阅读经典,《劝学》和《师说》的基本意思也不难理解,《贵在一个“新”字》中心明确,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1.第一部分学习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可以分几个层次讨论展开探讨。

第20篇: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材复习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知识整理 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基础知识梳理

一、注音: 狭隘ài 跋涉bá 沉溺害qiāng 给予jǐ 符箓...nì 慰藉.jiâ 麻痹.bì 戕...lù 钥匙yîo 炽热chì 捏造niē 甄别zhēn 擅长shàn 时髦见zhuï ......máo 真知灼.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溺(nì) 舟楫(jí) 契约(qiâ) 六艺经传(zhuàn) ....B.麻痹(bì) 阿谀(yú) 跬步(guǐ) 木直中绳(zhîng) ....C.戕害(qiāng) 句读(dîu) 槁暴(pù) 跂而望矣(qì) ....D.符箓(lù) 骐骥(jì)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ï) ....答案:C(A契约(qì) B 跬步(kuǐ) D炽热(chì)) ...

三、成语积累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前感到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如: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帮助,恐怕大多数观众面对足球赛只能“望洋兴叹”。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如:从最新的卡通造型到古典花木造型,从工笔画到夸张写意的山水画,指甲盖这么大的地方也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从一类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如: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如:这满园春色,叫人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 【大彻大悟】彻底明白、领悟。如:每病一次都有大彻大悟的感觉,可是归结出来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

【了无一物】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如:说什么一辈子都要一起玩耍,如今想起却成了了无一物的瞎话。 【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如:他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对事情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之上,也说出类拔群、出群拔萃。如:我认为,一块真正出类拔萃的砖头,宁愿在建筑中销声匿迹,也不肯在大道上绊人一跤。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走马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观花”。如: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澳大利亚的学校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记。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你细读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对世事与人性的了解洞若观火。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如:能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而去支援西藏的人,值得尊敬!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如:为人处事要有定见,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如:要想给学生一个清新的课堂,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设计新游戏。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如: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侦辨,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 ....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 ....答案: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

文言文部分梳理

1、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又 曝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③君子生非异也 性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 ..⑤或师焉,或不焉 否 .

2、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2)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3)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吾师道也 (师:学习)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 (师:以„„为师)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益圣 (圣:圣明之人) 愚益愚 (愚:愚蠢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圣人) .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使„„快,走得快。)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耻学于师 (耻:认为„„可耻) 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耻相师 (耻:以„„为耻) .(7)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一:专一) .

3、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参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声非加疾也。 疾 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 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吾从而师之。 从而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而且”; ..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者„„也”,表示判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轻使之然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表示判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无明显标志词的判断,翻译时直接在主语后面加“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示被动) 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确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状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后置,翻译时提到“寒”的前面) 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于师”后置,翻译时提到“学”的前面)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翻译时提到“贤”的前面)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 ;冰, 。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 。 , 。

(4)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5) , ,用心躁也。 (6)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 ?

(7)是故 , , , ,如是而已。 (8)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位卑则足羞, 。

(10)落红不是无情物, 。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材料整合 必修一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

3、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重点难点:

1、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

2、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尤为议论文)。教学过程:

一、专题引入(5分钟)

今天我们复习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这是一个探讨经典、探讨读书意义、探讨质疑与创新的专题,也是我们获得教养、完善自我的精神追求的过程。让我们共同诵读专题的导语。

人要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崖”,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读书的欲望。(教材34页专题解读亦可)

1、请举例描述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的途径。(课本内的课本外的皆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研读世界文学。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诵读导语。

解说: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要想清澈可鉴,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同样,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也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求师问道、思考创新。

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断。

(课前布置“构思与主题”答题作业,要求写在书题旁,并能找出最能体现主题的段落) 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注重牵引。

(一)《劝学》

1、说构思和主题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知识,懂得道理,提高修养。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对比强烈鲜明,分析透辟。体现了荀子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论证逻辑严密的特点。

2、鉴赏第三段 第一层:阐释学习的方法——学习在于积累

比喻论证:积土、积水、积善(正面)——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反面)(正反对比)

第二层:阐释学习的态度——学习要有恒心

比喻论证:锲而不舍、蚓食黄泉(正面)——锲而舍之、蟹无可寄托(反面)(正反对比)

(二)《师说》

1、说构思和主题

这是一篇有破有立,有论有证,篇幅短小,立论全面的说理文。文章从立论入手,借阐释老师的职能,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然后联系实际分别反面“师道不传”和正面圣人从师的不同角度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本文所说的从师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以能者为师,向身边人的学习,同样是提高自己思想修养的重要途径。

文章善于从道理和事实两方面说理,巧用对比、排偶展开议论,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2、鉴赏第二段

作者联系实际,通过三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体现了韩柳“文章合为时而作”的文学主张。

第一组对比:圣人出人远,从师而问焉(正面)——众人下圣人远,耻学于师(反面) 观点:圣益圣,愚益愚

第二组对比:爱其子,择师教之——于其身,则耻师焉 观点:小学而大遗

第三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居而笑之 观点:其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

(三)《获得教养的途径》

1、说构思和主题。

读书、从师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则是获得教养的最佳途径。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他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文章中,启发我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中发现世界,认知社会,完善自我。

2、鉴赏第

6、7段

这两段作者提出两种不同层次阅读类型:

一类是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另一类是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

第一类人阅读当作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 第二类人阅读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通过将两者进行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常读常新,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

三、整合专题材料,组合话题作文。

(主要靠教师课前准备,材料主要来自选文)

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个专题3篇选文的构思与主题,并赏析了文中最精彩的段落。从中我们明显地感到:选文都是围绕专题——“学习·教养”。

教养的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赫尔曼•黑塞说,“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我们更要说,每一个人都要阅读经典,拥有教养。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我们美好的情感。相当大一部分经典文章,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着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不凡也流淌着忧国忧民、大济苍生的情怀。每当读到“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苏武挥舞着节鞭,将敌酋的“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承诺看得比鸿毛还轻,比粪土还臭,而将“生是大汉臣,死是大汉鬼”的高贵誓言在心灵深处高高擎起。胡笳幽怨,大漠飞雪,苏武,这个铮铮铁骨的男儿,没有退缩,像高山雪莲那样在恶劣的环境里仍能保持圣洁的品行,仍能对理想执着的守望。他用自己的睿智和忠诚,在史书上写下了不朽的传奇,亘古长存,不会随时间地推移而尘封。

阅读经典文章,能够开发我们的智力。在阅读千古美文的基础上就有了广阔的知识平台,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其记忆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大凡历史上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们无不对经典作品有着反复的诵读。

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只有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直上九万里。”庄子以他的空灵、澄静、豁达而闻名于世。他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孤独的树,从而为我们树立一个难以企及的心灵高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何不委心任去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悠闲的轻唱,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云无心以出岫”的逍遥,追求的是不受世俗污染的超脱尘世的洁净之乡。他放弃了头上的乌纱帽,归隐山林,在没有车马喧闹的山野之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铮铮铁骨。

„„

从师,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教养。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们知道: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当然,也不是每一个都愿从师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瞻仰前贤,我们敬佩他们的为人,并仰慕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馨香。我们更要学习他们从师的风尚。

良好的教养,芳香四溢,能给人以心灵的洗礼。当大地普降甘霖,芳草必将绿遍天涯。同样,当心灵之花朵朵盛开,我们必将生活在一个芬芳的百花园里。

话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从师、读书、融入自然

话题二《开卷有益》 议论文 首段:中心论点 中间段:(1)分论点 读书能够人们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读书能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创造世界;读书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性灵、修养。(意义)(2)辩证地谈论“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 尾段:照应中心论点及标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