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学革命的结构 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2:04: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托马斯 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认识

摘要:

本文从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出发,论述了我对库恩的关于科学的发展,革命的分析和理解的认识,以及我从中得到的启发和认识。

常规科学是在范式引导下迅速发展的过程,而在面临范式不能解决的危机,新范式突显与旧范式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于是常常发生了所谓的科学的革命。

新旧范式,常常是不可通约的。科学的革命,是以新范式替代旧范式的过程,实则是令旧传统的科学共同体改宗,使其改变其在旧范式引导下形成的思想规则和世界观。

科学的发展,并非传统观点中的线性的累积的发展过程。前后理论之间并非有后者理论是对前者的统筹概括的说法,两者不可通约。科学的发展,也并非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只是一个相对进步的过程。

科学共同体在范式之下形成的世界观使我认识到科学知识于我们的意义和价值。知识经验会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我们的学习,实则是在试图在我们的认识中营造一个更全面的世界。通过库恩的论述,我们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看待科学和科学的发展。

关键字:

范式 科学 革命 世界观 非线性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一度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向真理接近的过程。可是,在托马斯库恩看来,这却是不正确的。库恩通过对科学发展和革命的过程的细致分析,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他“把科学发展描绘成一个由一连串相续的为传统限

1定的时期并间以非积累性的间断点的过程”。

2 尽管库恩承认科学是进步的,但他认为“这一进化过程不朝向任何目标”,认为在亚

3里士多德力学到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力学的“前后相继中看不出本体论发展的一贯方向”。

范式

库恩认为,“范式是共有的范例”。就像我们学习物理时一样,当我们得知一个定理之后,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例题的解答过程,通过具体对物理定律的应用来了解如何真正掌握物理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在此基础上,当遇到新的问题时,我们与已知的知识技能进行类比,从而推知新的结论。譬如牛顿第二定律,我们需要知道在具体的情况下,什么是物体的加速度,如何对其进行受力分析,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我们学会分析小车的运动,物体的下落,而后我们才逐步推演到其他的事物上。

由此,我觉得,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学习科学的过程,不是“完全依赖文字媒介,而是

4文字表述与具体应用实例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学习,常常需要以实践基础为依托,以现实情况为依托,而后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以及它的价值。“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过程,不但是学习理论的过程,有时付诸实践才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12引自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后记

187页 书 153页 3书 185页 4书 171 页 范式与世界观

库恩认为,每个科学家,在不同范式的引导下,有着不同的世界观。范式是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其被共同体完全地相信并作为依据。在此之上,科学共同体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受其影响。我们在观察世界时会因个人的知识而有自己的观察视角,我们不可能由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引导下来思考当前的问题。就像没有学过牛顿力学的人,看到苹果从树上掉落,不会想到地球的引力一样。就像格塔式实验中,在不知道会出现异常牌的时候,我们常常辨识不出异常的牌。有时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

由此,我得出的启发,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我们探索这个宇宙,探索一切未知的动力在何处。正如通俗的说法,我们是为了增长见识。而其内在的意义,或许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知识和经验的不断获得,从而获得认识世界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凭知识和经验发现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芝诺认为,人的知识就是一个圈,我们知道得越多,圈越大,就越意识到我们的无知。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之中,认识到宇宙世界的伟大和个人的渺小,于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永恒。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有时知识和经验也会使人盲目,就像定向思维一样,有时会造成对新思路的抑制。可是我总相信,利大于弊。就像范式的存在一样,它使得常规科学迅速发展,也使得最终发现问题使自己被质疑,也使自己的科学共同体不愿轻易改宗。可是,这一切都是历史发展所必然需要的。

范式与常规科学

常规科学是科学共同体在范式的承诺之下的不断解谜的过程。在范式的指引下,科学家们热情而专注地去扩大范式所能应用的范围和精确性。他们倾心于完成一系列的扫尾工作。于是,常规科学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常规科学是一种旨在修饰、扩散和精练早已存在的

5范式的事业。”“给定范式之后,探究这一范式的事业的中心就是数据的诠释。”范式为科学共同体们画了一个圈,而科学共同体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圈里不断地挖深,不断地进行精加工。

科学革命

然而,当常规科学的发展遇到了公认的反常的现象、遇到新的理论,有时则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危机。当旧的范式不能很好的解决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问题之时,危机就日益开始加重。而科学革命的过程则是旧范式与新范式之间发生冲突而最终被取代的过程。

在书中,库恩细说了在两个不同的范式之间,新范式的共同体试图劝说旧范式的共同体时所存在的困难。

两大传统,依库恩之言,因为在两个不同的范式之下,科学共同体们,常常坚定地守着自己的范式,这是作为科学家不可避免地需要的思想。毕竟,只有在相信承诺、相信所有的谜都有规则,都有答案的前提之下,科学共同体们才能如此沉迷于科学探索的领域。这种坚定,本是作为范式发展的基石,以防被不值得在意的危机所推翻,可是,太过坚实的基石,也会意味着,当新范式试图取代旧范式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让科学共同体们放弃现有的范式,就像是让他们改宗,可想而知其艰难的程度。 5书 111 页 不同的范式,常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也因此在不同科学共同体中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像长期闭关自守的中国看到西方人一样,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外国人早饭吃面包,见到官僚不下跪,不理解他们的望远镜是做什么用途,因为他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几乎没有相同的世界观,构成了他们的相互交流理解的鸿沟。不同范式的科学共同体们在争论时,有时同一个词在他们不同的世界内有着不同的用法,于是便造成了隔阂。

况且权衡不同的范式,并不存在共识的标准。没有可行的标准可以告诉我们放弃自己的范式而选择另一范式的原因。

范式之间,没有妥协,终只能以一种取代另一种的革命的方式,才能解决冲突。

革命的解决,是首先,科学共同体的少部分人,出于对新范式解题能力的信任或是纯粹的美感,或是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念而改宗,进而在该领域中,为之不断寻找论据以说服其他科学共同体的过程。

科学的非线性发展

库恩在全书中,最想告诉我们的是,科学的发展,并不是积累性的线性发展。

可是在我们的思想中,我们常常会这么认为,就像力学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我们会相信,爱因斯坦力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的特例就是牛顿力学。

可是库恩并不这么认为,虽然加上物体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条件,我们得到的结论与牛顿定律完全相同,可是,实质上,这两种力学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网络,爱因斯坦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阐述也仍旧是爱因斯坦理论。两种理论不可通约。比如我们不能说某一事物经过一定修饰像另一事物,然后就说它此时就是那个事物。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力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爱因斯坦力学不是牛顿力学积累的成果。

还有许多别的例子也像这样,我们而今看来的日心说替代地心说,光的波粒二象性代替微粒说和波动说,看似是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成果,实则在前后理论之间其内在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颠覆。这些都表明“科学革命就是科学家据以观察世界的概念网络的变更”。

另外,库恩还提到,科学的发展并不曾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但他同时也相信,科学是进步的。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科学进步,未必意味着是向着既定方向的进步。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生物的进化并非有着一个既定的将要实现的目标,只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新旧理论替代的过程中,新理论未必就是沿着旧理论的方向发展的,它完全可以再开拓自己的领域。它可以在某一领域不予解答,也可以重新探讨某一曾经不予解答的领域。

我同意本书的很多观点,尽管有些思想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很不一样。或许,这也是对我的世界观的一大影响吧。我们曾经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都是由教科书所提供的,而教科书的目的,则是以尽可能快的方式培养出新一代的科学共同体。因而其会省去科学发展的很多细节,而以形式上线性的方式传授给我们知识。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我觉得,当库恩以更细致的方式剖析了科学的发展及改革,我们便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的方式看待科学,看待那些在科学事业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这于我们是获益匪浅的。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笔记

科学的革命结构读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笔记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笔记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笔记)

科学革命的结构 读书笔记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4000

科学革命的结构之读书笔记

科学革命的结构 论文
《科学革命的结构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