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16:28: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的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正确认识处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稳定、有序、和谐的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形式多样,构成了一个由众多矛盾组成的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多类型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这种复杂的矛盾状态在当前经济、政治和意识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如下:

1.经济领域 从纵向看,人民内部的矛盾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集体与个人、非公有制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的矛盾;从横向看,表现为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低收入阶层和新富裕阶层之间的矛盾。

目前,在经济领域最为突出的是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的矛盾。据国家税务部门测算,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39,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二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三是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四是不同所有制单位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五是高低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收入差距呈日益扩大的趋势已经是社会矛盾发展变化和激化的潜在因素。

另外,国有企事业单位下岗分流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等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紧张,这是经济领域内人民内部矛盾的又一个表现。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6%、4.0%和4.3%,呈明显的上升状态。许多权威专家认为,如果考虑到统计口径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失业率即可能达到10%左右的较高水平。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就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从需求方面来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较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研究员综合劳动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得出结论: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会在短期内得到缓解。①

2.政治领域

当前,政治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表现是干群矛盾、民族宗教问题日益严重。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审视。首先,从干部这一维度来看,干部自身的原因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其次,从群众这一维度来看,群众维权意识、民主意识、议政意识上升,法制还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也相对滞后,群众在行使和维护自己权利的时候使用的手段欠妥。再次,从公权和私权的冲突这一维度来看,转型时期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某些领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仍然存在,因而,公权侵犯私权的不合理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而干部又是行使公权的主要代表,这一情况导致干群关系难免会出现紧张的情况。

干群矛盾的具体表现有群众同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矛盾。还有不少是通过与政府发生的过激性的群体性事件表现出来。干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问题,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 1 已引发群众的强烈不满,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成为人民群众议论的中心,成为人民内部矛盾汇集的焦点之一。

干群矛盾突出还表现为近年来群众集体上访的现象日益增多。上访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企业改制、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三农”问题,涉法涉诉问题,城镇拆迁安置问题,干部作风不正和违法乱纪问题,基层机构改革中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要求解决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干群矛盾有关。国家信访局周占顺局长2003年11月在接受新华社《半月谈》采访时,指出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局长狄济洪对《瞭望东方》表示,一些群众越级集体上访迟迟得不到解决的背后,往往存在着腐败问题。②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本身常常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民族问题本身又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民族宗教问题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干预,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如果民族宗教问题没有妥善处理好,这对维护国内平稳的政局,促进经济发展,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3.意识文化形态领域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具体表现为:人民内部的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矛盾;集体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的矛盾;现代化大生产观念与狭隘落后的小生产观念的矛盾;改革意识与僵化思想的矛盾;“左”和右的观念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矛盾。此外,还存在不同学术观点、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之间的矛盾;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同风俗习惯、思想方式的交叠等等。

二、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相比,其基本性质都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但因为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从矛盾的主体来看,人民内部矛盾的主体更加复杂,群体矛盾更加突出。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各自内部及其之间的矛

③盾,以及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当时,“我国社会具有高度的同质性,社会分化特征并不明显,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个体矛盾„„很少表现为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对立。”④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代表群体利益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组织增多,行业利益、部门利益的特征也愈益明显。群体利益要求明确,群体之间界限分明,人民内部的利益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整个社会系统更多地表现为各子系统内部地同质性增强和整体异质性扩大。”⑤所以,社会成员的组织归属感增强、依赖型增大,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群体矛盾大量出现。⑥

2.从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看,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复杂,经济利益矛盾更加突出。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个人利益主要由集体和国家直接调控,收入差距也不大,加之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集中精力搞阶级斗争,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多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淡化了利益矛盾,或者说利益矛盾处于隐形状态。”⑦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不仅仍然通过政治和思想领域表现出来,经济领域内的人民内部矛盾比过去更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主要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更加复杂。人们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阶层之间、不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之间 2 必然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碰撞,产生矛盾。其次,经济基础发生的上述变化要求上层建筑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我国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有滞后的一面,新旧体制转型的这一现实状况使原有体制下的矛盾和新体制下出现的新的矛盾同时存在,这就导致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按照价值规律来办事,经济利益从政治利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隐形化转变为公开化,并正在呈现出地区化和集团化,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经济地位以及经济资源和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已经明朗化;市场经济激发了各利益主体的竞争活力,人们更加关注经济利益,在竞争情况下,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尤其是社会上有些部门和个人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不合理的额外收入,收入差距的拉大进一步激化了不同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这使得经济利益矛盾更加突出。

3.从矛盾的性质来看,现阶段人民内部这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带有某些对抗性的因素或是易转化的特点。

这种对抗性增强的表现是:一是群体性事件多且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相同的血缘和地缘,共同的情感和利益群体极易聚集;二是突发性事件多,突发性群体事件往往时间短、规模大、人数多、来势猛烈、处理起来措手不及。近年发生许多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常常发展到冲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甚至出现打砸抢等非法活动,演变为局部骚乱,直接影响社会安定。

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在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下更容易激化,对抗性特点更加明显。西方敌对势力往往利用我们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和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挑拨是非,制造混乱,在宗教、民族、人权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煽动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对立情绪,这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从处理矛盾的难易程度来看,现在的矛盾处理起来难度大而且关联度强。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目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主体复杂,其内容也涉及到很广的领域,往往多个领域相互交织,单一的处理手段难以起到作用。对某一矛盾的处理往往会牵涉到其他矛盾,某一事件一旦处理不当、不及时常常会引起周边地区、同类利益主体发生“共振”引起更大范围的事端。在单一矛盾的处理过程中, 常常是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要求相交织,多数人的过激行为与少数人的违法行为相联系,使事端的处理难以当机立断,一旦应对不当,又极易激化矛盾,使事态迅速扩大。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能力。

1.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注重社会公正,防止差距过大。

从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和根源来看,加快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民内部的大量矛盾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政治、文化领域,从根本上说,都与物质利益有关。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尤其要重点关注广大农村和中西部贫困的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保证。

3 但在强调快速发展经济同时,“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此, 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既要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还要着重解决再分配的社会公平保障,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

2.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充分依靠民主制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民主的方法是我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优良的传统。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说过:“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⑨当时,这种民主强调的是一种民主作风、民主方式。

当前,除了运用上述民主的方法外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民主政治制度来解决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主要包括:一是建立民主法制的政体。把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纠纷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调节矛盾的法律机制,进一步完善好立法、司法、守法的环节,使调处人民内部的矛盾做到有法可依、司法有效、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平。二是扩大民主,尤其是基层民主。坚持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同时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政务、厂务、村务、财务公开,让群众了解情况,让群众的思想意志在民主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让人民内部的各类矛盾在民主的过程和制度中自行调节和解决。三是要依法民主行政,消除长官意志,规范政府行为,坚决克服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等现象,千方百计地避免因执法工作中的过错引起群众的不满。

3.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代表作用,充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的问题,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⑩同时,充分保证人民代表的权利,让他们真正沟通人民和政府,让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反映人民心声,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力机关。正如2004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要进一步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

11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

4.建立健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各种有效机制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注重各种机制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机制,协调处理。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维护机制。健全矛盾纠纷预警和应对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提高保护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12三要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了解和依法处理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四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科学、合情、有效地引导和教育人民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利益。五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完善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调节机制,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为此,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在更大程度上完善市场在初次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和制衡不同社会群体的权利边界和利益分配,实现微观经济层面效率与公平的统一。13

注释

⑧崔克亮、柏晶伟:《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症结在于“新三碰头”》,《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3月18

4 日。 ②胡奎、姜抒:《2003年中国遭遇信访洪峰,新领导人面临非常考验》,《瞭望东方周刊》,2003年12月8日。 ③《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365页。 ④李芹、武中哲:《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与特征》,《理论月刊》,2004年第5期,第82页。 ⑤李芹、武中哲:《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与特征》,《理论月刊》,2004年第5期,第82页。 ⑥吕济爱:《论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征》,《理论前沿》,2002年第8期,第25页。 ⑦吕济爱:《论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征》,《理论前沿》,2002年第8期,第25页。 ⑧《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第1版。 ⑨《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8页。 ⑩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9月16日,第1版。 11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9月16日,第1版。 12 杨正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求是》,2004年第22期,第13页。 13 张素芳:《建设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和谐社会》,《求是杂志》,2005年第6期,第28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稿)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