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7: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

2008年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

工 作 总 结

自我场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以来,我场在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整治与基地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制定和推行标准化、加强与大专院校技术合作、推进有机农业转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一、农场简况

东山峰农场地处石门县西北山区,距县城125km,紧邻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处于220m至1516m之间,四周青山环抱,树木葱郁,方圆百公里内无任何工业污染。

农场总面积6093公顷,其中:茶园533公顷,耕地1000公顷,林地3906公顷。全场辖15个农业队,总人口5300人,其中农业人口3800人。农场以茶叶、高山蔬菜种植为主,兼有磷矿、滑石矿开采和梅花鹿养殖。1990年,农场生产的“东峰”牌云雾绿茶被农业部首选为全国首批茶叶“绿色食品”,同年参加全国名茶评比,以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2000年参加韩国国际名茶评比获国际金奖,2005年被湖南省茶叶协会授予“湖南十大名茶”称号,“东峰”牌茶叶被评为省著名商

1 标。东山峰生产的云雾绿茶不仅保持了“绿茶食品”称号,且于2005年起通过IMO有机茶叶产品认证。2000年我场开始“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现已建成高标准基地200公顷,主产品韩国白玉春萝卜畅销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200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南省“放心菜”生产基地,2004年被列为“绿色食品”——“壶瓶山”牌白萝卜涵盖的范围,基地统一实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

二、2008年主要工作情况

2008年是我场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的第三年,我场按照国家要求,强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完善质量追溯系统和标准的制定,与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发挥了示范基地农场的示范带头及幅射作用。

1、强化领导与责任

为了加强领导,农场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农场场长覃事君亲自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对全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副场长陈鄂专职抓茶叶、白萝卜生产及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并对茶叶、白萝卜的质量安全负责。农场经济发展科、农牧技术推广服务站、财税科等部门从技术、物资、资金等各方面全面协调配合,使无公害农产品示

2 范基地建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以有力的保障。

2、加强基地建设

除继续完善“有机茶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新建有机茶园500亩、有机茶大棚示范园2亩、有机茶检验检测室外,还连续三年每年扩种良种茶园300亩、举办有机茶专业培训四期;农场还筹资50余万元修整蔬菜基地园间公路5公里;已硬化乡村道路5公里,今年列入乡村道路硬化计划7公里多,完善蔬菜基地农业设施,进行了基地农电网改造和公路改造。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基地园间绿化水平,提升基地农业生产环境质量。

3、加强技术培训

以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和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为技术标准,结合欧盟有机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使全场农工都熟知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掌握有机茶园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有机茶园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的控制,熟悉《农事活动记录本》的填写要求,能针对茶园特点和自身条件,设计有机茶的产出模式,分别建立有机茶大棚茶园、有机茶名优茶园和有机茶大众茶园。以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清洁化生产法以及欧盟有机质量控制标准,对所有从事有机茶加工、包装、运输、储藏、销售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

3 训,使每个人都全面掌握各项技术要领和清洁化生产的要求。掌握《生产记录》的填写要素及产品批号编制方法,确保生产各环节符合有机茶加工技术质量标准。按照NY5196-2002《有机茶》标准及欧盟NO〃2092/91法规要求,建立有机茶质量可追溯制度体系。使每一位从事有机茶生产的人员都掌握产品批号的编制方法,真实、完整、准确地填写各种卡片、记录、资料,自觉遵守质量可追溯制度。以“绿色食品——白萝卜”生产技术规程为主对所有蔬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并从生产技术控制、投入品使用和控制、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4期,16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使每一个生产一线的职工都了解和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提高了全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前期工作

为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监督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场完善和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我们每年印发《农事活动记录本》1500余份,并由经济发展科与生产队干部督促农业职工如实填写,该记录本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一切农事活动都有严格的记录要求,农业职工要准确地记录种植、培管、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等。建立了地块档案,完善了农产品采收标签等工作,使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既切实可行又易于农业职工掌握。为了使质量追溯

4 系统落到实处,农场组织编制了《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立完善的茶叶生产记录制度、内部质量控制制度、鲜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茶叶加工技术规程、环境质量控制规程、建立从鲜茶叶收购、生产、加工、包装、贮运、营销茶叶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建立从生产队到总场的信息网络,配置专用电脑,建成农场内部局域网,建立茶叶产品安全监管、追溯与召回公共服务平台,建立EAN/UCC标识追溯系统等作了充分而深入的研究,为全面建设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5、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我场先后与常德文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茶叶产业发展。院校每年派出专家学者来农场实地考察指导工作,为茶叶生产人员讲授专业知识,派出在校学生来场实习,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院为农场专门制定了《茶园病虫草害防治方案》,完善了茶叶加工工艺,改造了生产流程,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

6、狠抓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牧技术服务站将茶树、白萝卜常见病虫害的对症用药方法编成小册子近2000份发放到每个农业职工家庭,使职工对哪些农药是禁止使用的、哪些农药是限量使用的、哪些农药是允许使用的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都清清楚楚、明明

5 白白。我们还依据石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在茶叶和高山蔬菜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部分农药的通告》加大了对违禁经营、储运、使用农药的查处力度,三年来没有发生违禁用药事件。全力推荐有机肥、农家肥的施用,对每亩茶叶、白萝卜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人分别作了最高限定,使有机肥的施用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加。农技部门和农业队干部在生产季节和病虫害高发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查禁违规农药、肥料。使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的使用得到了有效的监管。

7、综合防治降农残

从维护茶园和蔬菜基地的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保持茶园、蔬菜基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创造不利于害虫孳生且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将各种病虫害控制在阈值以下。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通过品种改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茶树、白萝卜自身抗逆能力。采用了诱蛾灯来部分降低害虫虫口密度,今年新安装频振式诱蛾灯100盏,使全场诱蛾灯达到300盏;今年,农场自筹资金近5000元购进黄色粘板免费发给职工悬挂于茶园中,平均每亩约挂30块,经农技人员实地观察,对茶蚜虫、小绿叶蝉有相当的捕杀效果。当确需用药时,首先选用生物源(BT)、植物源(苦参碱、印楝油)、矿物源农药,最后选用化学农药,从而极大可能地控制农残。在虫病情预报下在最佳时期统一集中用药,并绝对保

6 证安全间隔期。从而有效地降低农残。经多次抽样检测,我场茶叶、白萝卜农残量全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相当一部份茶叶达到了有机茶标准。

8、推进有机茶转换

借助“有机茶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我们重点推行有机茶园转换。除新建有机茶园500亩外,我们还选择环境条件好、职工素质高、茶园条件好、种植管理技术到位的茶园由承包职工自己申请、农场指导进行有机茶园转换。全场已有520余户近3000多亩茶园申请了有机茶转换。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这520多户职工家庭都已掌握了有机茶生产技术,并从改造老茶园入手,以福鼎大白、碧香早、槠叶齐、桃源大叶茶等国内优良的茶叶品种改造老茶园,推行了低产茶园重修剪、半台刈复壮技术,使茶园丰产期延长。在推行机修机剪、机采技术的同时,在新改造的茶园上着力推广茶园覆草技术,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这3000多亩茶园基本上控制到了不使用农药,农业环境质量完全达到了有机茶产地环境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得以全面贯彻执行。

三、取得的成就

全场广大茶叶、蔬菜生产经营者在农场的组织协调下,强化管理,推行良种良法,推行有机、绿色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在促进产业化

7 经营与市场开拓,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促进新农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

1、茶叶产品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截止8月底,全场共采收鲜茶叶7761吨,创产值1169万元,比去年同期的5396吨,增产2365吨,产值比上年的1048增加121万元,鲜茶叶的增收为全场茶农人均增加纯收入318元。共生产茶叶产品1940吨,创产值20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产486吨,产值增加851万元,各种小包装茶生产增长3.27%,茶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80万元,实现税费75万元,为农场财政增收19万元,经济效益获得了显著增长。截止9月上旬,共生产白萝卜9800吨,创产值480万元。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

2、良种良法推广显著加快

以福鼎大白、碧香早、槠叶齐等国内优良的茶叶品种为主的茶园改造全面进行,年改造面积在500亩左右,三年来,我场良种茶新扩种面积达1200亩。建立了良种茶母本园,推进无性系良种繁育。推行重修剪、半台刈、机修机采技术。开发了多品种小包装茶,调整了产品结构,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推行“绿色食品——白萝卜”种植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强化“湖南省放心菜基地”管理。

3、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高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推行有机茶生产,获得了有机茶认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体系,完成了《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组织无害化、清洁化生产。全场农业产业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农场通过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有300亩茶园通过了IMO有机茶生产、加工、销售认证;有3000余亩茶园进入了有机茶转换。

4、茶叶产业化经营与市场开拓有显著进展

在东山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运作下,促进了茶叶产业化经营,不仅开拓了国内市场,还部分打入了国际市场,同时带动了秀峰茶业、友谊茶场、茶科所茶厂、农垦茶厂,东峰茶业等一批民营茶叶产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茶园的管理与经济效益的提升,使东山峰茶叶产业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东山峰茶叶产品也多次获国际金奖,并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和“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集中机采带来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造成茶叶品质下降。二是每年因超规格标准而打下来的数千吨白萝卜被抛弃在路边、地头,既浪费了资源又形成了污染。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在“十五”时期,东山峰的茶叶产业走过了从上世纪末的低落到恢复的时期,“十一五”时期将是东山峰茶叶产业再创辉煌的大好时期。到2010年,东山峰茶叶总产量将达年产3000吨,产值过8000万元。其中有机茶产量将占总产量的25%以上;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将达到3000亩,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产值达到3000万元。

1、加速推进有机农业

三年内完成有机茶认证在3000亩以上,从而促进全场茶叶产业向优质、低耗、高效方面有超常规发展。促进高山蔬菜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白萝卜全面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2、推行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延伸茶叶产业链

重点是无性系良种茶和无公害、有机茶园培管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名优茶生产、茶园机修机采、茶园产地生物环境改善、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技术的提升,建设建设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着手茶叶产业链的延伸工作,积极开发茶饮品和茶生物产品,充分利用茶园台刈下来的茶枝开展食用菌种植,促进茶叶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形成。引进一家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消化次品白萝卜,促进蔬菜总体效益的提升。

3、弘扬茶文化,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发展

东山峰获得了“常德市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并努力争

10 取“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后将逐步建设3—5处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农业观光旅游茶园,建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茶楼、茶馆。以茶文化促旅游休闲火爆经济,以旅游业促茶消费和茶产业经济的发展。

2008

年9月5日 11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无公害胡萝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

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无公害农产品问卷调查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无公害农产品[定稿]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工作总结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