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B练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7: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1.(2008年江苏历史卷〃24D)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材料二:从7月1日起,九寨沟将实行游客限量入景区制;…… 九寨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游客实行限量入内的景区。九寨沟管理局葛立局长告诉记者,作出这一“限客”决定后.九寨沟仅门票收入一项,高峰期每日将减少收入一百万元以上。但是,为了保护好九寨沟这个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遣产.菅理局下决心采取限量措施。

——《华西都市报》(2001年6月25日) 材料三:泰山的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泰山的镣铐》。

材料四:我国云南省原来地处偏僻的丽江城.自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招来了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每年有200万以上,年经济收入增加10多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

——余晋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什么?(5分) 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世界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不朽足迹);世界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世界遗产表现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的交流及影响);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程度日益严重。

真实性原则与完整性原则(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原则)。

(2)九寨沟与泰山都是世界遗产,依据材料

二、三分析两地管理部门对待世界遗产不同态度的原因。(4分)

前者:将遗产保护臵于优先地位.其次再考虑经济利益. 后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对遗产的保护。

(3)依据材料

三、四,分析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3分) 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问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世界遗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过度的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造成威胁和破坏。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1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17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应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

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豆油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 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前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恶化、过度的旅游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文化遗产的年久腐变、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造成的情况恶化。

(2)《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把世界文化遗产划分为哪几类?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3)《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宗旨是什么?

“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金字塔

1.阅读下列材料:

他(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请回答:

(1)上述引文中的“他(胡夫)”是一个什么人物? 埃及国王(法老),是埃及最大的奴隶主。

(2)古代中、埃两国丧葬习俗的相似性说明了什么?这种情况反映了人类的一种什么意识?

说明古代中国、埃及人都把墓葬作为人死后灵魂的居所,认为只要保存好尸体,过一段时间后尸体还会还灵复活,死亡是另一次新生命的开始。反映了视死如生、灵魂不灭的观念

(3)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有怎样的地位?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古埃及的文明经过克里特岛影响了欧洲文明的产生。古埃及的建筑艺术、文学、医学、数学、物理学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奥林匹克遗址群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 材料二:帕特农神庙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是雅典卫城中最负盛名的建筑。它是供奉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

材料三:“帕特农神庙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至少在形态上,它是希腊文明的第一象征。帕特农神庙的魅力,在于神化,在于历史,还是在于建筑艺术?我认为,一切审美对象给人的第一震撼必然是外显形态,因此帕特农的力量,也首先在于无与伦比的造型美。”

——余秋雨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帕特农神庙的建筑艺术成就。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建筑发展的精品,刚健雄壮而高贵,同时融入了爱奥尼柱式的优雅柔和,是两种柱式的最完美体现。它不仅外观宏伟壮观,内部的雕刻也是杰作,雅典娜女神雕像外部全部用黄金和象牙镶成,表现了女性的娴熟之美。

(2)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你能指出帕特农神庙建筑中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地方吗?

神庙柱廊采用校正视错觉和处理手法,使整个建筑富有生气;雅典娜女神像的人情味;东西两个山墙上的人和神的共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奥林匹亚竞技会遗址

材料二: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冠军被自己的城邦视为民族英雄,国家减免优胜者的各项义务,音乐家写歌赞颂他,雕塑家卫他塑像,诗人和作家发表作品描绘他的运动技巧,宣扬他的丰功伟绩。

希腊各城邦约定:在竞技会期间,任何人不得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地区,各城邦不得进行战争,即使战事正在进行,也必须实现“神圣休战”。

每届奥林匹亚竞技会召开前,组成仲裁委员会,负责对使用各种卑鄙手段获胜的运动员进行惩罚。

奥林匹亚竞技会期间,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政治使节进行外交活动,艺术家展示创作的作品,雄辩家发表演说,学者研讨学术问题,商人展销商品。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历史遗迹在今天哪个城市?从奥运发展史角度看,它能获得2004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优势有哪些? 雅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代希腊;世界文化遗产奥林匹亚遗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古希腊奥林匹

3 亚竞技会拥有和平友谊、公平竞争等精神,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2)阅读材料二,分析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特点。

①崇拜英雄;希腊人崇尚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成功。②爱好和平友谊,反对战争。③强调公平竞争,鄙视弄虚作假。④广泛交流,增强凝聚力、民族自信和民族感情。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帕特农神庙 材料二:罗马大斗兽场

请回答:

(1)罗马建筑师在建筑大斗兽场时,几乎承袭了希腊建筑风格。比较希腊、罗马的特色建筑,指出罗马建筑特色。

两柱之间的拱门。柱式粗壮牢实,富有阳刚之美,罗马人把它用在最需要显示强劲承重之处。

(2)如何评价两者之间的结合呢?

希腊柱式建筑风格与罗马拱门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不仅有美学的意义,还充分显示了罗马人继承、发扬与创造希腊遗产的精神。

秦陵兵马俑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材料二:

4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该建筑的位置并概述其规模特征。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3分) 位于陕西西安临潼;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寝;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3分) (2)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2分)从史料学来看,材料

一、二分别具有什么价值?(2分) 历史价值: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1分,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1分,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材料一是文献价值、材料二是实物价值。(2分) (3)两则材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3分) 统一中国,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或者“建立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年) 材料二: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 ——李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遗”成功的理由。

艺术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秦皇所指挥的秦军能“扫六合”的主要原因。

社会需要,人民渴望;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雄厚(军事上——军阵严整、武器先进;政治上——奖励军功、中央集权;经济上——重农抑商,农业发展);秦始皇个人的雄才伟略。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战国策•韩策》

材料二: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

5 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李贽《史纲评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能“一统天下”的某一方面的原因。 秦国军事实力雄厚;战略得当。

(2)兵马俑坑是对秦军当年雄姿的再现,结合相关知识指出兵马俑坑内展现的秦军的军事布局。

一号坑:右军;二号坑:左军;三号坑:指挥部;四号坑:中军。

(3)材料二的“这些地方”是指什么?也正是“这些地方”让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有所改观,体现在哪里?

指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4)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秦始皇“圣”的一面与“魔”的一面。 “圣”: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扩展边疆、巩固边防的措施。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驰道、加强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建设。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魔”: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穷兵黩武,兵役繁重;大兴土木,徭役无度;加紧盘剥,赋税沉重;严刑峻法,囚徒无数。

(5)有人说,秦始皇修建兵马俑对今天的贡献极大,就此一项就可以抵过秦始皇“魔”的一面,请谈谈你的看法。

虽然兵马俑富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也不能与秦始皇的暴政相抵。功过是不能相抵的,功不抵过,过不辱功。(言之有理即可)。

万里长城

(2007年海南历史卷〃34)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4分) 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2分) 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1分) 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1分) (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4分) 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1分)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3分) 2.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

⑴图片一的建筑材料:流沙、碎石、芦苇、红柳。根据图片一,判断此段长城最有可能修建在什么地方?请说出理由。

在河西地区某些地段修筑长城,因为那儿没有黄土和石材,更多的是流沙、碎石等。 ⑵根据图片一,你认为这段长城是怎么建成的? 墙体就用流沙、碎石、红柳或芦苇垒筑而成。

⑶根据图片

一、

二、

三、四,说出长城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建筑上遵循什么原则?并谈谈你的的体会。

有的用流沙、碎石、红柳或芦苇垒筑而成;有的用天然石块垒砌城墙;有的依托山脉以石块垒砌为主;有的凭借黄河天险,以构筑障塞城堡为主。其建筑材料的使用遵循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制险塞的原则。这种因地而异的方法充分说明了长城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3.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臵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沙漠之舟 梨耕

7 龟兹妇女采桑 驿使

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文,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对匈奴战争争取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

(2)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

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

(3)参照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北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4)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北京明清故宫和颐和园

1.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于其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颐和园风景

图二

苏州街

图三

谐趣园

(1)结合以上三图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3分) 昆明湖中,有一道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湖水、岛屿和堤岸景物交相辉映,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苏州街,依照江南水镇遍设店铺,建成一条买卖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楼台水榭,呈现江南园林的风格。(3分) 材料二

啊!颐和园的精致十分灿烂, 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 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

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

8 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 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

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玉血汗, 也苦费了科学钻研!

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 她并没有意识稻她从覆灭的海军中。 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2)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3分) 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剧作;是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3分) (3)请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或评价,说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4分) 颐和园被列入名录的主要理由:一方面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艺术地融为一体,反映了文化与自然应融为一体的思想。另一方面,包容了我国北方、江南和西部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杰作,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4分) 2.建筑技术本身也反映一种精神和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七年)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汉书〃高祖纪》

材料二:宫成,适当叔孙通习礼成,诸侯群臣朝会,高祖叹曰:“吾乃今日方知为皇帝之贵也。” ——《汉书〃叔孙通传》

(1)阅读以上材料,请说明汉高祖对修建皇宫这件事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材料一中汉高祖认为天下未定,对萧何修建豪华宫殿极为愤怒。材料二认为皇宫的修筑极大地加强了皇帝的权威,持赞成态度。(4分) 材料三

图二 故宫全景图

9 (2)仔细观察图片,简述故宫高超的建筑技术。这种建筑体现出来的实质是什么?(4分) 宫殿群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宫殿为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2分) 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2分) (3)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故宫在建筑上是如何体现“皇权至尊”的?(2分) 例如:

1、故宫的建筑布局在一条贯通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与两例相对低矮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呈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2、太和殿是故宫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宫殿,屋顶的小兽用了绝无仅有的10个,重大典礼时的排场显示出天子唯我独尊有权威等。(2分)

昆曲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材料二: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生、旦;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

(2)材料二中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要保护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

长期衰微的处境;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面临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改革。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

10 材料一反映了重新编剧,给传统名剧赋予新的活力;材料二反映了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

(4)谈一谈你觉得振兴昆曲还有哪些方式方法? 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戈雷岛又称“奴隶岛”,与首都达喀尔隔海相望。这个岛历史上被西方殖民者用来贩运、关押黑人奴隶,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材料二: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激烈,杀人武器很快就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们拒绝干,欧洲就会向他们的对手提供武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掳掠他们的臣民,变卖为奴。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马克思

请回答:

(1)戈雷岛能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岛的西南部是高地,东北部比较平坦,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和良好的避风港;是距离北美大陆最近的岛屿。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出售武器弹药换取奴隶。

(3)材料

一、

二、三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内在的联系?

正是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聚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南北美洲,尤其是甘蔗种植园,迫切需要劳力。由于奴隶市场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其他几个国家也都卷入了这一贸易,以便分享利润。……欧洲人对这些骇人听闻的暴行臵若罔闻,继续买卖非洲人达四个世纪之久。”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一位在奴隶贸易后期进入非洲内地的殖民者的记述: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黑人奴隶贸易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美洲劳动力缺乏;获取高额利润。

(2)根据材料二,分析奴隶贸易给非洲造成了哪些危害?

11 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非洲经济衰退,日益贫穷和落后。

奥斯维辛集中营

1.阅读下列材料:

“水晶之夜”:1938年11月9日夜在德国和奥地利希特勒借口德国一外交官在巴黎被波兰籍犹太人大学生枪杀,发动了一场对犹太人的突袭报复行动。仅在这一夜就有91名犹太人被杀害,数百人受重伤,约7500家犹太人商店被洗劫一空,近200座犹太教堂被焚烧或拆毁,3万名犹太人被逮捕。暴行过后,被洗劫的地方到处是破碎的玻璃。所谓“水晶”,指的是碎玻璃,人们用这个讥讽的词汇来表达难以抑制的愤恨。此后,德国法西斯开始了大规模的反犹活动。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每年11月9日都举行纪念活动。用德国总理施罗德的话来说,11月9日是一个“耻辱的和值得思考的日子”,所有德国人都不应忘记。

请回答:根据材料“水晶之夜”,说明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一历史上空前种族灭绝惨剧是怎样开始的?它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

德国法西斯在纳粹的种族理论的指导下,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后人要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它启示我们要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2.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联合国大楼的底层大厅里还举办了两个展览:一个是“奥斯维辛——死亡的深渊”,用真实的历史照片和速写,重现了纳粹大屠杀惨不忍睹的历史;另一个是“悲剧之后——这是你的一部分”,用各国年轻人在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时自己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

请回答:如果你是奥斯威辛集中营参观者,你会留下什么? 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1B M2U3 Drinks I like 小练习

1B教案

1B教学计划

浙江高三生物1B模块练习(4)04

1B 课后反思

马承英语1B

牛津英语1b教学计划

消化与中毒1B

1B出国留学技巧解答

大学语文第1阶段测试题1b

1B练习
《1B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b第12周练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