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煤矿井下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煤矿井下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通过煤矿井下电气火灾的特征,危害性及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提出如何解决煤矿井下火灾的防治及对策。

关键词:煤矿、电气火灾、预防对策

随着煤矿采掘机械化和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气火灾发生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低压电缆着火,矿用变态器着火,架线式电车电弧引燃易燃物着火等电气火灾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井下众多生产设备破坏,并引发其它一系列的矿井事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近几年来多次发生的矿井电气火灾事故,给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矿井电气火灾原因进行分析,如何预防提出以下措施和防治。

(一)电气火灾主要特征

1、不易发现。由于漏电与短路通常发生在电器设备内部及电线的交叉接头部位,因此电气起火的最初部位是看不到的,只是当火已形成并发展大火后,才能看到,但此时火势已大,矿井井巷众多,电气线路错综复杂,给火灾扑灭带来很大困难。

2、变化性大,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分散,发火的位置很难进行常规性预测,并对起火的时间和概率都很难定量。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随机性给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燃烧速度快,电缆着火时,由于短路或过流的电缆温度高,导致火焰沿着电缆燃烧的速度非常快,并借助巷道风流及其它助燃物质的影响,使燃烧速度也大大加快,事故一旦发生容易酿造恶性安全事故,损失更为严重。

(二)电气火灾的危害性

矿井电气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在井下引起“连镇”反映,火焰借助电缆,电气设备,矿井风流,瓦斯和煤尘等引其它事故,其危害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火灾可能烧毁一个设备和破坏现场工作条件,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造成矿井电气设备,生产材料的损失和破坏。

3、火灾会改变通风机原来的工作状态,导致井下通风系统紊乱,火烟弥漫井巷,还可能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4、造成矿井内部环境污染,矿井电缆、电线及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大多数为易燃物燃烧时会放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造成整个矿井内部或局部的空气污染,使致灾区或波及区的工作人员受有害毒气而中毒或窒息死亡。

(三)电气火灾的原因

在使用电能时,引起火灾的原由,接触不良产生电弧,火花或发热的高温导电部位,如过载、短路、漏电等多种原因。

1、短路电流引发。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的电流流过而使导体的发热特别快,在几秒钟或更快些,导体就可能燃烧并与连接的绝缘

或木支架和邻近的可燃物品造成火灾,在含有瓦斯或煤尘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相接触,到达爆炸条件,就可能引起爆炸。

2、因过负荷引起,当过负荷不是短路的结果发生,因导体的发热缓慢,由于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设备将达到使自己失去绝缘性能的危险温度,最后就引起电气设备中线路的短路而发火燃烧。

3、因接触不良引起,线路中个别部分接触电阻的增加,是接触不良的结果。井下电缆或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份(接头)做得不好,引发因电流产生火花,火灾是最常见的原因。

4、漏电。漏电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电缆绝缘材料性能不好,绝缘等级不够,电缆已有砸伤未发现容易漏电,电缆两相短接时漏电等,造成引燃周围可燃物形成火灾。

5、静电。在井下静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砂砾或其它含在压缩空气中的混合物与橡胶管、金属管壁相摩擦,橡胶带在带式输送机卷筒上摩擦等,从而产生电弧火花。静电的电压能达到一定值时极易引起瓦斯爆炸或火灾。

(四)电气火灾的预防及对策

矿井电气火灾仍要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认真做好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电气规定及防火要求:

1、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选用设备必须要有安全标志“MA”字样,电缆选用防阻燃电缆,电缆线路的

连接和敷设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严禁埋压或盘圈成堆。在使用过程中防止过负荷,以避免出现短路而导致失火现象。

2、矿井电气设备要有“三大保护”即过流、漏电、接地等保护措施。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电压释放保护。井下变电所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接地。

3、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各种电气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行,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也防止因设备内部的故障等原因导致设备起火,要定期检查电缆线路的绝缘程度及设备的运行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防止人为造成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机械损伤或造成漏电短路而引起火灾等现象。

二、加强矿井电气管理、提高防火意识

1、建立、健全井下各项规章制度。电气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并挂牌)。建立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等制度,建立电气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职工持证上岗制度等等,使设备的完好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甲级标准,即:完好率90%,维修率5%,事故率1%。用制度来规范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

2、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意识,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

用电教育,是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一条重要措施,是避免电气火灾事故的可靠保证。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电气火灾的处理方法,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使其在思想上对电气火灾事故的高度重视。

3、进行专项整治,消除电气火灾的事故隐患,经常组织井下消防和设备是否齐全,安全职责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其它事故隐患,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排除,有郊降低电气火灾的发生概率。

4、建立矿井电气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事故模拟演练,并进行电气设备预防试验性事故的演习,确保在一旦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具有相应的扑灭,避难、救援等具体防范措施。

三、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防灭火能力

1、应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目前应用在电气防火的产品主要有防漏电报警系统,防过载报警系统,电缆温度报警系统等,其特点能准确探测到电缆线路的异常状态,通过信息处理提供给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将电气火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2、积极开展对矿井电气火灾发生、发展机理和规律性的研究,不断研究开发矿用火灾报警设备、灭火设备和逃生设备,推广利用新产品、新材料。使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监测、扑灭、救援等方面,实现综合性防治措施。

电气火灾原因分析(14)

煤矿井下电气作业

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及预防

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矿井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矿井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煤矿井下电气管理规定

浅谈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管理

煤矿井下电气管理规定

电气火灾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治
《煤矿井下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