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3: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升创新能力 服务地方需求 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工作特色

——科技处近三年工作总结

近三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科技处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大局,深入贯彻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坚持面向地方需求,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为关键,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完善管理机制为保障,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和服务基础

高水平研发平台是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是学科的重要支撑,是汇聚优秀人才的基地,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根据学校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实际,科技处高度重视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出了每个校一级重点学科建设点有一个省级创新平台,每个校二级重点学科建设点有一个市级创新平台的目标,着力打造各类平台,强化平台管理,提高平台的内涵建设水平。

1、加强科研平台的运行管理。

坚持平台建设“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服务”的定位,在学校各级平台建设过程中,及时传达、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和建设要求,向学校反应各级平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协助解决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经过三年的建设,“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以优异的建设业绩顺利通过科技厅的验收,同时,“凹土高质化利用研发团队”获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协助“江苏省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完成了每年一次的“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年报” 工作和学术委员会会议及“江苏省并联装备与机器人技术学术研讨会”的组织工作,2011年,该实验室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经费500万元和淮安市滚动支持项目建设经费30万元。经过科技处长时间的协商和运作,与清河区政府合作共建淮安市大学科技园工作取得实质性进 1

展,前期引进建设资金300万以上,并于2011年获得江苏省科技厅的立项,建设“江苏省淮安市大学科技园”。根据立项部门的要求,按时组织了市级研究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总结等工作。

积极组织开展平台建设工作总结。每年督促学校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工作总结,听取各平台建设经验、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2012年6月召开了“省市级研发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汇报与交流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听取了学校各研究机构建设情况汇报。科技处还不定期走访研究平台,认真听取教师特别是各研究平台科技人员对学校科技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积极培育组建新的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乘国家和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东风,抢抓机遇,紧紧围绕淮安大力发展的盐化工等支柱、特色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省市科技创新平台。2010年获批省科技厅“江苏省介入医疗器械研究重点实验室”,2011年4月该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中期考核和财政厅的经费使用检查,该实验室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2010年申报获批省发改委“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二年多来,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学研一体化,以基础研究带动工程开发,实现工程技术的原始创新; 2011年申报获批“江苏省生物质转化与集成工程实验室”。另外,与企业联合共建了“江苏省软件测试及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发动机汽缸摩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快速制造工程技术中心”。除上述省级研究平台之外,近三年获批建设了 “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和服务中心、院士工作站。

3、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为促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科技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淮阴工学院科研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淮阴工学院省级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条例》、《关于鼓励我校师生进入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淮阴工学院科研机构岗位编制管理试行办法》等4个文件,提交学校第三次科技工作大会讨论,以明确各类平台的建设要求,规范各类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的又好又快开展。

目前,我校拥有5个省级实验室,6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检测)技术研 2

究(服务)中心、20多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服务)中心,实现了平台建设的多学科化和多层次化,高层次科技基础设施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上述平台已成为我校科技创新人才汇聚、科学研究开展和服务地方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校企密切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的基地,充分发挥了其在地方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二、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产学研合作既是学校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也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的主要途径。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的整体水平,必须走出围墙,融入地方。科技处在扎实推进“双百”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创新。

1、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在继续深入开展“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确保“双百”活动取得新成效的同时,按照优势学科和县(区)主导产业双向多点对接的原则,科技处积极组织教师以学院为主体与本地及周边县(区)全面建立了紧密型合作联盟,与企业建立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靖江市人民政府、阜宁县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校第三次科技工作大会上,组织教师与淮安市9个县区签订了全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互动共赢合作机制,促进了学校与政府、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联盟。与淮安先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深蓝公司等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实现双方在联合科技创新、培养人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根据科技创新的需要积极与企业采取灵活方式共建研发平台、合作申报项目、联合技术攻关。

2、着力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我校学科应用性强的优势,科技处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大学科技园、工业设计创意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服务载体建设的力度,大力推进研发设计、创业服务、成果转化、科技咨询工作,努力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教师、学生入驻园区从事科技创新创业。为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科技处多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赴金湖、阜宁等地进行校企对接,与多家企业签订了科研项目合作协议。目前学校已与

10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联盟,近三年校企合作项目达400余项,其中联合申报获批省级科技攻关、苏北计划、中小企业创新等各类项目近20项,项目经费1000余万元。

3、延展科技合作与交流。

通过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组织,参与学术活动,鼓励各学院承办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开拓学术视野,增强业内影响力。近三年经科技处主办或协办学术报告100余次,学校的学术氛围近一步浓厚。

加大与国内外高层次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引进大院、大所在淮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促进我校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我们将“江苏省生物质转化与集成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进了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将“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室”建到了盐化工园区,并正在与淮安市政府和园区合作筹建“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同时我们邀请清河区政府进入学校共建三园一体的“淮安大学科技园·清河区工业设计创意园·淮阴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合作共建“中科院盱眙凹土工程技术与成果转化中心”。2011年由淮安市科技局牵头的“驻淮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在我校成立,有力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淮安日报等中央、省市地方重要媒体多次对我校科技工作服务地方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淮安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在省教育厅公布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统计中,我校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三、着力培育项目,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项目和成果是学校科技创新水平的主要标志,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融入社会、服务地方、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能力,体现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近三年来,科技处采取措施,在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中提炼升华和不断拓宽项目争取渠道,获得了一批高层次项目,拓展了承担项目的层次和范围。

1、着力培育高层次项目。在科研立项上,紧紧围绕地方科技需求和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将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在

承担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研究项目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升华,将申报承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专项和技术支撑计划等省级以上项目作为主要着力点。同时进一步挖掘社会科技资源,拓宽项目立项渠道,促进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全面发展,高层次项目立项数量和科研经费到款额逐年大幅增长。

2、着力打造高水平成果。在科技成果的培育上,号召每位教师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强化成果意识,不能满足于项目结题,必须全力以赴获得高水平成果;对创新点多、应用前景广阔的项目,学校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保障,助其取得标志性成果;在成果转化应用的同时,继续深化或拓展研究,注重成果的凝练、整合、集成,冲击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提升我校在相应领域的影响力。

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星火计划项目5项);纵向项目来源由省科技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扩展到包括教育部、商务部、建设部、国家统计局等多个部门;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横向课题329项;项目经费到款额3200余万元。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46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560篇;申请发明专利97项,获授权49项;软件著作权163项。与合作单位联合获省科学技术奖等4项,市科技奖励137项。

四、完善管理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和服务活力

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动力,三年来,科技处根据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实际,及时修订、出台科研管理制度,健全了与校情相适应、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机制。

1、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2009年,根据学校统一部署,修订了《淮阴工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新的办法加大了对于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奖励力度,补充了对艺术类科研成果的认定,体现了学校对文理科科研项目的重视和支持。2011年,修订了《淮阴工学院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变科研经费配套为科研奖励,引导教师申报高级别或重大科研项目、密切产学合作争取横向项目。结合学校第三次科技工作大会的召开,科技处针对学校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调研并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起草了《淮阴工学院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修订了《淮阴工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

(团队)评选办法(修订)》等。

2、改革管理方式。在科研管理上,从立项管理为主转向立项管理与实施过程管理并重,强化对项目执行过程的检查、督导和服务。确定了校级科研项目以及通过学校向外推荐科研项目的三级评定程序。及时修订完善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制定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规范科技成果申报与管理,鼓励教职工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优化学术环境。大力倡导并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恪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强化学术诚信在教师学术评价中的权重,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先后出台了《淮阴工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暂行规定》和《淮阴工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师生的学术活动;成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专门处理学校师生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2011年11月,组织教师观看《全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参加《恪守学术道德 捍卫学术尊严——致全省高校师生倡议书》签名活动,邀请校外专家举办学术规范讲座,学校师生自觉努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学校对获批重大项目、取得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在服务地方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在表彰奖励的同时,利用校内外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努力发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典型的示范与带头作用。

五、集聚优秀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和服务团队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科技队伍特别是创新团队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科技处与学校人事部门配合,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切实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把科技队伍特别是创新团队建设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科技处以重大研发机构作为载体,充分利用重大研发机构在汇集人才方面的作用,利用学校制定的柔性人才引进制度,积极引进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服务团队。

1、依托平台资源,组建创新团队。

依托现有平台资源和学科团队,面向地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需求,按照“围绕一个产业,依托一个基地,组建一支团队”的科技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攻克地方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整合相关省级科研平台资源,打造面向地方产业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做强凹土科技创新团队的同时,在盐化工

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生物转化、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初步组建了若干个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已经成为引领我校科技创新的“领头雁”、承接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力军。

2、以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引进领军人才。

根据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需要,积极参与江苏省组织实施的“双创”人才工程,通过柔性引进机制,加大我校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对重点实验室主任、重点科研机构学术带头人以及重要科研岗位,逐步实行公开招聘。近年来学校以提升重大研发机构的内涵建设水平为目标的聘用方式,先后引进了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王爱勤教授和江苏省“双创”人才梁栋科博士作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以共同承担大型科技攻关项目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先后引进了熊鹏和陈峰两名知名专家来校合作科研,2011年王爱勤教授被列为江苏省“双创”人才,2012年积极推荐陈峰教授为江苏省“双创”人才,目前已进入现场考察和答辩程序。

3、服务苏北经济建设,组建科技服务团队。

近年来,科技处在组织教师积极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同时,以“双百”活动为抓手,组织教授、博士组成科技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合作开发产品、转化技术成果等活动,目前,学校科技人员与当地100多个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建立了一批科技服务团队,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人才的瓶颈问题,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研发水平的提高,我校的科研、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研发、生产实现了无缝对接。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经验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科技管理和服务

科技处全体成员克服人员少,工作繁琐的困难,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作。

1、做好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申报管理。

近三年,科技处组织办理了200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检查、结题工作,项目类别近30个。各类项目申报要求、报送时间和方式均不相同,时间跨度大,申报量大,工作繁重,导致申报受理工作任务异常艰巨。为了按时报送,

我处有关工作人员牺牲了大量的业余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为保证国家自然基金等高级别项目的申报质量,科技处早动员、早组织,并多次聘请专家指导,及时将专家意见反馈给申请人,教师申报材料质量明显提高。对于限项项目和校级项目的申报,采用了校内专家、校外专家、学校学术委员会三级评审,并及时公开评审结果,力求评审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办理了3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结题手序,编制了《横向项目管理流程》。协助教师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200余项,申报各类奖励近100项。

2、坚持原则,做好科技审核评审工作。

三年中,科技处组织了第

二、三次“校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评选工作,科技处坚持评审标准,做到评选标准、评选办法、评选结果三公开,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每年审核科研工作量、职称评审材料、学科建设材料等近万份,始终坚持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有问必答,有错必纠,遇到新问题及时反应,做到既保护教师的利益不受损害,又坚持原则不放松。

3、精益求精,做好各级各类科技统计工作。

随着各级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科技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宽。三年来,科技处按照上级要求,高质量完成教育厅、科技厅每年一次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统计》、《高校研发活动统计》、《国家技术市场统计》、《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统计》、《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和《高校科普统计》等统计工作,科技处刘连妹同志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科技统计工作先进个人”。除此之外,每年完成市科研管理部门、高教园区等部门的科技统计工作多次。服从学校工作大局,向其他部门提供科技数据多次。

4、以人为本,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科技处的各项工作,直接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平均每天接待电话咨询10次以上,在项目、成果申报和材料审核等工作中,更是电话不断,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学校或上级的科技政策,科技处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有关规定,耐心解答教师的疑问,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少走弯路。为了解学校科技平台建设情况,科技处有关工作人员不定期走访研究平台或召开科研平台工作会议,了解建设进展,协 8

调解决平台建设遇到的问题。根据学校对学术报告管理的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办理学校报告宣作工作。三年来,科技处主办或参与组织学术报告5次,协助办理学术海报宣传等工作100余次。科技档案是经常用到的材料,科技处根据部门、学科和教师的需要,平均每年接待档案查阅100余次,为教师提供了方便。

七、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自身队伍素质

1、坚持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党支部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认真落实学校规定的理论学习制度;结合工作需要,加强科研管理有关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党支部整体素质。科技处一名党员参加了省委党校的学习,另有一名同志发展成为中共正式党员。

2、认真落实公开承诺制度。

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科技处工作实际,科技处制定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创先争优的目标和工作要求,所有党员根据日常工作签订了创先争优承诺书。全体党员根据承诺的内容,做好本职工作。

3、继续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按照进一步规范创先争优活动的“规定动作”,特别是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科学设计以人为本的科研工作流程,充分体现方便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科研项目申报中早动员、早组织、及时发布有关文件,吃透文件精神,耐心解答教师疑问,认真进行形式审查;努力搞好校内外沟通,协调解决科研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方便;科研成果审核认定中,坚持原则,讲究方法,工作认真,反馈及时,有问必答,有错必改,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环境。妥善处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热情服务,帮助老教师解决困难,提高服务质量。

八、积极筹备、精心组织,成功召开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

2011年,根据学校党政工作要点的安排,科技处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校第三次科技工作大会。起草了校长报告初稿;组织了学术交流月和各学院的校企对接活动;与地方和县区政府及科技部门深度接洽,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了全校

的科技成果展,编制了学校科技人员信息手册; 12月24日,学校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学校与淮安市各县区负责人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与企业代表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对全校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高层次科技项目获得者进行了表彰奖励,讨论了学校拟出台的科研管理文件。通过本次会议,浓厚了学校科研氛围,彰显了学校的实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明确了学校下一步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省教育厅网站、《淮安新闻联播》和《淮安日报》报道了会议的消息,宣传我校产学研合作的经验。

九、坚持学科引领,助推我校办学层次的新跨越

科技创新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技工作坚持以学科为引领,三年来,学校科技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和明显的进步,提升了学校学科建设水平,推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为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人才需求”专业硕士试点、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上是科技处近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三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各单位、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但与兄弟院校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距离学校快速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要求仍然有许多不足。我们将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机制,深入贯彻国家和省科技创新会议精神,认真落实“2011计划”实施方案有关规定,按照校“十二五”科技工作规划和第三次科技工作大会提出的思路、举措,不断提升我校科技创新水平,为学校下一步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科技处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日

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征稿启事

科技处()82号

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计划

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计划要点

科技处工作总结[优秀]

科技处
《科技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科技处电话 科技处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