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1:19: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自然的语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明确要求学生通过速读准确掌握说明文的顺序和方法,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的特点;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物候学介绍的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速读法、小组比赛激励法、延伸训练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组合要言,快速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在默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准确、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快速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些怡人的自然现象,它们有一个科学性的名称,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知识链接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三、筛选信息 组合要言

1、默读课文,快速把握作者、出处、勾画自己认为重要或自己不能把握的字音、字形。

2、检查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雪载途()簌簌() 候鸟()孕 育() 连 翘().....

纬度() 萌发()草长莺飞() xiāo()声匿迹...

shuāi()草连天piān()然

3、摘选信息 组合要言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进行摘要是阅读,取其要点。

点拨资料:摘要式阅读:常常要摘录要点要求:用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保存资料。摘要是进行内容摘要,摘取组合文中的重要语句,如“观点句”或中心句、总说句,再加以综合性的表达,以获取全文的重要信息。

要求:1:尽量用原文的语句进行要点摘录2:尽量按原文的顺序进行要点摘录3:尽量不遗漏原文的要点。

摘要式阅读要求:1不摘录故事、传说;2不摘录形象的描述;3不摘录生动的阐述 4不摘录抒发的情感5不摘录作者的设想6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开头和结尾。

如果我们按这样的要求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就可以形成一篇含量丰富的读书笔记。

4、自读课文,小组活动,形成各小组的《大自然的语言》的要点摘录,教师引导点拨穿插其间。

5.交流 小结要点摘录

示例: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

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点拨: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8)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快速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6、小结: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阐释,接着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最后明确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出号召。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探究细处的逻辑性

这种逻辑顺序在文字的段落语句表达中也存在,请同学们找出并分析。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按由主要到次要,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2)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和前文的前后照应关系。

四、探究说明语言

我们所摘录的内容所在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而我们舍弃没有摘录的内容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1.勾画相应的句子赏析

2.小组交流反馈

例: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六、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七、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生动而严谨的语言表达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明确科学就在身边。我们通过默读与摘要式阅读学会了速读中筛选信息,同时学会了一种阅读学习方式:摘要式阅读,要把这些好的阅读方法应用于每篇文章的阅读之中

八、布置作业

1、从自己所积累的农谚中任意选择一则,说明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解说它们对农业生活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2、拟两条环境保护标语。

3、完成下面这篇短文的摘要式阅读。

越来越酸的海洋

①在4月22日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变

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亿年来的最高值。

②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③一份来自夏威夷附近海域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层pH值从1960年的8.15下降到8.05,这表示,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30%。

④不仅如此,海洋酸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海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及其所导致的海洋酸化速率比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快了近100倍,而末次冰期被认为是最近一次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如按照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进行,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⑤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钙化速率的下降,不仅影响到了浮游性钙化生物,如颗石藻等向底层海洋的碳输送,还会影响到钙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种类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平均下降30%。

⑥多项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造成原本不同种间的配子受精成功并形成杂交种,造成种质混乱,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某些浮游动物在喂食酸化海水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后,繁殖率显著下降。

⑦有研究者在模拟实验中发现,严重酸化的海水中,小丑鱼幼鱼将失去听力、视力、嗅觉,无法发现敌害,也丧失了相应的逃逸和生存能力。对甲壳类、贝类、鱼类及棘皮动物等海水养殖生物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会显著地影响到幼体发育,降低成体的钙化率和呼吸活动,改变机体能量代谢方式,干扰感知和运动行为,抑制免疫防御系统的活性,引起生物体代谢异常、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已经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是一种生理胁迫,会使得藤壶的成活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样会导致海胆的尺寸和重量均明显变小。

⑧由于人类从未经历过这种变化,并且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对酸化引起的海水化学变化敏感性不同,以至于无法确定海洋酸化的生物学效应,也就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附:

摘要式阅读

物候物候学科学生动的说明语言

《大自然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