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创新性大学生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2: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创新性大学生培养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对大学的导向性作用更强劲,学生的个人化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强烈。这些因素客观上滋养了一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力量,功利性的学习动力正在冲击着高等教育,大学的培养观念和能力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爱才有道,营造符合成才规律的环境。

大学不仅要充分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更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或形式主义的追求。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激发人的自觉意识。大学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思想活力发挥在对世界、社会与自己的探究中,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每个优秀人才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而持久的求知热情是其共同的特征,个性和兴趣是这种热情的原动力,知识或教育环境则是热情燃烧的燃料。从教育的意义上,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或创造的潜能,但许多现实的因素削弱和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愿望。因此,大学要特别注意为学生成长营造宽松、开放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让大学真正成为个性发展和想象力飞翔的家园,成为人才成长的助推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难以预见。一所好的大学,总是把各种教育资源开放给学生,所有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课程、专业和各种学习的机会,这也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意图。那些用特殊政策急于培养尖子的

做法,不仅脱离现实,而且不利于激励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育人最忌功利。

二是育才有方,在学术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

当前,一些高年级大学生的学术兴趣有减退的趋向,而作为学术机构的大学本身也受到功利需求的影响,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我们要重新认识本科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的内涵,使探究成为教学的动力。学术的本质是探究创新,学术训练是大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最重要的途径。研究型大学更应当强调学术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目前一些高等学校正在实施本科探究性教育计划,开设研讨型课程,完善助教制度,让学生有更多与教师研讨交流的机会,在教师的带动和指导下,通过有深度的阅读、写作与讨论,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兴趣,提高思辨能力。创新素质需要及早培养,大学要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学术研究机会,尤其要让低年级本科生尽早地接触和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让他们在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体验学术研究甘苦的过程中,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能。

我国大学注重专业教育,而且课程量很大,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不够宽广,实践体验更少。因此,大学应该在课程与专业活动以外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广泛深入地接触大量不同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学会观察与分析,形成有独创性的对策。

二、大学在培育创新型人才中的特殊作用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在创新型人才培育中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那么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则是培养高级创新人才的基础。

大学阶段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在纵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中,大学是人的创新能量聚集的关键性阶段。这主要取决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大学生身心发展已基本趋于成熟,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这一时期人的心理智能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我意识强烈,个性逐渐形成和定性化。在思维能力方面,抽象思维更为灵敏准确;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很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不断增强;思维的辩证性也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能够从事成年人所能从事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能够独立学习比较复杂而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也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自主创新。总之,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自主、平等和竞争意识;勇于创新,具有锐意进取、反对特权的精神;强调务实,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注重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身心条件,只需加以“雕饰”就可以成为创新型人才。大学毕业以后,学生面临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将走上工作岗位。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创新性的思维和眼界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将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一旦工作后,他们再想经过系统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将会大大减少。显然,大学阶段是创新型人才从培养到投身社会实践的转折点。

大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大学因其特殊的环境和资源组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大学固有的一些特征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有利,是其他机构和组织不具备的;另一方面,大学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政府和人民对它寄予厚望,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现实优势。大学的先天特征非常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大学具有学术自由的传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大学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积淀,为创新型人才个性的丰富与完善提供了沃土;大学的学科综合,视野宽广,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宽厚的平台;大学拥有丰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大学是培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主要是基于:

(1)大学承载着知识创新的使命,是高深知识的发源地。高深知识是高级人才不断创新的基础,而高级创新人才又是高深知识的缔造者。它们是相互促进,递进发展的。

(2)大学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大学里高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级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呈正效循环。

(3)导师对高级创新型人才的学术指引和精神感召。导师、特别是大师的“精神感召”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发现很多大学在某个领域长期领先,相当大程度上是精神感召的力量,它可以使事业代代相传,使高级创新型人才绵延不断。

近几年,我国大学开始意识到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开始引入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大都处于实验阶段,还没有形成一种文化和制度。我国大学应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不但开设有关研究方法、创造方法、思维科学等方面的课程,而且倡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以发现为基础的学习,以及多种新的探究学习模式。各国开始加强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评估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注重个别化教学,鼓励教师创造性地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赋予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与过去相比,我国大学教育的个性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进步远远不够,应在学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修课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育的个性化。

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必然引发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变革,也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这一转变,欧美大学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我国大学在鼓励教育创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之时,也必须结合实际,开发新的教学评价制度和措施,在传统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如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汇报、同学评价、社区评价、批判性思维测评等。

四化建设和全面改革开放迫切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崛起,高等院校义不容辞肩负起培养的任务。只要真正认识其迫切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上下一条心,下决心改革教材和教学方法,通过新的

启发式课堂教学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大批创造型人才一定会在高等院校不断涌现。

到2020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都将得到显著增强,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也将更上一层楼,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大批创新型人才将源源不断,努力把我国打造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总结

创新性人才的自我培养。

创新性

大学生省级创新性项目合同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个人总结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关于创新性大学生培养
《关于创新性大学生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