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世界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5: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世界一流大学

摘要:尽管学界对一流大学的本质内涵、共性标准等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一流大学本质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深入。我从逆向思维的路径对一流大学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一流大学不等于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不等于英美模式的一流大学,不等于学术性研究型的大学,不等于多元巨型大学。

关键词:一流大学;综合大学;多元巨型大学

众所周知,创建高水平的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世界一流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具有举世公认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办学理念,从学科建设来看也呈现出文、理、工等学科交互融合、协调发展的特点。从牛津到剑桥,从哈佛到耶鲁,莫不如此。历史地看,大学作为知识的场所,经历了从对自身社会的知识体系进行整理、传递与丰富,到不断融入整个人类知识系统并进行传播和创新的发展过程。而一流大学的产生就是这一过程的结果。人类知识进步的内在力量也推动着社会的大学走向同质化。因此一流大学综合化的学科设置布局正是适应知识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做出的必然反应。但是,并非所有的一流大学都是学科门类非常齐全的综合大学。比如哈佛大学就没有工学院,而麻省理工则没有医学院,这是因为两所大学近在咫尺,短期之内新建学科很难超越对方,因此他们各自都放弃了对新学科的建设,而且后来的发展实践也证明这一举动是他们做出的最为明智的战略选择。大学的学科建设要遵从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任何学科的生长、发展乃至卓然超群都要遵照其内在理路。大学固有的保守文化使大学必须按照学术的规律来适应其外部激烈变革的环境,借助大学之外的力量或是人为的移植和干预学科的发展都很难取得成功。

二、世界一流大学≠英美模式的一流大学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一流大学大多在欧美国家,它们在学术水平、培养方式、经费筹措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对我国大学具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就要以西方一流大学为模本和蓝图,研究它们的学术成果、师资队伍、研究经费、师生比、学生规模等指标体系,以此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就可以建成我国的一流大学。毫无疑问,这种思想和行为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非常明显,对民族文化也持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经济制度、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各方面都与西方有较大差异的中国,要照办西方一流大学的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因为指标体系只是大学外在的表征性的东西,而一流大学真正内在的本质特征如办学理念等是无法量化的。所以这一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三、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性研究型大学

从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一流大学的类型大都是功能卓著的研究型大学。因为研究型大学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正因为它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才成为一流大学。但笔者在这里提一流大学不等于学术型大学并不是要否认现有一流大学的学术性,也不是要质疑或否定我国选取学术性或研究型大学作为创办一流大学的努力方向。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鼓励和资助研究型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其它教学型和职业型的高校更不具备走向世界的实力。 提出这一命题对于建立功能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系统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和多样的特征。但高等学校并未出现功能渐趋分化的情况,反而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高等学校在定位不清,分类不明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办学趋同现象,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实际上,一流大学的概念并不是僵化不变的,“一流大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可比性概念,它可以是高等教育

机构各类型的比较,也可以是地理范围之内大学间的比较,也可能是学科等层面上的比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类型的院校都有可能成为一流大学。各类高职院校和教学型等中间层次的高校“与其奔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独木桥,不如根据社会需要,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在同类型中争创一流。”所以,在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之外,其他类型的高校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四、世界一流大学≠多元巨型大学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多元巨型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概念有相同的内涵。其实,一流大学和多元巨型大学都没有非常精确的定义,人们对这两个概念本质内涵的认识也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从概念提出的范畴、概念的所指还是两者的目标都有较大的差异。

以上是从反面来阐释一流大学的本质内涵和特征的,这一方法对认识事物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它启示了事物的性质和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也正是正的描写和分析所无法说出的,但仅仅停留在负的方法上还是不够的。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学术自治、大学自由等经典的大学理念,这是一所大学基本的价值目标和追求,也是保障大学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合法前提。第二层涵义是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认同和对办学目标的定位,这是走特色办学之路所必需的理念;第二,一流大学要有社会公认的大师。这些大师不仅在学术上有重要的成果,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第三是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毕业生不仅受到社会的承认,而且能够在本领域有出色表现;第四是有科学的内外部管理模式,等等。总之,一流大学的概念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这需要我们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掘、不断超越,从更为宏观和理性的层面来把握一流大学的本质内涵,从而推动建设一流大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0,43.

[2]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 (2).

[3]李猛。如何改革大学:对北京大学人事改革草案逻辑的几点研究[J].世纪中国,2003:8.18.

[4]甘阳。华人大学理念九十年[J].读书,2003,(9).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1:12, 171.

[6]转引自许纪霖。上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J].读书, 2000,(1).

[7]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78.

[8]王站军。目标与途径:世界一流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建设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

[9]潘懋元,吴玫。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及其过程的项目属性

刘凡世界一流大学介绍

休闲价值观与世界一流大学

掐尖”掐不成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

中国能否建世界一流大学?

论世界一流大学
《论世界一流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世界一流大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