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7: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

红网 [微博] 武洁2013-10-16 08:

武洁 时评作者

中秋国庆期间,中央再次严令禁止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随之,礼品生意冷清了,大闸蟹“退烧”了,高档餐饮降价了。然而,媒体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月饼、购物卡等在办公用品名义下被公款消费掉了,打着职务消费名义的腐败行为还在蔓延。专家调查显示,某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万元以上。(10月14日《人民日报》)

如果因履职而产生的费用,却要个人去自掏腰包,当然说不过去。对于官员而言,因公差旅产生的交通、食宿开支,当然是为了公务履职,这笔费用自然应被计入职务消费,而没理由让官员自己埋单。可见,假如看到“职务消费”,便怀疑“假公济私”,甚至认定“滥用公款”,其实也是一种误解。既然级别越高的官员,往往责任越大,对应的职务消费额度高,要说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职务消费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但假如职务消费成了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职务消费成为“假公济私”、“滥用公款”的幌子,也就绝非杞人忧天。现实中,当“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均可被冠以“职务消费”的名头,甚至动辄一位基层领导每年的职务消费,便可达百万元之巨,职务消费的“黑洞化”,沦为“不落腰包的腐败”,也就绝非戏谑。 而按理来说,“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当然仅止于履职之需的费用,既然如此,即便不去事无巨细的列出细则,职务消费的范畴与边界其实也不难基于常识得出。那么,何以现实中的职务消费,却可以大肚能容,无所不包呢?更为可笑的是,此前甚至曾有部委发文,严禁职务消费被用于高档娱乐活动,以及个人住宅和装修。这里面的滑稽之处在于,明明与履职毫无关系,竟然还要专门发文禁止,职务消费中的乱象,由此可见一斑,而如此后知后觉的堵漏法,恐怕永远也赶不上“职务消费”创新的步伐。 之所以“职务消费”可以如此兼容并包,来者不拒。职务消费缺乏起码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恐怕才是根本原因。现实中,各级地方政府的职务消费,往往只需领导签字即可,财务部门通常只有照单全收的份,而并不能对领导的消费提出异议。即便是有着后续的审计,也终究是挂一漏万,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监督与约束机制的付之阙如,自然壮了职务乱消费的胆。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官员职务消费的“待遇化”,更是成了公开的秘密。既然每年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职务消费额度,自然是“不用白不用”,职务消费完全脱离职务之需,彻底成为官员的个人消费、家庭消费,也就并不意外。当各种五花八门的私人消费,只需大笔一挥,便纷纷可以从职务消费中报账,“不落腰包的腐败”还真是既安全隐蔽又潇洒自如。

同样是职务消费,何以国外官员不仅潇洒不起来,甚至常常战战兢兢呢?例如,即便是公务差旅,假如顺带家人同行的话,国外官员更愿意选择自掏腰包,宁可让公家占点便宜,也断不能犯了占职务消费便宜的大忌。背后的原因,当然在于职务消费的监督与透明,以及惩处机制,让职务消费既难有空子,更难有胆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职务消费完全成了官员自说自话,官场的黑箱操作,缺乏透明与监督的职务消费,其实注定难受制约,尤其当职务消费披上了“待遇化”的外衣,沦为一个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也就在所难免。既然如此,遏制职务消费乱象,也就更亟待从“透明化”与“去待遇化”做起。

职务消费报告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职务消费管理制度

德国制造业为何能长盛不衰

企业职务消费制度

职务消费和人情消费

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

职务消费管理规定

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
《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