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1: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自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自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

按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口径,近年来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约占当年度毕业生的20%到30%,这就意味着从2006年后每年超过100万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其中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为103万多、2007年为122万多、2010年达到了160万。

2003年是中国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大致与上一年持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结构性困难。 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为32%。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在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说:“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扭曲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从小到大都深受“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的教育,可是现在,所谓的国家栋梁之才,究竟给国家带来的是什么?是一国之幸,还是就业难?答案不言而喻。高等教育,给多少学子以成才、成功之路;高等教育,永远是那么高高在上;高等教育,是多数人的梦想与天堂。一旦考上了大学,就是一件非常光耀门楣的事,而大学毕业,就理所应当比别人高一个档次,这就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一个心理定位,把自己看得很高,脏活、累活都不干,最后弄得高不成低不就,要不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整天浑浑噩噩,不好好工作,当初的激情早已被社会的无情剥蚀。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缺乏

1.专业不精

四年的大学生活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不是静心学习,而是混沌度过,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四年,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不是电脑游戏、就是各种娱乐休闲,再不就是各种聚会旅游,年轻的大好时光基本都在颓废中度过,我是有点体会,不过,这些现象并不是指所有的大

学生,而是某一部分。这也是我老板所说的,大学生学得多又能怎样?只是纯粹的书本客套话,没多大实用。所学不精,所精不透。

2.实践经验不足

招聘单位在雇用大学生时会考虑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是否丰富,而有些学生不重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连寒暑假期的实习也不认真对待,缺乏实际操作能力。3.欠缺合理长远的职业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毕业学生对未来职业虽然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细化和长远规划上仍有缺陷,目标不够明确。大学四年,基本上都不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个较为长远的规划,至于将来要干什么工作,很多人表示还不确定。

4.其他因素。

例如:缺乏挑战精神、创新能力匮乏等都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弱势。

(三)知识更新与高校教育滞后不适

现今知识更新迅速,岗位要求知识涵盖面越来越广、涉及层次越来越深,所需的职业素质也应更加综合。而众多高校仅仅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而未从当前形势出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课程开设不合理、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环境下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如何应用,导致大学里重理论轻技能现象严重,许多毕业生在从业后面临着巨大压力,对在大学里所学理论和技能缺乏信心。此外,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也导致某些专业过剩,一批毕业生成为失业者,而另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致使技术工种断层。

(四)企业多样苛求的应聘条件及注重劳动成本

现代企业在挑选人才时条件日趋多样、要求与日俱增,往往要测评员工的自信心、时间观念、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这无疑给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新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不仅看重其综合劳动能力,还会考虑用人的成本,比如女大学生工作后要结婚、生育等,这些势必会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他人临时代班,从而无形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因此用人单位偏向于选择名校毕业、具有丰富经验、身强体壮的男性毕业生作为雇用对象,这也造成了部分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相对建议和对策

针对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以下若干对策和意见:

(一)端正就业态度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华而不实”都是毕业生就业的大忌,所以转变就业观念是当务之急。现如今,大学生要找到一份工作并非难事,但需寻到合适且满意的岗位实属难事。我们可选择“先就业”,在积攒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同时再择业,相信这是一种相比于一味地“择业”更好的就业态度和方式。

(二)敢于面对,积极进取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惰性心理,要学会自己去创造去争取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各方面加强自身能力。

(三)明确就业目标,细化长远规划

就业前要学会充分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能干、想做、擅长什么,并确立合适的目标,从企业、环境、市场等多方面评估客观条件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面试竞聘时则需尽量发挥出自己专业优势及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充分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硬件”和“软件”,以自信的态度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是该职位的合适人选。

(四)扩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

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有限,所以会错失许多宝贵的就业面试机会。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取信息资源,例如: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录用;经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面试机会;通过人才市场、劳动中介或根据各种人才招聘网发布的用人信息;从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中获取招聘信息;也可以直接通过教育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高校内部招聘会、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五)高校的应对措施

1.高校应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人才资源市场企业需求信息和失业人数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育创新,开设出与时俱进的专业与课程。

2.模拟市场,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力、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提供良好环境。

3.重视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伙伴关系;将指导工作信息从毕业班向大一新生灌输,从而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工作;可实施结对服务、心理辅导、交流讨论,从而减轻毕业生就业时出现的心理压力,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法律知识以保护学生避免陷入就业陷阱。

(六)加强政府职能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