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这样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0: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这样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分宜县第六中学:沈江霞

电话:13979061905 何谓语感?叶圣陶说过:“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就是语感。”即他说的,“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这样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文言文传承着中华民族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琅琅上口、意蕴丰厚,但文言文教学却常常令学生倍感单调、厌烦和畏惧。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言文教学过程过于偏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课文词句的翻译,没有把文言文当成普通的课文来教,学生难以读出文言文之美,也就难以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在农村学校任过教的老师恐怕对这一点都深有体会。由于居住环境的局限,家庭教育的低水平等原因,农村学生在学前基础教育的工作方面总是比城市的孩子晚很多,甚至有的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未曾有过任何意义上的启蒙教育,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上学后的各个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总是徘徊在低水平上,表现在文言文的阅读上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我对有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可爱的无知,真有点爱莫能助的感触。那么,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呢?这里,我以自己几年来的文言文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整体感知,触发语感

要对文言文有感悟,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路,可以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抓住课文大意,为语感作准备。例如:《孙权劝学》要了解写作的背景、作者生平,不仅可以了解课文中所写的人和事。而且可以比较快地感受到读书对于塑造一个人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文言文中写的往往和作者自己亲身经历有关,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人、事、物”、“情与理”,掌握文章的思路,像《唐雎不辱使命》抓住理为线索,《隆中对》抓住情为线索,《醉翁亭记》抓住景为线索。从整体上感知文言文的内容为调动语感作好畜情准备。

二、反复诵读,提升语感

诵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

记得有两位老师讲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甲老师逐句翻译,字字落实,可以说全文无一处字句不明白。有一学生提出疑问:作者和舟子明明两人前往湖心亭,为何作者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前后是否矛盾?教师匆匆引导便得出结论:作者清高孤傲、舟子在作者眼中是个“俗人”,学生窃窃私语:张岱这不是轻视劳动人民吗?可见,这节课学生并未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蕴和作者的感情。对原文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是肤浅,甚至有很大偏差。乙老师则要求学生自己反复诵读,逐句翻译,疑难之处小组讨论,或提交全班解决。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的诵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替换鉴赏和想象描绘中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凝练传神和层次分明。让人不知不觉已沉醉于天光云影、湖光山色之中!这堂课学生在诵读中不但欣赏到古人词章的优美,也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意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技法。这样的文言文课堂学生怎能不津津乐道、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语文材料,尤其是初读,教师不宜急于用自己范读或配乐听读等形式,干扰、剥夺学生自主感知文本的权利。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自悟自得的目的。因此让学生通过诵读直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语文教学不仅内容常常除旧布新,理念更是千变万化,有时难免让人感到惶惑茫然,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的教学要抓语感的培养,而良好的语感的培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对语言材料的不断感知,不断实践和不断积累。语感就是在长期的读写中,学生对语言不断进行比较、体味、欣赏、积累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以李清照的《武陵春》为例。此词为作者53岁避难金华时所作,写出了词人经历国破家亡、丈夫病逝的长期离乱之后,内心深处的痛楚和忧愁。里边有两处就很值得仔细玩味:

1、“欲语泪先流”。人们常用“声泪俱下”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的悲痛。但词中诗人想说还未说出口,就早已泪流满面。那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只身流落金华的种种遭遇,此时不仅是不能说,更简直不能想!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经比较,就会发现,简单的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倾泻而出,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妨与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相比较,除却思想感情的不同,就是在写法上进行比较,也会发现各有千秋。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李清照却用得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有继承,更有创新。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完整地阅读文本,通过比较体味,加深理解,还可以充分利用语言材料进行想象,在想象中把语言还原成一幅幅画面,这样也能更好地感受文本的魅力。长此以往,坚持下来,一定会对增强学生的语感有所帮助。

四、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诵读是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手段。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其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我们认为文言文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背诵来实现的。为此,我们需要增加学生对精粹文言文的背诵量。那么,怎样的才算是精粹的文言文呢?当然是那些“语言表达典范,文化内涵丰实,思想内容健康,便于吟诵记忆”(洪镇涛语)的文言文。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像《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朱元思书》、《出师表》等篇的全文,《送东阳马生序》等篇的某些段落。同时,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篇目,重点是短小精悍的骈、赋片段,如《洛神赋》、《滕王阁序》、《劝学》往往内容丰厚,词章华丽,行文流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学生背诵。背诵也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知识的丰富,学生对这些已经“吞下去”的“精粹语言”,通过不断的“反刍”和揣摩,将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文化认同感也将因此而大大增强。背诵积累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语言实践,提升语感

文言文语感教学还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为学生提供文言文学习的氛围,如:适当开展文言文朗诵比赛、文言学习讲座、写文言语感随笔等。也可以鼓励文言文功底好的学生尝试着写文言小片断,尽管文言文写作并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然而这种尝试对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不无益处。

总之,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只要我们对学生多注重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在其领域中潜心思考、探索,在文言文教学中就一定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让我们在致力于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中,荡起“双桨”,驾一叶扁舟,一起穿行在古典文学的海洋,观湖光与山色,览天光与云影,“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当我们陶醉于其中之时,谁还会担心“舟子们”自己不会去努力地谙识水性,学习驾船呢?

英语语感培养

语感与语感培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如何充分利用朗读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 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培养课题小结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培养语感的方法

培养语感 夯实基础

我这样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我这样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